后稷网 > 文化产业 传媒
现阶段,甘肃省农家书屋的读者较少,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其主要原因在于当地人的阅读习惯尚未养成。现梳理六省农家书屋建设实践中的有益探索,在借鉴各地建设、管理、服务经验的基础上,对农家书屋的建设模式、建设原则及管理模式等进行总结,从受众培养、内容配置、提升管理水平等方面提出理论上的思考与建议,以期为甘肃省农家书屋长效机制的建立提供借鉴。
笔者认为,甘肃省农家书屋应建立自我发展机制,完善协调服务机制,健全管理机制,具体需要从六个方面来加强农家书屋的建设:一是打造高素质专业管理人员队伍,适当发放报酬;二是内容配置方面应该做到充分接地气;三是探求图书馆与农家书屋通借通还的措施;四是将持续性投入作为保证农家书屋发挥作用的基础;五是通过开展多层次的文化活动,逐步培养受众的阅读习惯;六是对农家书屋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建设卫星数字农家书屋。
农家书屋建成后,面临着经费、读者、管理人员和图书配置等多方面的考验,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具有一定忠诚度的受众很少。要做到书屋不倒、不散,关键是要建立长效机制。本文在借鉴六省农家书屋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对农家书屋的建设模式、建设原则、管理模式等进行梳理与总结,从受众培养、内容配置、提升管理水平等方面提出了理论上的思考与建议,以期为甘肃省农家书屋长效机制的建立提供借鉴。
六省农家书屋长效机制建设模式探研与经验借鉴
本文选取江苏、广东、吉林、黑龙江、四川、河南六省,梳理各地农家书屋长效机制建设有特色、有成效的做法,试图从中总结出一套成熟的可借鉴与运行的模式。
(一)江苏:政府主导,多方协同,以奖代建
江苏省针对苏南苏北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较大的特点,采用由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共建的发展模式,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注重与相关的惠民项目相配套,通过“冠名捐建、结对帮扶、捐款援建、捐赠出版物”等方式有效推进机制建设,对各地的自建农家书屋实行以奖代建或以奖代补政策,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为其他书屋建设提供了有益经验。
(二)广东:重视服务,开展阅读推广,鼓励乡贤建书屋
广东省在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工作中,鼓励乡贤建书屋,并给予适当扶持、引导和支持。深圳市龙城街道五联社区图书馆,由服务单个读者向服务一个家庭的方式转变,为家庭办理借阅卡,多个家庭成员可持一张卡同时享受借阅等服务。针对农民工多的实际情况,在多个厂区设立借阅点,免办借书证,免收押金,只凭工作牌即可借阅图书,且不定期举办公益读书活动。
(三)吉林:创新配送,保证资金,绩效考核
吉林省投入2000万元建设农家书屋,使农家书屋由借售结合、借租结合、借订结合的形式向“农家书屋+农家书店”的模式转化,拓展发展空间。同时,在本省选取15种经济和社会效益俱佳的报纸和期刊赠送给农家书屋,为书屋节省采购资金168万多元。
(四)黑龙江:创新机制,摸底调查,形成组合“套餐”模式
黑龙江省树立核心在“书”的理念,指出农民需要的出版物比例为:“农业科技类40%、文学艺术类25%、医疗卫生类15%、涉农法律类10%、技能培训类10%”。更有特点的是其编制了图书推介目录,推出1万元、2万元至4万元组合。同时,出版“黑土地新农村”系列丛书,专供农家书屋配书;组织开展“我送农民一本书”捐赠活动。
(五)四川:从解决机制问题入手,确立“公益性起步、经营性发展”模式
四川省在建设过程中依托民营和个体的农家书屋数量占50%以上。在“公益性起步”的基础上,探索“售、租、借”相结合的“经营性发展”路子,以“公益+市场”的运行模式多渠道增加收入。全省辖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在资金筹措方面,3个民族自治州所属县农村书屋的经费由省级财政全额负担,扩权试点县由省级财政负担80%,13个市省级财政负担60%,市县级财政负担40%,5个市省级财政负担40%,市县级财政负担60%。
(六)河南:以人为本,惠农服务,着力选配实用图书
河南省以“专业化书目”体现惠农服务,认真遴选并编制了涉及几十个品牌的标准书目,书目分为7大类、32分类、45细类,为农家书屋配送所需要的图书。
甘肃省农家书屋工程长效机制建设的着力点的思考和探索
农家书屋工程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适宜阅读的各类读物,保障农村居民的文化权利,提升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素养。为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构建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基于此,笔者借鉴已有经验,结合现实困境,从管理人员待遇、内容选择、通借通还、阅读习惯培养、后续投入、数字化农家书屋等六个方面提出发展对策。
(一)打造高素质专业管理人员队伍,适当发放报酬
农家书屋的管理人员虽然需要精神激励,但他们更需要养家糊口,需要改善物质生活。对于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可以结合村干部兼职农家书屋管理员、适当补贴、“结对子帮扶”、“以奖代补”等方式来解决,可以给农家书屋一定的管理经费,同时允许建立农家书屋图书销售专柜作为补助的一种模式。除了加强对管理人员队伍的培训之外,还可以依托周边学校动员青年志愿者,组成服务队,每周一至周五组织“一对一”辅导中小学生阅读学习,周末在农家书屋举办“周末乐园”等活动。
(二)书籍内容配置应该做到接地气
农家书屋的后续建设需要准确把握受众的需求,以内容吸引农村群众。内容生产者应走进群众,调查研究农村居民的实际需要,做到供求匹配。农民群众需要什么样的书,出版者就提供什么样的书,从而畅通图书销售渠道。例如,胡愈之为了使面向农村的出版物贴近农村读者的阅读能力和接受能力,深入农村开展调研,制作出版了大批适宜农村读者的图书读物,这一做法在如今仍然值得学习借鉴。只有接地气,了解农民的需求,采纳群众的建议,树立农村群众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农家书屋的书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需要。
从内容配置者的角度而言,配“书”要更加细分市场,充分接地气。这一方面可以借鉴“益民书屋”的做法。“北京有3000多个农村,村村情况都不同,农民的阅读需求肯定是不一样的。”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冯俊科如是说道。在实际配书的过程中,北京推行“农民说了算”的方式,在书目制订、图书选购方面实现了精准的供需结合。这一做法可以为甘肃省农家书屋配书提供一定的借鉴。
(三) 探求图书馆与农家书屋通借通还的措施
江苏省张家港市对市、镇、村(社区)图书进行统一编目,采用电子条码管理,实行“一卡通”借阅,城乡各图书馆、农家书屋基本实行通借通还,切实丰富了图书资源,拓宽了读者视野,为农民创造了更广阔的读书平台。一般来讲,农家书屋的内容配置基本是按照每个书屋2万元的标准来实施,后期的更新经费没有明确的政策依据,所以书屋的建设者和管理者如果不积极主动地想办法,那么农家书屋的图书将无法及时更新。目前甘肃省还未实行农家书屋与各级公共图书馆的对接与资源共享,浙江省和江苏省的做法给了甘肃省极大的启示。在后期更新经费不足的情况下通过通借通还的方式可以在短期内弥补图书短缺与内容陈旧的问题,而且这种对接不仅限于县乡级图书馆,还可以扩大到市级图书馆、大学图书馆。这些距离农村较远的图书馆可以通过流动图书馆的形式,定期将适合农村居民阅读的图书送到农家书屋,由农家书屋的管理人员负责登记及借阅、管理。当然,在农家书屋与各级图书馆的对接中,需要农家书屋的上级主管部门与各级图书馆的上级主管部门之间做好协调工作。
(四)持续性投入是保证农家书屋发挥作用的基础
在农家书屋可持续良性运转方面,可根据各行政村的不同实际情况,选择以下模式的一种,或几种进行结合,或改造结合:1.社会公益和市场机制结合制;2.“以文养文”的文化产业推动制;3.出版物发行网点延伸制;4.图书轮转制;5.基金与会员制;6.乡村集体经济后续支持制;7.“公办民助”与“民办公助”相结合制。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模式在农家书屋的长期运行中仍然只能承担辅助的功能,不能成为推动农家书屋运行的主要动力。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建设可以参照各级图书馆的建设模式,即每年为每一家农家书屋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添好书、换新书,这是必须的保证。在持续性投入下,农家书屋才可以真正做到良性运转,而其他促进农家书屋更好运转的模式就是锦上添花,也是非常必要的。
(五)通过开展多层次的文化活动,逐步培养受众的阅读习惯
众所周知,我国农村居民的阅读习惯尚未养成,在甘肃农村地区,同样广泛地存在着缺少阅读的现象。因此,农村群众的阅读习惯培养是农家书屋设立和发展应着重关注的问题,这一问题不仅存在于甘肃省,也是全国众多农村地区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笔者就农民群众喜欢以什么样的方式去打发闲余时间的问题,开展了开放式的问卷调查,题目设置为多项选择,被调查对象可以同时选择几项答案,以求了解真实的情况。在调查中,笔者也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当问及闲暇时做什么的时候,民众极少有回答看书的。当被访者被问到在闲暇时如何度过时,25%的人选择读书看报;36.8%的人选择看电视;10.5%的人选择打麻将;选择闲逛的人有27.7%。从中可以看到只有25%的被访者愿意在闲暇时进行读书活动。而占到75%的受访者选择了看电视、打麻将、闲逛等消遣方式。可见绝大部分人并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缺乏主动阅读的兴趣。在调查中,不断有村民前来告诉我们以后能不能多配一些光盘,尤其是秦腔戏曲类的。
这些情况充分说明农家书屋的显性受众是非常有限的,绝大多数农村居民只能算是边缘受众或者是潜在受众。而将那些没有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边缘受众或潜在受众变成农家书屋的显性受众,还需要通过一些潜移默化的引导和培养。对此,首先,要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吸引受众主动来农家书屋,即使是在这里拉家常、说闲话也是可以的,农家书屋应当是农民社交、娱乐、演艺和文化创新的场所。文化活动可以是读书征文、阅读讲演活动、文艺晚会、有奖读书等,通过一系列的阅读活动,提升“回头率”,逐渐培养受众的阅读习惯,进而增强与受众的黏度,使传播效果最大化。通过一些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交流方式,逐步达到培养受众对农家书屋的喜爱之情,满足他们浅层次的精神文化交流需求;其次,可以定期自上而下地举办一些活动,如可以通过“农民读书活动月”“农民读书有奖活动”“树立读书典型”等形式来激发农民朋友的阅读热情,使农民朋友真正喜欢上读书,从读书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得到满足,并通过一些宣传方式推介这些参加活动获奖的村民,使其逐步作为意见领袖进而大力宣传读书的收获和乐趣,感染村民;再次,经常性地在农家书屋播放影碟,包括小品、相声、戏曲、农业技术光盘等,吸引广大村民前来观看,久而久之农家书屋就可能成为农村居民满足精神需求的地方。当然,喜欢阅读的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持续性推进。目前,已经有少部分人能够经常来书屋看书,我们应该做的就是通过抓典型,发挥文化生产力在农村的作用,逐步感染、影响更广大村民在农家书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六)农家书屋未来的展望——数字化农家书屋
对农村居民而言,通过数字化农家书屋可以多看一些视频、影像资料。数字化农家书屋基本上能够解决传统农家书屋运行中的所有问题——资金短缺(相比较而言,卫星数字农家书屋成本低)、更新慢、图书少、运输难度大、距离远不方便借阅等,一些影响农家书屋正常运转的问题似乎在数字化农家书屋中基本解决了。在数字化方面,卫星技术是一种较好的办法,可以接入电视,实现有声阅读,解决文化素养不高的民众的阅读问题。从当前网络更新迭代、手机迅速普及的形势来看,农家书屋基于手机App的阅读平台开发,更是一件需要提上政府部门议事日程的工作,一部手机可以阅读海量资源,还可以探索农家书屋的一键借阅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步入新阶段“农家书屋”遍地开花[EB/OL].(2007-10-05)[2022-10-18].http://www.gov.cn/jrzg/2007-10/05/content_768758.htm.
[2]张倩影.农家书屋建设要建管并举——访黑龙江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办公室副主任张雨虹[J].出版参考,2008(30):3-4.
[3]朱立芸,王旭东.基于农村文化公共产品供需的农家书屋模式解读——以甘肃、黑龙江、湖北、江苏四省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8):70-73.
[4]于娟.我省为农家书屋配送新书[N].甘肃经济日报,2017-05-12(01).
[5]王坤宁.益民书屋:读书结硕果 书屋益农家[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05-05(003).
[6]张余胜.积极探索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道路[J].丝绸之路,2011(03):69-72.
责任编辑:史偌霖
原文地址:http://whcy.cnhouji.com/html/2022/1128/222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