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返回主页

后稷网 > 文化产业 传媒

浅析媒介融合环境下社交媒体的传播新形态

2022年05月19日 00:00

随着媒介融合背景的不断加深与Web 3.0时代的逐渐接近,以社交媒体、网站、客户端为平台的“串式新闻”日趋火爆。这种传播形态已经构成了社交媒体中新闻传播最有效、最直接、最迅速的方式。采用案例分析法、文献研究法,探究“串式新闻”的新定义与新应用场景,以“开放、平等、协作、快速、分享”的互联网精神和2021年最新的案例为基础,分析“串式新闻”的特点,并对与之相近的两个概念——“迭代新闻”和“层式新闻或楼层式新闻”进行辨析,最后提示互联网用户和媒体从业者“串式新闻”可能造成的问题,并尝试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文献综述

对于“串式新闻”这种新型新闻样态的研究并不多见,其中最为权威的表述来自杂志《新闻爱好者》(2018.1)传媒观察板块中的《串式新闻:一种社交媒体的新闻样态》一文。作者认为,“串式新闻”的每一个环节都简洁明快,在用户的转发行为下呈“糖葫芦串”形式,按照事情发展的逻辑不断地进行信息补充与自我修正,实现新闻的局部真实与整体真实。但时过境迁,文中的案例和时代背景也需要更新。

“串式新闻”的新定义与新应用场景

“串式新闻”是一种社交媒体独有的新闻传播方式。与原作者认为的“串式新闻只能在微信与微博社交媒体平台中存在”不同的是,笔者认为该新闻形式在今日应被表述为“以微博为发源地,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迅速在网站、微信、新闻客户端、短视频平台等场域之中普及”,其在形式上联动多种平台与媒介实现进一步生产,更加全面地向公众展示相关事件的全貌,挖掘新闻价值。在今日“万人皆媒”的应用场景中,“串式新闻”不仅适用于权威新闻媒体的过程新闻与对话新闻,还适用于每个普通网民的“参与式新闻互动”。

新时代终端融合,也为内容的相互串联提供了便利。如《新闻联播》于2019年8月24日入驻短视频平台,做出“将长视频改为短视频”“横屏转换为竖屏”“新闻表达转向情感化表达”等种种改变,适应了当代的生活节奏与碎片化的传播样态,为用户的“二次传播”行为提供便利。

“串式新闻”的特点反映的新闻生产变革

新时代的互联网精神是“开放、平等、协作、快速、分享”,笔者认为“串式新闻”在媒介融合的互联网时代很好地契合了这五个特征。

语态更亲近

在新媒体逐渐成为新闻生产重要生力军的时代,“串式新闻”的叙事语体现出亲近、轻松、活泼的特征。许多官方媒体在社会新闻的生产中也会根据具体的新闻内容选择不同的报道风格。例如,2021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客户端的“热点”板块发布新闻“一封‘举报信’三座城‘甜蜜接力’”;当日晚21:01分,新华网在微信公众号上对这一事件进行报道,题为“这封‘举报信’,‘糖分’超标!”详细叙述了陈玉露捐赠橘子事件的起因、发展、结果;紧接着,央视新闻官方公众号原文转载了新华网的报道,并在文章最上方补充悬念式导语:“近日,浙江台州临海市公安局的公开举报邮箱收到一封特殊的‘举报信’,‘举报人’名叫陈玉露,是当地一位90后橘农。”

《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网、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所构建的“串式新闻”,与传统新闻媒体的严肃、权威的形象迥然不同,采用非正式语体与情感化文本引起互动,更显亲近。

参与更平等

在“串式新闻”中,用户之间的参与与对话更加平等,被“串起来”的评论可能来自普通的网民,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评论。例如微博中普通的草根网民可以在明星大咖的动态下发表评论或进行转载,有时候能够得到偶像的回复;新闻传播中的“平等”精神体现在:任何人都可以对某一消息或现象发表看法。

协作性更强

“串式新闻”传播形式在媒介融合与社交媒体时代的第三个特点是“协作性更强”。社交媒体中的很多新闻不再单纯地传递讯息,很多内容在给人们提供资讯的同时也在向外界寻求帮助,越来越多的人在互联网上转发评论,同时提供线索,不但有助于事件的迅速扩散,而且能够丰富事件的细节,及时公开事件的最新进展,使相关人员掌握最新情况。例如“沈阳全城寻找9岁走失男孩”事件,网友们在转发新闻事件的过程中提供个人线索,发布现场搜救情况,进行实况报道,并对事件进行个人分析,最终虽以悲剧收场,但仍体现了“串式新闻”的“协作性更强”这一特征。

传递更快速

“串式新闻”的第四个特点是“传递更快速”。作为一种过程性的碎片化报道形式,“串式新闻”的第一条通常是事件的“叙述”或“预报”,接着跟进事件的“过程”“结果”或者“评论与观点”。“孟晚舟回国事件”就是“串式新闻”快速、即时报道的案例。这一事件从2021年8月5日中午到2021年9月26日引发了网络客户端、社交媒体平台的持续关注,事件主人公登上航班、飞机入境、飞机抵达……每一次消息的更新都十分及时。

分享更广泛

串式新闻在互联网时代的最后一个特点是“分享更广泛”。

信息实现广泛传播的有利因素包括:“受众”与“传播者”能够直接对话,发表自己的看法,报道内容贴近现实生活等。这些有利因素在“串式新闻”普遍存在的社交媒体、客户端、公众号中都有所体现。另外,“串式新闻”将单一事件拆解成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形成单独的报道,报道数目的增加和时间线的延长也有助于事件吸引更多网友的分享和关注。

相近概念辨析

“串式新闻”与“迭代新闻”的比较

1.“串式新闻”与“迭代新闻”的共性

“迭代新闻”概念由美国学者保罗·布拉德肖提出,是一种新旧媒体过渡时期两者进行融合与平衡的模式。这种新闻模式以互联网为核心平台,以专业人员和普通用户的互动为主要内容,在不断地“跟帖转发、网民爆料、人肉搜索、舆论声援、传统媒体卷入”的过程中快速更新,逐渐逼近真相。

其一,在参与的模式与过程中,“迭代新闻”与“串式新闻”相似,都属于“过程式新闻”,需要两次以上的转发,并且都需要对事件的细节进行补充,对过程与结果进行跟踪,对事件的看法进行评论等。最终,通过这些跟进与反馈,逐渐接近事实真相。

其二,两者在传播的平台上也有共性,以在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居多。在媒介融合时代,社交媒体平台自带的社交属性为两种传播样态提供机会,如平台中的“@”功能、话题功能、转发与评论功能等。此外,平台和其他媒介形式(如图片、短视频、新闻客户端等)的兼容与联动也为补充不同形式的内容提供了便利。

2.“串式新闻”与“迭代新闻”的差异

首先,在价值取向层面,“迭代新闻”强调的是快速性,“串式新闻”强调的是完整性。“迭代新闻”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时效”与“话题”。而“串式新闻”一般是对一件相对客观真实的事情进行简单揭露,再由后续的参与者不断对事实和观点进行完善,“串式新闻”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追求矛盾与冲突,而是强调新闻叙事的完整性。

其次,在内容生产层面,“迭代新闻”强调的是“人的主观性”,而“串式新闻”强调的是“新闻性”。在“后真相时代”,“迭代新闻”极易使传播者形成在了解事实之前急于表达的态度,却失去了对实际的把握,出现理性的缺失,最终带来一种讨论愈演愈烈却罔顾真相的“虚假狂欢”。然而,在“串式新闻”的生产中,专业的新闻内容生产者与用户之间形成了一种以新闻为导向的议题,是当下社会新闻生产的良好现象。

最后,在传播效果层面,“迭代新闻”往往会在结局未定时引发猜测与争论甚至反转,“串式新闻”通常是循序渐进地表达观点与阐述事实。“迭代新闻”已经成为社交媒体“退化仪式”的表征,如“西安一医院医生在手术台旁‘自拍’”事件就属于典型的“迭代新闻”。

“串式新闻”与“层式新闻”或“楼层式新闻”的比较

“层式新闻”或“楼层式新闻”指的是用户在以网站为代表的媒体上,搜索某一事件时,页面将所有与之相关的新闻像楼层一样排列。

1.“串式新闻”与“层式新闻”或“楼层式新闻”的共性

“串式新闻”与“层式新闻”或“楼层式新闻”都属于“过程—细节”新闻,在这两种传播样态中,新闻不再以事件的全貌出现,而是被拆解成详细的细节与过程。

2.“串式新闻”与“层式新闻”或“楼层式新闻”的差异

“层式新闻”或“楼层式新闻”层与层之间的内容关系是平行的,围绕某一主题展开;“串式新闻”在内容上有一定的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例如,2022年5月12日在百度搜索引擎输入“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出现了以下内容:

直播回放,如:《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特别报道》《五四主题网络直播活动》等;

资讯,如:《在青春赛道上奋力奔跑——各地共青团组织广泛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共青团中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等;

来自社交媒体与自媒体的原创视频,如:《以青春之我,贡献伟大时代》《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主题宣传片》《最青春——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等。

在搜索引擎中,与“共青团成立100周年”相关的报道按照某种顺序排列,但是彼此之间的内容基本上平行且互不干涉。但是在微博上搜索这一话题,则能明显感受到一种串式新闻“串联”起来的逻辑,层层递进。

此外,“串式新闻”与“层式新闻”或“楼层式新闻”出现的平台也不同。前者一般在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上出现,而后者多见于各类新闻网站。

问题分析和解决办法

内容全面但碎片化

“串式新闻”的第一个弊端是不能完整地叙述一个事件,而只叙述一个“中间环节”,使得新闻报道“碎片化”,文本的间隔、矛盾、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传统新闻生产的统一性与连贯性。用户必须从各种“碎片化”信息中找出内在的逻辑与联系,归纳整理,以达成对事件的整体认知。

要想克服“串式新闻”碎片化的缺陷,一个好方法就是实现多媒介、多平台的联动,以长视频报道、移动短视频、图文报道等多种形式共同完成对事件的完整建构。例如,2022年2月14日下午13:07和15:44,人民日报发布微博“苏翊鸣出战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资格赛”和“苏翊鸣晋级”的报道,随后封面新闻参与话题,并在封面新闻微博视频号上发布苏翊鸣高分动作片段,添加“第三跳苏翊鸣摔倒”的报道,次日决赛前,人民日报再次重提前日的两个话题,并增加“期待苏翊鸣夺冠”的话题,15日下午14:10左右“苏翊鸣夺冠”的话题被发起,微博平台上不但出现微博视频号剪辑的短视频,还对抖音、快手、优酷视频平台的内容进行同步转载,视觉中国、人民日报等媒体的摄影图片也在微博中实现跨平台联动。在这一事件中,微博内部各大媒体持续跟进,同时站外网址、图片、视频等外部平台的内容也实现了跨平台联动,把新闻5W要素呈现给用户,克服报道不连贯的缺陷。

除传统社交媒体外,短视频平台等新型社交媒体也实现了与第三方新闻聚合平台之间的联动(如“抖音”与“今日头条”)。媒体可以在短视频下方放置关于新闻内容的补充报道链接,满足用户深度探析的需求。

媒介伦理失范

媒介伦理失范问题也是“串式新闻”带来的挑战。个别自媒体在原始报道中语焉不详,利用“串式新闻”带来转发与互动的行为,达到吸引流量的目的,导致一些反转新闻的出现。

想要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媒体人与新媒体用户的自律,还需要平台与专门的监管方对内容进行审核,所以应该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力与资源的投入,切实阻断虚假信息与谣言的传播路径,严厉惩罚违规传播者。

“串式新闻”未来的发展趋势

未来,我们将逐渐走进Web 3.0时代,更“通人性的互联网”是时代的口号与愿景,无论是新闻还是其他内容,互联网都会更加适应用户的需求与偏好。新闻本身作为一种讲求时效性的传播方式,将愈发依赖新闻网站、社交媒体与客户端。传递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平等、直接的互动对话也只需一个“@”或者一个评论就可以实现。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串式新闻”将成为新闻生产进入“交流时代”的标志,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对话”将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曾庆香,高红梅.串式新闻:一种社交媒体的新闻样态[J].新闻爱好者,2018(01):67-69.

[2]丁骋,张威.移动短视频新闻的内在矛盾与解决路径探究[J].当代电视,2021,(12):33-37.

[3]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曾庆香,陆佳怡,吴晓虹.两极与互补: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样态与图景[J].新闻记者,2017(08):43-51.

原文地址:http://whcy.cnhouji.com/html/2022/0519/205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