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返回主页

后稷网 > 文化产业 传媒

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素养提升研究

2022年05月19日 00:00

大数据时代,信息层出不穷。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信息,用户难免眼花缭乱,难以找准获取、评价、利用信息的切入点。伴随社会的飞速发展,这一问题愈演愈烈,用户信息素养的提升迫在眉睫。基于此,现通过调研大数据时代信息素养提升方面存在的问题,借鉴以往的经验教训,兼容并包,从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素养多元化服务实践视角出发,审视现阶段信息服务的现状,探讨信息素养多元化服务的各个层面,并结合具体的国情校情,探索大数据环境下提升信息素养的多元化服务模式,以期能够增加用户的信息感知能力和信息意识,在一定程度上逐步提升用户的信息素养。

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风起云涌的时代,信息层出不穷。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信息,用户难免眼花缭乱,难以找准获取、评价、利用信息的切入点。在这一背景下,用户要具有敏锐的信息感知能力、准确的信息辨别能力和警惕的信息意识,并遵循现有的信息道德伦理与规范。若信息素养有所欠缺,则难以分辨哪些是虚假信息,哪些是真正对用户有用的、可信任的信息。不具备分辨无用信息与有用信息的能力,一方面会影响用户信息检索的效率与效果,形成较高的时间成本和沉没成本,造成时间和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如果用户受到了虚假信息的影响,可能会对其正常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产生不良影响,损害其身心健康,严重的还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万物互联时代下,了解和获取信息资源已成为用户需要掌握的技能之一。快速、准确、及时有效地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是网络时代对信息检索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信息化社会人们必须具备的基本信息素养。

时代在飞速发展,社会在阔步前进。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为了更好地分辨各类信息资源,人们需要具备较强的信息意识,掌握必要的信息获取技能,准确捕捉关键信息,高效筛选、加工、处理信息,培养并逐步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信息素养的广阔天地里,信息素养教育提升工作还有很大的进步和提升空间。

图书馆信息素养之问题

信息素养是一种个人综合能力素养,同时又是一种个人基本素养。信息素养是信息化社会中个体成员具有的各种信息品质。信息素养自诞生之日起就经历了一系列发展,同时,高等学校的信息化程度也在逐步提高。相较于早期的文献检索课程,现在逐步衍生出信息素养通识教程、信息检索与利用、信息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等更多丰富的课程,但国内的信息素养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

服务对象的局限性

信息服务对象的多元化有助于服务内容的多样发展,有助于为其提供深层次、专业性的指导服务。由于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教职工和大学生两类特定群体,这两类群体的固定性导致其存在服务对象的局限性。高校教职工主要是以教学人员、科研人员、行政教辅人员为主,他们通常都具有较强的信息运用能力,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够运用一些信息化平台,他们的信息需求较多集中在深层次的、专业性的指导服务上。大学生群体与教职工群体相比,他们的信息素养意识较为薄弱,信息素养较差,因此信息素养教育教学应主要面向大学生群体。

缺乏相关政策的引导

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的心脏,在信息素养教育中有着至关重要的责任,然而,一直以来我国的信息素养教育水平与国外相比落后很多,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国外相关政策的支持力度较大,国内则较为缺乏相关扶持政策。其一,缺乏具体政策的实践指南,图书馆没有明确的、长远的、具体的目标;其二,信息素养教育的评价标准不够明确,流程不够规范,在具体实施时缺乏参照依据,缺乏可行性和操作性。

师资储备的有限性

尽管高校图书馆在馆藏资源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素养教育的主体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其中还需要相关师资力量的储备,尤其是信息素养专业人员的储备。当前,师资储备的有限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人员数量不足;另一方面,相关图书馆员信息素养水平不高,认识不足,导致缺乏足够的意识,固化的观念也未能及时转变。当前,用户信息素养教育水平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对等的现实问题。一些特殊区域由于人员自身信息化水平较低,同时缺乏专门从事信息素养教育的专门人才,其信息素养教育教学工作始终落后于其他地区。

工作的滞后性

尽管高校图书馆在我国信息素养教育体系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并未有亮眼的表现,尚未取得显著的效果。同时,其也存在缺少相关的工作规范、系统设计系统规划有所欠缺、教育模式不固定等问题。一方面,当前高校图书馆在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具体实践中存在发展不充分、地区不平衡、重视程度不一现象;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开展的信息素养教育实践受某些固有意识的局限,未能将信息素养教育教学工作与社会实践、社会生活相结合。

区域的差异性

客观来看,国内信息素养教育发展参差不齐: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信息化程度高,人们的信息素养也高,信息素养教育较为完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中西部地区信息化程度较低,人们的信息素养薄弱,信息素养教育相对欠缺。后者之所以信息素养教育发展落后,一方面是因为经济发展落后,相关财政支持不到位,未配备专业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相关单位缺乏足够的重视,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未普及,而且课程设置相对单一,内容较为简单。

图书馆信息素养之体现

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每个人身边都充斥着巨量信息。如何迅速、准确、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便是信息获取能力的重要体现。除此以外,我们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很容易被各种鱼龙混杂的信息所误导。这里对应的,就是批判性地评估、吸收信息的能力。只有掌握了好的方法、技巧,才能有效识别、破解虚假信息,才能避免被误导,从而提高获取有效信息的效率,做出明智决策。

信息感知

信息感知是对信息感觉和直觉的总称,是吸收继而利用信息的开端。信息无所不在,信息感知亦时时刻刻伴随着我们。但人不可能对所有信息都做出反应,这体现的就是信息感知的选择性。信息感知的选择性主要由两方面决定,一方面是人们自身的认知以及具体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则是信息存在的状态,例如信息存在的具体形式,以及信息存在的实质性内容。信息的内容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内在的反映和表现。信息感知只是单纯感受到的客观事物的外在表象,并不涉及事物具体的含义和价值。

信息意识

意识的客观存在在大脑中的集合,包括多种形态,拥有多种多样的呈现形式,其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就是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意识的一种,是信息在人脑中的集中反映。信息意识是指对信息、信息问题的敏感程度,是对信息的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的自觉程度。具体来说,就是人作为信息的主体在信息活动中产生的知识、观点和理论的总和。信息意识是人对信息感知的敏感度,对信息问题的洞察力,对信息判断的准确度。判断信息意识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是指信息主体对信息的认识过程,也就是人对自身的信息需要、信息的社会价值、人的活动与信息的关系以及社会信息环境等方面的自觉心理反应;另一方面是指信息主体对信息的评价过程,包括对待信息的态度和对信息质量的变化等所作的评估,并能以此指导个人的信息行为。

信息检索课

信息检索课是高等学校面向大学生开展信息素养教育与培养其信息检索能力的重要课程,也是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由信息检索课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结合多年教学工作实践经验共同完成,充分体现国内外高等教育信息素养培养标准及最新信息检索相关理论和相应的实践要求,紧紧贴合当前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以及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的培养要求,具有将理论性、操作性与实践性融于一体的特点。

图书馆信息素养提升之策略

充实人才队伍建设,为顺利开展服务提供保障

当前,一些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研室或文献检索教研室是在原来的图书馆信息服务部、信息咨询部、参考咨询部或者文献服务部基础上重新组建的,受制于经费和岗位设置以及部门归属等多种原因,大体以原班人马为主,并为各个二级学院讲授信息素养、信息检索、文献检索、文献调研与科技论文写作等相关课程。然而,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素养的提升需要多层面、多角度共同促进,专业性较强,知识体系涉及广泛,服务层次更为深入,服务难度相对更高。这一目标要求从事信息素养教育的人员要在原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涉猎更广泛的领域,具备更加广博的知识和与时俱进的能力。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要秉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观念,强调“学以致用”的理念,引导学生具备独立思考的意识,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出发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校内机构交流,构建多方合作体系

一些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依托图书馆的信息检索教研室和文献检索教研室,然而,仅仅依靠高校图书馆单方面的资源,教育力量薄弱,教学内容相对单一,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可以开展的教学工作也具有相对的局限性。鉴于此,出于对信息素养工作专业性、针对性、特殊性的综合考虑,高校内部应破除现有服务观念以及服务意识的枷锁,大胆探索并尝试新型服务模式,从用户的实际需求角度出发,为用户提供更加完善的个性化服务。例如,高校图书馆应努力寻求高校人事处、科技处、教务处、学生处、校团委以及其他行政职能部门的支持与帮助,同时增进与各个二级学院的交流与沟通,进一步增加了解,促成更多的合作,尤其是深层次、可持续的发展与合作。

把握自身优势,拓宽服务的深度与广度

高校图书馆可以立足自身实际情况,在充分了解高校所在地地域概况、地域特征、产业发展概况、产业发展脉络以及风土人文的基础上,结合高校本身的数字资源、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优势,在为国家机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提供基础性、浅层次服务的前提下,跟踪提供深层次的全方位服务,依据具体的发展阶段提供个性化专题服务,根据不同的学科方向提供专业性的情报分析服务,从而进一步促进区域合作,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迈上新的台阶,更好地履行服务这一社会职能。深化产教融合协同发展,在实践中逐步提升用户的信息意识、信息思维、信息素养。

依托智慧图书馆云平台建设

依托智慧图书馆云平台建设,实现大数据环境下知识服务平台、专业数字资源、行业特色数字资源与院校数字资源的融合互通,确保各类型资源可以提供全天候多角度多元化服务支持。在此基础上,可以为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积极开拓并联合各类在线学习平台完善微课程、微视频、微阅读建设,充分有效地利用用户的碎片化时间,提高服务效率,同时也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丰富与完善;实时跟踪并了解各级各类用户的反馈与评价,以便及时调整完善服务体系与服务内容。

注重学科交叉与融合,完善学科体系

学科交叉与融合是现代学科发展、学科体系建设的一大趋势。信息素养的提升不仅要求人们掌握专业相关的学科知识,还要求人们拓宽视野,增加知识面,广泛了解多方面学科知识,提高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不仅应当包括信息检索课程的开设、信息资源的宣传推广、信息检索大赛的举办,还应结合不同学科体系建设的要求,注重学科交叉与融合,在信息素养教育教学过程中嵌入有关学科知识,丰富教学内容,以实现学科交叉与融合,更好地完善学科体系建设。

纵观时局,信息技术已渗透至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与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相适应,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大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信息辨别能力,了解信息获取的各种途径,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数字化时代要求我们要具有生存的必备知识、必备技能,主动融入并适应“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从长远来看,信息素养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抓紧抓好抓实这项工作可显著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实力,尤其是文化方面的软实力,这对于大学生将来就业或深造都会有很大帮助。信息素养教育作为图书馆服务的核心组成部分,需要时刻关注读者的具体体验效果与感受。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决定了高校图书馆员要树立多元化的服务意识,与时俱进地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意识,在信息素养教育的具体实践中提高站位,高瞻远瞩。

参考文献

[1]张久珍.图书馆:培育全民数字素养的阵地[J].图书馆论坛,2021,41(12):6-7.

[2]黄丽霞,王昕玮.近十年我国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研究进展[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1(06):81-86.

[3]张群,印熙媛.国内外数据素养教育研究现状及启示[J].数字图书馆论坛,2020(12):65-72.

[4]初景利,赵艳.图书馆从资源能力到服务能力的转型变革[J].图书情报工作,2019,63(01):11-17.

[5]马子烨,张敏.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开展本科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比较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20(12):24-31.

[6]张驰.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合作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8(20):78-80+61.

[7]李杉杉,高莹莹,鲍志彦.高校图书馆面向协同创新的专利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现代情报,2018,38(02):101-105.

原文地址:http://whcy.cnhouji.com/html/2022/0519/205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