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返回主页

后稷网 > 文化产业 传媒

数学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022年03月01日 00:00

数学文化能增强学生的道德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及文化自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将数学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中,可以使校园文化内涵更丰富、形式更多样、思想更具创新性。

高校校园文化在立德树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针对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所提出的高校校园文化的总体要求与主要任务,各高校都在思考如何系统推进“营造良好校风、创新文化载体、体现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近些年“数学文化”成为一个热名词,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都对其进行研究,特别是在当前“课程思政”的理念下,数学文化更是作为主要的思政元素被深度挖掘并融入数学课堂。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在培养人、引导人、塑造人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把数学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建设中,不仅能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还有利于形成优良的学风、校风,从而促使校园文化更好、更全面地协调发展。

校园文化与数学文化

高校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校园精神为核心,在长期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彰显出来的精神风貌、创新品质和价值追求。它不仅体现着该所高校独特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审美情趣、行为方式,还彰显出高校在长期育人过程中所沉淀下来的教风、学风和作风等。因此,可以说不同的高校有着不同的校园文化。

数学文化,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大体可以归为如下几种类型:一是“数学”+“文化”,较早的著作有北京大学出版的《数学与文化》、张维忠的《数学文化与数学课程》;二是数学中的文化,代表著作有张楚廷的《数学文化》、游安军的《数学发展的文化视角》;三是文化中的数学,代表著作有齐民友的《数学与文化》,M·克莱因的《西方文化中的数学》;四是数学与文化之上的“数学文化”,如方延明的《数学文化导论》、郑毓信的《数学文化学》[1]。但主流还是将数学作为文化中的数学来看,它是人类文明的精华,具备传统性、发展性、哲学性、美学性、文学艺术性与趣味性等特点。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各高校都十分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在内容、形式、方法或手段等方面都在努力探索与尝试,但目前的校园文化建设总体上仍不能满足学校在新时代教育理念下的发展需求。

校园文化建设思想片面

校园文化建设应当着眼于学校内在精神文明的建设,对学生精神进行熏陶,形成独具特色的学校精神。但很多高校更重视外在形式的物质文化建设,愿意在学校的外观方面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而对学生内在精神的熏陶与培养方面投入较少,导致许多学生进入大学之后没有理想追求,过度放纵自己,沉迷网络游戏,甚至逃课、考试作弊等。

校园文化功利意识突出

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短、平、快”等观念的影响,部分校园文化受到功利思想的影响,部分同学被功利、实用等思想所影响,没有长远的规划。如计算机证书、英语四六级证书等可以通过努力就能拿到的证书,大部分学生为拿到证书会选择报辅导班、刷题等方式,而对于实用价值较低的基础性课程就用逃课的方式对待。

校园文化存在娱乐化倾向

校园文化内容很广,部分学校简单地把校园文化等同于唱歌、跳舞,而忽略校园文化的知识性以及育人功能,导致部分学生崇尚“吃吃,喝喝,玩玩,唱唱,跳跳”的理念,使某些优秀的校园文化渐渐消失。因此,学校必须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认识到校园文化的内涵。

数学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数学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同属文化范畴,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借助数学文化的独特教育价值,可以培育更丰富、更有特色、更具思想性与创新性的校园文化,从而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

融入数学文化,增强学生道德理想信念

华为的总裁任正非曾说,华为的30年,真正的突破是数学,从2G到3G的崛起、4G到5G的引领都离不开数学。然而数学的抽象枯燥却使很多学生望而却步。数学史上许多励志故事具有满满的正能量,比如华罗庚虽家境贫寒,但顽强地与命运抗争;欧拉双目失明,没有消沉,与黑暗整整搏斗了17年,写下了886本书籍和论文;北大才子张益唐在美国生活举步维艰,却依然执着于对数学的热爱,恒心持久远,果必结满树,终于在孪生素数猜想上获得突破性成果。教师向学生讲述这些故事可以培养学生百折不挠,持之以恒的进取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2]。

融入数学文化,提升学生家国情怀及文化自信

家国情怀及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当代年轻人肩负着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重任,应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一位教师曾在学校选修课上做过一个测试,让学生写出5个国内外著名的数学家,并简述他们的成就。结果显示:学生可以很快写出5个甚至10个国外数学家,但写出5个国内数学家的学生不多。究其原因,学生在教材中所见到的多是以国外数学家命名的定理,如牛顿-莱布尼兹定理、柯西不等式、克莱姆定理、范德蒙德行列式、高斯消元法等,而教材中几乎看不到以中国数学家命名的定理。“中国数学的发展是否一直落后于西方”的疑惑萦绕在学生脑海中。由此有必要向学生讲述数学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这不仅关乎大学生的自身成长,也关乎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西汉时期的《周髀算经》中勾股定理的记载比西方国家早500年;古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堪比西方的《几何原本》,在第八章《方程》里记载的一次方程组解法,比西方数学家莱布尼兹提出的解法早一千多年之久;南朝的祖冲之计算出的圆周率处于3.1415926—3.1415927,领先欧洲一千多年;还有古代数学家赵爽、刘徽、秦九韶、李善兰等,近代数学家陈省身、陈景润、华罗庚、冯康等的贡献。在对数学发展追本溯源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更深层次地体会华夏儿女的聪明才智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并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提升文化自信,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融入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健康审美观

习近平总书记于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美不仅体现在音乐、舞蹈、绘画、古诗词中,还蕴涵在数学中。如欧拉公式:              叹为观止。公也即              此公式不仅简洁,其意义更让人叹为观止。公式中含有人们生产生活中最为常用的两个数,自然对数的底数和和圆周率π,还有实数单位1和虚数单位单,数字0,及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运算符号“+”号。欧拉用一个“=”号将这些看似毫无关系的有理数和无理数、指数与三角函数、实数和虚数完美连接起来,彰显一种独特的数学美。再给学生讲述这些数“0”“1”“ ”“ ”“ ”的由来,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观,还能提高学生数学与人文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融入数学文化,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

民族发展靠创新,唯创新者进、创新者强、创新者胜。高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人才的重要孵化地,数学文化的融入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线性代数的学习中,学生了解到线性方程组存在有解或无解两种情况,那方程组无解是否就没有一点意义了呢?教材没有做深入探讨,老师可以GPS定位问题作为案例,引导学生课后去查找文献资料,探索无解方程组(矛盾方程组)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还可了解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的发展情况及意义,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

数学文化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将数学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中,其独特的教育价值能有效地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利用课堂教学主平台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课堂教学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主要渠道与路径。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平台,特别要把握住新生的第一堂课,不要急于学习新知识,而要给同学讲述这门课程的发展历程、学习意义及学习方法等。学习过程中注意结合所学知识,有效融入数学文化,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可将学生的学习上升到更高层次,不仅仅是机械性地学习知识,更是一种数学精神、数学方法及数学思想的领悟,让教育真正落实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上,形成好的学风及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借用校选修课平台

由于《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内容多、课时少,除了利用课堂教学主平台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选修课平台开设有关数学文化类的通识课程,给予更多数学爱好者以及学校不开设数学类课程的学生一个进一步了解数学、提高数学素养的机会。据统计,有300多所高校开设了此类选修课。选修课程的开设,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与思想素养。

以“数学文化”为主题,精心策划校园文化活动

数学文化进课堂及数学文化类通识课程的开设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理念,是“切中时弊、顺应潮流、涉及根本”的举措。但由于课程设置、选修课人数限制等原因,受益人数还不多,没有完全融入校园文化中去。为了充分发挥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还可以考虑以“数学文化”为主题,精心策划校园文化活动。南昌大学、河南科技学院等学校数学文化节的成功举办为校园文化活动的多样化提供了新思路。南昌大学为培养大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特开设了为期一个月的数学文化节,内容包括数学文化的宣传与展出、数学史抢答赛及系列讲座论坛、数学游戏、观看数学电影等。此活动的开设对学生、老师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也利用了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多次邀请郴州籍数学院士袁亚湘、周向宇来校(院)讲座,学生零距离接触到了他们认为遥不可及的数学大咖,感受到了他们的人格魅力。讲座之后,学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讲座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强烈的学习兴趣,还将数学家们的探索精神传递给了学生。

充分利用各种载体接受数学文化熏陶,开启校园文化的新空间

互联网时代,网络的便捷、高效让学生有了更多选择,有了更优质的学习资源。首先,可以充分利用中国大学MOOC平台。目前MOOC上线的数学文化类的通识课程很丰富,除了最早上线的国家精品课程南开大学《数学文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数学大观》之外,还有上海交通大学《数学之旅》、国防科技大学的《漫谈数学与军事》(国家精品)、南昌大学《聪慧的源泉——数学导读》(国家精品)、华中农业大学的《数学文化欣赏》[3]等,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爱好。其次,开展阅读活动,有关数学文化的书籍与教材有很多,如李大潜主编的《数学文化小丛书》、齐民友的《数学与文化》、张楚廷的《数学与文化》[4]等。还可推荐学生阅读《九章算术》《周髀算经》等书籍。同时,还可以关注相关微信公众号。如培杰国际数学文化、好玩的数学等公众号会经常不定期发布有关数学文化的内容。数学文化能给予高校学生一定的精神力量,更好地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高校师生的文化认同感,有助于形成一个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校园氛围。

数学文化的传播与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是紧密联系的。一方面,数学文化的融入能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增加丰富的内容和文化底蕴,提高高校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塑造高校学生的优秀品格,更能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另一方面,拥有良好校园文化的高校必须重视学生的数学素养,重视营造一个人人学数学、人人用数学的校园环境。我们有必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效融入数学文化,借助数学文化的教育功能,有序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化、长期化、深入化、创新化的过程,数学文化具有丰富的思想精髓、道德精髓。只有把数学文化中的优秀元素内化为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内在素养,才能进一步唤醒学生的文化意识、民族意识,但这还需要时间的沉淀。作为高校数学教师应肩负起传承数学文化的使命与责任,积极成为数学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践行者的同时,为建设积极乐观、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青建,于清华.关于数学文化的几点断想[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9(03):317-321.

[2]李小平.数学文化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影响[J].课程教育研究,2018(39):125-126.

[3]李小平.数学文化与现代文明[D].长春:吉林大学,2016.

[4]沈婧芳,李娜娜.论数学文化对提升高校学生素养的作用与意义[J].高教学刊,2020(01):4-6.

原文地址:http://whcy.cnhouji.com/html/2022/0301/198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