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返回主页

后稷网 > 文化产业 传媒

浅谈推动群众文化数字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2022年01月19日 00:00

现阶段,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转型正在迅猛推进,形成了以数字发展、数 字安全、数字业态、数字治理等为主要内容的数字化发展模式,其对人民生产生活、国际竞争形势与 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群众文化工作数字化建设路径,数字文化设 施运营也逐渐走向规范化,数字化在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与提供多元文化产品中发挥更大作用,群众文 化数字化建设的发展可以不断丰富文化空间内涵、拓展文化空间边界,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素养。 

当前群众文化工作应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与前沿科 技,使文化以动态的形式呈现给人民群众,不 断改造与开发多元化文化产品,将新兴科技与文创产品 相结合,以此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增强文化内容的 普适性与体验感,扩大公共文化服务力量,刺激文化消 费,从而提升社会效益。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 将群文活动、阅读推广、文化传承等服务搬上网络终 端,加强群众文化数字化建设,从而使人们享受到更充 实、更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群众文化数字化建设的重要价值 

群众文化工作的数字化建设,能够激发创新创造活 力,推动群众文化产业同社会经济共同迈向高质量发 展,打造群众文化产业的数字化发展格局,以此更好地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各地通过数字 化建设创新思路、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使群众文化服 务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使群众思想 更加多元开放,提升了人们的文化获得感与幸福感。同 时,数字化建设的优势在于高效化、规范化、标准化, 群众文化的数字化建设能够为群众提供文化云基层职能 服务端,使其通过数字文化站点来参与文化活动,并实 现了资源共享、利用与管理等功能,从而持续收获用 户,提升数字化助力群众文化服务效能,并使群众摆脱 时空限制,随时随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使数字化成为 推动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发展的新起点,让数字文化资源 真正赋能基层。

现阶段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在开启全面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 标进军。高质量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方面就是提升文化 建设水平,以此来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 求,而新兴数字科技的赋能,也为群众文化工作带来了 新动能与新契机。现阶段群众文化工作已呈现品质化、 个性化、多元化、网络化、国际化的新发展趋势。 品质化 现阶段人民群众更注重精神需求的满足,对精神文 化的需要也呈现出量的扩大与质的提升的态势。人民日 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丰富多元的精神文化生活中 得以体现,其不仅更加注重物质生活的文化内涵与精神 境界,还有对幸福感、获得感与安全感等的需求。当前 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与艺术审美能力在不断提升, 更追求文化产品对其思想内在与精神境界的扩充,更期 待具有文化品质的高水平作品,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感官 刺激与视听享受,并开启了品质化的生活模式。 个性化 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与保障后,会更加注重自 我提升与自我发展,追求活出有个性的自己;会更容易 接受特色鲜明与个性化的文化产品,并根据对文化特色 的背景了解感知其内在的独特性。并且人们更愿意在群 众文化活动中彰显个性、表现自我、实现价值,因此个 性化是当前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表现特点。 多元化 当前,随着国内外多元文化的融入与新兴科技的加 速发展,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朝着多样化的趋势发 展,显著体现出精神文化需求的层次性。人们对类型多 样、内涵丰富的文化产品与文学艺术作品的消费能力更 强,且自主消费意愿也在持续增强。网络化 互联网终端与社交平台的广泛应用构成了数字化世 界,使数字文化需求迅速增加,追求网上文化需求的人 民群众占比越来越高。网络文化创作、数字文化馆与数 字文化互动,使人们通过网络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便捷 性、实效性与互动性更强。并且,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也随着文化阵地的数字化转移步伐在不断发生改变,接 收信息的途径也逐渐从单一转向多元。 国际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深,人们更倾向通过网络 平台与旅游等的方式来接触更遥远的区域文化,精神文 化需求也日益国际化。人们愈加愿意走向国际感受异域 文化氛围与经典,来满足自身的对国际化文化世界的精 神向往与需求。 

推动群众文化数字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以数字思维打造群众文化数字服务体系 

不同地区与民族都带有独特的传统文化与人文气 息,是一个区域独一无二的文化标签。强化地方特色文 化资源与文化历史资源库的建设,借助互联网与大数据 技术对特色文化资源进行活态传承,利用数字信息载体 拓宽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传承路径,有助于推动区域民 族特色文化得到现代化转型并走向新的发展阶段。 

当前我国已经建成覆盖全国的群众文化数字服务网 络,通过建成省、市、县、区、镇、村六级网络,完成 地市级以上的数字文化服务平台的搭建。各市区街道也 建设了电子阅览室等一大批服务点。现阶段依然需要在 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引 领带动下,完善覆盖城乡的群众文化数字服务网络,并 构建群众文化数字服务体系,从而真正实现以城带乡, 提升基层、城镇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文化数字服务能 力,从而满足多元发展衍生出的精神文化需求。 

以均等化思维推动群众文化资源整合 

均等化是指保障群众文化数字服务的全面覆盖,既 要覆盖城乡各地区,也要覆盖到偏远地区以及儿童、老 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以便人人都能自由、平等、 便捷、无障碍地享受到群众文化数字服务。基于此,应 整合群众文化各类资源,推动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化, 从而向公众提供覆盖全面、无差别的“一站式”服务。 群众文化工作的数字化建设必须统筹信息技术与文化资 源,搭建资源汇集、标准统一、类别丰富、互联互通的 群众文化数字服务网络,建设群众文化信息资源库,将 枯燥的数据、图像与文字转化成生动的屏幕语言、全息 影像或数字资源呈现给公众,从而实现基层文化网络服 务的共建共享。群众文化资源整合与数字化建设应与多 种公共文化机构开展合作,比如图书馆、档案馆、博物 馆等,统筹协调、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不同 机构的服务特色,以此构建群众文化资源整合网络平 台。不断强化公共文化机构的合作互通,构建综合性的 资源整合平台,使全民都能获取与享受社区文化资源服 务,以此实现群众文化的“一站式”服务与资源共享。 

以共享思维助推群众文化数字服务体系创新升级 

当前,群众文化工作数字化建设应结合重点工程项 目,应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项目工程为建设依托,统筹 布局各地方重点惠民工程,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 源进行数字化的转型与整合,并围绕基层民众需求强化 群众文化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以此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群 众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打通群众文化数字服务的“最 后一公里”。同时,群众文化工作数字化建设应利用新 兴传播渠道,推动区域全覆盖的群众文化数字平台,并 通过平台向民众推送群众文化活动信息,并使微信公众 号、微博、短视频平台等成为群众文化数字服务传播的 渠道。 

群众文化工作数字化建设还要重点落实公共图书馆 基础资源库的建设。图书馆基础资源库需要主流期刊报 纸、精品文化课程、精品电子书等完成建设,并借助各 级群众文化数字服务平台进行全面宣传与应用,以此满 足不同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此外,要以共享思维助推 群众文化数字服务平台创新升级,加强对群众文化产品 的开发与革新,推进产品的个性化与定制化,针对不同 地区与不同群体定制具有针对性的群众文化数字服务产 品,以此提高公众对文化服务的满意度。并围绕社区基 层群众、老年人、儿童、农民群众、残障人群等重点人 群的文化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文化产品、挖掘文化资 源、打造文化场景,不断探索文化服务基层的新方式。

以奉献思维创建群众文化数字化志愿服务体系

在新的社会治理形势下,应将数字化平台作为构建 群众文化体系的载体,聚焦于数字化主线,积极应用大 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实现群众文化服 务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以数字化为群众文化服务工作 赋能。群众文化工作数字化建设应注重与社区的合作互 通,发挥领导干部与优秀员工的带头作用,需通过完善 志愿服务体系、丰富志愿服务形式、制定志愿服务机 制、有效落实志愿服务计划,让志愿者成为群众文化工 作的带领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文化资源的收集 者与数字化文化活动的践行者,以此形成以志愿服务为 核心的包含文化传播、资源共享、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数字化服务体系。 

针对老年群体对互联网与移动设备的应用程度不够 广泛且运用能力不强等问题,为确保群众文化数字化服 务的全面覆盖,要由志愿工作者为需要帮助的群体提供 力所能及的服务。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速, 老年人已成为群众文化服务的重点对象,所以应以群众 文化数字化平台为途径,建立志愿者队伍,深化线上线 下相融合,以此形成共帮共享的群众文化服务与学习氛 围。同时,群众文化数字服务平台应与电商展开合作, 使志愿者在进行志愿服务时,能够获得相应的志愿奖 励。比如,按照志愿服务开展的周期与深入程度进行计 算,并兑换成积分,志愿者可以通过积分在合作电商平 台上领取商品。对于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者,也可以给 予相应积分,使其能够在电商平台上购买文化活动的周 边产品,以此鼓励更多公众参与群众文化活动。 

以转型思维强化群众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 

当前群众文化馆迎来转型期,其创新实践的步伐在 不断加快,在服务城乡一体化进程、数字化建设、社会 化发展、促进文化消费等方面进步显著。当前,群众文 化馆的建设方向与建设路径应注重与乡村文化治理的结 合,积极融入乡村振兴大局,以文化馆服务助力文化育 民、文化兴民。并且,文化馆要通过开发新方式、开办 新活动来强化对年轻群众的吸引力,鼓励与引导年轻群 体投身于群众文化服务,引领年轻人走进文化馆、感受 文化资源的魅力。各地区应根据区域特色与独特优势围 绕高校学生与都市白领展开服务,可以通过举办“文化 音乐节”“艺术交流会”“午间文化1小时”等一系列 现代活动,吸引年轻群体参加。同时可以为青年群体打 造青年文化数字服务交流网络,为其建立多行业、广覆 盖、多维度的文化筑梦交流平台。

文化馆应加强总分馆制的构建,通过建总馆、办分 馆的方式推动群众文化服务领域的改革,实现群众文化 数字化建设的一体化服务。文化馆总馆具有统筹与引领 作用,能有效解决资源无法共享与调配的问题,使数字 化服务方式得到优化,实现由单一文化服务向多元服务 与交互服务的转变,以此更好地满足公众的精神文化需 求,进一步强化文化馆的影响力与存在感。 

以运营思维打造群众文化生态服务场景 

群众文化工作的数字化建设还需通过社团、服务、 运营、合作、品牌等打造群众文化生态服务场景,以此 围绕群众文化工作的难点、堵点、改革突破点,提升数 字化建设的实际应用价值。政府应加强对群众文化工作 的帮扶,通过社团孵化、课程培训等途径扩大群众文化 事业的参与主体,使群众文化资源与服务向公众倾斜, 并积极培育文化社团。群众文化工作还需搭建生态服务 场地,开展群众文化服务管理、服务产品管理与服务运 营管理,通过基层社区、社团与文化机构三端联动,扩 大群众文化服务范围与力量,以便开展精准供需对接。 

通过民呼我为、社团运营等方式,积极响应群众需 求,着力开展“一老一小”的文化活动,聚集文化资源 与公众,培育精品,活化社团,反哺文化服务。同时, 群众文化服务要注入社会力量,定制文创产品,拓宽宣 传渠道,推动群众文化数字服务体系变优变强。不断强 化地域特色优势资源挖掘,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建设品 牌橱窗,使全民加强对群众文化数字品牌的信任与参 与,使其真正融入到群众文化生活中,提升群众文化工 作的专业性与开放性,有效推动群众文化事业的高质量 发展。 

近年来,为推进群众文化服务均等化覆盖,让更多 人民群众享受到健康文化的熏陶,当前群众文化建设也 应积极营造开放、健康、安全的数字文化生态,大胆创 新、统筹规划、科学设计,提高群众文化数字化管理服 务的专业化、社会化水平,以此不断拓宽文化资源的影 响深度与广度,使群众文化数字化设施能够更加精准地 对接群众需求,为其提供更多多元文化产品,满足人民 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现阶段,群众文化工作 应以数字思维打造群众文化数字服务体系、以均等化思 维推动群众文化资源整合、以共享思维助推群众文化数 字服务体系的创新升级、以奉献思维创建群众文化数字 化支援服务体系、以转型思维强化群众文化馆的数字化 建设、以运营思维打造群众文化生态服务场景,从而有 效提升数字化建设助力群众文化服务效能。

参考文献

[1]谭熠.数字媒体在文化馆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应用[J].参 花(上),2020(12):131-132.

[2]孙全虎.文化馆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职能及有效发挥 思考[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9(04):215.

[3]秦绪芳.线上线下结合是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高效途 径[J].人文天下,2020(12):65-67. 

[4]赵宏兵.建设数字化文化馆 打造群文工作升级版[J].明 日风尚,2019(19):196. 

[5]王雅慧.5G时代下的群众文化活动传播推广思考[J].青 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1,32(01):43-46.

原文地址:http://whcy.cnhouji.com/html/2022/0119/194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