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返回主页

后稷网 > 文化产业网 光影漫步

舞蹈综艺节目何以影响舞蹈文化传播

2023年09月05日 00:00

随着融媒体和多屏时代的到来,舞蹈文化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舞蹈综艺节目作为互联网时代舞蹈文化传播的一种新载体,使专业难懂的舞蹈艺术变得通俗易懂,使舞蹈艺术的受众范围逐渐扩大,使舞蹈文化传播内容逐渐多样化,从单纯的舞蹈表演变成了叙事性的多维故事,同时也使舞蹈传播媒介打破了传统舞台的局限,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了更多的延伸。这就要求舞者在进行舞蹈设计时,既要考虑舞蹈艺术内容,又要选择合适的舞蹈传播平台及传播设计。与此同时,舞蹈综艺节目中存在的舞蹈内容有偏差,表现不够真实,舞蹈明星效应掩盖文化内涵等问题也值得反思。

 

舞蹈是一项具有观赏性的表演艺术,因此,其在社会上的传播会直接影响其最终的传播效果。传统舞蹈艺术的传播有剧场演出、舞蹈教学、文史资料、舞谱记录、民间舞蹈活动、舞蹈纪录片等形式。近年来,随着电子传播媒介的快速发展,舞蹈类综艺节目以其自身优势得以蓬勃发展,焕发生机。同时,电视和网络新媒体平台加速了舞蹈艺术的传播,舞蹈传播设计、传播内容、传播途径、受众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舞蹈综艺节目的现状

2000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的《CCTV电视舞蹈大赛》播出,引起了国内舞蹈界不小的轰动,自此,电视舞蹈类综艺节目的市场便被打开,此后十余年,电视类舞蹈类综艺节目层出不穷,包括2006年东方卫视的《舞林大会》、2007年湖南卫视的《舞动奇迹》、2013年中央电视台的《舞出我人生》、2014年浙江卫视的《中国好舞蹈》等,电视舞蹈综艺节目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之一。

近些年,新媒体的发展和应用促使舞蹈综艺节目的传播不再拘泥于传统电视媒介,而是更多地运用“新媒体+传统媒体”的全媒体多渠道宣传方式,实现了电视端与网络端的双向引流,从节目的短视频式宣传推广、新媒体矩阵式传播模式、热点话题的打造、与商业平台进行推广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拓展。深圳卫视的《起舞吧!齐舞》受融媒体时代视频制作技术创新的影响,进一步延续了《舞蹈风暴》中的定格瞬间,真正实现了每一个精彩瞬间都能被捕捉的技术升级与创新;在第二季时,该节目还新增了4K超高清技术,打造了“云共舞”概念,使观众足不出户也能身临其境,感受到舞蹈的魅力。该节目与《舞蹈风暴》一样,不仅在电视上播出,还通过各大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推广,不断为节目播出预热,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节目的国民参与度和讨论度,增进了国民对舞蹈的了解,有效地普及了舞蹈艺术。

同时,随着融媒体时代和多屏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节目开始尝试台网联动,依托网络平台,把握网络阵地,实现了对节目的有效宣传。如河南卫视与哔哩哔哩平台同步播出的《舞千年》就从多方面实现了台网融合。《舞千年》既跳出了传统演播厅的“舒适圈”,又与自然、历史、文化相衔接,既区别于传统舞剧,又区别于传统电视剧,实现了平台与舞团之间的联动,更做到了“从舞剧中来,又反哺舞剧”,其将舞剧元素有机融入综艺作品中,实现了舞剧的“影视化”。而在其他新媒体平台发布的幕后花絮中,对训练现场的“曝光”打破了“前台”与“后台”之间的区隔,拉近了节目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另外,由爱奇艺出品的综艺节目《舞蹈生》没有通过电视平台进行传播,而是直接利用新媒体平台,在爱奇艺平台上播出,利用抖音、微博等平台进行宣传。该节目虽然没有上述节目的影响力大,但也使得舞蹈艺术以一种更年轻、更轻松的方式得到了传播,其受众也不只是专业的舞蹈从业者、舞蹈学习者,还包括许多年轻的非舞蹈从业人士。

舞蹈综艺节目对舞蹈文化传播的影响

舞蹈综艺节目对受众的影响

受传统剧场舞蹈和舞台表演艺术的高雅性、场地的限制性以及高昂的票价影响,普通群众一般不愿意进入剧场观看舞蹈表演,只有专业的舞蹈演员或学习舞蹈的学生愿意进入剧场观看舞蹈表演,导致舞蹈的受众偏少。

从2000年开始,舞蹈传播进入电视传播的阶段。2000年由央视制作的《CCTV电视舞蹈大赛》作为首发的舞蹈类电视节目,由于当时制作经验不足,为了表现高难度的舞蹈技巧,没有考虑到观众的审美取向及接受程度,以至于其受众严重减少,且观众出现了“审美疲劳”。随着科技的发展,科技与舞蹈艺术不断融合,舞蹈艺术的传播通道逐渐丰富,越来越多不同类型的舞蹈综艺节目播出,舞蹈艺术凭借电视频道、网络平台等大众传播媒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美学形态得到快速传播,继而,越来越多的优秀舞者被大众所熟知,越来越多的舞种经由节目得到了科普与推广。舞蹈综艺节目能让舞蹈作品通过传播媒介播出,使舞蹈获得极高的关注度,不仅能让几千万人同时观赏舞蹈作品,还能改变传统依靠剧场和舞台表演进行舞蹈传播的方式,从而大大增加了受众数量。

舞蹈综艺节目对观众观感的影响

舞蹈综艺节目的播出使专业难懂的舞蹈艺术变得通俗易懂。从舞蹈综艺节目中,观众接触到了基础舞蹈知识,了解了不同舞种,理解了舞蹈文化内涵。由此,不仅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还提升了观众的审美水平和对舞蹈的欣赏能力,激发了观众对舞蹈的热情,使得舞蹈艺术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了推广。

舞蹈综艺节目可以有效引导观众通过观看舞蹈作品,了解有关舞蹈的基础知识,然后慢慢进入对舞蹈作品深层次的认识中,进而体会到舞蹈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特点。如综艺节目《舞蹈风暴》会在节目中穿插一些专业知识“小贴士”进行科普,如“当代芭蕾”“黑池舞蹈节”等,以便观众在看到这些提示时能更好地理解舞蹈作品。至于《舞蹈风暴》中的“风暴时刻”,观众看到定格动作的第一眼,只会讶异于其动作的难度,随后评委会对其动作的来源、名字以及意义进行解读,而舞蹈演员也会说出自己做这个动作的原因。比如,胡沈员在表演《儿时》时,用颠倒自己的姿势定格,经过分享与解读,观众才能知道他头朝下,将视角颠倒,是为了表现发现另一个不同的世界。

此外,舞蹈综艺节目还具有文化传播功能,能较好地引导观众理解舞蹈文化内涵,树立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比如,舞蹈综艺《舞千年》在节目中穿插了历史故事,舞者在演绎舞蹈的过程中将故事情节娓娓道来,突出了舞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儿女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能带动观众了解学习舞蹈文化,还能激发观众对舞蹈文化的喜爱和热情。

舞蹈综艺节目对舞蹈文化传播模式和传播内容的影响

舞蹈综艺节目通过电视和新媒体等平台打破了原本固有的传播模式,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传播内容。

1.舞蹈综艺节目的舞蹈文化传播模式趋于多样化

舞蹈综艺节目从一开始简单地将舞蹈与竞赛相结合,如《CCTV电视舞蹈大赛》就是专业舞者的竞技,到后来出现了以东方卫视《舞林争霸》为例的以素人选秀为主、明星进行点评的模式,再到中央电视台的《舞出我人生》、浙江卫视的《中国好舞蹈》这一类励志类、带有公益性质的舞蹈综艺节目,以及明星参加的舞蹈综艺节目,这种种模式都是为了吸引大众的注意力,并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专业竞技类舞蹈节目给了专业舞者同台竞技的机会,同时让观众看到了专业舞者的魅力;选秀形式的舞蹈节目为“草根”提供了表演的舞台,为民间大神展现技艺提供了通道,很容易引起大众的共鸣;另外,现代社会追星的人比较多,因此明星参加舞蹈节目能够吸引大片的追星人群,甚至有的人会因为自己喜欢的明星跳舞而开始接触舞蹈,进而爱上舞蹈,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舞蹈的传播。

2.舞蹈综艺节目内容从单纯的舞蹈表演变成叙事性的多维故事

随着舞蹈综艺节目越来越专业化,人们的审美水平越来越高,对舞蹈综艺节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由多媒体所呈现出来的舞蹈艺术语言及其所具有的艺术感染力常常能带给人较强的审美快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舞蹈综艺节目在艺术性、娱乐性的基础上,不再只进行炫技和展现竞技舞蹈,而是更加注重知识性、思想性,以期借由舞蹈引起观众的共鸣,让观众对舞蹈中所塑造的形象有所期待,并获得惊喜。也就是说,舞蹈作品不再是观众关注的主要内容,舞者与舞蹈作品之间的关联更受观众的关注。因此,在一部分舞蹈综艺节目中,节目组会播放舞蹈演员在舞蹈房练习的画面——在舞蹈房内,舞蹈演员穿上自己的练功服,褪去舞台上华丽的服饰,刻苦练习基本功。这种台上和台下的反差反倒展现出了舞蹈演员的“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从而为节目增添了乐趣,也将观众的视线从舞台移到了幕后,打破了原有舞台艺术以舞蹈为中心的惯例,让观众看到了舞台背后的舞蹈作品创作故事。

舞蹈综艺节目对舞蹈文化传播媒介和设计的影响

1.舞蹈综艺节目使得舞蹈传播媒介不再受诸多限制

当舞蹈与电视媒体相结合时,舞蹈便从单一的剧场、剧院中的舞蹈转变为各式各样的电视舞蹈。相较于剧场这一表演环境,电视舞蹈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集中表现为:在空间层面上,现在的舞蹈表演不再只在摄影棚、舞蹈排练厅、舞蹈练功房、大小剧场等封闭场所中进行,还延伸到了人们的生活场所如广场中,甚至延伸到了虚拟环境中;在时间层面上,剧场舞蹈演出有固定时间,在固定时间以外的时间前往剧场则无法观赏到舞蹈表演;而舞蹈综艺节目可以随时观看,人们不论当下在做什么,只要想看,就可以通过融媒体平台观赏舞蹈表演。另外,电视媒体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多机位拍摄的优点,通过不同角度的拍摄加深观众对舞蹈的理解,对部分精彩的舞蹈演出进行实时转播。舞蹈综艺节目具有剧院所没有的优点,它可以用镜头让舞蹈表演中的连续动作变得清晰可见,从而让观众更好地观看舞蹈表演;同时,人们还可以借由新的视频剪辑手段,让舞蹈表演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延伸。

2.舞蹈综艺节目中的传播设计体现了舞蹈编导的创意

舞蹈综艺节目作为一种多种艺术结合的产物,其传播离不开舞蹈作品。在舞蹈艺术的传播过程中,舞蹈作品中的抽象符号必须经过舞蹈演员的理性加工转化为感性的视觉传播符号,这样观众才能根据舞蹈演员的表现深入、准确地理解舞蹈作品想要表达的内涵。而在舞蹈综艺节目中,观众除了能够通过欣赏演员的表演来理解作品外,还可以通过画面制作、剪辑以及导演所营造的氛围感受舞蹈作品的深刻内涵,因此,相关人员需要在舞蹈传播设计方面下大功夫。

对舞蹈综艺节目在舞蹈文化传播方面的反思

舞蹈内容出现偏差

现在市面上的舞蹈综艺节目过度追求收视率,往往把重心放在“有趣”上,而忽略了舞蹈的本质和艺术性,弱化了舞蹈的完整性。在观众看来,舞者有着“神仙颜值”和“逆天身材”,还可以翻跟头、做一字马。久而久之,人们便会把技术当作评判舞蹈作品的主要标准,而忽视了其他方面。另外,舞蹈综艺节目制作人员受自身限制,可能会在制作传播节目时在一定程度上损害舞蹈作品的客观性,使舞蹈作品失去本身的韵味。

舞蹈表现不够真实和系统

制作舞蹈综艺节目是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因此,制作者会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呈现在屏幕上的人物,其中难免会带有主观情感。虽然舞蹈综艺节目被制作者冠以“高雅艺术”之名,在这种特殊的宣传口号之下,观众也会在其中寻求自己的身份认同,但在实际的舞蹈学习中,只有少部分人能做到舞蹈综艺节目中专业演员的动作,这就使得舞蹈被蒙上了一层面纱,使观众失去了对舞蹈真实的、理性的认识。在传统舞台上,观众可以看到完整舞蹈,可以自主选择喜欢的场景,而在电视节目中,受制作者的选择影响,观众只能在不断切换场景的过程中看到零散的片段,使得舞蹈艺术难以系统化、整体地呈现出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舞蹈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综上所述,舞蹈文化的传播离不开舞蹈综艺节目的发展,舞蹈综艺节目的发展又离不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而在这样一个多元艺术融合发展的背景下,舞蹈从业者也应坚守本心,努力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原文地址:http://www.whcyzzs.cn/html/2023/0905/191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