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网 > 文化产业网 光影漫步
演唱时呼吸影响着演唱的音乐美。演唱的呼吸是有技巧的,其可以帮助演唱者准确地把握歌曲的音调,与日常无意识的呼吸不同,其要求呼吸器官协调配合,从而使歌声婉转动人,给人以美的享受。通常,声乐演唱的呼吸技巧都需要放松腹肌将气息均匀呼出,且气息可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因此,演唱者须掌握歌唱呼吸技巧,灵活地控制吸入与呼出气息,从而演唱出动人的歌声。
情绪有喜怒哀乐,声音有抑扬顿挫。呼吸是发声的关键,影响实际的演唱音色与音质。演唱歌曲时,演唱者的气息幅度大、变化多,所以应根据呼吸规律与歌曲表达的情感变化来调整气息,运用正确的呼吸技巧,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由此可见,声乐演唱时的呼吸是有意识的,合理的呼吸方法与技巧可以让人发出优美的声音,深刻影响着歌唱的音乐艺术效果。
声乐演唱中的呼吸方法概述
通常演唱者在吸气时两肋外张、肺部扩大,而呼气时腹肌放松、胸腔扩大挤压肺部空间,促使气息平稳呼出,歌曲结束则胸膛扩大、横隔膜上升。如此循环来进行适度呼吸,可以避免空气过量导致胸部发僵、声音发紧。其实,演唱呼吸方式较多,如通过隔肌运动来控制呼吸的腹式呼吸;通过缩小胸腔及向外扩张呼吸肌来呼吸的胸式呼吸。不过这两种呼吸较浅,易造成喉咙、胸腔紧张,不利于演唱发声。而胸腹式呼吸取前两者之长,被演唱家广泛采用。演唱者吸气时口鼻并用,使得胸廓扩大、横隔膜下降,从而增加气息容量与气流量,避免胸颈肌肉紧张。其实,胸腹式呼吸强调胸部、双肩放松且没有挺起的动作,鼻口吸入空气且气息集中形成气压,催动声带发声,从而达到演唱效果。其次,胸腹式呼吸可以使气息均衡,让声音更有弹性,该方法符合人体歌唱的生理规律,可以实现呼吸的协调与平衡。声乐演唱在于统一声区与高位置声音,在呼与吸的对立中求得平衡,实现胸腹协调运动,从而使得演唱声音更具表现力。
此外,声乐演唱呼吸还包括横隔膜呼吸(丹田呼吸),即借助腹部运动(收缩与扩张)实现横隔膜的升降,进而进行吸气和吐气。丹田呼吸易于理解与实践,被较多声乐工作者所采用。通常,丹田呼吸应平放横隔膜,进而增加肺通气量,然后鼻口吸气扩展腹部,发声则腹部收缩、横隔膜上升并呼出气息后恢复原状。
声乐演唱中的呼吸技巧运用
吸气与呼气技巧
音乐演唱时要保持呼吸平稳,并不是使用日常生活中下意识的呼吸来演唱。通常,声乐演唱中需要演唱者通过吸气为发声提供动力,以及通过调整气息来发声。发声源于声带振动,气息冲击声带形成震颤,从而出现音色。因此演唱者需要重视气息的控制,保持发声与气息的均衡,即演唱者通过发声打开喉咙,通过闭合声带将声音转进鼻咽腔形成共鸣。与日常呼吸不同,演唱时呼吸的目的是演绎出优美的歌曲,因此演唱者在歌曲的不同阶段应采用不同的呼吸技巧。由于演唱时呼吸始终伴随歌唱,对此演唱者需要根据歌曲分解找寻吸气节点,并且通过口鼻吸气以达到一定的吸气量。同时,演唱者还需要明确了解吸气后空气的存储位置,如存储在肺部或是胃部,不过需要避开气息的发力源(上胸、心窝),避免出现发力不足、影响演唱质量的情况出现。歌唱者通过感受运动的急促呼吸模拟歌唱时的吸气环境,从而扩大肺活量,降低过重的吸气声音。
此外,演唱时可参照日常的说话方式进行练习,如人在生活中都是边呼吸边说话的,不过吸气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呼气却容易被遗忘,其实说话就是呼气的隐藏方式。演唱者可以通过口鼻吸气、腰腹发力来调节气息深度,给发声以动力,促使音色更加柔和、饱满。其实,声乐演绎也是边演唱边呼吸,演唱者需要选择合适的节点吸气,并在演唱时呼气。演唱者只需要保证呼吸平顺,合理分配呼气量,即通过控制隔膜来促使不同的吸气量呼出后的效率一样,以保证呼吸时能有平稳的气息,从而更好地应用呼吸技巧。对此,演唱者可以通过吹蜡烛进行练习,即对燃烧的蜡烛呼气并发出“U”音,假如蜡烛不灭则气息正确,否则则需要纠正气息。当然,对于练习呼气,演唱者可以设立目标,从刚开始保持10秒的“U”音,再到后来不断延长呼吸时长,从而有效锻炼呼气技巧。
闻花香式气息与叹气式气息
演唱时气息的掌握对于音色的表现是重要的。通常,闻花香式气息可以增强演唱者的呼吸功能,帮助演唱者进入良好的呼吸状态。人们在闻花香的过程中,身体较为放松,鼻子安静吸气,从而将气息深吸入腹,胸部舒展、腰围向外松开。可见,闻花香式呼吸可以帮助演唱者掌握充分打开胸腔的技巧,避免出现气息上浮的“端”气现象。对此,演唱者需要在练习过程中延长呼气,以便更好地控制气息,并且通过上胸舒展、腰部保持不变进行缓吸缓呼,从而发出自然、流畅的声音。当然,演唱者在歌曲的停顿部分则需要急速换气后再均匀呼出,通过急吸缓呼实现吸气敏捷、呼气平稳的状态,从而发出柔和的声音,如抒情优美的歌曲《草原之夜》《玫瑰三愿》都是通过急吸缓呼的换气方式进行演唱。
此外,呼吸技巧还包括缓吸急呼,这种方式与叹气式呼吸类似。演唱者需要先深呼吸后停顿,接着快速呼出气息,犹如人在吹灰或者搬重物时的呼吸状态,腰部可以感觉到明显的支撑。换言之,演唱者需要在肺部下叶两肋横隔膜处放置吸入的气体,保持吸气状态,而后再将气体吐出。在这个过程中,演唱者可以感觉到气流从呼吸通道出去,即气流经过胸部、气管、喉咽、口咽、口腔等过程。当然,在进行情感表达时,演唱者一般采用急吸急呼的呼吸技巧,通过增加气流量来集中气息冲击声门,从而获得饱满的声音,给人以气魄雄壮的感觉。急吸急呼的技巧一般用于高音演唱,或者表达雄壮情感的演唱曲目,如《我爱你中国》《沁园春雪》等。另外,跳音呼吸(急吸缓呼法)与叹气式呼吸较为相似,歌唱以急吸慢呼为主。演唱者通过模仿咳嗽、大笑时腰腹部的感觉进行呼吸练习,这时人的吸气往往较为敏捷,吐气则短且灵活。事实上,急吸慢呼可以使声音更为轻快、有魅力,应用于轻快的乐曲中,包括《军营飞来一只百灵》《为祖国干杯》等歌曲。其实,演唱者应用不同的呼吸技巧,应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具体的艺术作品、歌曲的要求进行选择,并且长期练习不同的呼吸技巧,保持较好的气息状态,从而发出悦耳的声音。
深层气息与轻巧气息的运用
不同的歌曲需要应用的呼吸技巧有所不同,包括歌曲的力度、风格等都需要应用不同呼吸技巧来表现。特别是美声演唱,更为注重对气息的掌握,通过深沉气息、轻巧气息等技巧展示悦耳音色。为此,演唱者需要掌握两种气息的控制方式,以便更好地感受气息,从而唱出打动听众的乐曲。其中,深沉气息需要演唱者在演唱大音程高音的过程中,吸气快且深、呼气稳且匀,有机联动胸腹部的肌肉甚至腰背,从而形成强烈共鸣,使发声更为饱满。如戏剧性歌曲《受伤的新娘》,表现公主的孤独与凄凉,曲调较为忧伤,以表达公主的无奈之情。歌唱者应在大音程的跳进中运用深沉气息,吸气要快且深、呼气则要均匀,并且胸腹部的肌肉、腰背都要进行配合,从而确保吸气的饱满与呼气的稳健,实现更大的声音共鸣。为此,演唱者可以在歌曲《受伤的新娘》八度跳进前,调整气息,不断增加气息的持续呼出量而后再慢慢减少。对于高音部分,演唱者需要收紧腹肌;对于前倚音则要灵活演唱。事实上,深沉气息的应用,需要演唱者打开呼吸肌来充分吸气,从而加重气息的深沉程度。
而轻巧气息一般用于演唱灵巧、有跳音的歌曲,气息通常较为有弹性,咽音气息较为微浅。演唱者长期练习轻巧呼吸,可以促使呼吸肌更为灵活、发声轻盈,增强演唱的感染力。如《受伤的新娘》华彩部分可以通过轻巧气息表现乐曲的艺术美,作为巴洛克时期的咏叹调《受伤的新娘》后半段的歌曲华彩乐句较多,轻巧气息可以使声音更为柔和、轻盈,咽音气息也略微浅。对此,演唱者歌唱的气息要展现出灵活性,附点节奏要体现张驰力。对于快速三十二分音符,演唱者需要一气呵成;对于高转低音部分,演唱者的气息要深,在演唱过程中要充分进行呼吸。因此,歌唱者演唱《受伤的新娘》华彩乐句时可以借助轻巧气息的呼吸技巧,展现乐曲中的意境与情感变化,从而产生感人的效果。
其实,同一首歌曲往往需要以上两种气息的协调运用。对于歌唱气息运用的把握,往往需要经过准确计算,综合歌曲的情感与节奏得出呼吸需求量。为此,演唱者需要持之以恒的练习,在歌唱过程中保持充分吸气。对于高音部分需要均匀吐气,颤音部分则需要缓慢吐气。此外,演唱者演唱不同歌曲需要应用不同的气息技巧,抒情性歌曲可用轻巧气息,戏剧性歌曲可用深沉气息。对于歌曲中抒情部分与大音程部分的呼吸技巧,前者可用轻巧气息,后者可用深沉气息,从而灵活地满足歌曲的演唱要求。可见,演唱者需要重视歌唱气息手法的运用,综合应用深沉气息与轻巧气息,从而更熟练地演唱出抒情性歌曲与戏剧性歌曲。
其他呼吸技巧的运用
声乐演唱的呼吸技巧还包括提气与沉气、停气与顿气、气声等。其中在提气与沉气的呼吸技巧上,歌唱者的气息可以借助腹部来支持,以便更好地歌唱曲调高亢奔放的旋律。通常,腹部向上收紧,才能展现出呼吸的张力,唱出激情高昂的高音。如陕西民歌《兰花花》的旋律动人且高亢,展现出当地人豪放的性格与淳朴,歌唱者需要控制气息,通过腹部上提汇聚力量,从而唱出歌曲的高潮部分。另外,歌曲旋律较为庄重,从中高音转为低音并保持低音,歌唱者需要快速下降横隔,展开腰腹部,从而更好地歌唱出低音的浑厚。如《松花江上》的沉气运用;歌声荡气回肠的民歌《揽工调》浑厚低音的展示。
关于停气与顿气的呼吸技巧运用,部分戏曲、民族唱法中,歌唱者唱到非重拍位置(十六分休止符)时,声音虽已中断,但气息要保持,即声断气不断。当然,部分歌曲的乐句强调情感的保持,即曲调终断而情绪未断,歌唱者需要保持气息,使歌曲传达的情绪可以自然转换,从而更加自然地展示歌曲的意境发展。事实上,声乐演唱需要正确把握停气技巧,避免影响歌声的整体展示,对于具有民族特色的曲目更应发挥停气的作用。同样,歌唱者可以在歌曲曲调以及字符上运用顿气技巧,促使呼吸的气流运动更为和谐,偏向弹、顿、呼吸支点上,从而更好地美化歌唱者的唱腔,如《玫瑰花开》顿气的运用使发音更为饱满,展示出歌曲包含的意境。
对于气声的呼吸技巧的运用,通常歌唱者在结束歌曲时,通过耳语般的声音展示内在情感,或者通过气声表现渐远的情景。如流行歌曲《爱得不快乐》《如果你愿意》等。不过也有部分歌曲的气声与漏气音色相似,发声如同吸气般。此外,歌唱者应用气声技巧需要保持较好的气息,并且结合歌曲的感情进行气声处理。其实,掌握呼吸技巧是必要的,演唱者还需要综合歌曲的情感进行呼吸技巧灵活应用,从而满足受众对于歌曲的需求。如A歌曲的旋律、歌词内容以快节奏、高亢情绪为主,那么演唱者需要保持充足的吸气量,给人以兴奋感;B歌曲整体较为静谧祥和,演唱者需要平稳呼吸,保证气息安静。
声乐演唱中正确的呼吸方式
呼吸在歌唱中占据重要作用,是乐曲的发声基础。演唱者自然演唱歌曲再现作品的风格,可以给人一种艺术享受。不过,由于演唱者在呼吸上掌握不到位,容易阻碍自身的音乐表现力。如吸气位置过浅,演唱者没完全扩张胸腔,导致肺部的气容量减小,难以满足高音需要,容易出现声音严重抖动现象(挤、抖动、卡等)。对此,演唱者需要注意高音部分的吸气状态来强化吸气深度,喉部有意识地控制气息,确保腹部力度充分且呼吸肌肉群状态自然。对于漏气的情况,由于演唱者控制气息不熟练,如发声前松掉已吸入气息或演唱边发声边呼气,导致声音轻浮、沙哑与气浅。对此,演唱者需要提高吸气意识,通过训练保持吸入气息可以有效停留,并且通过闭合声带来避免呼气造成的漏气问题。另外,声乐呼吸是有意识的,运用日常呼吸进行唱歌,会导致歌声苍白无力,难以引发受众情感共鸣,对此歌唱者应结合歌曲特点选取呼吸练习方法,以便更好地强化气息力度。
此外,声乐中正确的呼吸状态可以使听众产生情感共鸣。呼吸在于自然与流畅,应与咬字、共鸣等条件有机结合,从而获取自如的声音,唱出动听的歌声。正确的呼吸方法在于慢吸气来扩大肺部,横隔膜自然下降,发声时候腹部收缩向内推来缓慢排气,肋骨慢慢挺起,从而得到悠长气息。同时,正确的声乐呼吸还需要有规律,各个器官的有机配合(胸腔、腹肌、横隔膜等)来控制气息量,并且呼吸要有弹性,使吸气与呼气可以顺畅转换。如演唱《受伤的新娘》时,胸腹联合气息通畅,避免了不良发声(如白声、鼻音、喉声等),而且最大程度地发挥共鸣作用,通过深呼吸后声带振动发声以及胸腹式联合呼吸,可以有效引起不同腔体的共振,从而扩大基音,形成共鸣和头声效果。
事实上,呼吸技巧的运用对声乐演唱的情感共鸣而言至关重要。演唱者演绎歌曲应结合歌曲情感与节奏、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充分领悟歌曲意境与情感表达,并灵活运用不同的呼吸技巧,从而强化歌曲的艺术感染力,获得更为理想的演唱效果。其实,歌唱艺术注重呼吸平稳、气息有弹性,演唱者可以结合歌曲需要调节气息,或慢吸快呼或快吸慢呼等,保持呼和吸的相辅相成,使气息均匀、连贯地呼出。
责任编辑:史偌霖
原文地址:http://www.whcyzzs.cn/html/2023/0530/189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