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网 > 《村委主任》网 理论研究
生态农业建设是实现甘肃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现构建了农业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2011—2020年甘肃省农业生态化水平进行了测度,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具体判别了三系统协调程度,分析了影响甘肃省农业生态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甘肃省农业生态化发展态势良好。三系统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整个系统从严重失调向濒临失调过渡。影响甘肃省农业生态化发展的障碍因素主要是经济层面与生态环境层面指标。应进一步发挥一体化产业链优势,为农业生态化发展注入人才新活力,加大现代农业技术创新力度。
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10月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重视生态特色产业的发展,农业现代化发展要从节水、科技创新入手,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同年,《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构建七大体系,使农业综合竞争力增强。
近年来,甘肃省农业向好发展,农作物产量稳中有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强,农民收益不断增加,乡村振兴稳步推进,但在农林经济和生态建设协调发展方面逐步凸显出一些问题,制约了甘肃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据此,本文通过科学合理地构建农业生态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甘肃省农业生态化水平发展现状,并进一步探讨农业生态化内部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这对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指标体系构建
农业生态化强调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协同发展。现有研究中的关于农业生态化发展综合指标评价体系通常借助了微观层面投入产出分析法,从农业生态效率、经济条件、资源条件、环境条件等方面选取指标。通过参考已有研究,本文结合甘肃省农业发展现状,借助在宏观层面影响农业生态化的直接因素,从经济、社会、生态方面选取指标构建农业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文中研究数据来源于相关年份的《甘肃发展年鉴》及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部分数据结果经计算得出。
表1 农业生态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经济水平指标
地区经济的发展为农业生态化提供资本支撑。本文认为经济水平指标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地区经济的直接体现),人均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农业占GDP的比重、人均粮食占有量(这三项指标反应了农业投入产出间的关系),财政支农支出(政府财政支出中关于农业发展的支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这两项指标反映农村居民生活水平)。
社会发展指标
社会发展指标囊括了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劳动者数量及质量、教育医疗卫生社保等方面,为农业生态化提供了民生保障。本文认为社会发展指标包括农户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上程度毕业人数*农村年末常住人口数/年末常住人口数)、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比重、每万人农村医疗机构床位数、每万人农村低保人数。
生态环境指标
农业生态环境指标反映了农村环境状况及生态修复情况,是衡量农业生态化不可或缺的维度。本文认为生态环境指标包括治污投资占GDP比重(地方财政对环境保护的支出与地方GDP的比值)、农用化肥施用强度、农膜使用强度、农业机械使用强度(这三项指标充分反映农业资源的使用情况)、耕地有效灌溉率(耕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水平)、农业成灾率。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结果与分析
甘肃省农业生态化评价分值分析
2011—2015年甘肃省农业生态化水平呈增长趋势,由0.22增加至0.46。2015—2016年呈下降趋势,由0.46下降至0.4。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通过示范区的建设带动农民参与发展生态农业。在此背景下,2016年以来甘肃省农业生态化成效凸显,由0.4增加至0.78,如图1所示。综上所述,甘肃省农业生态化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具有广阔的提升和发展空间。
图1 2011—2020年甘肃省农业生态评价分值变化趋势
(资源来源:根据甘肃省发展年鉴等数据整理计算得出)
经济—社会—生态三系统耦合协调关系分析
本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出甘肃省2011—2020年影响农业生态化发展的经济—社会—生态三系统间耦合协调(如表2),并参考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对耦合协调度区间划分,如表3。可以看出,甘肃省2011年三系统处于严重失调状态,2012—2015年三系统之间处于中度失调状态,2016—2019年三系统之间处于轻度失调状态,2020年处于濒临失调。
表2 2011—2020年甘肃省农业生态化子系统耦合协调度结果
(资源来源:根据甘肃省发展年鉴等数据整理计算得出)
表3 耦合协调度区间划分
障碍指标分析及结果
表4 2011—2020年各系统主要指标障碍度
排名前五的障碍因素合计超过了50%,说明对农业生态化的负向影响显著(筛选结果见表4)。如表4所示,2016年以来经济层面部分指标和生态层面部分指标以及社会层面农业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对农业生态化发展障碍度较大。2020年,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比重和农业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成为影响农业生态化的主要阻碍因素。
对上述模型结果具体分析可知,排名前五的障碍因素分别是人均粮食占有量、农户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农业机械使用强度、耕地有效灌溉率和农业成灾率。这些指标在2011年至2020年期间对农业生态化发展产生了较大的负向影响。经济层面的指标中,农户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对农业生态化发展的影响最显著。同时,农业机械使用强度也是一个重要的障碍因素。这些指标反映了农业资源的利用情况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对农业生态化产生了不利影响;社会层面的障碍因素主要指农业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方面。农业劳动力的教育水平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对农业生态化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生态层面的障碍因素主要包括耕地有效灌溉率和农业成灾率。耕地有效灌溉率的低下和农业成灾率的高发对于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产生了负面影响。综合来看,这些障碍因素对农业生态化发展的影响较大,需要在政策和实践中加以关注和解决,以促进农业生态化水平的提升。
结论与建议
文章得到以下结论:(1)自2016年以来,甘肃省农业生态化水平逐渐提高。(2)甘肃省农业内部三系统愈加协调,但仍处于濒临失调状态。(3)影响甘肃农业生态化内部系统协调度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层面部分指标、社会层面指标中的农业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以及生态环境层面部分指标。
为此,要使甘肃省农业迈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应从以下方面优化:(1)通过全产业链数字平台的搭建,实现全产业链上中下游紧密联系,以达到共享信息、共创品牌、供给渠道和责任主体可追溯的目的,进一步发挥一体化产业链优势。(2)通过人才引进政策和农业企业补贴政策筑牢科技和人才支撑,例如,落实财税政策、强化金融扶持政策,为技术创新注入新的活力。(3)企业应通过技术引进加强农业技术开发,进一步加大现代生态农业技术创新力度,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使甘肃省在布局绿色现代农业的基础上走好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之路。
参考文献
[1]王宝义.中国农业生态化发展的综合评价与系统诊断[J].财经科学,2018(08):107-120.
[2]康志林,邵瑞鑫.基于乡村振兴的河南省农业生态综合评价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12):210-218.
[3]崔宁波,巴雪真.粮食生产安全视角下黑龙江省耕地生态承载力评价及障碍因素诊断[J].安全与环境学报,2022,22(03):1651-1659.
[4]惠调艳,郭筱.西部地区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水平测度[J].统计与决策,2019,35(11):124-128.
[5]丁磊,吕剑平.基于熵权法测度甘肃省农业经济和农业生态的耦合性[J].中国农机化学报,2021,42(03):151-158.
[6]冯俊华,张路路,唐萌.农业经济—生态—社会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系统科学学报,2021,29(03):92-96.
[7]孙晓东,焦玥,胡劲松.基于灰色关联度和理想解法的决策方法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5(04):63-68.
[8]刘潇凌.湖南省农业生态化发展水平评价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8.
[9]徐晓莉,外力·依米提.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我国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的协调发展路径选择[J].农业经济,2019(10):9-11.
[10]高邓.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20(05):18-19.
[11]丘雯文,钟涨宝,田文文.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增长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0,28(05):764-774.
[12]牛亚琼,杨清,李银霞,等.甘肃省天水市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耦合协调研究[J].生产力研究,2020(10):49-52.
[13]王宝义,国艳秋.中国农业生态化发展的时空差异[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7,15(01):39-47.
[14]薛明府,陈健.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业生态化建设困境与出路[J].农业经济,2020(10):26-28.
[15]张洁瑕,陈佑启,郝晋珉,等.乡村振兴战略框架下的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1,26(05):92-105.
[16]张进财.政府管理视角下的农业生态化发展困境与对策[J].农业经济,2021(01):24-26.
[17]林锦彬,翁定河,钟彬,等.生态文明视角下山区县农业生态化实证分析——以福建省大田县为例[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6(04):46-51.
责任编辑:史偌霖
原文地址:http://www.cwzrzz.com/html/2023/1019/18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