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返回主页

后稷网 > 《村委主任》网 理论研究

新形势下家庭农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福建省上杭县

2023年10月19日 00:00

近年来,随着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一些地区出现了耕地撂荒的现象。对此,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等。同时,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的扶持政策,其中,“家庭农场”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在该中央一号文件中,体现了我国对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视。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几年,家庭农场也成了上杭县三农发展的热门话题,现从创新农业经营模式着手,阐述上杭县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情况及做法,以及其工作中产生的问题,提出推动家庭农场发展的建议,以供参考。

目前,福建省上杭县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壮年较多,农村耕地大量抛荒。在上级农业部门及财政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围绕上杭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上杭县农业农村局积极推广家庭农场,使得上杭县家庭农场呈现出发展速度快、产业结构多元、经营规模适度、经济效益较好的发展态势。截至2022年底,已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共有3964家,其中示范家庭农场合计389家,上杭县家庭农场侧重于种、养殖业以及种养相结合等相关产业。现就上杭县家庭农场的开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进行阐述及分析。

上杭县家庭农场发展现状

发展速度较快

上杭县家庭农场发展速度较快,且数量逐年增多。截至2022年底,已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共有3964家,约占全省总数的10%;全县家庭农场集中于稔田、中都、下都、临城、湖洋等乡镇。

产业结构多元

上杭县家庭农场中,有2715家发展种植业,494 家发展养殖业,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达755家。此外,个别家庭农场还结合生态旅游、观光休闲游、农家乐等经营模式,家庭农场产业结构多元,生产经营产品种类丰富。

经营规模适度

据统计,上杭县种植业家庭农场的经营面积大多数在50—100亩之间,常年固定雇工1—3人,并根据生产需要雇请季节性临时工,经营规模适中,且经营的土地大多来自土地流转;经营水生动物养殖的家庭农场,平均面积在15亩以上。

覆盖面广泛

上杭县家庭农场经营覆盖面广,且示范作用明显,不仅带动了相邻农户致富,还激发了当地农户创办家庭农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古田镇农民雷金荣养殖贵妃鸡,通过发展农场和组建合作社,辐射带动全县养殖户603户,专业养殖户103户,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又如蛟洋镇农民李国先成立了上杭县先鲜家庭农场,辐射邻近乡镇500多户农户种植蔬菜6000多亩。

创办主体多元,业主素质较高

据统计,上杭县家庭农场绝大多数是由种养殖大户、返乡农民、大学生等主体创办。部分农场主为高中或中专以上学历,他们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具有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如梁永英大学生在中都镇上都村创办聚胜家庭农场,种植水稻800多亩,年收益可达80多万元。

家庭农场的主要做法

注重品牌,提升质量

一是加强示范引领。上杭县每年培育一批经营规模适度、综合效益好、示范作用强的示范家庭农场。截至2022年底,全县共培育示范家庭农场389家(其中省级51家,市级53家,县级285家)。二是注重品牌建设。上杭县支持家庭农场创建产品品牌,开展商标注册及绿色无公害、地理标志等农产品质量认证。截至2022年底,上杭县“三品一标”有效用标产品共有168个,2022年新增“三品一标”产品数8个。此外,上杭县家庭农场的品牌效应突显,如:返乡创业大学生梁永英创办的上杭县聚胜家庭农场采取统一品种、播种、施肥、收割、收购、加工、销售的“七统一”模式,种植优质水稻869亩,成为上杭县家庭农场的一张名片。

政策扶持,加快发展

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2014年起,上杭县财政局每年安排150万元,培育示范家庭农场50家,给予每户补助3万元,用于示范家庭农场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县财政分别奖励国家级、省级、市级示范农场10万元、5万元、3万元。2014年以来,上杭县采取以奖代补、项目扶持等形式的县级财政共下达示范家庭农场补助资金达1309万元。二是强化金融信贷支持。开展家庭农场信用评级,对实力强、资信好的家庭农场,金融机构给予一定的授信额度,对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的家庭农场主给予贷款贴息,此外,这些信用评级高的家庭农场主可以优先享受土地流转等优惠政策。2022年,全县共有200多家家庭农场获得了400多万元的贷款贴息。三是鼓励适度规模经营。近年来,上杭县出台了扶持土地流转的优惠措施,引导农村土地向家庭农场流转,对复垦抛荒耕地给予补助,如:对经营主体流转相对连片耕地50亩以上,且种植水稻、马铃薯等粮食作物的农户,县财政补助200元/亩。截至2022年底,全县耕地流转面积16.23万亩(其中家庭农场7.65万亩,家庭农场经营土地面积16.19万亩)。 

注重培训,吸引人才

一是实施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上杭县自2014年被列入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以来,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826人,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的农民有2539人。2018年以来,每年县财政拨付资金200万元,用于扶持新型职业农民贷款贴息。二是鼓励、支持大学生回乡创业。上杭县积极出台大学生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并且县财政还会给予回乡创办家庭农场的大学生资金补助。2018年至今,全县累计扶持23名大学生回乡创业。                                                                                                                                            

加强服务,提升水平

一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积极引导家庭农场主动将产品生产信息录入追溯平台,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上杭县规定,纳入平台管理的家庭农场,可优先参评各级示范家庭农场,而自2020年起,未纳入平台管理的家庭农场,则会被取消参评资格。二是建立家庭农场名录库。相关部门会及时采集、更新家庭农场信息,掌握家庭农场发展现状。截至2022年底,全县已录入名录系统的家庭农场有3964个。

完善设施,构筑保障

近年来,上杭县积极推进农业补助项目、农业综合开发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投入项目资金6亿多元,且在不断完善当地的农业基础设施,促进集中连片经营,以提高农场效益。

存在的问题

土地流转难

近年来,土地资源越发稀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周边地区宝贵的可流转土地也在逐渐减少,这将给家庭农场带来巨大的压力。一方面,县级政府缺乏简要明晰的土地利用政策,致使土地闲置和浪费现象严重,很多土地被空置或被私自占有;同时也存在部分农户“惜租”,土地流转较为困难,导致许多农场无法扩大规模;另一方面,土地开发连片较难,流转的土地常常是交通不便、基础条件较差、不集中或是零碎的插花地。此外,很多农村土地由个人承包者拥有,这种情况会加大家庭农场扩大规模的难度。

融资、用工等要素制约大

一方面,由于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且县级家庭农场的规模相对较小,县级家庭农场很难获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更难从市场获得融资。家庭农场在运营初期投入资金相对较大,很多农场主实力不够,无法通过资产抵押的方式来获取银行贷款,进而制约了家庭农场的生产规模。另一方面,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外流现象加剧,再加上许多农村家庭农场规模较小,不能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难以吸引有经验和技能的人才前来。

家庭农场主素质仍待提高

农场主主要为当地农民,大部分学历为初中或中专以下,缺乏职业培训以及现代化管理经验。虽然大部分农场主从事农业生产多年,经验丰富,但受文化水平、素质、思路等因素影响,无法很好地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家庭农场的发展离不开高新技术的支持,但目前上杭县许多家庭农场主因自身文化水平、能力等限制,仍无法使用高新技术,在现代化生产、管理、经营等方面面临不少困难,如种植技能不足、精细化管理不到位等。此外,大多数农民的观念较为陈旧,传统意识较强,缺乏合作意识,因此对农村资源和能源的应用并不充分。

推进家庭农场发展的建议

上杭县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发展家庭农场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国家、省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以创建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县为契机,加快发展家庭农场,进一步完善、健全相关的政策及措施,加强对家庭农场的指导服务,加快推进上杭县家庭农场的高质量发展,使之成为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参照。

加大扶持力度

上杭县应将家庭农场作为农业建设项目的主要对象,配合财政部门给予的项目资金,优先安排。具体而言,上杭县应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水稻高产创建项目、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五新”技术推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等各类涉农项目资金,优先给予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切实改善家庭农场的生产、生活的条件。此外,还要创新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通过多方面的协议推动合作;加强村级合作组织建设,提高县级家庭农场的组织力和行业竞争力。

发展特色家庭农场

鼓励乡镇立足实际,结合当地资源优势,突出产业特色,明确不同类型、不同产业的家庭农场经营规模,培育一大批产业特色鲜明、规模适度、效益良好的家庭农场,探索具有特色产业支撑的家庭农场。加大对农户的培育力度,将有发展潜力的专业大户、种养大户等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引导其成为专业的家庭农场。家庭农场应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积极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可以大力发展小农业、休闲农业,将生态农业和科技农业与实际经济紧密结合,增加农场的收益。

培育省市县各级示范家庭农场

进一步支持创建示范家庭农场,建立辅导制度,指导家庭农场规范生产行为,提高管理水平,提升辐射作用。引导家庭农场走绿色发展之路,推广新肥、新药、新技术等创新型发展方式;同时,积极探索创新型经营管理等发展模式,打造一批“省、市、县”示范家庭农场。县级家庭农场需要加强合作与联盟机制建设,继续推进产业协同发展,以更好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合作,打造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特色家庭农场集群。

增强家庭农场带动能力

充分利用省、市、县三级示范家庭农场,通过技术指导、辐射影响等带动其他农户运用绿色发展模式,推广优质品种;应用先进技术,发展特色农业。鼓励有条件的家庭农场通过代购代销、品牌共享等方式,与小规模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合共同体,带动零散小农户扩大生产规模、提质增收。建立专门的市场营销平台,以集成化和规模化优势推动家庭农场发展。例如,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方面创建相应的平台,并加强相关宣传。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整合电商、批发和零售等多种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覆盖面。

金融授信支持

首先,加大对家庭农场资金投入和项目支持方面的力度。如鼓励金融机构为家庭农场提供融资服务,鼓励相关部门为家庭农场提供技术培训和咨询等服务;其次,对家庭农场进行信用评级,尤其对实力强、资信好的家庭农场要给予一定的授信额度。最后,扩大农户的有效担保物范围,允许家庭农场使用各类符合法律规定的农副产品订单、大中型农机具、土地承包经营权等进行抵押(质押)贷款,开展农业设施抵押(质押)贷款试点。

着力提升家庭农场主素质

政府应加大对家庭农场主的教育引导,帮助农民深入了解现代农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市场需求,使他们能够适应新时代农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要求。充分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高素质农民培训等提高农场主的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力争达到全覆盖培训家庭农场主的效果,着力提升家庭农场主素质。

总而言之,新形势下各地家庭农场发展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及扶持。未来我国家庭农场前景广阔,但也需要不断地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变革,紧跟时代步伐。为了推动县级家庭农场的发展,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加大项目扶持力度,创新发展模式,进一步提高家庭农场主的综合素质及管理能力,推进特色家庭农场发展,推动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亚萍,罗勇.对家庭农场中新型雇佣制度的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01):37-40.

[2]叶丽华.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关系问题研究[J].农业工程技术,2018,38(23):78.

[3]王贵忠.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创新思考[J].农技服务,2017,34(20):117.

[4]任依依,谢彦明.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基于大理市238个家庭农场的数据[J].现代农业,2023,48(02):88-91.

[5]李志.家庭农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孙之龙家庭农场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22,28(09):17-19.

原文地址:http://www.cwzrzz.com/html/2023/1019/18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