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返回主页

后稷网 > 《村委主任》网 理论研究

移风易俗与乡村振兴:重要意义、原则要求与思路举措

2023年10月19日 00:00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农村地区的探索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发展也取得了巨大发展。为了更好推进该战略,“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明乡风的培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分,开展移风易俗,革除陈规陋习是建设文明乡风的重要任务。农村建设的好坏,不能简单地看农民经济生活水平是否提高,而是要更加关注其精神层面的提高。那么,怎样提高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水平,全面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现基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密联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实践,从推进移风易俗、建设乡风文明的重大意义、原则要求、思路举措三方面,运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事例,深刻阐释宿松县开展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暨移风易俗行动对促进宿松县全面持续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以及对其他地区的现实启示和时代价值。

宿松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于2022年5月15日出台了《宿松县“移风易俗 丧事简办”实施意见》,宿松县域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在全县广大干群的努力下,宿松县移风易俗、破除农村陋习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全县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整个县域内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纵观我国农村移风易俗工作现状,笔者从推进移风易俗、建设乡风文明的重大意义、原则要求、思路举措三方面对移风易俗行动进行了深层研究,从而挖掘出其现实启示和时代价值。

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重大意义

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是为乡村振兴战略营造良好政治环境的需要

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近年来,广大农村地区在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工作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农村地区的精神风貌也大为改观,但仍有一些不良风气严重阻碍了农村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譬如一些党员干部在婚丧嫁娶上大操大办,并以此名义收受红包,影响恶劣。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八项规定”的出台,坚持高压反腐败态势,大力整顿基层党员干部的不良风气,广大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央决定,特别是在移风易俗行动中,宿松县的广大党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人民群众树立了榜样。与此同时,宿松县在人民群众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建设文明乡风系列活动,为全力推进移风易俗行动提供良好的宣传氛围,进一步为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是为广大农民群众减轻经济负担的需要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怎样增加农民收入,让广大农民都尽快富裕起来?这是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首先,要让我们的广大群众能够听懂、理解我们党的惠民政策。这就要求我们在宣传上下功夫,用生动、形象,贴近群众的语言宣传好党的惠民政策;其次要加强村规民约建设,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进程,切实为农民减负。从现行标准方面出发,所有的贫困县已全部摘帽,贫困村也实现整体脱贫。但在少数落后地区,“因丧返贫”“因婚致贫”等现象还常常出现,其根本原因就是部分地区在婚丧嫁娶等方面上大操大办,为了所谓的面子问题,进行脱离自身真实经济水平的“豪华丧葬”“天价彩礼”等,大大影响了普通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尤其是天价彩礼给男方家庭增加了极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在帮助其发展致富产业项目的同时,也要注意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减少红白喜事的经济成本,切实减轻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

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是为乡村社会治理提供有力支撑的需要

乡村社会治理在新时代发生了重要变化,面临着困境。乡村社会治理,既包含经济方面的内容,又还包含精神文明建设内容,这些直接影响着全面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乡村振兴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视农民思想道德教育。“治理有效”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目标之一,在宿松县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积极作为下,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被激发出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响应,用实际行动拥护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同样,文明和谐的乡村有助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行动。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本质上就是规范和引导乡村社会生活,摒弃陈规陋俗,树立文明新风尚,从而让乡村社会生活更加符合现代社会文明。因此,移风易俗行动的不断推进为构建现代文明乡村秩序提供了有效途径。

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是为乡村文化振兴扫清思想障碍的需要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为文明乡风和淳朴民风的形成提供助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而乡风民俗属于农村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中既有属于中华传统文化根脉的精华,又有影响文明乡风建设进程的糟粕。因此,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对于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农耕文明历史传统的国家,使得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使命具有培根铸魂的特点。优秀农耕文化的挖掘和传承,以及创造性地将农耕文化资源进行转化,都必须是在对其认同基础之上进行,从而引导乡村社会树立新的社会风尚,建立起与乡村社会相融合的新的现代文明体系。

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是为乡村树立绿色发展生态理念的需要

近年来,农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农村人居环境发生了可喜变化。乡村振兴背景下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求村容村貌整洁美丽,又要人们的生态观念和行为习惯的改变。虽然在乡村生态污染治理上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仍存在不少问题。开展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不仅可以规范引导人们在生活中的不良行为,而且还可以对人们传统生活的观念进行改变,逐步形成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现代文明生态观念。

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原则要求

加强党的领导

推进移风易俗行动,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员干部“关键少数”作用,要把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各级党组织应充分发挥好引领作用,促使农村新风在优良的党风政风引领下焕发新时代色彩。除此之外,还应充分发挥好、落实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开展移风易俗行动,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要明白农民群众是移风易俗工作落实的主体,只有让群众信服并接受,移风易俗行动才会持续有效发挥作用。譬如在乡镇(街道)所辖村社区成立“红白理事会”,由村民民主选举“红白理事会”理事长,共同协调处理婚丧事宜,必定会取得更大的成效。

依法依规治理

推进移风易俗行动,必须加强制度保障。加大对不孝敬父母、虐待父母等行为的惩处力度,制定符合村民自治程序和切身利益的农村基层群众性约束性措施,使广大村民的切身利益在这些约束性措施中得到保障。强化指导,鼓励乡村群众充分加入村规民约的协商议定,提高乡村民众治理的自主性。完善村规民约,充实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家风家训等移风易俗内容,细化奖惩措施。

积极引导离土乡贤、道德模范、返乡创业者等对农村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有影响和奉献的人士利用自己的科学知识、乡土情怀、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滋润乡风。通过新乡贤理事会等社会组织,为他们反哺乡村搭建平台、理顺渠道。譬如宿松县妇联联合其他部门组织,积极推选“文明家庭”“法治家庭”“最美婆婆”等 。坚持“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双管齐下,在“督”“评”“传”上深化乡风评议,充分发挥道德评议会作用,对村民婚丧事宜、孝敬老人、保护儿童、诚实守信等民间风气进行定期评议,并发布“道德红黑榜”。入选“红榜”的人员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享受各级各类优惠政策,政府也会择优帮助“红榜”人员申报县级以上的荣誉。入选“黑榜”的村民,取消一切评优评先资格,低保户、脱贫户经规劝无效的,暂停有关政策帮扶,对严重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人,依法予以信用惩戒。

坚持因地制宜

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要因地制宜,相关政策的制定要充分尊重当地习俗,充分考虑群众习惯和接受程度,不搞“一刀切”。必须深入调研各地婚丧陋习、孝道式微等问题形成的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

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思路举措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重要讲话精神,开展好移风易俗行动,宿松县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主要内容如下:

大力开展宣教动员活动

全县发动群众的基础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学习强国乡村大喇叭”、农家书屋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农村文化活动场所,不断加强对各级党委和政府关于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政策宣传。还可通过举办基层宣讲巡讲、艺术化宣讲等方式,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以及党的方针政策传播到基层,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切实引导群众了解党的政策,在此基础上遵守乡村民约,树立好文明新风。例如,宿松县九姑乡充分利用当地村民喜闻乐见的“三句半”传统表演形式,深入田间地头,宣传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行动,取得积极成效。

大力开展陈规陋习破除行动

倡导树立正确的婚恋嫁娶观,切实整顿大操大办风气。提倡“零彩礼”,摈弃因婚借债、婚后还债积弊,革除让长辈背债、还债陋习,反对借婚姻互相攀比、超出实际承受能力购买轿车、楼房等行为。依法打击婚托、婚骗、买卖婚姻、干预婚姻自由、借婚姻索取财物等违法违规行为。坚持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的原则,弘扬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重点整治铺张浪费、人情攀比等不正之风。譬如倡导婚丧嫁娶、生日祝寿、成长升学等喜庆活动不随礼或低标准随礼,切实减轻群众负担。

坚持民事民议、民主协商,各村(社区)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结合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规范农村婚丧喜庆宴席活动及随礼金额的指导性标准,制止大操大办、杜绝铺张浪费,减少“人情消费”,减轻“人情负担”。譬如推行人情随礼封顶制。各地经济发展不同,群众的接受程度也不同,所以在具体贯彻落实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及群众意愿确定随礼最高标准。

大力开展党风政风引领行动

充分认识到乡风文明在乡村振兴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行动中的领导作用,把乡风文明建设涵盖到乡村事业的各个环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代新思想新理论为农村思想文化高地,着力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全体村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发展观、文明的生活观。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选好带头人,针对乡村特点,大力开展“感恩教育”,进一步增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结语

在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深刻理解与全面领悟移风易俗,建设乡风文明的重大意义,必将大大促进乡村文化和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始终强调,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盼望享受到现代文明成果,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一致追求和愿望,而这些愿望的实现不仅依靠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更离不开每一位人民群众的支持!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美好文明县城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论“三农”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6.

[2]吕德文.当前农村移风易俗突出问题及干预策略[J].国家治理.2022,(13):54-59.

[3]赵碧原.如何营造乡风文明[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8(02):85-86.

[4]陈龙.新时代中国特色乡村振兴战略探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03):55-62.

[5]闫德亮,杨旭东.移风易俗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大意义[J].决策探索(下).2019(06):17-18.

原文地址:http://www.cwzrzz.com/html/2023/1019/18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