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返回主页

后稷网 > 《村委主任》 理论研究

县域城乡融合发展路径探析——以安徽省肥西县为例

2023年10月19日 00:00

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城乡融合发展关键点在区和县,安徽省肥西县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做了有益探索。本文以安徽省第一经济强县肥西县为样本,研究肥西县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采取的措施和经验,探求县域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肥西县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所收获的有益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也将为其他县域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安徽省肥西县多途径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以城镇化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统筹规划城乡发展。以“一个核心”和“四条发展轴”为抓手,推动新型城镇化。“一个核心”是以潭冲河以南片区和产城融合示范区为核心建设现代化新城,推进老城区城市更新。“四条发展轴”是以金寨南路、合六路、合铜路和江淮运河为发展轴,在四条路的沿线推动沿线城镇,产业和人口集聚。

以建设新型中心镇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肥西县各乡镇凭借自身资源和区位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新型中心镇。以新型中心镇建设为抓手,促进桃花镇、经开区、上派镇、花岗、紫蓬镇发展为经济强镇;官亭、三河镇可凭借自身独特的旅游资源成为特色经济中心镇;铭传乡、山南镇、丰乐镇立足自身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各中心镇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提升中心镇各类综合服务能力。

推动城乡产业发展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各乡镇依托自身资源,形成一镇一产业的布局,带动乡村发展。上派镇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发展特色苗木花卉产业,以中国中部花木城为平台,以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为抓手,形成集苗木花卉交易展示、科研技术培训、苗木花卉信息交流、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会展商务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苗木花卉交易大市场。凭借苗木花卉产业的完整产业链,带动全县的苗木花卉产业大发展。紫蓬镇凭借毗邻合肥的区位优势,承接合肥经开区和高新区产业辐射,做大做优先进制造业,着力发展家电制造及配套产业,发展城郊都市农业。花岗镇产城融合示范区发展工业,发展蔬菜种植和苗木花卉、生态农业。山南镇发展粮油、蚕桑、经果林等高效农业。严店镇发展现代物流业和以都市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铭传乡依托刘铭传故居和淮军文化等文化资源,发展集人文历史、观光旅游、民俗体验、休闲养生等于一体的特色旅游产业。丰乐镇发展以凤落河酱干为主的绿色食品。柿树岗乡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特色种养业。

以示范点带动城乡融合发展

建设一批典型示范村镇,如山南镇的“三庄联动”、上派镇的三岗慢生活、铭传乡的聚星片区、官亭林海的康养田园综合体、程店社区的土地综合整治生态景观、山口社区的特色农村小镇。以这些示范村镇为例,推动乡村振兴,带动城乡融合发展。

以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促进乡村发展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实施环巢湖综合治理,做好巢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建设环巢湖生态示范区。沿派河两岸布局现代绿色产业,打造江淮运河生态保护带,构建沿河风景路网体系,加强与沿线城镇、特色村庄、景区之间的连接,建设多产业的绿色生态运河体系。官亭镇的官亭林海规模6万多亩,依托丰富的森林植被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辐射官亭镇回民社区、张祠村、焦婆社区、童大井村、官亭村,促进乡村共同发展。

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发展

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基础服务一体化。统筹规划乡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乡供水一体化,扩大城乡供气覆盖面,推行城乡公交一体化,提升农村交通物流设施保障能力,解决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十三五期间建设镇区道路105条,总里程316千米,在合肥市率先实现市县、镇镇、镇村三级公交网络全覆盖。

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

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在公共服务方面,加快县内优质公共服务向乡村扩展,促进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养老等资源向农村倾斜;在民生方面,坚持民生保障优先,加大民生投入,实施民生工程;城乡居民养老服务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初步建立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逐步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在教育方面,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与合肥八中、四十二中、西园新村小学、安师大教育集团等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办学;加强教育基础,累计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30所、幼儿园29所,中小学和幼儿园集团化办学覆盖面达80%以上,群众可以就近享受到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在医疗方面,全面推动城乡医疗服务一体化。推动县域的医共体发展,建成运营乡镇卫生院4所,改造村卫生室(服务中心)。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实现“一站式”结算,促成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安徽医科大学新医科中心等一批重大医疗卫生项目落户开工。

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乡村建设

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点,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1.系统规划,科学布局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分类渐进式推进村庄建设。规划全县村庄布点,对永久保留居民点和近期保留自然村进行改造提升。2.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全县行政村环境整治和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以及卫生厕所改造率基本全覆盖,一体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逐步建立长效管护机制。3.建设美丽宜居的乡村振兴示范点。推进山南“三庄联动”示范点建设;建设美丽乡村中心村,推进铭传乡井王、紫蓬镇罗坝等70余个省市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精心打造花岗镇大黄村、柿树岗新街社区等精品美丽乡村;并以此为示范,推进其他村建设。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遇到的难题

肥西县全方位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虽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但也遇到很多困难。

城乡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性

虽然肥西县城乡产业发展快,规模大,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依然存在。城镇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乡村;东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西北;发展快的乡镇与一般乡镇之间存在差距,产业好的村与一般村之间存在差距;乡村经济发展呈现规模化、产业化趋势,但同时部分农村经济基础仍相对薄弱,传统农业生产依旧存在。

乡村发展存在一些难题

局部乡村存在老龄化和空心化等难题。整村推进在一定程度解决了部分落后空心村的居住及公共服务的问题,但仍存在一定数量且居住分散的空心村组。这些空心村组没有较强的产业支撑,内生发展动力缺乏,中青年进城务工,公共服务普及和均等化存在困难。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软环境问题

肥西县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很大,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的效果显著。乡村在硬件基础设施方面进步很大,但是在软环境方面,乡村与市和县城的差距还是较大。城乡要素流动主要还是以乡村资源流到城市为主。

城乡教育医疗差距问题

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乡村教育和医疗上面投入巨大,进步明显。但城乡在教育和医疗方面仍有较大的差距。除了硬件方面的差距,更为棘手的是乡村医疗和教育的人才流失。

乡村治理能力不足问题

乡村利益格局正在深刻调整,农村社会结构及农民的思想观念也在深刻变化。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方式、治理能力还不能有效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乡村治理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乡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和机制有待完善,村民自治中组织动员能力低,服务质量差等问题。

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

以县乡村实情为依据统筹规划城乡一体化发展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科学划定城镇、农业、生态空间。依据城乡现状和实际特点,统筹县乡村建设,规划村庄编制,整村推进或保留村庄特色,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布局,不夸大,不冒进,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统筹做好城乡建设[1]。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2]。县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公共基础设施布局;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乡村;以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村庄发展。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

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

建立高质量普惠的城乡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供需脱节现象,避免公共产品供给错位、越位和缺位,为解决乡村治理难题提供坚强的保障。

统一县乡村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推动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特别是难题村;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引导各类资源合理配置;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促进城乡优质资源共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先发展乡村义务和学前教育,以城带乡、城乡一体推动乡村教育发展,在县域范围内建立统一选拔乡村教师机制,扭转乡村师资弱化倾向,推动县域内教师轮岗,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动城乡医疗资源均衡配置,完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医疗服务质量,提升中心镇卫生院医疗条件和水平。推动县级医院与中心镇卫生院建立紧密业务合作关系,加强对中心镇和村级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

以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县城和中心镇连城接乡、承上启下,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极为重要。以县城和中心镇为抓手,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城乡基础和公共服务水平设施,提升各类综合能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使之成为乡村经济发展中心、乡村治理中心、乡村服务中心,带动农村发展,有力推进城乡融合,助推乡村振兴[3]。

推动县域产业多元化融合发展

培育新产业,推动乡村经济多元发展。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因地制宜地推动城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4]。完善农企利益紧密联结机制,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探索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途径。搭建城乡产业发展平台,以中心镇作为城乡要素融合重要载体,构建完整的产业链。

准确定位县域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与其他县域错位竞争,形成互补的产业链,实现利益共享[5]。培育“一县一品”特色产业,有条件可以发展“一镇一品”。通过规划引导、市场运作,深度挖掘资源特色、文化内涵和区位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发展花卉苗木、绿色稻米、蔬菜瓜果、经济林果、蚕桑等优势产业,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水平,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依托县域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发展观光度假游、创意文化游、健康养生游等乡村休闲旅游项目,着力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因地制宜地推进乡村建设

探索乡村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模式。依据城乡的资源禀赋,发展阶段不同以及乡村之间的差异,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城乡融合典型示范村。探索新型城镇化带动乡村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党组织领导现代化村庄治理路径。尊重乡村创新精神,充分发挥乡村积极性,分类施策,试点先行,渐进式推进,成熟后推广,达到示范带动效应,最终形成既符合乡村实际情况,又各具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模式。

健全完善城乡社会治理体制机制

客观认识县乡村实情,对乡村治理实行准确指导,健全基层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统筹协调的领导体制,完善城乡社会治理体制和治理体系,全面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推动多元治理,培育城乡社区治理骨干,提升城乡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主动性,支持社会组织和群团组织协同参与基层治理。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指导,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全面规划城乡发展,通过新型城镇化,打通城乡要素流动环节、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推进县域产业多元化融合发展,建设新型城乡关系,推动县域城乡融合发。

参考文献

[1]王南.城乡融合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农业经济,2022,(04):106.

[2]周敏.现代化视域中城乡融合发展路径研究——以株洲市为例[J].现代商业,2022,(21):134.

[3]彭青.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新型城镇化的对策探讨[J].理论探讨,2023,(02):161-168.

[4]杜志雄.坚持城乡融合,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J].农业经济与管理,2022,(06):1-4.

[5]孙悦,项松林.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问题与路径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3):64-70.

原文地址:http://www.cwzrzz.com/html/2023/1019/18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