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返回主页

后稷网 > 《村委主任》网 理论研究

“一村一课”模式在大下姜教育培训中的实践与思考

2023年10月19日 00:00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笔者认为实践教育重在让更多人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更好地理解普通劳动者的艰辛,理解和领会其中包涵的理论知识,从而提升其思想认知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水平。实践教育虽有别于劳动教育,但两者可以相结合。现重点总结下姜村将党的群众观“三同”(干部和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与教育实践教学过程相结合后探索出“一村一课”教学模式的主要做法与成效,提出进一步深化大下姜“一村一课”教学模式的粗浅建议。

淳安县是浙江山区26县之一,也是全省唯一的特别生态功能区,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首批试点“试验田”之一。2019年,淳安县枫树岭镇、大墅镇共22个行政村组建“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形成下姜核心区旅游培训和文创产业、白马片红色旅游和农特产品产业、夏峰片红高粱产业和铜山中药材产业等4大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是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举措,也是推进强村富民集成改革的有益探索。2014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乌鲁木齐接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人物代表时语重心长地说,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1]。劳动,是共产党人保持政治本色的重要途径,是共产党人保持政治肌体健康的重要手段,也是共产党人发扬优良作风、自觉抵御“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的重要保障。同时,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2]。坚持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就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劳动的范畴很广,将其应用于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青年素质拓展和研学旅行等方面意义深远。淳安县下姜村是“三同”党性教育基地,做出了“一村一课”教学模式的有益探索。“一村一课”是指结合各村实际,以农作物种植、收割,经济作物培管、采收,传统技艺体验,农耕体验,美丽庭院创建,垃圾分类等农村生产生活为内容[3],开设的集体验、科普、锻炼等功能于一体的现场教学课程,这种模式既能丰富课程内容,又能助推乡村振兴。

主要做法

2019年,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淳安县以下姜村为核心,成立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结合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特征和大下姜区域现状,将教育培训作为乡村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组织建设

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设有联合党委和理事会。联合党委依托县委党校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方面的业务优势,下设教育培训产业组,负责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和社会培训业务指导。成立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理事会教育培训产业分会,负责大下姜区域及县内红色茶山等红色教育资源开发、运作与班次招引。联合杭州千岛湖大下姜振兴发展有限公司、淳安千岛湖下姜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当地企业,一同负责各类培训班次、红色旅游团队的具体安排与接待。

优化师资团队

教育培训产业组牵头建立由行业专家、业务骨干、乡土人才组成三类教育培训师资库。2021年,大下姜红色旅游产业组借力首届“百名村书记话共富”主题峰会,聘请了27名省内“明星村”的党组织书记作为乡土人才类师资加入师资库,以构建全省经验“一地交流”的基层党员干部教学模式。大下姜振兴发展公司等承接单位可根据培训班次对培训教师提出的要求,个性化安排师资,有效提升教学的精准性。2022年,淳安县进一步深化了下姜村“三同”教育模式。

提升教学条件

下姜村有精品民宿7家81间客房、中档民宿6家40间客房、大众民宿23家207间客房,有可同时容纳400人进行课堂理论教学以及集中用餐的“下姜人家”培训基地。此外,集培训、住宿、餐饮、休闲等于一体的枫林旅游综合服务区已建成并运营,集党建教育培训、文化展示、研学旅行、住宿餐饮等于一体的大下姜文旅客厅展示馆建设项目于2023年建成并运营。教育培训产业组还深化“三同”教学模式,基于农村实际,开发了下姜村、源塘村、汪村村等12堂“一村一课”现场教学课程和抹茶庄园、翰红墨香馆、板桥老县委旧址基地等6处现场教学点,深受学员青睐。

深化课程开发

2021年,在深化“三同”教育,推进精品现场教学基地建设的进程中,县委组织部与县委党校合作推出《农村好干部标准—“四种人”》《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模式引领共同富裕》《生态保护下的下姜实践》《特色产业星火燎原》《下姜村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等系列课程。这些课程经组织模拟教学评审完善后,在全县党员干部培训中先行实验。

注重共同富裕

在“三同”教育基地运作过程中,下姜村始终将均衡发展作为重要内容。下姜村通过租用其他农户的自留地开展农事体验活动,引导经营餐饮的农户采购其他农户的蔬菜、鸡蛋等物品,这样不仅可以让经营民宿、餐饮的农户获得收益,还可以将发展红利惠及更多农民。

主要成效

近年来,下姜村“三同”教育基地承接过杭州市级中青班、高级研学班,现已成为杭州市精品现场教学基地。

教育基地运作有效

下姜村“三同”教育基地自成立以来,一直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培训学员逐年增加,教育基地的范围也由下姜村向周边村乃至全县乡村延伸,且教育基地培训学员数量逐年增加。

表 各年度教育培训学院人数统计

1693985929840.png

教学体系逐步健全

加强“本土化”师资队伍建设,制定教学课程AB岗位工作制,在课程打磨和教学实践中实行“老带新”传帮带机制,开设“板凳课堂”。落实下姜村、源塘村、枫树岭村、汪村村、孙家畈村等10余个现场教学点,构建起“总论课、现场教学课、访谈课”的课程体系。完成下姜村“路灯提亮、民宿提高、安全提升”的“三提”工程,细化住夜值守、出行保卫应急预案等。完成白马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烈士纪念广场、红军标语墙等近现代红色资源配套的提升改造。

农民增收真实可感

教育培训为大下姜区域民宿、餐饮从业农户带来了客源,农民可以从中获得收入。初步估算,2022年,11600名培训学员会给当地民宿、餐饮从业农户带来400多万元的收入,同时带动农产品销售等其他收入200万元以上。

主要启示

通过“一村一课”模式在下姜村“三同”教育基地的运行实践,从进一步深化“一村一课”模式角度来看,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启示。

组织领导是保证

下姜村“三同”教育基地是省、市、县党委政府助推乡村振兴的一种探索。党校等相关部门以及属地乡镇大下姜教育培训产业培训组在方案制定、课程研发、实践基地衔接、培训班次招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由此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对大下姜培训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未来,省、市、县党委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下姜村“三同”教育培训基地的组织与领导,不断推进教育基地案例课程、实践基地的迭代升级,聚力打响大下姜“三同”教育品牌。此外,当地要注重全省乃至全国基层党员干部培训班次的“引进来”,推动品牌“走出去”,依托杭州千岛湖大下姜振兴发展有限公司、淳安千岛湖下姜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打造培训产业运营团队,通过模式输出,盘活省域乃至全国已开发的红色教育资源。

教学质量是根本

下姜村“三同”教育基地目前培训的主要对象为市、县中青班,高级研修班以及农村党员干部等,尤其是中青班、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对象大多是科级以上干部,他们具有很强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刨根问底”的工作习惯,所有对教学质量有很高的要求。课程开发团队(包括授课老师)会在课程开发以及备课过程中反复打磨内容,组织课堂试讲,尽可能地保证教学质量。同时,下姜村“三同”教育基地结合全县生态环保、“两山”转化等典型创新案例,不断丰富教育培训课程案例库;采取“柔性引才”的方式,聘请有爱心且有乡村情怀的知名人士在下姜村“三同”教育培训基地授课。

助农增收是要义

在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道路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下姜村“三同”教育基地运行过程中,引入“一村一课”模式,不仅可以丰富课程内容,还可以通过这种形式让更多农民共享发展红利。今后下姜村“三同”教育基地还应继续深入探究与实践。一方面,要努力推动教育培训向职业教育等社会培训延伸,不断做大教育培训体量;另一方面,在完善教育培训硬环境和软实力基础上,大下姜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开发党建拓展基地、“红军训练营”、国防教育基地等体验型实景红色旅游项目,利用“一村一课”教育培训模式带动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的发展。

工作思考

通过分析“一村一课”现场教学案例课程的设计与教学实践可知,进一步深入开发与运用高质量的现场教学课程对做大大下姜教育培训体量,带动农民增收不无裨益。

课程开发有基础,但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下姜村于2015年初正式挂牌成立群众观教育培训基地[4]。群众观教育培训基地在教室、课程、住宿、师资等方面已具备较好的基础,此外其还具有三方面的基础优势。第一,政治理论优势。下姜村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的基层联系点,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全国美丽休闲乡村等荣誉称号,是新时代红色文化、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发展的典型示范村;第二,资源禀赋优势。大下姜区域包括25个行政村,具有下姜旅游培训、白马农特产品、铜山中药材、夏峰红高粱四个特色产业带。此外,万亩油茶、万亩竹林、千亩茶叶、千亩红薯、千亩中药材、千亩水果、千亩红高粱、千亩葛根、千亩水稻、千亩香榧、千只蜂箱等农业基地为“一村一课” 现场教学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丰富资源;第三,一线师资优势。大下姜区域还有一批懂农业生产、传统技艺的当地老百姓,他们是淳安农耕文化的践行者和传承人,是劳动教育培训、农业农村知识科普的宝贵教学人才。教育培训产业组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加强对课程价值的提炼,将具体实践与新时代、近现代红色文化、新发展理念、时代精神等结合起来,可安排授课老师在课前或课后用10-15分钟进行理论讲解,让学员从劳动实践中感悟理论价值。

课程设置有必要,但要注重供给与需求相匹配

课程是教育培训的核心内容,“一村一课” 现场教学课程开发主要有三方面的需求。第一,新时代发展需求。2022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以及参加联组会时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第二,青少年认知需求。2022年淳安县“两会”期间,县政协委员王忠进表示,农村从业人员结构老龄化、专业技能水平低,年轻一代对农业农村没有太多概念,没有很深感情,甚至农村孩子都不懂农业,不爱农村。所以他希望加强中小学的识农教育,加强农村人才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其他地方也有政协委员和相关专家提出过类似观点;第三,培训产业迭代需求。培训产业发展就像餐饮饭店,在发展中需要不断推陈出新,研究适应时代特征、学员喜好的“菜单式”培训课程。以农业生产劳动、传统技艺体验等为内容的“一村一课” 现场教学课程是大下姜打造“三同”教育基地的有益补充。此外,培训教学组织者要根据培训班需求做好课程安排,授课老师要区别于“导游式”的解说,把学员的注意力聚集在一起,避免走马观花,流于形式。

课程运用有市场,但要注重学习与工作相结合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有关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强调把劳动素养、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能力、劳动态度与品质培养放在重要位置。课程在推动培训产业发展前景市场方面主要基于以下三点。第一,有利于群众工作。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要想克服脱离群众这一最大危险,对于经常与农村打交道的党员干部来说,就是要积极开展农业农村劳动教育,了解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状态;第二,有利于文化传承。大下姜新时代红色文化和近现代红色文化是大下姜的宝贵财富。将劳动教育融入红色文化、绿色产业之中,劳动教育课程与现场教学设施相结合是大下姜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方式,也是进一步深化大下姜“四种人”党建品牌的重要举措;第三,有利于强村富民。红色文化与绿色产业交融发展是大下姜最鲜明的底色。开发“一村一课”现场教学课程有利于推动教育培训实现“寓教于乐”“寓学于趣”,提升教育培训效果,有利于“短平快”地丰富大下姜乡村旅游产品,推动研学旅行发展,有利于直接或间接地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参考文献

[1]本报评论员.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N]. 工人日报,2014-05-08(001).

[2]何建津.深学笃行辩证唯物主义[N].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9(01).

[3]程志平.下姜村群众观教育培训基地的再提升思考[N].今日千岛湖,2016(01).

[4]胡月华,诸葛忠.淳安枫树岭镇:下姜村干部教育培训的“摇篮”[N].浙江在线,2016(12).

原文地址:http://www.cwzrzz.com/html/2023/1019/17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