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返回主页

后稷网 > 文化产业 民俗非遗

公共图书馆管理如何打破困局

2023年07月25日 00:00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机构,在促进知识传播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公共图书馆的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创新发展的动能也逐步增加,这为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保障。对此,现具体分析公共图书馆的管理现状,并针对其中存在的不足,探索优化措施,进而在实践层面提出具体的策略方法,以期为图书馆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知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在社会转型发展的进程中,公共图书馆承担着传播信息、提供公共教育、促进资源共享的重要职责。因此,如何确保图书馆管理工作高质量开展,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是公共图书馆在创新发展中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

公共图书馆管理优化的重要性

第一,有利于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基础职能。伴随我国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文化建设进程的大力推进,公共图书馆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由此,相关组织需要加大对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优化各项管理工作,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图书馆发挥应有的作用,也能为广大群众打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从而有效满足不同群众的差异化阅读需求。第二,有利于促进地方科研发展。毋庸置疑,文献资料管理作为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核心,可以为科研组织的学术研究提供文献支持,通过优化管理,充实馆藏资料,保证科研组织学术研究工作的高效开展。

公共图书馆管理现状

公共图书馆作为面向全体公众的藏书场所,在社会中承担着落实公共教育的职责。在社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互动方式、阅读习惯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使得现代公共图书馆在经历文献服务、信息服务后,依托全新的智能技术手段,进入了智慧服务的新阶段。全新的管理模式突破了传统的限制,使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实现了创新发展,公共图书馆也实现了智慧化的转型变革。首先,图书馆管理环境具有更强的开放性。新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馆内资源数量不断增加,使得图书馆从以往的阅读服务平台转变为文化服务平台,也使得越来越多的群众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参与到图书馆管理活动中,这不但使图书馆管理环境更加开放,也要求图书馆充分发挥自身的公共职能,适应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其次,图书馆服务能力逐步提升。图书馆作为资源共享的枢纽,在创新发展的进程中,其管理范围不断扩大,逐渐成为综合性场所,承担着传递资源、提供服务、公共教育等重要职责。管理需求的不断提升会带动图书馆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最后,管理服务信息化和智慧化建设。传统公共图书馆的图书借阅等管理服务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依托全新的智能技术手段,公共图书馆管理服务可以朝着智慧化、信息化、数据化方向发展。

公共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管理理念陈旧,管理方式落后

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机构,具有较强的服务性、群众性和公共性。在推进全民阅读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创新建设的主动性有所提升,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很多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缺乏创新意识,思想上存在“重馆藏、轻应用”的错误认知,导致馆内资源更新速度过慢,管理服务的质量难以提升。具体而言,在管理方法上,图书馆将管理重心放在图书应用和借阅管理上,为规范读者的阅读行为,设置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其管理方式比较粗放,降低了读者的满意度,限制了公共图书馆的创新建设。同时,部分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以人工操作为主,缺少对读者阅读需求的全面分析;市场调研工作也存在形式主义倾向,导致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源更新速度过慢,难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在管理创新上,公共图书馆虽然引入了信息化系统,但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图书馆没有明确相应的操作规范和标准,缺少对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监督,导致很多管理行为把关不严,难以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面对读者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图书馆工作人员未能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使读者无法快速获取资源,图书馆内出现了“信息孤岛”。另外,部分图书馆缺乏沟通交流的意识,导致图书馆之间缺少合作,封闭运行的状态普遍,进而使得很多公共资源遭到闲置和浪费,图书馆服务的水平也呈现较大差异。

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阅读服务的专业化程度较低

完善的管理制度不仅能约束管理行为,还能结合具体的发展目标,落实高质量的管理服务,保证公共图书馆各类活动的有序开展。但是,由于公共图书馆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资金来源渠道比较单一,且缺少外部的监管,所以图书馆创新力度不够,阅读服务的专业化程度不高,难以获得读者的认可和肯定。首先,在人员管理方面,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单位,虽然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采用了合理的人员选聘手段,使图书馆的人员结构得到了优化,但是从整体上看,大多数工作人员是工作年限较长的老员工,他们长期从事图书管理工作,参与改革创新的主动性不足。其次,在管理服务方面,图书馆没有建立起读者服务评价体系,对各类阅读活动缺少必要的监督,也没有相应的反馈体系,使得图书馆管理人员没有反馈信息可以参考,进而使得各项管理活动的落实无章可循,管理行为随意性较高。而在内部秩序管理方面,图书馆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规章的细节落实不到位,导致很多档案资料和图书资源得不到及时的归类和应用;同时,忽视了对电子资源的开发和建设,给图书借阅工作造成了阻碍,这也不利于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

提升公共图书馆管理水平的对策

坚持“以读者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为了更好地提升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水平,有效解决传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针对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时代特性,积极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的管理理念,从而更好地推动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实现长远发展。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人的主体价值与中心地位。只有尊重和维护人的合法权益,才能有效实现现代化管理,使管理工作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与读者的需要。

首先,坚持“以读者为中心”,积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开通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微博账号等,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与读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了解读者对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并根据收集到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对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模式进行适当的改进、优化和调整,从而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其次,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各类信息的数量急速增加,全新的读者阅读需求、特点与形式对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共图书馆要在管理方面坚持创新,积极改变传统服务理念,强化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将以往封闭、单一的服务理念和模式,转变为开放式的服务,从而更好地满足现代读者对高质量服务的需求。最后,应积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一切“以读者为中心”,本着“读者第一”的原则,推进公共图书馆管理目标、内容、方法等的优化、改进与完善,尽可能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从而更好地促进图书馆事业的长远发展。

积极引进多种图书馆管理办法,推进管理模式的创新

在新形势背景下,推动我国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对于持续提升公共图书馆管理水平和效率,助推公共图书馆与时俱进地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第一,创新公共图书馆管理内容,图书馆馆藏资源除了传统的纸质文献外,还应收藏各类电子文献与网络文献,保证各种文献资源优势互补,从而在进一步丰富馆藏资源的同时,更好地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第二,创新图书馆服务模式,将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对象从现实世界逐渐向虚拟世界延伸,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也逐渐拓展到网络上,适当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推进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从而更好地推动公共图书馆在当前形势下获得更好的发展。在具体实践中,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各个公共图书馆之间建立信息资源共享、互通、协作的服务网络。通过该服务网络,各个图书馆之间便可以进行信息传送,这有助于提升信息传播的效率。同时,利用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搭建专门的公共图书馆信息管理平台,并开发网络信息发布、文献信息咨询、情报检索、调研等功能,为读者提供一体化、全面化的服务,这有助于切实提升公共图书馆的网络服务水平,能够让读者通过网络检索获取资源,并在提升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率的同时,提高其服务水平。第三,建立现代化的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式,注重对互联网技术手段的合理运用,建设覆盖范围广的监督、跟踪系统,将该系统与公共图书馆内部的人力资源、财务等多部门后台系统进行有效对接。通过该系统动态化监测公共图书馆各项工作是否规范、科学、合理,从源头上切实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与效率。

重视搭建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加强对图书馆的规范化管理

积极搭建科学、合理且完善的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体系,对于切实提升公共图书馆管理水平,推动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规范化具有重要作用。一是制定符合当前时代发展特点,适合图书馆管理内容与发展目标的制度体系,利用制度形成约束机制,加强对各部门工作人员的管控,保证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能够落到实处。二是制定竞争上岗制度,定期对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业务能力、服务态度、创新创造能力、前瞻性思维、大数据思维、服务理念等多方面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对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岗位晋升、物质奖励、精神性奖励等。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工作人员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能提高其对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式的认可程度。三是制定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在公共图书馆管理过程中存在敷衍、工作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的员工,追究其责任,并给予相应的处分,并公开处分结果,以起到警醒和示范作用。

加强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管理人才的业务水平

公共图书馆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因此在人员聘用方面也应突出这个特点,坚持以专业化、稳定性、高水平为核心,重视人才储备,加强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以更好地服务公共图书馆,助力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一方面,公共图书馆管理层应高度重视人才储备,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结合管理人才的发展需求、薪资待遇要求等,制定灵活的人才聘用机制,坚持以人为中心,科学落实职位升降、人员待遇提升、薪资待遇水平调整等措施,制定人性化的管理办法。同时,调整用人制度,采取全馆职工签约上岗的制度,以此进一步提高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工作人员配置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紧密结合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内容、特点与要求,帮助员工做好职业规划,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岗位的发展方向,从而让员工更好地开展图书馆管理工作,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另一方面,加强对在职员工职业技能、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等的培训,定期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专题座谈会、研讨会、学术性会议、专题培训等活动,引导员工通过参与此类教育活动,及时掌握国内外最先进、最前沿、最有效的图书馆管理办法、技术技能与相关知识,使其能结合图书馆的特色,对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努力推动公共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还应重视提升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服务水平,由传统的封闭式管理模式转变为开放式管理模式,实现公共图书馆服务范围的广泛化。

总而言之,公共图书馆作为藏书的场所,承担着落实读者服务和公共教育的重要职责。在创新发展的进程中,公共图书馆从以往的人工管理转变为信息化管理,实现了管理水平的逐步提升。但是在阅读需求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存在管理理念落后、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完善、管理人员创新意识薄弱等问题,导致其提供的服务专业化程度不高,难以满足创新发展的要求。对此,公共图书馆需要坚持“以读者为中心”的理念,积极利用全新的技术手段,创新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促进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全面革新,同时搭建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规范各类管理行为,提升管理服务的专业化程度,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管理服务,推动公共图书馆创新变革,促进公共图书馆实现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发展。

原文地址:http://whcy.cnhouji.com/html/2023/0725/175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