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返回主页

后稷网 > 文化产业 民俗非遗

高质量发展目标下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2023年09月25日 00:00

民族文化产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克什克腾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赤峰市的西北部,位于燕山山脉、大兴安岭与内蒙古平原交会的过渡带,境内的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其西部为贡格尔草原,南部为石林地貌,北部多丘陵、山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克什克腾旗境内林地、草原、河流、湿地、湖泊、山地等地貌丰富,珍稀动植物、遗址遗迹等一应俱全,素有“内蒙古的百宝箱”的美誉。这里曾是东胡、鲜卑、匈奴、契丹、蒙古等少数民族缔造丰功伟业的地方,孕育了灿烂的红山文化和蒙元文化,又融汇了先进的中原汉族文化和绚丽多彩的东北少数民族文化,民族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克什克腾旗境内有白音敖包、阿斯哈图石林、贡格尔草原、乌兰布统古战场、达里诺尔湖、大青山冰臼群、黄岗梁国家森林公园、百岔岩画等民族文化资源。近年来,克什克腾旗积极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并将其逐步培育为新的支柱产业,围绕草原生态、地质奇观、蒙元文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基本形成了以草原自然景观、蒙古族历史文化等为主体的多样化文化产业体系,成为蒙东地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先锋队,是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最具代表性的“桥头堡”。

开展对克什克腾旗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调查研究,既能够由点到面地认识和了解蒙东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又能够深入地了解该区域民族文化产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探索推进蒙古族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可行性途径,为蒙东地区的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与建议。

克什克腾旗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克什克腾旗以“生态宜居、美丽宜业、活力宜游、舒适宜养”为发展战略,将生态文化旅游作为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重要遵循,以打造全国生态旅游名旗、草原地质文旅主题园和休闲养生基地为目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旗现有星级、准星级宾馆11家,饭店645余家,日接待能力达3.7万人。2022年,克什克腾旗第三产业占比约为42%,民族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克什克腾旗文化产业开始了“走出去”的征程,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图片1.png

克什克腾旗民族文化产业资源分布示意图

(图片来源:赤峰文旅局提供)

迎来“国家战略”的发展机遇

克什克腾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既处于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内,又处于东北振兴的规划范围内。随着“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克什克腾旗成为东北振兴和西部大开发两个区域重要的接合部,变成了蒙东地区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桥头堡”。新时代,国家对民族地区实行更多优惠政策,克什克腾旗的旅游景点与基础设施得到了完善,各种优惠政策的颁布与实施表明克什克腾旗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赶上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

文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从总体上看,克什克腾旗的文化资源有以下特点:一是资源丰富、品类齐全;二是组合性强、互补度高;三是原生态景观多、开发程度低。

克什克腾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赤峰市西北部,位于燕山山脉、大兴安岭与内蒙古平原交会的过渡带,境内的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其西部为草原地貌,南部为石林地貌,北部多丘陵、山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境内林地、草原、河流、湿地、湖泊、山地等地貌景观丰富,是内蒙古自然保护区最多的旗县。浓郁的民族风情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如那达慕大会、达里诺尔湖的冬捕节、达日罕乌拉苏木的银冬驼节等民族传统节日,孕育了蒙古族长调、好来宝、安代舞等民族歌舞,以及全羊宴和奶食品等民族特色食品。克什克腾旗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利用遵循规划先行、保护与开发并重、科学合理利用的原则,上述民族文化资源逐步得到开发利用,克什克腾旗民族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文化产业市场前景广阔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居民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物质文明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发展,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要求越来越高,旅游意愿越来越强烈。克什克腾旗作为全国生态旅游名旗,是内蒙古自然保护区最多的旗县,其距首都北京仅500余千米,距省会呼和浩特600余千米,和沈阳、天津、大连、长春等大城市的距离都在几百千米之内。克什克腾旗周边有着巨大的市场,其应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促进当地经济的飞速发展。

克什克腾旗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克什克腾旗的民族文化产业得到飞速发展,如中央电视台摄制的纪录片《美丽克什克腾》在中央电视台9套纪录频道播出,将克什克腾的安代舞及好来宝、祭敖包节、冬捕节、那达慕大会等介绍给了全国观众,引起巨大轰动。特别是记录了达里诺尔湖冬捕节的《舌尖上的中国2》的播出,更是让克什克腾家喻户晓。这些民族文化资源都不同程度地“走了出去”,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但缺少经济效应。相较于其他产业,克什克腾旗的文化产业规模较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文化产业人才短缺

整体上,蒙东地区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跟不上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存在的问题有:一是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短缺,例如公司的高级管理者、景区开发利用与管理人才、文化企业管理与运营人才等;二是文化产业技术人才缺乏,如电子商务、会展旅游、艺术创意与设计、文化产品数字制作等各类技术人才缺口较大;三是产业人才教育基础建设薄弱,培养旅游业专业人才的机构或职业学校少。  

缺乏文化产业精品项目

精品项目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火车头”,带动产业发展的能力强、经济效益好、可持续性强,是发挥文化产业集聚效应的重要载体。克什克腾旗缺少文化产业精品项目,没有利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资源打造高端的品牌项目,依然采取单一的开发自然景观的模式,导致当地的文化产业社会影响力小,经济收益少,产业集聚效益不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后继乏力

克什克腾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兼容性、宗教性、独特性、综合性等显著特征,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那达慕大会、蒙古族刺绣等,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蒙古长调、兴畜节、好来宝等。这些非遗项目是蒙古族日常生活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也是民族优秀文化的“遗传基因”。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克什克腾旗非遗项目的潜在市场越来越小,非遗项目竞争力越来越弱,市场占有率越来越低,从业人员收入较低。目前,克什克腾旗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传承人老龄化加剧、后继乏人的问题,60岁以上的非遗传承人占比超过50%,20—40岁的非遗传承人占比仅8%,年轻的非遗传承人尚未熟练掌握相关技艺,导致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失传,非遗传承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

客源结构单一,旅游淡旺季明显

克什克腾旗文化旅游的客源市场集中在内蒙古、京津冀和东北地区,对其他地区游客的吸引力不强,客源市场的结构单一。因气候因素,克什克腾旗的旅游旺季集中在7月、8月、9月,旅游淡旺季问题突出。

微信截图_20230925104116.png

(数据来源:赤峰市统计局)

克什克腾旗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可行性途径    

克什克腾旗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既要立足于宏观层面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又要从微观层面聚焦重点领域进行项目开发。要大力整合地域性文化资源,加强区域合作,推动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完善景区设施;举办文化产业博览会、民俗节日庆典、民族歌舞比赛等各类文化活动,打造以草原历史文化为特色的精品文化产业项目,推动民族文化走得更远,让草原文化、蒙元文化被国内外更多的人所认识和了解。

整合地域性文化资源

克什克腾旗是内蒙古东部地区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桥头堡”。蒙东地区各旗县自然环境相似性高,历史文化以及民族风俗一脉相传,旅游资源、文化资源同质性相对较高,为提升蒙东地区民族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当地政府应积极整合地域性文化资源,加强区域合作,实现蒙东各区域间的互联互动,助推蒙东地区的整体性发展,构建协调的文化旅游特色产品产供销系统。蒙东地区民族特色产品众多,当地政府要摸清各旗县文化产品生产的整体情况,合理布局生产体系,让区域民族特色产品在产供销方面实现协同化、一体化。

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创新是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的根本路径,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一是要引进优秀人才。招聘有经验的专业文化产业人才,给予人才优厚的待遇和较大的提升空间,以提高薪酬、安置配偶、提供研究经费等为条件,吸引人才进入文化产业人才急缺的领域,使其能够安心工作。二是要与省内外高校开展合作,从这些学校聘请有志于从事民族文化产业的高、中级旅游管理人才。三是要加强对本地专业人才的培训,提高人才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提升文化产业人才的整体水平。四是要引导文化企业积极引进管理、运营、设计、策划等各类人才,建立规范的人才选拔、培养、任免机制。

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力度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是民众,因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过程中首先要坚持主体性原则。一是要提高民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通过与校园、社区合作,开发非遗项目推广课程和实践课程,向普通民众普及非遗项目,提升公众对非遗的认识和了解。二是要建立有效的保护机制,根据各区域特点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引导非遗项目健康持续发展,保护非遗传承人的合法权益。三是要推动非遗项目产业化发展,遵循“保护为主、适度利用、科学规划”的方针,合理开发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其推入市场,这样既能带来经济效益,又能够有效地保护现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力拓展客源市场

克什克腾旗旅游产业的客源结构过于单一,主要客源市场集中在蒙京津冀,对其他省份游客的吸引力较弱,海外游客人数十分有限。结合克什克腾旗的实际情况,其客源市场的开拓要遵循“立足附近,辐射周边,拓展沿海发达地区,走向世界”的市场开发原则,创新文化产业宣传机制。一是主动宣传,大力开拓客源市场。重视能够辐射全自治区乃至全国的电视媒体、平面媒体、新媒体的宣传作用,扩大客源市场。二是精心组织各种旅游专题活动,延长旅游周期。大力发展冬季旅游,开发新的旅游项目。三是加强与国内重点城市旅行社的合作,开拓二、三级客源市场,打开西南市场,开拓长三角、珠三角旅游市场等。四是举办商业文化性质的宣传活动和学术活动,打造草原文化品牌。邀请旅游组织、学术组织来克什克腾旗参观访问,承办系列国内外学术文化交流会,加强对克什克腾旗民族文化资源的包装和推广,打造草原文化品牌。 

培育文化产业精品项目

精品项目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要建设克什克腾旗文化产业公园,鼓励文化企业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文化产业公园为基点,拉动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二是要建立影视文化基地。乌兰布统及其周边是中国许多著名影片的外景拍摄地,当地政府要准确定位,依托自身优势,努力打造一个集旅游观光、影视传媒为一体的克什克腾旗影视文化基地,促进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三是要以文化旅游精品项目为依托推动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充分挖掘蒙古族节日民俗资源,调动当地民众的积极性,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旅游节、文化艺术节及各种形式的汇展推动当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发掘当地具有发展潜力和民族特色的文化资源,适时推出文化产业精品项目,丰富景区的文化内涵,促进民族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原文地址:http://whcy.cnhouji.com/html/2023/0925/171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