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返回主页

后稷网 > 文化产业 民俗非遗

安徽文化创新发展之路

2023年05月29日 00:00

庐州文化、淮河文化、徽文化和皖江文化是安徽省四大地域文化。安徽省文化类型丰富,但整体认同感较 低。要想提升安徽文化的整体认同感,促进安徽文化整体发展,就要明晰安徽文化的内涵及特征,积极探寻促进 安徽文化整体发展的路径,促进安徽从文化资源大省到文化强省的华丽转变,讲好安徽故事,展现安徽形象,彰 显安徽力量,为新时代建设美好安徽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资源和智慧支持,为安徽省建设创新性文化强省奠定坚 实的基础。

安徽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地域文化资源丰富,具有 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勤劳智 慧的安徽人民在江淮大地上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独 具地域特色的精神财富,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四大地域文化。 推进安徽高质量发展,要注重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提高 文化的共通性和包容性,提升安徽文化的整体认同感,努力 将安徽的文化优势转化为新时代的发展优势。 

安徽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安徽是拥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大省,地域文化样态 多样,内涵丰富。原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指出,历史人文方 面,安徽历史积淀深厚,文化灿烂辉煌,干事创业人才辈 出。安徽位于华东腹地,境内长江东去,淮河奔流,把全省 划分为淮河以北、江淮之间和皖南地区三大区域。受地理环 境的影响,安徽文化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不论相关专家学 者把安徽地域文化分为三大地域文化(徽州文化、淮河文 化、皖江文化)还是四大地域文化(庐州文化、徽州文化、 淮河文化、皖江文化),都不影响对安徽文化进行创新发展 研究。 鉴于皖江文化并不能涵盖江淮之间的所有区域,再加上 合肥在安徽省内的政治、经济地位和影响力,所以将安徽地 域文化划分为四大文化,即庐州文化、淮河文化、徽州文化 和皖江文化更合理。

庐州文化 

庐州是合肥的别称,有包拯、李鸿章、刘铭传、周瑜等 历史名人,其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孕育出了极具地域特色的 庐州文化。如今,合肥是安徽省的政治、经济中心,多种文 化在这里交汇融合,使得庐州文化更加繁荣。庐州文化影响 着合肥、巢湖及周边地区,孕育出了庐剧等优秀戏曲。庐州 有庐州太极拳、庐州面塑、庐州内画、火笔画、吴山铁字、 庐州木雕、三河羽扇等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 

淮河文化 

淮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淮河是我国东部的 南北分界线,因此,淮河文化也呈现出南北过渡的特点。淮 河流域诞生了一大批杰出人物,如管仲、曹操、朱元璋等。花鼓灯是淮河流域民间艺术的代表。

徽文化(也称徽州文化)

徽文化主要包括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画派、新安 建筑、新安医学等,具有较大的影响。徽州商人活跃在大江 南北,带动了徽州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皖江文化 

皖江文化具有开放程度高、创新意识强、文化辐射面广 的特点。皖江文化在文学、戏剧、宗教等方面均有所成就, 其中桐城派代表姚鼐是皖江文学的集大成者,京剧、黄梅戏 是皖江人在戏剧方面最突出的贡献。 安徽位于南北交界处,有淮河、长江和新安江三大水 系,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过渡区。安徽大部分地区是南方 气候特征,但北部却是典型的北方气候特征。安徽境内地 形复杂多变,水系纵横交错,皖南多山,皖北多平原,皖 中属丘陵地带,南北风俗不同。历史原因和地形地貌的不 同,造成了安徽省内南北文化的不同。文化的差异性显示 出安徽文化的多样性,这也是安徽地域文化的显著特征。 受安徽经济发展重心变迁和行政建制变化的影响,安徽的 文化重心呈现出由北向南转移的趋势。明末清初,安徽文 化呈现新旧交替的局面,儒学逐渐走向没落,皖江文化和 新安文化兴起,随着徽商经济的发展,安徽地域文化逐渐 走向全国和世界。 安徽四大地域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具有底蕴深 厚、内涵丰富、风格各异、特色鲜明的特征。同时在不断 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这四大地域文化形成了兼容并蓄、 开放包容、传承创新的特点。安徽地域文化的丰富内涵及 其不断创新的特点是其长盛不衰的内在原因,对安徽省建 设文化强省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安徽文化创新发展的价值 

安徽文化是安徽人民的精神底蕴,对其进行传承和创新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 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 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十四五”期间,安徽要全面提 高社会文明程度,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 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大力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全面彰 显‘徽风皖韵’和时代特征,凝聚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 设的强大正能量”。 

有利于增强安徽人民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 沉、最持久的力量。”文化是软实力,优秀的文化可以提升 人民的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安徽文化内涵丰富、形式 多元,是安徽人民的血脉基因,如徽学与敦煌学、藏学被称 为三大地方显学;安徽是道家思想的发源地。博大精深、异 彩纷呈的安徽文化,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倍感骄傲和自豪。 因为对文化高度认同而产生的自信心是文化强大生命力的具 体体现,有助于文化的传承、丰富和创新。 

有利于凝聚人心

文化是战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各种风险挑战的 重要精神力量。文化具有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力。当前我国社 会正处于转型期,经济高速发展,社会不稳定因素较多,这 就需要文化发挥润滑剂的作用,化解社会矛盾,凝聚人心, 增强人们的凝聚力,使全省人民共谋安徽发展大局。传承和 弘扬安徽文化有利于全省人民形成价值认同和思想共识,对 安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有利于促进安徽经济的发展 

要想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的支点。文化 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安 徽文化是安徽宝贵的资源,打造文化品牌,促进安徽文化产 业的发展,对带动安徽省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安徽省的名山、名水、名人、历史遗址、歌舞艺术、文学作 品、绘画雕刻等文化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安徽经济 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安徽经济高速发展除了要依靠改革开 放的大环境外,相关部门还要积极寻找内在动力,积极开发 当地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满足安徽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需求 

要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入 手点。以人民为中心是大力发展文化的必然要求。安徽建设 文化强省,最根本的目的是文化惠民,让人民群众享受文化 发展成果。发展文化事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 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 

 安徽文化创新发展的路径 

安徽文化的研究和创新发展,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的正确发展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守正创新, 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安徽文化的研究和创 新发展,事关安徽传统文化的传承,要上升到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高度,要放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进行研究和传 承,要坚持开放包容的原则,与时代结合,与实践结合。有 关部门要认识到安徽文化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积极探索安徽 文化创新发展的多种途径,做好顶层设计,拓宽传播渠道, 扩大安徽文化的发展力和影响力。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 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用马克思主 义文化观指导安徽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坚持文化的正确发展 方向,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促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和社会关系,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形成良性的社会文化生态,从整体上提高安徽人民的精神文明素质,用先进文化引 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定理想信念,促进安徽文化在当代更好地 发展。

坚持创新发展,注重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

创新性发展

安徽地域文化要坚持在实践中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 性发展。“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 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只有跟 随现代化建设的脚步推动安徽文化的发展,在优秀传统文化 的地基上开创发展的空间,不断更新文化内容,才能把文化 高楼建立在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的基础上。 安徽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荟萃,既有淮河文化、皖江文 化、徽文化等思想沉淀,又有黄梅戏、徽剧、花鼓灯等艺术 传承,这些都为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源源 不断的源头活水。安徽文化的发展要立足于安徽实际,关注 本省省情,继承本省优秀的传统地域文化,与时代相结合, 体现安徽特色;要运用新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加快传统文化 的创新发展和推广传播。传承的文化才有魂,守正的创新才 有根。安徽要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发掘、研究、保护、利 用全链条建设,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觉,坚定人们的文化自 信,抓住发展机遇,以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开创安徽文化发 展的新局面,只有实现了传承与发展,才能实现安徽地域文 化的价值和意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大众文化

文化是人民群众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安徽文化的发展 要坚持文化的大众化传播,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发展 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期,实现了从站 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跨越,人们的需求也更多地 转变为精神方面的需求。安徽要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就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真正做 到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 人民共享,从而更好地凝聚正能量、提振精气神,促进安徽 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水平共同发展。 

坚持区域文化资源整合,构建文化合力

研究和发掘安徽地域文化的价值,要注重区域文化的 融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文化传承、文化创新和文 化传播,做好区域文化的整合与发掘工作。如将安徽的黄山 松作为安徽文化的象征,树立安徽文化的整体形象,彰显安 徽地域文化的特色;徽骆驼是徽商精神和徽商文化的体现; 亳州盛产药材,被誉为“华佗故里,药材之乡”等,这些都 是安徽地域文化的典范。安徽省有关部门要积极主动地整合 地域文化资源,构建合力,凝练出具有代表性的安徽文化故 事、人物和品牌等,让其成为安徽文化的标志。

坚持做好顶层设计,多措并举,增强文化传播力

安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各级政府做好顶层设计, 加强政策扶持,构建多种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视 地域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推动文化的传播与融合发展,发 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扩大安徽文化的影响力。对此,安徽 省人民政府列出了促进文化发展的六项重大工程,这些工 程将给安徽文化的创新发展将带来重大的积极影响。 安徽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创新与发展,深 挖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不断发掘文化在新时代的价值和作 用,为新时代安徽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为安徽的全 面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坚 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 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 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原文地址:http://whcy.cnhouji.com/html/2023/0529/168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