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网 > 文化产业 文旅
海南省澄迈县有着丰富的不可移动文物, 但目前对于不可移动文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还 未有文献涉及。现以澄迈县不可移动文物的相关 数据为基础,利用最接近比率和核密度计算的方 法,对澄迈县不同时期不可移动文物空间分布特 征进行分析,以深入了解其历史演变趋势,为澄 迈县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文化遗产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现存的记忆,具 有历史、文化、艺术、科学、教育等多维价值。文 化遗产通常包括历史文物、建筑物和人类文化遗址等,具有 重要的史学、文艺和科学价值。随着20世纪下半叶工业化和 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文化遗产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这也 促使人们开始重视探索新的文化遗产保护思路。 海南自然风景优美、地理环境独特,而且具有丰富多彩 的民族特色文化,文化遗产更是不胜枚举,遍布全省。澄迈 县是文物大县,也是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在这片神奇的土 地上,千百年来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人文景观 和名胜古迹。据统计,澄迈现有不可移动文物共217处,其 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级 文物保护单位52处,普通核查登记类文物137处。此外,澄 迈县还拥有中国唯一集中连片的火山岩古村落群。但是,学 界对澄迈县不可移动文物的研究不多。本研究收集了澄迈县 现有文物的数据,从地域空间结构的视角定量剖析研究区域 内的文物类型构成和空间分布特征,以期更好地为澄迈县文 化遗产保护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研究区域、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研究区域
澄迈县位于海口市和定安县中间,南部与屯昌县和琼 中县相邻,西部与临高县和儋州市相接,北面与琼州海峡相 接,是环北部湾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西汉元封元年 (前110)建县起,澄迈县已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其在 西汉时期是海南三大历史名邑之一。澄迈县东西宽56.25千 米,南北向长70千米,全县陆地面积2072.97平方千米,海 域面积470.53平方千米,位于北纬19°23′至20°0′,东 经109°至110°15′之间。2021年,澄迈县年末常住人口 50.33万人。澄迈县内的南渡江流经八个乡镇,全长123千 米,河床宽阔,两岸土地肥沃,生活着十万多居民。南渡江 澄迈段拥有悠久的航运历史,沿岸有风景秀丽的加笼坪景 区,也有众多古村落。
数据来源
本研究收集的不可移动文物数据来源于中国政府网、中 国网、国家文物局官网、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门户网站、海 南省博物馆及相关文献专著。不可移动文物包含古建筑、古 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其他代表 性建筑等六大类型。
研究方法
数理统计
运用EXCEL对搜集的历年不同级别的不可移动文物名 录、官方公布数据及专业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出澄 迈县不可移动文物的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历史年代等。
最邻近平均距离
研究区域范围内文保单位点状要素的分布态势(点状 要素的空间分布类型可分为集聚型、随机型和均匀型3种态 势),平均最邻近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1)
(2)
在式(1)(2)中:R代表平均最邻近指数,该指数是 理论上最邻近距离的平均值,n是研究对象的数量,A是研 究区域的面积。当R=1时,代表研究对象呈随机分布;R>1 时,代表研究对象在研究区域中呈均匀分布;R<1时,研究 对象呈现集聚分布
核密度分析 GIS空间密度分析法是一种基于概率论的分析方法,它 可以根据所输入文物的地理位置信息,计算其中点状要素的 聚集程度,进而构建出一个连续的密度表面,其中,核密度 值越高,表示输入要素的分布密度越大。核密度函数的定义 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
(3)
在式(3)中,n代表文物数量,h代表宽度,K则是空 间权重函数,x-xi是从x到xi的距离。f(x)越大,说明核 密度值越高,点状要素分布越密集。
澄迈县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整体分布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表明,澄迈县共有217处不可移动 文物,其中包括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 护单位,5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155处普通核查登记 类文物。其中,古建筑75处,古墓葬79处,古遗址18处,石 窟寺及石刻9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36处。 从时间轴来看,澄迈县不可移动文物主要集中在宋、 明、清以及近现代时期(见下表)。明清时期数量最多,有 116处,占比最高。澄迈是古代驿道的途经之地,不可移动 文物在明清时期的集中分布,充分印证了这一时期在澄迈历 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比较不同时期不可移动文物的分布特 点,可以发现新石器时期和隋唐时期极少,且文物分布没有 集中性;而宋、明、清时期不可移动文物集中于古墓葬、古 建筑和古村落。古墓葬、古建筑类文物集中于明清时期,且 在重要的不可移动文物中占比较大,与海南石制墓葬、建筑 的特点有关。
澄迈县各时期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统计表
朝代分段
古遗址
古墓葬
古建筑
石窟寺及石刻
近现代古迹及代表建筑
合计
全部
重要
全部
重要
全部
重要
全部
重要
全部
重要
全部
重要
新石器时代
2
0
0
0
0
0
0
0
0
0
2
0
隋唐
0
0
0
0
1
1
0
0
0
0
1
1
宋
4
1
15
5
4
2
0
0
0
0
23
8
元
2
0
3
2
0
0
1
0
0
0
6
2
明
0
0
15
5
21
10
0
0
0
0
36
15
清
4
1
26
3
33
15
7
0
0
0
70
19
近现代
0
0
1
0
6
2
0
0
35
9
42
11
其他
6
0
18
3
10
2
1
0
0
0
35
5
合计
18
2
78
18
75
32
9
0
35
9
215
61
不同时期不可移动文物的空间分布特征
新石器、隋唐时期空间分布特征
通过最邻近指数计算,新石器时期澄迈县不可移动文物 的平均最邻近比率为151.64。从这一阶段的核密度分布来 看,不可移动文物分布于仁兴镇一带,在空间上呈现均匀 分布特征。隋唐时期的不可移动文物位于澄迈县老城镇石 石矍村。 仁兴遗址和那宋遗址均为新石器时期的山岗遗址。山 岗遗址是海南历次文物普查中发现文物数量最多(主要是石 器和陶片)、文物分布最集中的遗址,但是该时期前、中、 后的具体时期无法考证。两处遗址位于南渡江江边,属于仁 兴镇。山岗遗址的主人大多数是黎族的主体先民——来自华 南的百越民族,如“西瓯”“骆越”族。以往的研究发现, 早期的新石器时期先民“大约从新石器时期中期就陆续迁入 海南岛。起初在海边停留,后来则沿着河岸溯流而上,翻山 越岭,斫林开荒,刀耕火种,并逐渐学会选择临近河水的山 谷坡地居住。经过数千年生息、繁衍与融合终于形成了黎 (俚)人”。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与河流水系分布具有非常 密切的联系,这与两处遗址的情况相符。仅存的隋唐时期的 石石矍村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隋朝冼太夫人数年间征服 了岭南诸越,平定叛乱,抑制了豪强割据势力,在海南岛 建立了崖州,去世后葬于石石矍村。这一古老的村庄已有 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海南省冯姓宗支大多来自石石矍村, 因而其被誉为“海南冯氏第一村”。石石矍村被列入第三批 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其在中国唯一的火山岩古村落群中也占 据着重要的地位。
宋元时期空间分布特征
宋朝澄迈县不可移动文物的平均最邻近比率为0.66。 宋朝不可移动文物核密度分布的聚集特点显著,主要位于 老城镇、金江镇、永发镇。元朝不可移动文物的平均最邻 近比率为0.63。元朝不可移动文物的核密度分布呈现明显 的空间集聚特征,主要位于永发镇、瑞溪镇和金江镇的交 界处一带。 宋朝时期治所位于老城墟(今老城镇),设置的曾 口县(今永发镇一带)均是南渡江中段的重要渡口,带动 了周边地区的发展,因而不可移动文物的集聚核心位于现 老城镇、永发镇一带。由于火山石资源的丰富、时局的稳 定,火山石村落大量涌现,因此也遗留下来丰富的火山石 村落资源,古村落成为重要文物保护的潜在核心区域。两 宋的佛教政策相对比较宽松,对佛教的限制多采用较平和 的手段,政权和佛教之间较少发生剧烈冲突,各个宗派也 因此得到了持续的发展。元代诸帝对佛教极为尊重,因 此,宋元时期澄迈县出现了许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佛教 建筑,如永庆寺和美榔双塔。
明清时期空间分布特征
明朝澄迈县不可移动文物的最邻近比率为0.93。明朝 不可移动文物核密度分布的聚集特点明显,主要位于老城 镇、金江镇、永发镇。清代不可移动文物的最近邻比率为 0.66。清代不可移动文物核密度分布的聚集特点显著,核 密度集聚区域主要分布在老城镇、瑞溪镇和金江镇一带。明清时期,澄迈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逐渐向内陆 地区转移,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相对稳定。由于距今时间较 短,明清时期不可移动文物分布集聚中心“多点开花”的特 征更加明显。尤其是金江沿岸的金江镇、瑞溪镇和永发镇, 这些地方都有大量的历史遗迹,不可移动文物数量较多,明 清时代留下的古墓葬、古村落、古建筑在占比上均超过了该 类型的一半。
近现代空间分布特征
近现代澄迈县不可移动文物最邻近比率为0.81。近现 代不可移动文物核密度分布的聚集特点明显,主要位于老城 镇、金江镇、永发镇。 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澄迈县作为海南省 的重要农业县城和连接南渡江两岸的重要区域,在海南岛 解放的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桥头镇玉包港、仁兴镇 美合革命根据地、永发镇昌文农会旧址等都在抗击日军、 解放海南的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全琼抗战 的总指挥部和解放海南岛的桥头镇,澄迈县留下了大量历 史革命遗存。
结论与建议
结论
不可移动文物是一定地域基于其特定的地理环境、社会 环境,经过历史积累而形成的文化遗产。从时间分布上看, 澄迈县不可移动文物分布遵循历史和自然规律,尽管受到战 争、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但整体上还是呈现出较好的连 续性。明清时期的历史遗存不仅具有极高的价值,而且极具 代表性,它们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展状况,还是具有标 志性的景点和符号。 澄迈县不可移动文物的空间布局在不同时期都表现出明 显的聚集特征,并且具有显著的时空差异。其中,仁兴镇是新 石器时期遗存的重要集中地。隋唐时期的古村落——石石矍村 是“海南冯氏第一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和海南省第三 批文物保护单位。在宋朝时期,老城镇、金江镇和永发镇一带 的集聚核心开始出现,不可移动文物聚集特点显著,数量显著 增加。而元朝时期则明显减少,这与时代更迭后的战乱、宗教 等社会历史、遗存所在地的区域环境有关。明朝时期,核心分 布增多,形成了多样化的布局。不可移动文物的集聚呈现“多 点开花”的特征,集聚核心位于老城镇、永发镇和金江镇,且 文物数量由于时局的稳定、经济的繁荣而增加。清朝时期,不 可移动文物的集聚特征更加明显,集聚区域分布于老城镇、金 江沿岸的瑞溪镇和金江镇一带,这与清朝金江镇是县治有关。 近代以来,澄迈县不可移动文物的集聚核心增多,革命史迹遗 存丰富,受到革命历史因素的影响,其革命地位更加突出,留 下了众多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文物等珍贵遗存。
建议
不断完善澄迈县各级、各类型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 制度和保护名录体系。诸如澄迈县有大量的普通核查登记类 文物,应该给予其更多关注和保护,很多古墓葬类文物暴露 在户外,年久失修,应针对其出台具体的保护方法。 加大宣传力度,使公众参与到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的 保护中,加强文物保护与中小学教育之间的联系,通过研学 等方式,向中小学生宣传澄迈县不可移动文物的历史文化, 这既能为其提供研学的课堂,又能在他们心中埋下保护不可 移动文物的种子。 认识到文化旅游保护的重要性,要注重文物品牌宣 传,发挥政策的科学引导作用,优化公众参与文物保护的保 障制度,从根本上达到活化文物的目的。
责任编辑:史偌霖
原文地址:http://whcy.cnhouji.com/html/2023/0529/168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