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网 > 《文化产业》网 银幕内外
地方志是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包括很多内容,涉及军事、文化、教育、音乐等多个领域。目前地方志已经成为研究各个地区的重要史料。地方音乐源于地方人民的生产劳动与生活实践,是我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的音乐都与当地的特色有直接关系,现主要对江苏地区传统音乐的风格特色及其空间布局进行分析,从历史渊源、人文背景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相信能够为区域音乐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中国地方志定型于宋代,后来经过不断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地方志中有很多关于音乐方面的内容,这也为后续人们了解地方音乐史提供了支持。地方志中涵盖了区域音乐史,介绍了一个地区历史上的音乐文化、音乐演艺活动、音乐传承和发展等方面的内容,例如当地的民间音乐和舞蹈、传统戏曲、流行音乐、器乐演奏、音乐教育等,同时也涉及该地区的传统乐器制作、音乐节庆活动、音乐产业发展等相关内容。研究区域音乐史可以厘清该地区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脉络,以及音乐与该地区的历史、地理、社会、文化等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区域音乐史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并保护当地的音乐文化遗产,促进当地音乐事业的发展,同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地方音乐史的书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与通史相比,区域史更为基础,比如杨和平教授撰著的《江南音乐史》就是将区域史与音乐专门史结合起来的学术专著,该著作以江南地区音乐为主要对象,将历史文献中各种零散的记录聚集起来进行整理与分析,能够展现出江南音乐的历史风貌,对后续的研究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江苏传统音乐文化区的划分以及形成原因
江苏传统音乐文化区的划分
文化区是指文化在地理上的具体分布,这一概念产生于20世纪,由西方人类地理学派提出。以江苏省行政区域为依据划分江苏音乐文化区,虽然不能完全概括当地音乐的特征,但是能够根据音乐文化的特点进行定义。江苏省区范围内已经形成了种类齐全的广域文化区,即使在一个区域内也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从地区因素来看,江苏地区主要是平原,没有高山峻岭,只有一条长江将其隔开,形成了苏南地区与苏北地区。从地域风俗差别来看,江苏地区没有特殊的民俗,主要是沿海部分地区有一些风俗,南北两地也能分成两系,南部的是吴风俗区,北边的是徐淮风俗区。从这几个方面综合来看,江苏文化区能够依据区域文化来进行划分,这是自然形成的一种规律,也是区域内经历了很多事件后出现的结果。但是如果从音乐文化的角度分析,根据上述内容,能够明确江苏地区的音乐文化分布可以划分为苏吴音乐文化区、金陵音乐文化区、维扬音乐文化区以及楚汉音乐文化区。南京作为江苏的省会,其行政位置一直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其音乐类型繁多,且都具有完整性。
传统音乐文化区会受到多个方面的影响,东西南北不同地区的方言体现着各个音乐文化区的音乐风格,仔细分析能够发现,由于地理环境不同,各音乐文化区的音乐风格也不相同。以具有原生性特点的民歌为例,楚汉音乐文化区的民歌多为山歌;而苏吴音乐文化区的民歌多为小调,且其音乐类型更加丰富多样。从表现内容来看,楚汉音乐文化区的音乐主要是对人物的基本描写,而且描写的人物多为英雄豪杰;苏吴音乐文化区的音乐则多为对爱情、家庭等生活方面的描写,关注的更多是才子佳人。这实际也与南北差异有一定的关系,自古苏北地区战乱频发,因而出现了很多的英雄豪杰;而苏南地区战事比较少,风调雨顺,也就有了很多才子佳人的故事。音乐作品不仅能够反映具体的历史事件,还体现着一定的信仰和道德观念。苏北地区的很多音乐作品都是关于求福、纳财的,有一定的功利性,其文化特征也受北方地区的影响。四个音乐文化区最根本的差异在于音乐风格的不同,总体来看,苏吴音乐文化区的传统音乐有着婉转的特点,这与其他音乐文化区传统音乐的特色有所不同。传统乐器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苏吴音乐文化区的乐器音色比较清丽,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而楚汉音乐文化区的乐器则比较明快,这些音乐特色都是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影响而自然形成的。同时地方戏种都是用方言进行演唱的,因此在字的发音以及腔调中难免会带有一定的方言特色。
四大音乐文化区形成的原因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文化区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各音乐文化区之间相互融合、相互借鉴,给人们带来了更好的体验。各音乐文化区都不可缺少,也不能分割。任何一个地方的音乐文化都会在传播过程中发生一定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流逝,音乐文化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发展,也会消亡。江苏四个音乐文化区的音乐风格不尽相同,这也是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才逐渐形成的。江苏地区四大音乐文化区的历史存在一定的差异,江苏省处于东部沿海地区,实际上其处于各种文化圈过渡的地带,因此江苏的音乐文化不可避免地受到周边地区文化的影响。如江苏与上海一直都保持着亲密的关系,二者在艺术上也会相互影响,对优秀的部分进行吸收,对不好的部分进行摒弃,真正做到了共同进步。人文生态是建立在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上的艺术生存环境,一个地方流传何种音乐文化都是由当地的实际情况决定的。只有在恰当的条件下,才能够形成合适的音乐文化形态,这一变化应该是潜移默化的,也是自然形成的。
从全国来看,江苏地区的地域面积比较小,因此省内各文化区域在地理上是紧密相连的,虽然其在文化风格上有一定的不同,但各区域之间不断交流,也形成了一定的成果,比如,扬州弹词音乐就是吸收了昆曲的精华发展而来的。无独有偶,诞生于淮阳地区的淮阳戏也在传到苏州之后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如果说地理、气候一定会对音乐文化区的形成产生影响,那么其他的艺术形式也能够对音乐文化区产生不同的影响。江苏不同音乐文化区的传统音乐文化存在不同之处,主要是风格有所差异。各音乐文化区的音乐风格相对稳定,并且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相对性,这些因素间接影响了人们对音乐品种以及风格的选择。可以看出,在文化传播手段还不够发达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会采用相邻地域的文化,这样可以使文化融合更加便捷,同时也能够使人们了解、学习相邻地区的文化传统,最终形成风格各异的音乐文化区。下面将以具体的音乐案例对音乐文化发展史进行分析。
地方志与区域音乐史发展问题分析
碎片化聚集,系统化呈现
在撰写地方音乐著作时,作者应该具备一定的历史意识,还要有自己独特的理论视角。江南地区是一个总的地理概念,其人文底蕴十分浓厚,文化艺术形式多种多样,要想充分地了解该地区的发展情况,就要从其音乐发展史入手。江南音乐是江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江南音乐的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充分体现着江南人民的精神风貌,将江南的美准确地表现了出来。江南音乐清雅秀丽,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历史文献中对江南音乐文化有着不同的记载,江南地区具有多变性的特点,要想充分地了解江南音乐史,还需要将区域发展与音乐文化相结合,就像一句名言所说的那样:“艺术的起源,就是在文化起源的地方。”
区域化音乐史,学术化构建
进行学术化的构建对研究音乐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丰富多彩的历史资料能够为著作的编写提供帮助,在《江南音乐史》这部著作中,作者通过将历史与地理环境相结合的方式,对音乐发展史进行了多角度的考察,从而找出了其中的内在联系。该著作不仅是对江南地区音乐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音乐现象的描述,同时也对音乐表演方式、个体音乐实践等进行了描述。音乐家们经常进行思想方面的交流,对各自音乐作品的特色进行讨论与交流。在音乐考古过程中,学者发现了一些描写江南音乐史的作品,其中既有正史记载,也有地方志等文献资料,还有野史、笔记小说等内容。在出土的历史文物中,还有很多关于音乐方面的文物,这些内容都能够与史料充分结合,给作者带来更多的灵感,开阔作者的视野,使其拥有更加全面的考察视角。围绕江南地区音乐文化的发展进行叙述是《江南音乐史》这本书的一大亮点,其从江南音乐的起源说起,梳理音乐起源方面的相关知识与内容,对江南地区的文物、民族音乐等进行仔细的分析,将民间音乐与音乐理论作为重点,从乐器、舞蹈等方面入手进行研究。江南地区也有很多戏种,还有宗教音乐等,在对江南音乐文化进行研究时,可以通过考察诗词的方式进行,包括张志和的《渔歌子》、白居易的《忆江南》等,这些诗词既能够进行朗读,也能够进行演唱。将诗词与音乐联系起来,对江南艺术史和文化史研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史料的细化,活态的对接
从《江南音乐史》这部著作中能够发现历史传统与音乐遗迹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应该被更多人了解,并且需要人们将它传承下去。对音乐文化的讨论离不开传统音乐,因为传统音乐契合大众的审美。该书作者在深入调查了江南地区民间音乐的现状之后,还对江苏其他地区进行了研究,涉及很多音乐文物、民间艺人,将整体的社会群体的思想充分反映了出来,建立起了完善的学术理论体系。早在很多年前,作者就提出了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研究,包括对音乐事件、音乐作品的研究。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深入地考察了历史文献,还采访了很多江南地区的音乐传承人,对江南音乐史的相关人物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并提出了很多见解。该书第一章就对远古到先秦时期的音乐活动、乐器进行了说明,这也告诉我们江南地区音乐文化历史悠久。第四章对宋代到元代江南地区的音乐家进行了介绍,还对他们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包括他们对江南音乐文化作出的贡献。第六章不仅介绍了越剧、苏剧的名家剧作,还收录了钱小毛、高如兴等民间艺术家的作品,作者既重视历史,又能够与现实相结合,从而以更广阔的视野观察江南音乐,从根本上揭示了音乐文化的发展规律,提高了江南音乐史相关研究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地方志与区域音乐发展史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地方音乐主要来自地方人民的生活实践中,它是中国民间音乐发展的源泉,并以独特的魅力屹立于中国民间艺术之林。要想充分了解一个地区的音乐发展史,就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研究。《江南音乐史》将江南地区的民歌、戏曲、乐器等融合起来,通过历史文献分析与活态传承相结合的方式,推动江南音乐史研究的横向与纵向发展,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成为开创性的江南区域音乐史研究著作。
责任编辑:史偌霖
原文地址:http://whcy.cnhouji.com/html/2023/0823/163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