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返回主页

后稷网 > 《文化产业》网 银幕内外

镜像世界里的“物理错觉”

2023年05月26日 00:00

自我的构建离不开对自我的对象化认同,即自我是作为他者而存在的,拉康的“镜像理论”提出了人类主 体构成与形成的过程。现以镜像理论为研究基础,探讨交互装置设计的意义和作用,对现有交互装置进行案例分 析,提出基于镜像理论的交互装置设计策略,即多通道交互装置、感知觉交互装置及情感交互装置;并提出设计 师应考虑四条设计原则,即轻松的交互方式、一致的交互体验、观众的主导性和及时明确的反馈,为交互装置的 设计创新提供思路和理论支持。

人与装置交互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自己,这本质上是 镜像的作用。镜像阶段是指人类关于自我的构成 与本质以及自我认同的形成过程。交互装置所带来的如同照 镜子的感受会使人们感受到自我及他者的存在,如同一个婴 儿认为镜中被割裂的自我归属于自身,即主体通过镜子中的 自我来确定自己的身份。 

镜像理论与交互装置

镜像理论 

雅克·拉康于1936年提出了“镜像阶段”(mirror  stage),描述了人类主体形成的最重要的阶段,即6至18个 月的婴儿从无法辨识镜子里的自己,到开始认出镜中的自 己,再到对镜中自我的终生迷恋。这一阶段对人们理解婴儿 时期自我形成过程中的形象与想象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人 们认识主体的发展有持续作用。“镜像阶段”主要有三个过 程:首先,婴儿将镜中自我认为是实在界的存在物,不能分 辨自我与他者;其次,婴儿在成长过程中通过观察镜中影 像,认知到他人的真实存在,然而,他们无法区分自己和自 己的镜像;最后,婴儿会认同镜中的自我,确认身体的一致 性,这被雅克·拉康称为“镜中自我”。主体通过“镜像阶 段”,可以实现真实身体与“镜中自我”的身份确认。

镜像理论与交互装置

交互装置作为“镜子”的载体,可以让人们更好地 觉察自己的形象,起到了主体与他者之间的中介作用。交 互设计则是连接观众和作品之间的纽带,能够让人与作品 之间产生互动,提升作品信息传播效果。人们通过对交互 装置所产生的互动反馈进行想象,产生对想象的符号化认 知,建立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在交互过程中,人们产生自 我与他者的认知,将自我和想象联系起来,进行自我身份 认同的二次加工,这就是交互装置的镜像作用。交互装置 既是媒介,也是一种折射,是人的情感、意识和信仰的折射。媒介所呈现出来的镜像一方面是社会政治、经济、文 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人们自我情感、 意识和信仰的他者再现。 

交互装置案例

丹尼尔的“镜像”系列作品 

新媒体艺术家丹尼尔·罗津(Daniel Rozin)的互动装 置的主题是“镜子”,通过摄像头捕捉观众移动的位置来实 时改变由机械结构和物质组合的装置并呈现出观众的形象, 使观众成为艺术作品的一部分。在互动中,观众通过互动发 觉自己在装置中的形象,完成在互动装置中身份的确认。他 的《木镜》(Wooden Mirror,1999)作品是用830块木 块与舵机的组合体来控制木块的运动,并将摄像头识别到的 人物肖像的明度与木块的角度一一映射,就得到了一个实时 互动的“镜子”。通过这种交互方式,观众可以看到镜像自 我,产生更深层次的参与感和沉浸感,即体验者与作品之间 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 teamLab 系列作品 teamLab新媒体艺术体验展基于观众与作品交互、观众 与观众社交的互动体验,通过交互设计和数字装置,能够给 观众带来沉浸式的体验。新媒体艺术体验展作为一种交互式 艺术,在向观众展示内容的同时,观众的行为反馈也直接影 响艺术效果。在计算机控制的数字媒体系统中,信息在计算 机生成的图形化界面上展示,体验者接收这些信息并给予反 馈,以此呈现一个完整的交互过程。镜像理论认为,人类在 与他人交往时会将自己的内在经验和感受映射到他人身上, 从而建立起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之间的联系。在与互动装置 交互的过程中,参展观众既是体验者,也因为交互而成为 作品的一部分,其能够认识到自身行为与作品之间的联系, 进而积极与作品交互。teamLab的作品需要观众共同参与体 验,因而观众和观众之间也互为镜像,从而产生自我与他 者、自我与空间的关系意识。 

图片2.png

图1 《无限(Massless)》(图片来源:teamLab官方网站)

《新春(New spring)》Studio Swine 

新春会带给人独特的情感,这种感受不仅来自视觉上的 装饰,还包括多个感官的体验。《新春(New spring)》 就是一个多重感官体验的作品,通过交互装置设计和创新的 表现形式,将观众带入一个充满神秘和魔幻的世界中,其交 互装置设计参考了意大利的公共喷泉。装置核心为一个高达 6米,由回收铝所制成的花开雕塑,装置围绕着雕塑喷出气 泡,其如果碰到衣服等纹理物料则会滑落或弹开,如果接触 到皮肤则会温柔地“爆炸”,并散发出微妙而又极具特色的 香气。作品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直观且易于理解,让观 众了解故事,玩乐其中,沉浸式体验。镜像理论认为,人类 的语言和思维是通过模拟外部世界的感知和行为构建的,而 人类的思维也是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形成的。在作品中,从花 开雕塑中喷出的气泡,到气泡轻轻落在观众的衣服上或手 上,都涉及观众的感知和行为;此外,参考意大利公共喷泉 的造型也是在模拟外部环境对人类感知和行为的影响,从而 为用户提供更加身临其境的体验。 

《追逐星星的影子(Chasing stars in shadows)》Joon Moon 

Joon Moon是韩国艺术家,创作了一系列交互投影艺术 作品。《追逐星星的影子》使用增强现实技术以及计算机、 投影仪、位置传感器和LED的定制电子设备、定制软件等媒 介呈现了介于2D和3D之间影子的故事,利用投影技术营造 了一种视觉错觉,使平面阴影为观众呈现三维立体空间。当 观众发现并试图接近影子时,故事就会进入下一阶段。作品 统合了光线、空间的阴影、视错觉和身临其境的环境,让观 众完全沉浸在其中,为观众带来了新的数字交互装置体验。 通过追踪器定位观众的位置,极大地增强了观众的体验感。 从叙事的角度将动画人物和观众相结合,创作出观众和投影 互为情感和叙事映射的投影作品,其中追踪器就是连接自我 意识与投影世界的镜子,旨在让观众通过自己位置和投影画 面透视的变化来感受自我。

图片3.png

图2 《追逐星星的影子(Chasing stars in shadow)》(图片来源:https://transit6.cargocollective. com/1/0/22612/14419792/DSC00015_e_cropped_2_small_1224_c.jpg)

《联觉器》胡帅 《联觉器》是由中国艺术家胡帅结合AI表情识别技术与 气味合成技术创作的基于联觉的AI交互艺术装置作品。联觉是 指感觉通道之间互相作用的现象。《联觉器》会在感知人类表 情的同时散发出对应的独特气味,通过TensorFlow与OpenCV来 分析人类面部表情,输出不同情绪的数值,同时基于这些数值 驱动装置运转抽取不同比例的气味液体雾化混合,为观众带来 独特的体验。作品中的镜像体验并不是简单的自我反映,而是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面部表情进行分析,以更好地调动观众的 感官,使其更好地感受自我意识的存在,并在自我意识的情感 中找到新的可能与发展方向。因此,这个作品可以被视为一种 探索和解构个体自我意识形成过程的艺术实验。 

基于镜像理论的交互装置设计策略 

多通道交互装置设计 

多通道交互以传统的人机交互为基础,将观众需求放 在第一位,通过追踪计算观众在不同通道(如手势、身体行 为)的信息,运用智能设备整合输出,增强交互过程中的语 义反馈。多通道交互基于观众与设备之间的交互,而这种交 互类似于镜子中的自我反映。当下社会流行的虚拟现实艺术 就是使用多通道交互系统的数字艺术形式,观众需要佩戴头 戴式显示器,或配合光学姿态传感交互系统(如Kinect), 在计算机建构的虚拟空间中与机器设定的信息进行交流反 馈。观众在虚拟空间中的各种行为都会被实时记录,例如走 路、转身等肢体行为。通过数据整合,观众可以自主设定在 虚拟空间的行为习惯模式。多通道交互系统可以在节约人力 物力成本的同时,为每一位使用者提供良好的体验。多通道 交互的核心在于促进人与物之间的和谐共处,其设计遵循 “以人为中心”的理念,旨在合理地整合多种感官输入和输 出通道,实现人与机器流畅、自然、多元化交互的目的。 

交互影像装置设计 

交互影像装置将交互设计与传统影像相结合。交互影像 装置可以看作观众与作品之间的影像镜像关系,作品通过视 觉和交互方式呈现出观众的形象和反应,让观众成为作品的 一部分。交互影像装置利用计算机技术、传感器和屏幕等多 种媒介手段,追踪观众在不同通道(如手势、身体行为)的 信息,并整合成语义反馈,为观众提供更好的互动体验。在 这个过程中,观众和作品处于平等地位,互动的方式有利于 更好地塑造作品。观众的体验是整个交互体验的本质核心。 由于交互影像装置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可以吸引大量的 观众,而观众在互动中可以完成身份确认。因此,交互影像 装置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情感交互装置设计

情感交互装置可以理解为人类和作品之间建立的一种关 系,这种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是镜像的。情感交互装置需要将 观众放在第一位,具有理解人类情感的能力,能够分辨和识 别出人类表达情感的方式和信号,并作出回应。情感交互装 置设计通过情感可视化方式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借助情感 计算技术生成可感的情绪表达。情感计算技术可以帮助情感 交互装置更好地理解观众的情感状态,通过情感识别技术、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等对观众的情感状态进行检测和分析,并 将其与作品中呈现的情感进行匹配。情感交互装置有利于观 众深入参与作品创作中,产生情感共鸣。 

基于镜像理论的交互装置设计原则 

在交互装置设计中,镜像理论被用来分析观众和装置 之间的关系,以设计出符合观众期待的交互装置。观众和交 互装置之间的行为被视为“镜像关系”,即用户期望装置的 行为模式与自己的行为模式相类似。因此,在设计交互装置 时,设计师应考虑以下原则。 第一,轻松的交互方式。设计师应该确保交互装置的操 作方式与用户的认知和行为相匹配,尽可能减少用户的认知 负荷,以便用户可以轻松使用装置。  第二,一致的交互体验。设计师需要确保交互装置的行 为模式与用户的行为和模式保持一致。例如,在一个按钮被按 下时,装置应该及时提供一个明确的反馈,以便用户操作。 第三,观众的主导性。在设计交互装置时,应该让用户 感受到他们在控制装置,而不是被装置所控制。例如,在设 计游戏控制器时,应该让用户清晰地感知到他们的动作和决 策能够直接影响游戏的结果。 第四,及时明确的反馈。交互装置应该提供及时和明确 的反馈,以便用户了解他们行为和决策的结果。例如,在设 计应用程序时,应该提供确认提示,以便用户作出决定。 镜像理论和交互装置设计联系紧密。镜像理论为交互 装置设计提供了解释观众行为的理论基础,可以帮助设计 师和艺术家理解观众的心理和行为习惯,从而更好地设计 交互装置,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运用镜像理论中 自我认知和自我形象的概念,能够使观众在参与互动的过 程中更好地理解自己,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和影响力。同 时,交互装置设计也可以借鉴镜像理论中情感共鸣和情感 表达的概念,通过作品表达情感和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交互装置设计要考虑到用户 的需求和心理,为用户提供易用、易懂的交互方式,使用 户方便理解和操作。交互装置的反馈机制可以验证镜像理 论的正确性,即观众的行为可以验证交互装置设计是否可 以有效传达创作者的表达意图,从而为后续设计提供参考 和改进的方向,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提高作品的 艺术价值和传播力。

原文地址:http://whcy.cnhouji.com/html/2023/0526/160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