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网 > 《文化产业》网 银幕内外
在科技赋能的智媒时代,AI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正在走入传播领域,并重塑传播格局。传播主体、传播 客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和传播效果是传播活动的构成要素,缺一不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主持传播 活动也逐渐向专业化和精准化的方向发展。现从主持传播活动出发,通过举例论证的研究方法探究中国主持传播 的发展现状。
AI 技术重塑主持传播主体
AI 主播理性传播范式
目前,AI主播不仅可以将文本进行有声化呈现,还 在多维度互动领域进行初探。但AI主播在事件评 论、现场报道、镜前即兴表达等方面还需要人工为其提供文 本,这意味着人类在传播文本方面具有绝对的主控权,而AI 主播只是对文本进行有声的转化。目前,AI主播的多维互动 能力并未得到升级,也没有得到大范围的使用,足以证明智 能技术的升级迭代始终围绕对文化的转化展开。
“人—机互动”式主持传播范式
社交性。其一,当下,各类智能机器人纷纷出现, “人—机互动”在越来越多的生活场景中得到运用,AI主播 搭载各类智能设备,在其中以“助手”的身份出现,提高了 人们的交互体验。例如,其可以在餐馆、酒店、机场、银行 等场所为人类生活提供便利。其二,在主持传播领域,AI 主播参与到文本创作中并与人类合作,共同完成主持活动。 “人—机互动”的主持传播范式满足了人类的社交需求。AI 主播这一基于新技术和虚拟算法而形成的图像符号已经建立 了多种虚拟人格。“人—机互动”的核心是社交性,AI主播 可以与受众进行互动,使人类更愿意接受其所传达的信息。 浅层互动。虽然AI主播有意识地试图摆脱文本的束 缚,但目前,其功能仍然以播报新闻为主,且在主持过程 中,AI主播的“人—机互动”还停留在信息浅层互动。例如 在生活中,人—机智能语音对话主要是智能设备以“助手” 的身份解决人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小问题。播音主持工作 很难抽象成程序化的智能技术,因此即便AI主播拥有流畅、 标准的发音,但其所能做的仍是文本的有声化转化。可见, AI主播的虚拟人格还停留在以图像符号为载体的“实体缺席”式交流互动。
“赛博格”主持传播范式
随着智能技术的迭代升级,“赛博格”这一概念及相关 现象的讨论又一次受到人们的关注,并获得了一定的支持。 如今,“赛博格”这一术语被广泛应用于传播领域,人与机 器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这将形成一些新的主持传播形态。 主持传播的范式因人机融合而走向理性(智能机器)和非理 性(情感实体)传播范式的融合。 2020年两会期间,5G+AR采访眼镜大显身手。它可以帮 助记者快速识别和抓取新闻人物,了解人物的信息资料, 还可以以第一视角进行现场直播。记者只需用手势或语音 控制即可完成视频录制、拍照、直播等工作,拍摄时还可 以与后方编辑实现屏幕共享、实时互动。人民日报、光明 日报、北京日报等众多媒体均采用这款眼镜进行两会新闻 采编。
“赛博格”的出发点是利用技术辅助人的工作,而 体现在主持传播中,就是将人与智能设备重叠,这些智能 设备佩戴在人的身体上,促进了人类主持传播方式的“赛 博格”化。人的物质实体以数据的方式被映射为“虚拟实 体”,同时智能设备提高了人的“可量化度”与“可跟踪 性”,虚拟实体的概念为主持传播提供了启示,这为主持 传播主体提供了更为精准的、动态的认识用户的方式,精 准定位了受众的用户画像。这的确促进了主持传播范式的 更新,在理性和非理性的边界逐渐模糊的背景下,催生了 全新的主持传播态势,以及“技术+人格”的“赛博格”式 主持传播范式。
人类非理性传播范式
沉浸式主持传播。在使用与满足理论中,受众被看作有 着特定“需求”的个人,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被看作基于特 定需求而“使用”媒介并得到“满足”的过程。从市场需求 出发,智能技术锁定目标受众,最终形成线上线下一体的品 牌营销传播矩阵,提供更私密化和定制化的服务,在数字技 术的赋能下,使受众“沉浸式”感受传播活动。人们的“在 场感”与“沉浸感”是由多媒介建构而带来的,在大数据、 云计算等高科技的支持下,受众在传播链中被精准分析和定 位,这不仅提高了传播内容的实用性,还能使主持传播内容 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为给受众带来沉浸式体验提供 了可行性依据。这种沉浸式的主持传播范式,落实了定制化 服务的理念。
主持群体“转型期”。在跨媒介、超链接的AI技术支 持下,大量主持人进入了“转型期”,以期打造多样化IP 形象。这种形式有助于主持人在智媒平台形成让受众印象深 刻的“标签”,如养生专家、母婴博主、数码专家、旅行爱 好者、教师、心理医生、学者等。IP有“品牌”的含义,通常包含粉丝、故事、情感以及内容输出、价值体现、传播渠 道等元素,在某一领域或群体中能产生较强的影响力和号召 力。例如康辉的Vlog系列节目受到了广泛关注,主持人的 媒介形象因此变得更加多元和立体。换言之,AI技术赋能 媒介平台和传播方式使康辉不再是单一的节目主持人,也可 成为Vlogger(视频博主);朱广权在节目中摇身一变成为 Rapper(说唱歌手)。他们是有个人主观意识的主持传播 活动的主体,智媒时代,主持传播范式因跨媒介传播而更加 多样化,个人形象品牌也逐渐更加立体和全面。
“还原真实”交流场。主持人的主持传播活动通过自主 调节表情、语气、声音及语言表达等受众可以直观感受的符 号,塑造人格化的主持风格,从而与受众形成“交流场”, 为双方真情实感的流露搭建可靠平台。这与AI主播以图像为 载体展开的主持传播活动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真实的主持人 打造出真实的“交流场”可以培养和受众的感情,这在快节 奏的当下显得难能可贵,是主持传播活动中连接受众的关键 因素。
《鲁豫有约》的特别版《鲁豫有约一日行》以嘉宾的 日常生活轨迹为节目内容,在主持人与嘉宾的沟通中,主 持人以“非提问”的方式引出受众感兴趣的话题和内容, 以“老朋友”为定位,放下“提问”的逼迫感,给出“这 样不是更好”“没必要把自己弄那么累”等“朋友式”的 建议,仿佛沟通就是在生活中自然发生的,最大限度地在 节目中“还原生活”。以“纪实态+碎片化”的方式呈现节 目内容,有利于节目在新媒体平台的投放以及在短视频平 台的传播。
AI 技术重塑主持传播客体
“信息茧房”效应
第一,正是基于网民这个庞大的群体,云计算、大 数据等技术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做到精准分析,快速定位 用户群体,帮助人们掌握受众的喜好与需求,适时调整主 持传播的客体。第二,对特定媒介环境下“信息茧房”效 应的思考不容忽视。“信息茧房”其实一直都存在,只是 在智能算法推荐系统中更明显,智能算法推荐系统的运作 依赖受众的积极参与,所以是否形成“信息茧房”,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受众的媒介使用行为。海德格尔认为,现代 技术事实上已经成了一种座架,成了对人的自动化控制。 技术的智能化趋势不可避免,但对其可能导致的“信息茧 房”的关注必不可少。应对不良影响的关键在于,以用户 和公众的发展为宗旨,维护用户的信息接近权、知情权 等,以确保在技术迭代升级的同时,公众了解信息内容及 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相对自由。
“人人麦克风”时代
智媒时代不仅使主持传播活动实现类人际化传播的方式更加丰富,也使主持传播的门槛逐渐降低。智能化设备的普 及,更为直接的移动端应用,手机点对点互动都预示着全民 主持的时代已经到来。 “人人麦克风”时代的大众狂欢。在抖音、微博等平台 中,人们纷纷加入“人人麦克风”的大军中,可见智能技术 不仅改变了主持传播主体,也影响了主持传播的客体,对传 播内容进行了智能化消解和改变。“人人麦克风”是主持传 播中“人际性”在智能技术发展背景下的最新产物。在媒介 平台上,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草根”式主持传 播主体活跃在网络媒介平台中,主持传播媒介在新媒体平台 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人人麦克风”时代发展到了最 高峰。 在AI智能带来的“人人麦克风”时代,主持传播活动 呈现出“泛娱乐化”的趋势,因此,对传播内容的把关尤为 重要。主持传播主体由传播者逐渐向“把关人”的角色转 变。在“人人麦克风”时代,大众应该保持冷静,不能忽视 媒介内容的“泛娱乐化”。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智能技术 也在不断更新,主持人要坚决抵制功利主义和过度娱乐对主 流意识形态的冲击,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和主导性。 媒介内容生产数字化。随着主持传播活动的大众化,传 播内容也变得更加多样化,跨屏融合成为最能将各媒介的优 势最大化的渠道之一,以此形成了全新的媒介组织形态MCN (Multi-Channel Network)。MCN的产生使主持传播的创 新路径更为明确,进一步推动了融合主持传播的发展。随着 供给侧三要素逐步实现技术升级,我国的电视媒体也积极利 用“5G+4K(8K)+AI”的模式回归到视频电视节目内容生 产这一中心环节,进一步改善内容生产的环境、生态和市 场,媒介内容生产转向科技化、电子化。
AI 技术使主持传播效果多维化
集体讨论式互动
一方面,语言的“网感”带来集体讨论的狂欢。主 持传播主体要想获得受众的欢迎,广泛使用网络语言是一 个有效的途径。主持传播主体在主持传播活动中要迎合受 众的习惯,这体现出主持传播主体的人格化特征。在大数 据、云计算技术的帮助下,主持传播主体可以准确把握受 众喜爱的主持传播范式,采用独具特色的个性化播报方 式,提高主持传播的效果。社会生活的变化影响着人际交 流的语言系统,时代的变迁改变了人们对词汇的选择和使 用。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语言 模式。 另一方面,集体讨论式互动激发受众的主动性。在主 持传播活动中,互动具有技术依赖性。在VR、AR等技术快 速发展的智媒时代,利用AR技术和VR技术展现在受众眼前 的逼真人像,让受众倍感亲切,拉近了主持传播主体与受众之间的距离。网民作为当下主持传播活动的主要受众, 在各大媒介平台的直播间中以集体讨论式互动体现了共生 的力量。可见,智媒时代的主持传播活动具有互动性、自 由性与开放性的特征。受众在集体讨论中形成了更广阔的 想象空间,实时反映在主持传播主体的主持传播活动中, 以此形成更高效的主持传播活动。网络互动直播使主持传 播的人际化特点更加突出。在直播间里,网民不仅可以与 主播“面对面”交流,还可以通过发表弹幕、打赏等方 式,对主播的表现做出反馈,受众之间、主播和受众的互 动交流,增强了传受双方进行互动的主动性。
粉丝经济的多元融合
粉丝文化是指一个个体或者群体,由于对某个虚拟对 象或者现实存在的对象的崇拜和追捧而产生文化消费的一 种综合性文化现象。粉丝型受众把偶像型主持人视为“精 神领袖”,其不仅影响着受众的审美倾向,也影响着受众 的一言一行,这是主持传播活动商业运作模式繁荣发展的 前提。2020年5月1日,“央视boys”康辉、撒贝宁、朱广 权、尼格买提首次同框直播带货,在短短3个小时的直播 中创下了央视新闻联合企业直播的新高,观看人数超过了 1000万,单场直播的成交额高达5.286亿元。河北音乐广 播、河北交通广播等媒体平台在媒介技术的支持下顺利完 成了与虚拟商超的对接,传受双方的黏性进一步增强。冲 破了媒介固有商业运作模式的束缚,主持传播活动逐渐在 更多的领域探索其商业价值,并在智能技术的支持下得以 实现。 智媒时代中的主持传播活动具有鲜明的人际性特点, 在AI技术不断升级的同时对传播主体、客体和传播效果 不断进行整合升级。主持传播主体需在理性和非理性的主 持传播范式中不断寻求创新举措;主持传播客体在“人人 麦克风”时代对传播内容“精准把关”;传播效果方面, 主持传播活动内部和外部结构的多元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其 经济效益。智能技术赋能主持传播活动改变了主持传播的 范式,“赛博格”空间的主持传播活动不能被智能技术束 缚,只有与智能技术和谐共生才能实现主持传播范式的破 圈发展。在深化技术改革的同时,加快相关法律法规政策 的出台,使技术与应用相互促进,意识与职能相互融合, 能够为我国主持传播活动与AI技术的融合营造更和谐稳定 的环境。
责任编辑:史偌霖
原文地址:http://whcy.cnhouji.com/html/2023/0526/159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