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返回主页

后稷网 > 文化产业 都市艺术

长城名片赋能乡村振兴

2023年10月16日 00:00

嘉峪关市地理位置特殊,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走廊最狭窄处,是明代长城西端起点的所在地。这座城市以“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为名。嘉峪关地处甘、新、青、蒙四省(区)接合部,是内地通往新疆和中亚的交通枢纽、新亚欧大陆桥上的中转重镇,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被称为中国的“陆上马六甲海峡”。嘉峪关始建于明代,是目前明长城沿线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军事城堡。1961年,嘉峪关文物景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地名录》。此外,嘉峪关还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嘉峪关长城资源概况

嘉峪关长城位于嘉峪关市,属明代长城主线遗址,全长约43.62千米,包括关堡、城墙、烽火台、敌台、壕堑、河险等部分。嘉峪关辖区范围内现存长城墙体43.62千米,关堡8座,独立烽火台30座,长城沿线敌台(墩台)19座,壕堑12.94千米。

嘉峪关长城修建历史沿革

嘉峪关长城是明长城的西端起点,有“天下第一雄关”的美称,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明朝开国大将冯胜平定河西后在班师凯旋途中在此选址建关。弘治、正德年间(1488—1521)始议修筑嘉峪关长城之事。嘉靖十八年(1539),大学士翟銮巡边上奏议修嘉峪关边墙,由兵备道李涵主持修建事宜,次年建成。“南自讨来河,北尽石关儿,其延三十里。”(《肃镇华夷志》卷二·城池)嘉靖二十八年(1549),新城堡与古城等堡展筑城垣,添设官军。隆庆五年(1571),廖逢节主持数段重建工程,其重点修复城垣,重挖堑壕,补砌排水道。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兵备道李应魁、参将祁秉忠商议呈报甘肃巡抚祁光宗,修筑土城周围一百四十丈。嘉峪关建成后,经历了多次修缮。《重修嘉峪关碑记》中记载了“乾隆三十一年、四十年重修”。嘉峪关第三次重修是在咸丰三年(1853),告成于咸丰四年(1854)。清乾隆以后,虽然嘉峪关已经失去了军事防御的作用,但是仍沿用明制,城门经常关闭,出入者必须经过验证。乾隆三十七年(1772),陕西总督文绶上书皇帝,请准嘉峪关辰开酉闭。清中叶以后,嘉峪关变成了税卡,凡出入者必须纳税。20世纪30年代,嘉峪关楼曾遭军阀破坏。2012年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启动后,有关部门对嘉峪关关城和嘉峪关市内的夯土长城进行了保护维修,影响本体安全的病害问题得到了有效治理。

嘉峪关长城走向及分布

嘉峪关长城分为西长城和东北长城。西长城即嘉峪关关城南北两侧的长城。以关城为中心,关城南侧长城称“明墙”(因修筑在地势平坦的戈壁滩上,清晰可见),自讨赖河北岸,北侧长城被称为“暗壁”(因修筑在地势起伏变化较大的地方,不易被看到),北至石关峡堡的黑山半山腰,沿线分布2座墩台。经实测,这段长城近15千米。“暗壁”经嘉峪关村第二、四、五居民组穿过戈壁滩,到石关峡堡东侧,进入嘉峪关乡黄草营村第一居民组北面,至黑山山腰。黑山石关峡口南侧有一段长城,被称为“断壁长城”;峡口北侧有一段长城,被称为“悬壁长城”,其被誉为“西部八达岭”,这两段长城封锁了石关峡口。嘉峪关有完善、坚固的城防体系。明长城嘉峪关段自西向东分布着关堡、烽火台、壕堑和墙体四道防线,每道防线均可作为独立作战的防御体系,纵深防御的布局显示出明长城成熟的防御体系。由此可见,嘉峪关长城在选址、布局和施工等方面都遵循了一定原则,充分展示出古人尊重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思想。

长城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

夯实长城文化遗产保护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国家和省市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嘉峪关关城和长城的维修保护工作逐渐受到重视。2012—2016年,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正式启动,国家投入了2.678亿元专项资金,对嘉峪关关城和嘉峪关市内的夯土长城及敌台进行了保护和维修,影响长城本体安全的病害问题得到了解决。这也是嘉峪关市有史以来国家投资最多、维修规模最大、维修技艺最高的一次文物保护维修工程。这项工程解决了嘉峪关关城文物保护工作中长期存在的一系列突出问题,将文物保护基础工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同时,该工程在挖掘文化内涵、文物研究方面取得新的进展,为推进文物合理利用,加强文物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游客的数量和当地的经济收入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这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2012年,国家文物局在中国遗产研究院设立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建立了以夯土长城为特色的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对长城等文物资源实施动态监测。

合理利用长城文物资源

过去,嘉峪关市长城文物资源的利用方式十分有限。在国家的支持下,嘉峪关市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切实加快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挖掘长城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让长城文物资源更好地“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嘉峪关市完成了以嘉峪关关城文物景区为主体,长城第一墩景区、悬壁长城石关峡景区为辅的景区建设,当地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完善,整体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带动了全市文化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2010—2019年,当地共接待游客5981.66万人,经营收入397.15亿元(见下表)。景区接待人数和经营收入提高幅度较大,游客年均增幅28.1%,经营收入年均增幅36.1%。

微信截图_20231015144421.png

长城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

嘉峪关市在打造长城文化重要标志地的过程中,以长城文化为主题,围绕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合理利用长城文化资源,以长城文化资源优势带动旅游、研学等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促进了长城沿线城镇和农村的发展。

长城文物资源赋能乡村旅游发展

近年来,嘉峪关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服务城市、保障城市、富裕农民”为目标,按照“一融合三转变”的发展思路,全力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做好农旅融合文章,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加快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服务方面不断提档、升级,开展了大量务实、有效的工作,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嘉峪关市依托长城文化资源打造了醉美乡村——草湖湿地户外研学体验之旅、醉美乡村——悬壁驿站花海民俗休闲之旅等5条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全方位展现长城风貌、长城文化价值,以及本地神话传说、民歌谣谚、舞蹈戏曲等民间文化艺术。

长城文化项目助推乡村振兴

为了加快推进以关城景区为中心的大景区建设步伐,重点推进世界文化遗产公园、丝绸之路文化博览园等文化旅游项目,将优质的文化旅游资源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有效提升景区的承载能力,嘉峪关市有关部门培育了以长城文化与丝路文化为代表的传统和新型文化企业,例如嘉峪关方特欢乐世界、嘉峪关白鹿仓等,把长城文化内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社会效益,这些企业成为传播长城精神的有效载体。嘉峪关市采取“政府统筹、市场引导、社会支持”的多元机制,发布了各类旅游产业支持政策,设立旅游发展基金,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旅游产业,形成多元投资开发和建设管理的格局,有效解决了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引进有实力的文化企业,开展长城文创产品研发项目。嘉峪关市还通过建立健全乡村旅游营销体系,挖掘乡村旅游特色资源,打造乡村旅游品牌等措施,全力打造主客共享、文旅融合的乡村旅游地。目前,嘉峪关市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5个,周边乡镇260余户参与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激发长城精神,助推乡村振兴

为了深入了解长城修建的历史沿革和长城文化,真切感受长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嘉峪关市积极争取了很多政策和资金支持,以关城建设为中心,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建设国家长城文化公园等重点文化旅游项目,有效提升了全市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嘉峪关市还深挖长城文化内涵,全力做好长城文物保护工作,传承和弘扬长城文化,通过举办长城专题展览、长城论坛,建立研学游基地等措施,实现了长城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嘉峪关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农村建设成城市的“后花园”、市民的“休闲地”、农民的“好田园”。

问题与对策

存在的问题

一是长城文旅产业开发力度不大,长城文化资源利用不足。当前,嘉峪关市缺乏充足的产业作为支撑,对长城文化价值的挖掘大多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长城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有待加强。

二是长城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存在短板。一方面,嘉峪关市对长城文化历史、内涵和价值的挖掘不够深入,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不足,导致大众在旅游过程中无法充分了解长城文化的内涵。另一方面,长城文化旅游与其他风景区、主题公园等的旅游形式相似,存在文创产品差异小,没有体现其自身独特文化内涵,缺乏吸引力等问题。

三是文化旅游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长城旅游项目与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存在矛盾;传统的、单一的、限制性的绝对保护模式与当地群众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之间存在矛盾。

对策建议

一是以长城文化创意驱动城市发展。嘉峪关市应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社交媒体平台展现地方文化特色,打造内容全面、融合现代科技的“长城文化展示体验中心”,全方位展示长城文物资源和长城文化;通过长城文化体验、乡村休闲度假、生态观光旅游等旅游项目,充分挖掘峪泉镇、新城镇、文殊镇等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优化乡村周边环境,将长城文化元素和现代科技相结合,打造一批乡村精品民宿和长城文化体验营地、屯田文化体验营地、乡村聚会营地、乡村帐篷营地、乡村树屋等创意住宿设施,发展多样化的特色民宿和定制旅游路线,不断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二是以长城文化价值研究为核心,充分发挥长城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职能,依托藏品展示和研究,为社会公众提供良好的场馆参观环境,提升公共教育服务质量。嘉峪关市可以举办各类长城专题展览,建立长城研学游基地,引导公众参与长城保护,体验长城文化;进一步挖掘长城的历史、艺术和人文等价值,提高展示内容的科学性、丰富性以及表现形式的艺术性和趣味性,进而吸引更多社会公众关注长城文化。嘉峪关市还要不断提高旅游资源的附加值,将长城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产品,在其中注入长城文化独特的价值理念和鲜明的特色,以推动长城旅游实现个性化、品质化、高质量发展。

三是在保护长城和发展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嘉峪关市应当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政府引导,农户参与,吸引社会资本,引进专业且有资质的公司,打造特色乡村旅游示范点。同时采取各种措施引导更多乡村居民参与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加强对包括乡村边缘群体在内的村民的技能培训,为乡村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升嘉峪关市文旅产业发展的活动,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四是加强与长城沿线城市的深度合作,实现协同发展。嘉峪关市要全面挖掘和开发利用与长城文化相关的文化遗产、文物古迹、民间民俗艺术等文化旅游资源,不断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供给,保护和传承长城文化,提高乡村振兴的活力,走出一条乡村振兴之路,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原文地址:http://whcy.cnhouji.com/html/2023/1016/145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