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网 > 文化产业 文旅
复兴莞香非遗产业的历史必然性
一是莞香是东莞具有深厚人文底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莞香树的种植历史和香结历史悠久,莞香是东莞古代最著名的物产,有“莞诸物俱不异他邑,惟香奇特”的记载[2]。因“昔之香生于天者已尽,幸以东莞以人力补之”而一度成为皇家贡品。明嘉庆年间,始有民间交易,莞香销售远至苏松(苏州府及松江府)一带,“当莞香盛时,岁售逾万金”,这也带动了东莞当地的莞香种植业、加工业的发展。时有“莞人多以香起家”的风气,以及“其为香箱者数十家,藉以为业”的繁盛景象[3]。莞香在东莞文化的形成、发展和传播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非物质遗产及人与自然结合的产物属性,是东莞的历史、文化载体。作为东莞最为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莞香给人们带来了无限丰富的文化想象[4]。
二是莞香文化有助于为东莞城市发展释放正能量。东莞是国际知名的加工制造业城市,但长期复杂的人口背景及外来人口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对东莞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再加上媒体对负面问题的聚焦,东莞一直被外界误解。莞香文化是东莞的历史珍品,是东莞独有的文化载体,与东莞历史文化紧密相连。莞香非遗产业的复兴必将成为东莞城市文化的新名片,提高东莞魅力和吸引力,增强东莞城市软实力。莞香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基因,是东莞最具城市标识特色的文化资源。
三是振兴莞香文化,提升东莞城市形象。据相关文献记载,东莞莞香树培育可考证的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莞香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种植、加工、贸易等系列完整的生产链,其间更是孕育了东莞深厚的历史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莞香文化能够鲜明地展示东莞人务实、创新、进取的精神,代表了东莞人勤劳勇敢、百折不挠、创新进取、乐观向上的品质,历经岁月洗礼而不衰竭,经后世发展而独树一帜,其将成为外界认识东莞的重要窗口[5]。莞香在有着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其相关文化产品的开发也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是提升东莞城市形象的有效途径。
复兴莞香非遗产业的市场可行性
莞香非遗的经济产业价值潜力可观,当前复兴莞香非遗产业具备市场可行性。
莞香制成品能够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莞香“浑身”是宝,经济价值极高[6]。除了可以经过简单初加工形成线香、芳香剂、工艺品、艺术品等以外,还可通过精细加工用于研发制作高级精油、香水、香精、化妆品、医药、保健品等。根据莞香专家的多年经验判断,莞香产品中仅线香、精油、芳香剂等家庭用香的市场规模就高达1000亿元。具体来说,菀香有以下用途:一是作为农产品直接供给医药企业;二是进行传统加工,制成环保线香、香粉等产品;三是进行精细深加工,制成精油类、医药中间体、保健类保健产品;四是将莞香木制成艺术品与工艺品等。广泛的用途使莞香产业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因莞香与农业社会时期的东莞的兴衰具有密切联系,其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莞香药用价值和保健价值将得到进一步挖掘,进而有效地发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作用。
国内沉香初级产品市场潜力巨大
据《中国沉香产业景气指数调查报告(2021)》统计,2016—2020年,我国沉香木年产量呈现逐渐增加的态势,到2020年,沉香木年产量已达118吨,年增幅保持在两位数。但当前国内沉香初级产品供给不足,仍然依赖进口东南亚地区的初级产品。经过对中国沉香木市场深度评价及投资前景预测网的市场调查和综合分析,发现目前全国对沉香的年需求量超过50万公斤,但约80%要靠进口。目前国内野生沉香树已成为濒危植物,人工种植的沉香树多数处于尚未结香阶段。以莞香为例,由于封建社会时地主对香农的残酷剥削,国内莞香种植遭到了巨大破坏,莞香树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此外,随着国内居民对健康要求的提高及自身环保意识的逐步增强,天然沉香替代化学香的趋势日益明显,莞香的市场潜力巨大。
因受限于初级产品,国际贸易产业发展前景良好
因人们过度采收沉香,1995年2月,容水沉香树(又称马来沉香树)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又称《华盛顿公约》)的附录Ⅱ中。《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规定附录Ⅱ的物种必须对其贸易加以控制。会员国不论出口或再出口容水沉香树的部分植物体或衍生物,都有义务针对出口货品核发《华盛顿公约》许可证。另外,《华盛顿公约》组织也将沉香树的所有种均列为附录Ⅱ中的保育种,所有缔约国无论是出口或再出口沉香木及其衍生物都必须出具《华盛顿公约》许可证[7]。当前,莞香非遗产业还处于复兴初期,国际贸易的管制为东莞振兴莞香非遗产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东莞应抓住机遇,发展莞香栽培产业,这样既可以有效保护野生莞香,也可以为莞香产业的振兴和莞香文化的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东莞莞香非遗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依托区域
虽然近年来东莞各级政府有心大力推动莞香非遗产业发展,但相关产业发展因市场渠道不通畅、产业竞争力不强等因素,成效并不突出,市场不规范、散而小等矛盾仍比较突出,需进一步推动莞香非遗产业市场化运营,挖掘莞香非遗产业潜力,实现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如此才能在相应领域获得长远发展,可以依托东莞的东城区域发展莞香非遗产业创新集群,主要原因包括有以下几点。
东城区具有打造莞香非遗产业创新集群的实力和潜力
一是作为东莞镇街发展第一梯队的东城具有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据统计,2021年,东莞东城区国内生产总值为670.02亿元,同比增长6.2%;各项税收总额134.99亿元,同比增长9.2%;地方财政总收入(不含转移支付收入)22.82亿元,同比增长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8.25亿元,同比增长11.1%;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达1990.16亿元,同比增长9.2%,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东城是东莞市四个主城区之一,也是4个区中经济实力最强的,处在东莞镇街发展的第一梯队,经济发展基础良好。
二是东城具有发展莞香非遗产业创新集群的市场基础。东城区是东莞市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东莞城市封面”。近年来,东城积极推动城市转型升级,为住建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的东莞市的首个试点城区,积极推动了以莞香非遗产业创新集群、商贸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据统计,目前东城汇集了东莞超过50%的高端消费需求,而东城本级区域内居民消费结构也在加速调整。《2021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东城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3.9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7%。预计未来该区域民众对文化教育、保健养生、休闲旅游等的需求还将进一步加大。
三是东城具备发展莞香非遗产业创新集群的潜力。早在2013年,东城区政府在建设智慧城市方面就非常重视文化的引领作用,针对如何把东城的工业经济与文化产业进行有机整合,提出了更加完整的“文化东城”发展新思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目前,东城已经拥有优势明显的产业创新集群,文化产业发展氛围浓厚,具备莞香非遗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政策和环境基础。
东城区具有莞香生长的良好自然生态
据史料记载,唐朝起至清雍正年间,东莞形成了2000多平方千米的皇家香林,其中包括白石岭、鸡翅岭、百花洞、牛眠石四大皇家香林。对此,《东莞县志》中记载:“莞香,先辨土宜,土宜正者。白石岭、鸡翅岭、百花洞、牛眠石诸处亦不失为正。”东城区位于古时四大皇家香林的中心交汇处,东城区同沙生态公园与之相距最多不超过10千米,此地地理方位、土壤条件、光照湿度等均适宜种植莞香树。而目前历史上的四大皇家香林由于工业发展带来的污染,大部分已不适宜种植莞香树。东城的同沙生态公园目前是市级保护水源所在地,此地自然生态环境一直受到极好的保护,没有工业污染,是最适宜种植莞香树的地方。
一是具有适宜莞香树生长的自然环境。东城区同沙生态公园地处北纬22°51′~23°05′,东经113°46′~114°12′的区域,位于东莞东城区南部,距市区7千米,东邻寮步,南与大岭山镇接壤,长期为水源保护区域,园内有松、杉、相思树、黎蒴等树木70余种,鹭、鹰、蝶等动物30多类,自然生态环境保存良好,城市化、工业化对该地自然环境的破坏极少。园区原始地貌主要为低山丘陵、剥蚀残丘及山间洼地,地形起伏较大,森林植被较为茂密,日照时间长,常年温湿,年降水量充足,土壤瘦瘠,呈弱酸性,适宜莞香树生长。二是有大面积的适合莞香树生长的土地。同沙生态公园总面积40.2平方千米,主要由同沙林场和同沙水库组成,其中山林30多平方千米,水面562.47公顷,拥有黄公山、飞鹅岭、五凤楼三座山岭,有大面积的适合莞香树生长的土地。
东城区拥有生产传统莞香的龙头企业
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黄欧于2006年在东城创办尚正堂,其已经成为东莞传统莞香生产的龙头企业,年均产值过亿。在坚守传统莞香制作技艺之余,尚正堂没有因循守旧,长期与中国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农业农村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东莞市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东莞市标准化协会等组织合作,制定莞香生产的各项标准,合作开展传统莞香高效结香机理,莞香分子提取、分离和应用等课题研究项目,以科技创新助力菀香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尚正堂每年生产莞香数百公斤,还生产系列线香、盘香、香粉、香片,莞香手链、莞香项链。各式莞香雕件、摆件等,年产值达千万元以上。此外,还汇聚了一批优秀科研人才,专门从事莞香科普与莞香树种植、莞香品种优化事业。这些人才经过对工艺技术的悉心摸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熟练地掌握了采香、制香技艺,使得百余年来日渐式微的莞香制作技艺得以传承和发展。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沉香属种的引种驯化、培育以及高效结香机理进行分析研究,使莞香生产水平上升到新台阶。未来,尚正堂计划围绕莞香文化核心资源建设莞香非遗保护园,以莞香文化为内涵,打造莞香特色文旅产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撑。
东莞莞香非遗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主要目标
东莞东城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结合自身扎实的产业基础推动莞香非遗产业创新集群发展。要实现莞香非遗产业创新集群发展,至少要达到以下几个主要目标。
进一步扩大莞香种植规模
落实莞香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申报工作,鼓励和支持生产性保护莞香林种植;保护和恢复野生莞香资源;培育优良莞香种苗,鼓励人工种植,加大种植技术宣传和推广;研究结香机理,培育多样化莞香品种;寻找和整合符合莞香种植条件的山地、坡地资源,进一步扩大莞香种植基地。
从粗加工过渡到深加工
在保护传统技艺和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做到传统与现代、手工与机器、高端与大众化产品的有机结合,推动莞香非遗产业创新集群发展;重视挖掘莞香高附加值,助力莞香制药、香料加工、香精提取、精油加工、化合物提取以及以莞香为主要成分的保健品、化妆品和日用品等衍生产品的开发与生产;鼓励莞香产品和设备生产制造,鼓励引进国外先进香精、化合物提取技术和设备。
扩展和深化莞香研究领域
继续深入开展以莞香非遗资源保护、制作工艺、莞香文化、莞香历史等为主要内容的应用型研究;把握莞香在地理种源、选种育苗、优良种子优良种苗繁育、结香技术、结香机理、药用机理、结香益生真菌筛选、有效成分分析等基础型研究方向;鼓励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推动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开展国家标准化数据检测,制定莞香定级分类国家标准并完善原产地认证体系。
规范市场交易行为
规范莞香市场竞争秩序,制定莞香原产地认证制度和定级分类标准,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护品牌莞香市场地位[8];促进信息公开,建立科学合理的价格指标体系,保护消费者和香农的利益,促进莞香产品的大众化消费;切实加强市场执法监督,保护合法经营者的权益。
传承香道文化
重视莞香文化保护和宣传工作。保护莞香文物;宣传香道文化和传统莞香制作技艺;收集整理莞香文献资料,鼓励编著莞香非遗相关书刊;保护和培养莞香非遗传承人;重视莞香技术人员、销售人员的培养。
东莞莞香非遗产业创新集群发展路径
为了实现莞香非遗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主要目标,增强产业竞争力,可采取以下措施。
依托同沙资源优势保护莞香林
充分利用东莞同沙林场适合种植莞香的资源优势,以林场为核心,规划现代农林业创新集群基地。打造“优良种苗培育基地”,建设300亩左右的种苗培育基地,每年培育莞香优质新品种苗木300万株以上,以满足本地市场大部分需求,并开拓国内其他地区市场。规划“万亩莞香林与结香基地”:种植5000亩种苗(3.5年树龄),共100万株;种植2500亩成树(7年树龄),共40万株,分5年完成种植;剩余2500亩为轮种地,最终建成同沙万亩莞香林和结香基地。
打造实验室和莞香生态旅游公园
结合万亩莞香种植基地,建设2000平方米以上的莞香工程实验大楼,并成立莞香非遗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研究院。促进实验室科技人才和大型分析仪器等检测、试验、研发等软硬件逐步达到省级、国家级重点工程实验室标准,为莞香非遗产业创新集群和全国莞香非遗产业发展服务。莞香工程实验室重点对莞香的地理种源、结香技术进行研究和推广,开展莞香选育种、结香机理、药用机理、结香益生真菌筛选、有效成分分析、沉香属植物分类、莞香的定级分类标准、原产地认证体系和莞香衍生产品试验研究开发等一系列重大课题的研究。打造同沙莞香生态旅游公园和资福寺旅游路线。完善莞香林休闲旅游设施,打造国内首个以莞香为主题的文化、体验、休闲、生态旅游目的地和宗教圣地,达到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吸引国内外爱香人士、种香人士、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宗教信徒前来交流和游览、朝拜。
利用旧厂房改造建设莞香精细深加工基地
整合位于同沙周边的旧厂房资源,规划建设莞香生产制造创新集群基地,发展莞香生产业务,制造莞香产品(盘香、线香、香片、香粉、香料、精油等)和衍生产品(保健品、日用品、化妆品等)。设置“莞香产品粗加工区”,吸引企业入驻,规模化生产盘香、线香、香片、香粉等产品;“莞香产品深加工(精油析出和稀有化合物提取)区”,引进国内外人才及先进的析出香精、提取化合物的技术和设备,对莞香进行深加工,提取莞香香精和化合物,发展精油深加工;在“莞香衍生产品制造区”促进莞香研究创新成果产业化,规模化生产莞香医药中间体、莞香保健品、莞香化妆品、手工皂等系列产品,并推向市场。
丰富产业业态,建设莞香非遗产业街区
结合拍卖、金融、会计、法务、物流等业务丰富产业业态,建设莞香非遗产业街区,按“一心四区”进行布局。一是建设“莞香交易与展览中心”,定期举办国际性、全国性或区域性莞香主题展会、论坛。争取开办国际莞香文化艺术博览会、国际莞香香道文化论坛和莞香产业投资促进会等大型展会。二是建设“莞香特色商业街区”,发展品牌线香、盘香、块香等沉香产品和包括化妆品、香水、工艺品在内的沉香衍生产品零售业。三是建设“莞香文化创意设计街区”,依托沉香交易与展览中心,规划建设莞香特色商业街。四是建设“莞香养生与莞香文化传承区”,围绕莞香养生和莞香文化,发展莞香保健品、医药用品、香道文化和茶文化;建设莞香养生与莞香文化融合区,以莞香艺术品创作、莞香产品和衍生产品工业设计为主,开设或引入名家雕刻、书法、绘画工作室,最终形成以莞香各类特色设计和岭南文化为核心的莞香产业集聚区。五是打造“莞香产业配套服务区”,发展与莞香展览、交易、鉴定、拍卖等有关的配套商务服务业。
参考文献
[1] 陈海东,刘继云,江婵.东莞莞香非遗产业化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6(29):174-179.
[2] 陈伯陶.东莞县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1921.
[3] 屈大均.广东新语[M].香港: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74.
[4] 袁敦卫,刘建中.千年莞香及其文化血脉的传承[J].文化遗产,2010(04):151-156+159-160.
[5] 任立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莞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理论观察,2021(05):124-126.
[6] 白芳.莞香对岭南社会经济的影响[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4):132-135.
[7] 吕芳华,高维新.沉香贸易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J].现代商贸业,2013,25(06):65-66.
[8] 邝少君,郑雪馨,侯日凤.对复兴莞香文化产业的调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22):25-27.
责任编辑:史偌霖
原文地址:http://whcy.cnhouji.com/html/2023/0309/13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