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网 > 文化产业 文旅
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现状
文化自信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使得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在数字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变得更加简单,相关单位利用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开发文创产品,这些文创产品在满足大众审美需求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这些文创产品不仅可以通过线下的方式进行售卖,也可以利用网上的购物平台进行销售。另外,可以提取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化元素,用转换和融合的方式将其在电视剧或电影中呈现出来,使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人们更加喜爱的方式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此外,还可以在各大网络平台上对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宣传,使用多种渠道对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宣传。
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有刺绣、扎染、雕刻等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可以根据这些特色开发文创产品,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的种类。目前,刺绣、扎染和雕刻是传播最广泛的三种非遗技艺,随着社会的发展纷纷走上了创新发展之路。将红木雕刻成大众喜爱的样式,并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人设计不一样的作品进行售卖,这给红木雕刻带来了新的生机,让青年一代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了解雕刻的艺术和技艺。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扎染深受年轻人和设计师的喜爱,设计师运用扎染工艺设计了许多衣服、包包、鞋子等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另外,刺绣产品在当下也十分畅销。现在市场上销售的此类文创产品独具特色,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如手工刺绣扇子、香包等。
除此之外,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利用数字媒体进行传播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全媒体时代下,要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要扩大宣传的范围,加大宣传的力度,另一方面要对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创新,使其更加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能够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利用数字媒体保护与传承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当今,社会的节奏变得越来越快,社会环境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使得人们更加关注精神层面上的满足。人们慢慢地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到传统文化当中,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人们关注的传统文化之一。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努力地创新发展,以获得更多的关注,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我国传统的刺绣艺术和雕刻工艺,进而传承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每一代中国人都有机会领略传统的刺绣和雕刻艺术,感受古人的智慧。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更加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也正以新的方式进入我们的生活,通过数字媒体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的节奏也不断加快,与此同时,现代各类产品的设计风格趋向简洁,这一变化与我国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国国民审美取向的变化。
在“信息爆炸”的当下社会中,人们每天接收的信息多得让人眼花缭乱。在这种情况之下,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想达到保护、传承和宣传的目的,就要简化宣传手段。在简化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把重要的、吸引人的部分提取出来,根据消费者的喜好,想办法让消费者充分吸收这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这样不但能够吸引“老顾客”再次进行购物,还能不断地吸引新的消费者。
当今时代,文创产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开发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能够实现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价值,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进而提高大众保护和传承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和信心。
利用数字媒体保护与传承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措施
把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影视作品进行宣传
在数字媒体时代,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变得更高。人们在观看电影、享受休闲生活时,也在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感受浓浓的文化气息。而把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电影、广告中进行宣传,就可以让人们在放松身心的同时感受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因此,在影视作品中融入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一举多得的作用,既宣传了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为影视作品提供了丰富且独特的素材,满足了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当影视制作者特别喜爱中华传统文化时,这种喜爱就会推动他们创作有内涵的影视作品,并对影视作品的质量提出较高的要求。同样,当影视制作者非常了解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也会对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很大的影响,其通过制作有关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视作品,使更多人了解、热爱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积极参与到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
随着科技发展速度的加快,影视作品的制作更加方便,但与此同时,其也失去了“人情味”,具有较强的工业性。而在影视作品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个缺陷,人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看电影、电视剧、动画等来满足自身的精神文化需求。
利用短视频的方式对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详细介绍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是数字媒体时代提出的要求。在对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创新其传播方式,既要深刻、充分地领会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所在,又要运用各种方法对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展示和传播,并结合现代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及其获取信息的习惯,采用既有丰富内涵又能引人注目的宣传手段。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短视频的受众越来越多,许多传统媒体也都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开始和新媒体平台合作,创作出更加丰富、更吸引人的短视频作品。
数字媒体时代,利用现阶段最火的短视频方式传播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再加上新媒体平台的广泛影响力,可以让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最快的速度在网络上“走红”,达到较好的宣传效果。因此,在对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宣传时,可以采取制作短视频的方式,并将短视频发布在众多新媒体平台上。
同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了满足社会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短视频方面的发展不该止步于此,其需要从受众视角出发来考虑短视频的相关事项和问题,分析受众对短视频的需求。
在有计划地对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宣传时,由于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的内容众多,因此可以在宣传时对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类拍摄和发布,让人们对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每一类别进行全面和详细的了解和认识,激发人们的好奇心,使其对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下一类别短视频的发布有所期待。
在创作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短视频时,拍摄和后期制作方面都需要创作者潜心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短视频在众多短视频中脱颖而出,在短视频的浪潮中拥有一席之地,让人们对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在创作短视频时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短视频的拍摄、剪辑和传播等环节都需要创作者认真对待,这三个环节相辅相成,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会影响视频最终的呈现效果。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短视频应当做到画面舒适、色彩呼应、目的明确,同时还需要拥有良好的价值导向、高超的拍摄技术和强烈的展现力。
利用线上购物平台对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进行销售
数字媒体时代,许多线上购物平台蓬勃发展。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也可以在线上购物平台进行售卖,以扩大销售范围,让更多的人了解、感受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进行创意设计,可以让消费者和产品之间产生共鸣,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设计开发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时,需要花费很多的心思,既要保留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也要进行创新设计,使其获得更多人的喜爱。以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美术为基础进行文创产品设计时,要突出特点。
在开发设计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的过程中,产品的设计理念是最重要的。设计人员在设计时要充分感受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所在,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只有准确地把握好这两个要点,才能设计出优秀的、有吸引力的文创产品。
在开发设计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时,需要坚持保护、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无法完全满足当代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如果不进行创新,就很难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传播。文创产品设计人员需要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精髓,然后进行创新设计,对其中的一些元素进行合理的转化,设计出具有民俗风味和实用性的文创产品。此外,当代人的审美、生活习惯和环境等与过去有所不同,因此,当代的文创产品设计要满足当代人的审美,使得当代文创产品自然而然地就具有了大众化的特点。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有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新时代,在设计开发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时,需要从民间艺术中提取一些经典的元素,利用现代科技对其进行包装和设计,然后再运用数字媒体对其进行传播。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既可以丰富产品的文化内涵,又可以向人们宣传我国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刘文良,邵煜涵.“非遗+”文化创意产品创新开发策略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24(05):67-75.
[2]王冠.非遗视野下的旅游文创产品数字化设计方法研究——以杭州岳王庙岳飞黄杨木雕刻文创产品设计为例[J].科技与创新,2019(24):90-91+93.
[3]李昱靓.非遗文创产品重庆荣昌夏布的创新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7,38(10):180-183.
[4]薛如冰,陆黛灵.数字媒体视域下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以寿县抬阁肘阁为例[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4(01):88-91.
[5]欧阳惠,郑国全.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呈现研究——以泰顺县廊桥文化园为例[J].现代园艺,2022,45(03):155-156+159.
[6]陈燕玲.浅谈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展览设计[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21):118-121.
[7]叶其跃,李飞群.中小型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困境和发展对策[J].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9,36(05):56-60.
[8]韩来国,张斓.浅论城乡演进中优秀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创新[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21):122-124.
责任编辑:史偌霖
原文地址:http://whcy.cnhouji.com/html/2023/0303/131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