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返回主页

后稷网 > 文化产业 文旅

高校博物馆文物创新性传承方式探析

2023年02月23日 00:00

文物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承载着许多历史记忆。近年来,文物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文物的保护和传承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部分文物收藏于高校博物馆,较少对外开放,知名度较低,受到的关注较少,其保护和传承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这些文物的传承对学生、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值得人们深思和探讨。

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肩负着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情感的使命,有利于增强我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但目前国内仍然存在对高校文物传承工作不重视的情况。当前我国博物馆主要有地方博物馆、专题博物馆、私人企业博物馆等类型,其中高校博物馆的受关注度不高。由于高校博物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很少对外开放,因此高校博物馆中的文物也很难被人们认识与了解。

基于上述原因,以促使高校博物馆文物得到更加有效的传承与利用为目的,创新传承高校博物馆文物的方法,发挥高校博物馆的育人功能,这对促进文物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通过线上传承高校博物馆文物的方式

“让沉睡的资料活起来,就要立足于挖掘馆藏的独特性和特质,用讲故事的叙事方式去包装,以时代视角和前沿的技术手段去呈现。”徐凌雁认为,在有限条件下,数字化博物馆建设是便于推广、利于对外传播的方式。“当下大学生已经是伴随网络环境成长起来的一代。各种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和应用改变了我们的认知方式和观察视角,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和使用新技术是推动、提升博物馆建设水平的基础支撑。”

新媒体传播方式

以抖音平台为载体的传播

近年来,观看短视频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抖音在众多短视频平台中快速崛起,并在2018年超过快手,成为当今时代最火、最具影响力的短视频平台。有关数据显示,2021年1月抖音日活跃用户数为2.5亿,2021年7月为3.2亿,视频的辐射范围和浏览人数与创作者本人的名气没有关联,即使优质作品的创作者名气较小,该作品也会获得很多浏览量。因此抖音具有“小明星创造大流量”的说法。

2018年抖音年度报告显示,摄影、生活、化妆、美食、旅行、电影、音乐、时尚八个话题是抖音“头部生产者”最常参与的话题,文物、高校博物馆等话题在抖音平台上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本项目组成员将高校博物馆中的文物以短视频的形式展现在抖音平台上,由于其是一个比较新颖的类别,因此很容易激发受众的好奇心,从而提高关注度,达到了高校博物馆保护和传承文物的目的。

以小红书为载体的传播

截至2019年7月,小红书用户数已超过3亿;截至2019年10月,小红书月活跃用户数已经过亿,其中有70%的新增用户是“90后”。在小红书社区,用户通过对文字、图片、视频笔记的分享,记录当今时代年轻人的美好生活。与其他同类型App相比,小红书的优点在于其更注重用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方式展现创作者要传达的信息,且用户群体基本是年轻人。

本项目组成员在小红书平台上以“文字+图片”的形式将高校博物馆中的文物进行了展示,以期达到文物在青年群体中广泛传承的目的,让青年一代了解高校博物馆文物,激发其研究文物的兴趣,号召更多有志青年投身于传承高校博物馆文物的事业。

传播内容的形式

发布与文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

大部分高校博物馆中的文物背后都有着不同寻常的历史文化,要想更好地宣传高校博物馆的文物,达到吸引人们关注高校博物馆中文物的目的,就需要深挖高校博物馆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激发大众的探索欲。

本项目组成员广泛收集了文物的历史资料,并对其进行了整合梳理,将晦涩难懂的历史转化为生动活泼的故事,并配以文字进行宣传。

以直播的形式讲解文物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网络直播逐渐取代了电视直播且具有多种直播形式。现如今,民众已经认识到直播带来的好处,其可以降低成本,加快信息传播速度。直播已经成为当下人们日常生活和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项目组成员利用这一大众喜爱的方式,对高校博物馆中的文物进行传承从而扩大其影响力。

发布根据与文物相关的历史事件编排的相声、课本剧和漫画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逐渐多元化,本项目组为了使推出的内容更容易被大众了解、接受,对高校博物馆的文物故事进行了更大范围的传播,采用漫画、相声、课本剧等被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所能接受的形式进行传播。

线下传承高校博物馆文物的方式

目前,高校博物馆的建立仍然需要依托高校,相较于地方博物馆、专题博物馆、私人企业博物馆等其他类型的博物馆,高校博物馆无论是在资金储备、人员专业程度方面,还是在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距。因此要想提高高校博物馆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就要从本校师生着手,让本校师生认识、了解本校博物馆文物背后的故事,并利用好高校博物馆文物这一独特的教育文化资源和科研资源,形成教育与推广相互作用的教学与科研模式,以此向外界进行宣传推广。

开展本校特色课程

讲解文物背后的故事

精神文化凝结在一定的物质产品当中,文物因其背后的故事更加珍贵。通过讲解文物背后的故事,让人们体会文物所蕴含的文化底蕴。视听结合的讲解形式容易激发人们了解文物的兴趣,宣传难度也相对较小,但是对讲解者个人能力的要求较高,讲解稿内容需要生动有趣。

项目组成员在进行了大量走访调查后发现,有36%的调查者希望高校博物馆文物可以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有40%的调查者希望其以相声、小品的形式呈现出来。项目组选择了拥有相声表演经验的同学进行探究,在大量了解文献资料和学习专业讲解员经验的前提下,对讲解形式进行了进一步创新,以相声的形式对高校博物馆文物进行讲解,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文物背后的故事呈现在大众面前,在保证内容原真性的同时,高效地向观(听)众传递信息,并与其他具有专业知识和相关能力的组员一同参与公开课讲解。

增强文化自信

我国拥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而这些历史与文化有很大一部分蕴藏在史书典籍和历史文物之中。如今文化自信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要推动高校文物从博物馆中“走出去”,向人们展示其厚重的历史故事,让人们理解、品味其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增强人们前进的信心。要使学生在了解高校博物馆中的文物后,感受文物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增强其使命感,提升其文化自信。

鼓励学生自觉保护文物

每一件文物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为了更好地向学生宣传与文物相关的知识,让学生了解文物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项目组积极开展了以文物保护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并开展了文物保护方面的有奖知识问答活动,激发了学生保护文物的热情。杜鹏飞表示,高校博物馆要在收藏、展览的基础上开展相关课题,发挥高校学者的专业优势。项目组在了解高校博物馆文物的基础上,结合专业优势,进行了相关节目的编排与演出,尽可能地利用高校博物馆的文化资源,并举行王城博物馆文物宣讲会,掀起了一股“文物风”,使学生认识到文物的珍贵性,让保护文物的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党建带团建

       以党、团的组织形式走进高校博物馆开展实地调研

我们联合2021级文化产业管理团支部和2021级旅游管理团支部,选出优秀代表对王城博物馆进行了考察调研,并对王城博物馆文物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初步了解,为之后开展相关活动积累经验。

       文物的保护与传承方法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实施,我国文物保护、传承的现状得到了极大改变,但是目前国内仍然存在文物传承力度不够大的情况,特别是高校的馆藏文物传承工作。基于这一现状,项目组讨论了文物保护及传承的相关内容,并确定初期以表演、讲解、问答等方式向学生进行科普。

       进行有奖知识问答活动

在博物馆进行了初步了解并查阅大量资料后,项目组开展了关于文物的有奖知识问答活动,激发了学生对文物的兴趣,以及对文物保护的热情,寓教于乐,让学生对高校博物馆及其中的文物形成了初步认识。

       鼓励党员、团员在文物保护和传承方面起带头作用

本项目组联合2021级文化产业管理团支部承办了由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举办的“文物唤醒记忆,纵观百年文旅”团课,并邀请优秀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使其发挥带头模范作用,从而促进高校博物馆文物的保护与传承。

       高校博物馆文物传承的作用和意义

博物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表现,是我们了解中华文化,感受民族魅力的窗口。高校博物馆在高校设立博物馆,既具备高校属性,又具备博物馆特征,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学校的意义

高校博物馆依托本校特色专业或者历史文化而建立,对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有着独特的优势,通过文物传承可以宣传大学文化,展现大学精神。同时,一些蕴含校史或有校友捐赠文物的博物馆在对学生开放的过程中,更好地回溯了学校的历史,增进了学生对优秀校友的认识和了解,增强了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高校博物馆秉承育人理念,集思想教育、审美教育、通识教育等功能于一体,为学校培养综合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高校博物馆亦是对外展示校园文化的“窗口”,承担着接待政府部门、各界优秀人士以及专家学者的责任,数量众多,影响力巨大。

       对学生的意义

学生传承高校博物馆文物,不仅可以增长见识,拓宽眼界,还可以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文物本身蕴含一定的意义与价值,可以激发学生挖掘文物背后故事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其创造力。部分高校博物馆也会招募学生讲解员。学生通过在博物馆的讲解实践,增强了自身的专业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快速有效地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丰富多样的文物通过讲解得到了宣传,加强了学生对传承文物重要性的认识。

      对社会和国家的意义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校博物馆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校博物馆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加强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肩负着坚定文化自信的使命。因此,高校博物馆文物的传承有利于帮助民众了解文化,传播文化,从而坚定文化自信。高校博物馆不仅对校内学生开放,也允许校外人士预约参观,起到了加强公众素质教育、传承人类文明和民族精神的作用。2019年4月11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就普通高校而言,学校需要加强普及性艺术教育。”高校博物馆自身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其文物传承、向外展示的方式,可以培育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学生的美育水平。

就高校博物馆文物的保护和传承方式而言,其意义对学生、学校乃至社会和国家非常重要。就其传承手段而言,可以通过线上传承的方式,利用抖音、小红书和微信等多媒体平台讲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从而扩大文物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引发人们关注,推动文物的保护、传承和创新。与此同时,可以通过线下方式进行传承,开设本校文物特色思政课程,通过以党建带团建的方式传承本校博物馆文物,并利用多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传承方式,推动高校博物馆文物的传承和创新。

参考文献

[1]程燕.博物馆文物的数字化管理研究[J].文化产业,2022(33):121-123.

[2]柳志霞.具有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博物馆文物保护路径探思[C]//2022社会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二).[出版者不详],2022:49-51.

[3]植中坚.让文物“活”起来、“走”出去——博物馆文物价值发掘与宣教作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21):87-90.

[4]刘彩平.现代博物馆文物保护及管理趋势研究探析[N].科学导报,2022-10-21(B03).

[5]杨焱.高校博物馆文物藏品档案建设思考——以西藏民族大学博物馆为例[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2,8(05):90-96.

[6]侯懿航.高校校藏纸质文物保护的现状与思考——以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为例[J].西北美术,2021(01):140-143.

原文地址:http://whcy.cnhouji.com/html/2023/0223/130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