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网 > 文化产业 文旅
我国边疆地区具有国土面积辽阔、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等共性特征,地域优势明显。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发挥资源优势和民族特色,探索具有艺术性、独特性以及蕴含民族文化的新疆民居建筑文化,不断促进和巩固新疆民居建筑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研究新疆民居建筑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模式,突出中华文化符号,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把旅游业打造成为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战略支柱产业。通过旅游行业拉动区域经济发展,传承和发扬新疆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文化。
国内关于新疆民居建筑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探讨相对较少,其侧重点在探讨旅游发展的模式上,例如,李小辉《边疆民族地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路径探析——以我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云南临沧为例》,王超所著的《包容性视角下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模式研究》,柳正桓所著的《中国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旅游》等。李群、闫飞的《新疆喀什噶尔古城历史文化研究风貌篇》《新疆喀什噶尔古城历史文化研究资料篇》,谭良斌的《西部乡村生土民居再生设计研究》等学术著作重点讨论了传统民居建筑文化及其样貌,对传统民居建筑的外观、形态特征、装饰手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些学者研究产生的理论成果及图像资料为我国传统民居历史研究及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国外关于建筑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研究多以建筑功能设计在旅游需求中起到的作用为主,如美国作家罗茨所著的《旅游饭店建筑规划与设计》。同时国外关于建筑文化的研究也非常丰富,专注于建筑的历史文化研究。国外各个国家关于传统建筑的保护及旅游发展分析研究也比较丰富,如意大利的历史地段与文物建筑保护的指导思想与成功做法,瑞士的历史建筑遗产保护的三大举措,法国的历史建筑的严格保护与旅游文化产业的同步发展,德国海德堡的传统建筑风貌与优美生态环境高度和谐的典范,捷克布拉格独树一帜的历史建筑风貌与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等等。但对于建筑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探讨还相对较少。
新疆民居建筑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模式的构建
概念辨析
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笔者选取新疆的代表性地区——伊犁,挖掘伊犁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研究其传承及发展的内容及重要意义。旅游是促进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研究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促进民居建筑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探索符合新疆的民居建筑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道路。将民居建筑文化融入旅游发展过程中,在通过旅游发展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新疆民居建筑文化作为其中的重要元素也得以传承和发扬。
新疆地区旅游业发展最大的特点就是民族性,通过将新疆民居建筑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以民族特色文化为旅游开发的切入点,发展新疆的建筑、美食、服装、器皿、地毯等具有民族特色的产业,将民族地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相融合,促进新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特色产业
为更好地发展新疆地区经济,将新疆地区的特色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打造适合当地发展的新型特色产业。新疆作为一个资源丰富的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植物资源、动物资源、矿产资源,并能够将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促使新疆地区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新疆地区特色美食众多,其中馕产业历史悠久,承载着丰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蕴含独特的魅力。新疆馕的生产主要以纯手工和作坊生产为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馕在花色品种和质量上有了极大的提高和改进。新疆馕产业发展布局正在从疆内向国内其他地区以及周边国家市场拓展,为了更好地发展馕产业,推动馕产品加快走向国内市场,可以深入挖掘馕文化,加强品牌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传统饮食文化,将馕产业作为促进民族交往与交融的重要载体,推进馕产业多元化发展。发展馕产业可以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的认同,同时对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新疆伊犁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使伊犁成为全球薰衣草三大产地之一,有着“中国薰衣草之乡”的美誉。可将其打造为特色产业,围绕旅游行业开发薰衣草商品,充分开发利用薰衣草的价值,这样不仅可实现其观赏功能,也可衍生出香皂、精油、香包等特色产品。通过提升当地薰衣草产品品质,促进薰衣草的精加工和多元化经营,打造集植物种植、观赏、体验、产品研发和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同时注重对薰衣草品牌的宣传与推广,使薰衣草产业成为伊犁地区的特色产业,实现新疆伊犁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
通过深度挖掘新疆地区民俗文化资源,开发区域特色文化。以伊犁地区民居建筑文化为例,可以打造地区特色的民居建筑文化,并引入新疆伊犁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美术、民间工艺等文化元素,提升旅游产品竞争力,形成多元综合性文化、旅游、贸易商圈。在打造特色产业时,应依托现有优势产业,考虑地区产业结构、特色产业发展情况、产品附加值、规模效益等方面,将特色产业作为突破口,着力打造具有区域优势、布局合理、品质优良、配套完备的特色产业集群。并将地域文化特色融入馕产业、薰衣草产业等特色产业之中,充分展示民族文化,形成独特的城市形象,为区域经济发展夯实基础。
旅游示范区
以伊犁地区为例,伊犁地区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丰富秀美的自然景观,浓郁的民族风情以及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赋予伊犁州发展旅游业无可比拟的地缘优势。伊犁州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国际旅游谷,不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景区景点建设,积极开发旅游线路、旅游商品,全力推进自然风光游、民俗风情游、历史文化游、跨国边境游和冬季冰雪游,这为新疆旅游业发展尤其是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疆伊犁
伊宁市解放路街道六星街社区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风格,在传承当地传统民族文化和特色的同时,又与伊犁一体多元、异彩纷呈的多民族民俗文化交相互融,展现了浓郁的伊犁地区民族风情(如下图)。通过深度挖掘独具特色的伊犁地区民居建筑文化,打造民族风情旅游示范区,促进新疆伊犁地区民居建筑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并通过民俗文化展览、节日活动、歌舞表演、人文体验等方式展示、丰富旅游业态,着力打造城市文化休闲旅游特色小镇。同时,重视对六星街区的旅游规划,在推进旅游行业发展的同时,对保护与传承伊犁地区民居建筑文化有着重要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建筑遗产是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呈现,它们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载体,是民族与地区历史的坐标。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多民族的聚居,民族文化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逐渐融合,具有传承价值的民居建筑遗产被忽视。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与现代民居建筑文化不断碰撞,在传承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特色的同时,融入现代建筑的材料与技术,能更好地保护与发展当地传统民居建筑,明确传统建筑的保护方向和保护细节。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加强传统民居建筑旅游建设,在现代民居建筑中加入传统民居建筑文化元素,打破传统意义上的旅游发展格局,为实现新时代背景下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同时也推动了新疆伊犁地区民居建筑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新疆民居建筑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模式理论
“产业融合”起源于罗森伯格(Rosenberg)提出的“技术融合”(Technological convergence)概念。 一般认为,产业融合的内在动因主要来自技术创新和放松管制。2010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进一步明确了通过加强旅游业与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来培育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工作思路。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北京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表示,“十二五”期间要通过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来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国外学者主要是基于遗产资源,或从不同利益主体出发对不同地域的文化旅游发展进行分析,鲜有研究提及文化旅游业,或从产业融合的角度对文化旅游进行探讨。Alexandros Apostolakis(2003)认为旅游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及旅游与遗产的联系促成了遗产和旅游的融合。
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将新疆民居建筑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充分展示新疆民居建筑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并传承了传统民居建筑遗产。通过建设特色产业、旅游示范区,使不同产业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不仅推动了新疆民居建筑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建筑文化也将改变旅游行业模式,推进旅游新业态的发展。在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中,充分挖掘伊犁地区传统文化内涵、文化特征、人文历史,提炼并融合新疆伊犁地区民族文化特色元素,创新旅游新业态。文化产业为旅游产业提供文化支持,提升旅游产业品质与文化内涵,旅游产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改变文化产业的产业链,实现文化提升旅游,旅游促进经济。旅游的发展有利于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在文化遗产等方面保护作用明显,实现了对传统民居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同时也带动了伊犁地区的经济发展。从理论层面不断探索与完善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新疆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模式,不断丰富旅游开发理论体系。
新疆民居建筑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模式理论应用:建筑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建议
国家方面积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构建全方位建筑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为文旅融合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对相关企业给予相应的扶持,对相关人才予以优惠政策,为新疆地区吸引到更多的专业性人才和良好资源;同时鼓励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展开相关人才培养工作,为文旅融合发展建立完善的专业性人才队伍。
借鉴建筑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旅游促进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研究与成功案例,结合其地域性及特殊性研究出一套适合该地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模式。以新疆地区旅游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为研究载体,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根据其发展战略思路,挖掘本地特色建筑文化资源。以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文化衍生相关旅游产品,推动旅游转型升级,促进旅游特色产业的延伸,结合当地旅游资源,推进“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重视地域文化和旅游产业的结合,以此实现功能齐全、价值多元的新型发展模式。
围绕新疆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示范区、特色民俗村、跨境旅游合作区等,深度挖掘、整合传统建筑的历史、文化、民俗旅游资源,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打造独具特色的新疆旅游示范基地。通过其地域文化特殊性吸引更多游客,打造标志性、具有地域独特性的旅游服务体系,实现转型升级。并加大对新疆地区的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民风民俗文化等以及服装、手工艺品、农产品等产业的宣传与推广,为新疆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不竭动力。
结论与展望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发挥资源优势和民族特色,繁荣发展新疆民居建筑文化和旅游产业。新疆民居建筑文化是维吾尔族人民文化传承的载体,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既经过了历史的考验,又承载着维吾尔族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审美观,是民族艺术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本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发展新疆民居建筑文化、旅游兴疆战略为着力点,将宏伟古朴、华丽肃穆的新疆民居建筑文化和独具风情、充满魅力的新疆旅游业融合发展,推动新疆旅游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保护和传承当地传统民居建筑文化。新疆民居建筑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大法宝。
参考文献
[1]丁丽娟.新疆伊犁薰衣草特色产业发展路径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9.
[2]秦红岭.乡愁:建筑遗产独特的情感价值[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3(04):58-63.
[3]马健.产业融合理论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02(05):78-81.
[4]旅游局网站.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全国导游大会上的讲话[EB/OL].(2006-10-28)[2023-01-20].http://www.gov.cn/gzdt/2006-10/28/content_426513.htm.
[5]Alexandros Apostolakis.The convergence process in heritage tourism[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3,30(04):795-812.
[6]张爱军.乡村振兴背景下济南旅游特色小镇发展模式及政策选择[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1,38(03):92-97.
[7]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旅游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责任编辑:史偌霖
原文地址:http://whcy.cnhouji.com/html/2023/0118/128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