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返回主页

后稷网 > 文化产业 文旅

乡村振兴视域下的腾冲市刘家寨皮影戏在“打保境”仪式中的活化传承研究

2023年01月16日 00:00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对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益重视,但很少有人注意到非遗的活化传承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文化振兴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而且对人才振兴、生态振兴、产业振兴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腾冲市刘家寨的“打保境”仪式用其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的乡村文化形式塑造农民思想,培养有文化的新型农民;开发独特的乡村文化资源,振兴文化生产力,打造特色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与农业、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打保境”仪式的文化内涵,尤其是其中的皮影戏表演,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对刘家寨皮影戏活化传承的重要路径。

腾冲市位于西南边陲,地理位置独特,拥有丰富鲜明的文化资源。刘家寨的皮影戏是目前整个腾冲地区最为完整且一直延续至今的地方文化。刘家寨皮影戏不仅当地村民的精神娱乐活动,在当地村民的农业生产活动中也占据重要地位,这一点可以刘家寨“打保境”仪式中看出。刘家寨人在日常的农业生产中主要从事以水稻种植为主的农业生产活动,他们每年举行的“打保境”仪式,不仅是为了祈求秧苗茂盛、庄稼丰收,其仪式还蕴含着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打保境”仪式一方面展现了刘家寨村民素养和其对乡村共同体的塑造展现了刘家寨村民对独特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展现了刘家寨村民保护和传承皮影戏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主性,以及推动文化与农业、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创新性

刘家寨“打保境”仪式概况

腾冲市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刘家寨属于腾冲市固东镇顺利村,距离县城约28公里。全寨被群山环绕,一条顺江贯穿整个村寨,为寨中居民提供日常生活用水。据寨民介绍,现在寨子里居住着280户(1120人),其中刘姓和郭姓居多。刘家寨村民的农业生产以水稻种植为主,大麦和玉米作物为辅。众所周知,粮食作物的种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其中,光、热、水等气候因素和病虫害、洪水、火山、地震等不可抗力因素都影响着庄稼的收成。尤其是在传统社会,人们对自然界的认知较少,抗击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很多时候会把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都寄托在神灵身上。刘家寨的村民也是如此,他们最初举行“打保境”仪式的目的就是祈求神灵不要降灾于他们,不要让他们的秧苗死亡,有个好收成。

据寨中的老人说,“打保境”仪式很早就有了,一直延续至今,要说具体起源什么时候,现在已经很难考证了。不过,他们对为何要举行“打保境”仪式解释得很清楚。他们说,相传某一年,当地人民插完秧苗不久,秧苗就突然大面积死亡。村民们痛心疾首却没有办法,只好眼看着秧苗死去,他们将死去的秧苗拔去,进行补种。但是,补种后的秧苗仍会大面积死亡,这下整个寨子的人们陷入了恐慌和焦虑之中。如果再这样下去,他们年底没有收成就只能饿肚子了。在大家无计可施之时,寨中的老人们坐到一起研究后觉得可能是寨子里染上了不好的东西,后来全体村民决定举行仪式消灾。说来也奇怪,举行了仪式后,所种的庄稼就活了下来了。经此,刘家寨就一直延续着“打保境”的习俗,以祈求神灵保佑庄稼茁壮成长,五谷丰登,村寨平安。

“打保境”仪式举行的时间不定,具体的时间要由掌教(道教)大师来算,一般是在每年插完秧苗后举行。仪式的经费由村民自发筹集,各家出钱出力,多少不论。刘家寨“打保境”仪式一般为期三天,仪式大致分为请神、献神和送神三部分。白天举行诵经和洞经仪式,傍晚唱皮影戏。白天诵经主要是请道士在刘氏祠堂的正堂举行,期间要诵几十本不同的经书。洞经是在祠堂正堂前、祠堂大门内的阁楼上进行,由唱皮影戏的班子进行洞经,不过洞经的经书相比诵经的经书要少很多,只有三部,每天洞唱一部。到了晚上,洞经停止,皮影戏班子来到祠堂对面的皮影戏楼表演皮影戏。当然,在“打保境”仪式期间,皮影戏表演前都要先供奉相关神灵。同时,剧目也很讲究,大多情况下要唱《封神演义》,有时也可以唱历史故事类的其他剧目,但最后都要以《封神演义》结尾。今年的“打保境”仪式唱的就是《狄青征南》,但在最后一天晚上唱完的时候,加了一段《姜太公扫台》,意在把村寨里所有不好的东西都赶出去。

刘家寨“打保境”仪式推动乡村共同体建设

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交通的便捷,人们与外界的联系更加方便,这也促使乡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导致乡村共同体面临着不断被瓦解的困境。刘家寨同广大乡村一样,乡村结构正在不断改变,很多村民认为,单靠农业收入已经很难维系家庭开支,让家人过上好的生活。所以,他们大多会在农闲的时候,在附近的城市打零工,有一小部分人还选择去省外务工。要想促进乡村建设,就必须留住人,让村寨的建设有人可用。所以,刘家寨通过举办“打保境”仪式,让就近务工的村民回乡帮忙,让所有在外的人内心有情感的依托和牵绊。

人们通过对社会的记忆,以及各种“物”的展演,来强化他们心目中对社会本质的认识。刘家寨人“打保境”仪式中的皮影戏就是强化其精神共同体意识的一个很重要的“物”。在刘家寨村民的生活中,皮影戏影响着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过去,在刘家寨皮影戏的传承过程中,师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与交流,在表演过程中,皮影艺人同观众之间、观众同观众之间也有交流互动。这种交流互动无疑会影响村民的文化素养,提高寨民的集体认同感,从而为乡村共同体的建设打下坚实的精神基础。然而,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刘家寨皮影戏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面临着衰落的困境。面对乡村共同体建设这个问题,刘家寨通过“打保境”仪式等方式重构了人们对皮影戏的社会记忆,重新唤起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追忆,从而促进精神共同体建设,以便刘家寨乡村共同体更好地发展。

刘家寨“打保境”仪式助力乡村文化产业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为了实现乡村振兴,就要全面落实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这五大目标。所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更加美丽宜居,着力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产业大发展)、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乡村文化振兴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而且对人才振兴、生态振兴、产业振兴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通过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发展环境,能够有效地凝聚发展力量,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环境保障。

(一)“打保境”仪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价值引领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文化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从而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刘家寨“打保境”仪式对皮影戏社会记忆的重构不仅影响着当地经济的发展,还影响着文化的传承。刘家寨皮影戏是一项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传承和发展了一百六十多年,已成为当地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拥有深刻的内涵。皮影戏中涉及的很多剧目内容(历史故事和传说)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地人有很大的价值引领作用,也为乡村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尽管当下的大众传媒和经济背景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在重建刘家寨皮影戏社会记忆的过程中,人们重新认识了皮影,意识到皮影戏是他们这个群体所独有的文化遗产,是他们一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刘家寨村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皮影戏文化没有一个准确的认知,甚至认为皮影戏是一种拖累。然而,在刘家寨皮影戏社会记忆重构的过程中,人们开始对皮影戏有了全面清楚的认知,进而形成了一种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产生了一种文化自豪感。这种文化自觉能让寨民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文化,从而促进当地文化产业发展,助推当地乡村振兴。

(二)“打保境”仪式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

艺术活动源于艺术创造者的生活实践和生命体验,他们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感悟到物质之外的审美价值,因而能够以感性的方式触动人的心灵,开辟生活的另一种境界。刘家寨“打保境”仪式中的皮影戏文化本身就是美的载体,皮影制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皮影产品就是固化的艺术品,是审美艺术的展现。刘家寨皮影戏作为一门传统戏剧一直被很多人所重视,特别是在2011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更是备受关注。然而,刘家寨皮影戏依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一种半息影的状态,演皮影戏的人员也在不断减少,这使得刘家寨皮影戏面临着即将失传的尴尬局面。后来,随着每年“打保境”仪式等活动的开展,皮影戏逐渐恢复了生机,腾冲皮影戏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现在刘家寨已经建立了皮影传习馆,甚至还在市里开设了刘永周皮影馆,促进刘家寨的皮影文化产业不断发展。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刘永周皮影馆内出现了大量的电影人物、卡通人物等皮影靠子,这说明皮影戏在逐渐适应和满足当下人们的审美需求,不断进行皮影文化产业创新。人类的艺术实践与人类的生活紧密相关,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刘家寨皮影靠子制作的转型,是其适应现代人审美需求的改变。人们会根据自己审美的需要,购买自己喜欢的皮影靠子,这也有利于推动皮影靠子制作产业的发展,从而带来经济效益,助力乡村振兴。

(三)“打保境”仪式推动文化与农业、旅游业融合发展

众所周知,乡村振兴建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包括乡村产业、乡村人、乡村文化、乡村生态以及乡村组织。刘家寨“打保境”仪式中的皮影戏着力推动文化与农业、旅游业融合发展。刘家寨最初举行“打保境”仪式是为了促进农业生产,其中的皮影戏表演(融合了洞经)也是为了驱除邪祟,保佑村寨平安、庄稼丰收。在皮影剧目中,我们更能明显地看到皮影文化注重引导村民重视农业生产,要辛勤劳动等,这就充分说明了文化来源于农业生产,文化促进村民积极劳动,如《腾冲大救驾》就是反映当地制作饵块(一种食物)解救圣驾的故事。

上文提到,刘家寨皮影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一种半息影的状态,演皮影戏的相关人员也在不断减少,导致刘家寨皮影戏面临即将失传的尴尬局面,后来,其通过“打保境”仪式等活动唤起了刘家寨皮影戏的社会记忆。其实,这个重构的过程对皮影戏的保护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刘家寨皮影戏的保护和发展是多个群体共同努力的结果,例如,在社会记忆重构的过程中,当地政府支持皮影艺人开办刘永周皮影馆,并且投资兴建刘家寨皮影传习馆,每年给予皮影艺人一定的资金支持,就极大地调动了皮影艺人的积极性,能使其更加愿意传承和发展皮影戏。当然,刘家寨皮影戏仅在保护中传承是不够的,还要在发展中保护。这时就必须对其进行创新,一改以前那种老套、单调、乏味的表演形式,迎合当下人们的需求,尤其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刘家寨皮影戏必须对其剧目和唱词等进行创新,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带来经济效益。这种“以自身的发展来催生旅游业的到来、以旅游业的到来促进皮影戏的发展”的方式,真正实现了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

刘家寨皮影戏贯穿于当地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其每年举办的“打保境”仪式中的皮影戏表演促进了文化与农业、旅游业的融合,起到了凝聚乡村共同体意识和推动乡村振兴的作用,对当地人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刘家寨积极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重构皮影戏的社会记忆,不仅促进了皮影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还打造出了当地特有的皮影文化名片,探索出了文化带动经济发展的新范式。事实上,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具有一定的市场潜能和开发价值,因此,与消费者的日常文化生活息息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应该采取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非遗保护和传承的事业中。我们不能只是被动地在政府的扶持下,保护和传承皮影戏等民族文化,而是应该主动作为,主动思考和探索如何将本民族文化与现有的乡村振兴政策相对接,从而推动乡村文化活化传承,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M].张巍卓,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

 [2]魏立群.中国皮影艺术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3]戴昇.族群历史与社会记忆的重构——论王明珂的民族史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20(06):120-127.

 [4]李月芹.鹤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引领乡村文化振兴[N].大理日报(汉),2022-09-02(003).

 [5]王榕,黄晓琳,曾丽婷,等.乡村文化振兴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以梅州客家山歌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06):179-181.

 [6]朱华.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活化传承研究[J].黄河·黄土·黄种人,2022(13):3-5.

原文地址:http://whcy.cnhouji.com/html/2023/0116/128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