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返回主页

后稷网 > 文化产业 文旅

文化记忆下的井冈山民俗文化翻译

2023年01月13日 00:00

  井冈山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予了以土、客籍文化为主的井冈山民俗深刻的文化记忆。在翻译中如何处理这些文化因素至关重要。现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如何运用适当的翻译技巧来处理诸如特殊文化词汇、四字词、平行句、谚语等文化因素,以期更全面地传播井冈山民俗文化,让更多的中国民俗文化“走出去”。

在世界多极化的今天,传播各民族独特文化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种战略。民俗就是民间风俗习惯,是人类社会长期形成的习俗惯制、礼仪、信仰、风尚的总和,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民间生活、文化模式。民俗文化因地域差异而绚丽多彩。

目前,国内民俗文化的研究大多通过以文学作品等形式体现出来(隆涛2015;党争胜,2015),或是从不同的翻译理论或角度来研究(孙乃荣,2019;董勋,2017;姜智慧,2010)。这些研究所涉及的区域多数集中于贵州、广西、湘西、陕北等偏远或含少数民族较多的地区,对于内地某一区域的民俗文化关注不多。井冈山有优美的绿色景观和丰富的红色文化,其遗存的地域民俗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井冈山民俗文化的翻译对跨文化传播意义重大。

  多元文化的融合

  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四面环山,人口较少,在20世纪20年代前,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只有少数土籍住户。随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井冈山地区的发展建设,客籍居民数量剧增。井冈山与湖南接壤,属于吉安地区,因此形成了其特殊的文化,即将本地区的土籍文化和客家文化、庐陵文化和湖湘文化以及吴楚文化包容并蓄融为一体,经过上百年的传承发展,形成一种既顺应自然规律又饱含生存法理,既浸透质朴清纯又彰显坚韧智慧的风俗民情。其生产、饮食、建筑、服饰、婚丧、寿诞、节庆、教育、游艺、集贸处处散发着文化的记忆。

尽管井冈山地处偏僻,本地人口较少,但土籍文化却被传承下来,无论是语言、民歌还是建筑风格都被烙上了深深的文化记忆。然而客籍居民占人口的多数,因此客家文化对井冈山民俗有着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客家采茶戏、郎名、方言、山歌、岁时习俗、族规家训、谚语等对井冈山土籍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千百年来,井冈山人民在顺应和改造大自然的过程中,土籍和客籍先民与畲、瑶、苗、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在生产劳动、饮食起居、衣着打扮、待人接物和婚丧嫁娶等方面的文化生活习俗上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形成了一方民风独特、内涵丰富、韵味十足的乡情民俗。

    文化元素的翻译技巧

翻译工作在某种意义上就像外交工作,要善于存异求同,既尊重别人,又尊重自己。这应该成为处理文化关系的一个基本原则(许崇信,1991)。民俗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俗的准确翻译有利于游客深入了解目的地的传统文化,提升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陈安定(2004)在民俗与翻译上有独到的见解,“突破其表层结构,抓住其深层结构的核心思想,用中国人或西方人所理解的语言加以表达,求其神似”。

  (一)特殊文化词汇的处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地理环境、历史条件、宗教信仰、社会习俗,使汉英两种语言产生了语义空缺或错位。民俗文化中所蕴含的文化因素给翻译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因为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和中西文化的差异必然会反映在民俗文化资料的翻译中。文化空缺和文化冲突造成了词汇空缺和冲突。例如在井冈山民俗文化中,就出现很多特殊词汇。

例1:井冈山民居多为庭院式民居风格。庭院以多间并联而成的房屋为基本形貌,围绕中心环绕布置,形成各自相对封闭又能互相连通的外有院墙的民居形式。土籍多为三行六间、前后两厅、四个房间的砖木结构,客籍多为圆木框架的“干打垒”墙体结构。井冈山的庭院式民居凝结着无数井冈先民的智慧与血汗,表现了井冈山人民高超的建筑技艺,体现了井冈山区的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传承着井冈山民俗的文化底蕴。

译文:Courtyard is the major housing style in Jinggangshan. It is constructed with several detached houses, arranged around the center, which forms a relatively isolated while interconnected houses with walls from the outside. The native residents usually adopt the brick and wood structure with three lines including 6 rooms, which means 2 halls: one in the front and the other backward, and 4 other rooms. The Hakka residents always choose the wood structure with the feature of wood and “gandalei”(rammed-earth house).People can explore the amazing wisdom of the local ancestors through these houses. They keep a balanced relationship among architecture, nature and Fengshui.The great constructions mirror their outstanding architectural skills.

作为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民俗文化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随之产生了纷繁多样的专有名词,这往往造成译文中的文化空缺(孙乃荣,史耕山,2019)。许多民俗文化词反映了其民族的民间生活习俗。根据百度百科可知,干打垒是一种简陋的房屋建筑方法,即夯土垒墙而盖成的简陋房屋。这是客家人一种特殊的房屋结构。译文首先采用了音译的翻译方法,再加注释进行补充,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由文化异质性带来的可理解性损失,既保留了原意,又较好地向外国游客传达了这一特殊文化词语的真正含义。看到这些,游客对土、客籍不同的民居风格和建筑结构有了初步理解,这份文化记忆也为后人研究土、客籍的住宅差异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例2:“团箕晒谷,教崽读书”“土钵煮粥,缴崽读书”是井冈山人重视教育既生动又真实的写照。井冈先民节衣缩食建私塾、习子孙;井冈儿女起早贪黑苦读书、勤思考;井冈山区教习成风,人文蔚起。

译文:“Farming, then teaching the sons reading”, “Cooking, then paying the sons learning” is the vivid portrayal for Jinggangshan people who attach importance to education. Jinggangshan ancestors lived frugally and built private school, teaching 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 Jinggangshan children worked from dawn to night hard reading, building fame. Although Jinggangshan area is remote and poor, but education flourished, and humanities boomed.

根据庄初升(2020)的研究,“子”和“崽”都是上古精母之部字,“崽”是通语词“子”的方言分化词。客家方言中表“儿子”义的方言词有“子”“崽”两个,前者是直接承上古而来,后者则是古楚地方言词的遗留。例2中的“崽”正是井冈山客籍居民对儿子的称呼。因此,译文直接把“崽”译成了“sons”。这个例子也体现出井冈山民俗中一直传承着送子读书、重视教育的良好风气。诸如此类的还有“郎”,客家人喜欢把男性称为“郎”,很多称呼语都以“郎”结尾。比如歌曲“送郎当红军”中“郎”指的是丈夫。而在土籍文化中,称呼语更多地使用“阿”字开头,如民歌“红军阿哥你慢慢走”。

  (二)四字词、平行句的处理

中国的美学观念中特别强调平衡美,民俗文化介绍中常常使用大量的四字格和对偶平行句,以求行文工整,声律对仗,为文本增添音形意之美。由于汉英两种语言文化的影响使得读者形成了固定的审美思维,因此在传播文化民俗时要避免生搬硬套、逐字翻译。对此类句子的翻译多采用省译或意译的方法以删繁就简。

例3:井冈山人民深居大山深处,耕田种地、伐木破竹、打猎摘果是世代相传的本职。在长年累月的生产劳动中,形成了既包容并蓄又独具特色的农猎渔樵生产习俗。

译文:Because of the geographic factor, people mainly reside in mountains. So, farming, wooding, hunting and fruit picking are their traditional ways of making a living. After years’ of accumulative work and inheritance, the productional customs also possess their own styles.

“耕田种地、伐木破竹、打猎摘果、世代相传、农猎渔樵”这些四字词被简单地译成了“farming, wooding, hunting and fruit picking”。该译文虽然言简意赅,但准确传递了所含信息。

例4:集市贸易是井冈山人民进行物质交流的一个重要场所,同时也是传递信息、交流感情、休闲消遣的一种传统渠道。每逢圩日,山里人都不约而同地去赶集,或提篮小卖;或买已所需;或呼朋唤友;或吆喝叫卖。人山人海,摩肩接踵,鸡鸣狗吠,牛欢猪叫,好一派热闹景象。

译文:Fair trade is an important place for the exchange of goods for Jinggangshan people, but also a kind of traditional channel to transfer information, exchange feelings, for leisure and recreation. Every fair day, the villagers will go to the bazaar.  Some sell small commodities, shouting loudly; some buy this or that, bargaining seriously; some greet friends, chatting and drinking happily. Huge crowds of people, large herds of cattle, what a bustling scene!

原句描写了人们赶集的热闹景象。四字词、对偶平行句把集市描写得栩栩如生,但如果把这些表现形式之美和意象之美的华丽辞藻都一一译出,不但起不到很好的文化传播作用,反而会让外国游客感到浮夸。译文根据原文含义进行了省略与删减,较好地传递了原意,且不乏形式之美。

(三)谚语的处理

金惠康(2007)认为世界各地文化都有各自的独特文化现象和内容,相对于其他文化而言,就成了文化专项。谚语、成语是特有的文化专项词汇。根据异化为主,归化为辅以及文化等值的原则,在翻译谚语、成语时,译者应多留意中英文化的共享区。

例5:“家有一老,胜过一宝。”井冈山人民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习惯源远流长。老人年满花甲之后,“重一不重十”,即从六十一岁(民间指虚岁)起始做寿诞,是子女孝敬父母的传统习俗。隆重、热烈、喜庆、团圆的寿诞文化应运而生。

译文:The home with an old is better than a treasure. People here show their great respect to the old. It has been an established tradition that children arrange birthday celebrations for their parents from the year when they are 61. It is a way to show love to their dear parents. So, birthday culture comes into form with the meaning of magnificence, happiness and harmonious family gathering.

英汉民族对世界的基本认识是相通的,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处。“家有一老,胜过一宝”在英语成语中正好有共享区“The home with an old is better than a treasure”,这样的译文传递了信息,促进了文化的交流。“重一不重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寿诞习俗,包含深奥的文化内涵,如果直译出来,外国读者可能会很难理解。因此译者弱化了谚语的翻译,只是结合后一句,将其含义译出,以达到较好的文化传播目的。

民俗文化是多种文化的融合,是留给后人永远的文化记忆。井冈山民俗文化积淀深厚,独具特色。如何处理好这些民俗中的文化因素对传播井冈山民俗文化至关重要。本文从特殊文化词、四字格、平行句及谚语几方面分析了保留文化记忆,促进文化传播的翻译方法。在井冈山深刻的文化记忆中,茶文化、山歌、戏剧、方言等诸多民俗还有待人们进一步探索,以便更全面地对外传播井冈山优秀的民俗文化。

参考文献

[1]陈安定.翻译精要[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2]党争胜.民俗文化词的翻译问题探微——从《红楼梦》英文版中“压岁钱”等词的翻译谈起[J].外语教学,2015,36(01):93-97.

[3]董勋,段成.葛译莫言小说民俗文化英译研究——基于文化传真的视角[J].当代外语研究,2017(02):82-87.

     [4]姜智慧.从异化视角看民俗文化的传播——浙江省民俗文化翻译研究[J].中国科技翻译,2010,23(02):48-51.

     [5]金惠康.跨文化旅游翻译探讨[J].上海翻译,2007(01):31-34.

    [6]隆涛.分析《红楼梦》英译本中的民俗文化翻译[J].语文建设,2015(27):55-56.

    [7]孙乃荣,史耕山.文化自觉视野下的民俗文化英译研究[J].上海翻译,2019(02):67-71.

    [8]许崇信.文化交流与翻译[J].外国语,1991(01):31-36.

    [9]庄初升.客家方言名词后缀“子”“崽”的类型及其演变[J].中国语文,2020(01):66-76+127.

原文地址:http://whcy.cnhouji.com/html/2023/0113/125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