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返回主页

后稷网 > 文化产业 文旅

新文创语境下象棋文化资源开发与创意生产

2022年12月03日 00:00

象棋文化产业以象棋文化资源为核心驱动要素。象棋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其文化资源具备文化价值、游戏价值及娱乐休闲价值等。现基于新时代象棋文化产业的发展概况,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分析象棋文化资源开发模式的不足及象棋文化内容创意生产的特征。新文创语境下,象棋文化资源开发侧重于探索创意产品开发模式,实现文化价值的转化;象棋文化内容创意生产强调象棋文化资源与产品形态适配,突出故事驱动、场景建构、趣味融合三个特点。新时代的象棋文化产业与我国文化软实力形成正向循环,成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

新文创语境下,象棋不仅是一项传统体育项目,更是一个蕴藏中国传统文化、连接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符号。在以符号要素作为主要生产资料的文化产业中,探索象棋文化资源开发模式,以及象棋文化产业在多个业态中的内容生产特点成为新的时代命题。

象棋文化产业是典型的资源驱动型产业。象棋文化产业以象棋文化资源为核心驱动要素,以创意产品与文化服务为主要生产对象,通过故事驱动、场景建构、趣味融合等创意手段,实现资源商品化。新文创语境下,象棋文化产业涉及影视、动漫、游戏、体育等多个产业业态。

象棋文化资源内涵与价值

象棋文化资源是象棋文化产业发展最根本的驱动要素。象棋文化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便是探究象棋文化资源的内涵与价值。

(一)象棋文化资源的符号意义

“文化资源是一种物质基础上的符号建构。”象棋文化资源的符号意义在于象棋文化内涵。作为文化符号,象棋文化内涵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其一,象棋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入了哲学、文化、政治、社会等多个方面的信息,作为文化载体,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具象化符号,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其二,以象棋为媒介,在人与象棋的互动中,发展出反映人民文化生活场景,体现民族风俗习惯的象棋文化。正因如此,象棋文化在持续发展中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象棋文化资源的文化价值

象棋文化资源具备文化价值、游戏价值和娱乐休闲价值,其中文化价值是象棋文化资源的最基本特征。随着文化产业愈发强调内容生产,文化价值的重要性愈发显著。象棋文化资源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为象棋媒介的独特性和象棋文化的群体性。

象棋的独特性是象棋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基础。作为世界上唯一一项蕴含汉字的体育运动,象棋于2008年列入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象棋自东周“六博”起,经汉朝“塞戏”、唐朝“象戏”,最后基本定型于北宋的“象棋”。象棋棋子含义、棋盘设计、游戏规则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而来。象棋竞技搏杀与平局赛果兼备,反映出和谐是象棋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这一境界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思想,正所谓“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礼记·中庸》)。象棋所蕴含的中国哲学智慧更是其文化魅力所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具象化的媒介符号,象棋亦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象棋文化的群体性是象棋文化产业发展的产业基石。尽管自改革开放以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日常生活中已较为少见,但象棋依然具备一定的群众基础。例如,2021年第十届“碧桂园杯”象棋赛事在企鹅电竞平台上同步直播,前六轮全网日均观赛人数超1200万,慢棋等级分前二的王天一与郑惟桐之间的决赛,直播观赛人数峰值达到1760万人次。象棋文化的群体性还可从日常俗语中窥见,如“马后炮”“弃车保帅”“一招不慎,满盘皆输”等,这正是象棋长期在活跃于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侧面写照。

象棋文化资源开发与价值转化

“文化资源的价值只有在人类互动时才会生产和流通;文化资源生命力的鲜活程度取决于与人类的互动程度。”象棋文化资源的价值取决于象棋文化与人民生活的密切程度。因而,象棋文化产业需要开拓多种文化资源开发模式,辐射更多业态,拓宽传播渠道。

(一)象棋文化资源开发模式

一般而言,文化资源的开发模式分为基础性开发和深度性开发。作为典型的资源驱动型文化产业,传统的象棋文化产业业态以活动开发模式为主,覆盖体育文化产业,主要表现为活动经济。而新文创语境下,文化资源开发模式在当前更多表现为符号经济和场景经济等。象棋文化产业需要以象棋文化资源所具备的符号意义和文化价值为基础,进行创意内容生产方面的深度性开发,形成适应电影、电视、动漫、游戏等业态的创意文化产品。

象棋活动开发模式是以象棋运动本身作为事件核心,通过推广象棋活动、举办赛事项目等形式,产生准公共文化产品,以实现资源价值向文化资产的转化。在活动项目举办期间,活动成为一个文化经济平台,吸纳活动区域的相关文化资源。整体而言,象棋文化资源是这一开发模式的主要价值来源。此外,为更好地形成长期性的规模效益,优质象棋文化活动往往形成象棋文化品牌,其中代表性产品有象棋甲级联赛、“碧桂园杯”“上海杯”等。

向勇根据文化批评家雷蒙·威廉斯的文化形态分类,将文创IP分为老经典、新经典和快时尚三类。新经典和快时尚的文创IP借助PC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平台实现崛起。例如,以篮球为代表的西方主流体育项目构建了当代年轻人的运动概念,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体育文化,产生了以NBA、CBA为代表的新经典。而2022年夏季爆火的“村BA”则是快时尚的典型产物。随着愈发多元的体育项目出现,象棋这一体育运动趋于小众。而象棋文化群体性的削弱以及象棋文化资源价值的持续衰减,意味着象棋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新的文化资源开发模式。

新文创语境下,象棋文化资源应更加注重创意产品开发模式。象棋创意产品开发模式与活动开发模式有所不同,产品开发路径表现为在明确产品形态的基础上,设计象棋文化资源适配方式。象棋文创产品开发核心问题有二:其一,象棋是否作为产品的核心元素;其二,象棋文化资源如何适配产品形态。本质上,象棋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是经由象棋媒介实现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象棋文化产业发展阻滞表现为象棋文化群体性的削弱。从传播学上看,象棋媒介自身传播效果不佳,难以连接象棋文化与现代生活,需要通过与电影、游戏、动漫等媒介相融合以形成传播渠道。因此,象棋文化资源以何种地位、何种方式融入,即适配方式是创意产品开发的关键性问题。

(二)象棋文化资源价值转化

象棋文化资源的价值转化是象棋文化资源适配方式设计的前提。在实践中,象棋文化资源的价值转化主要表现为两种方式。

其一,以象棋文化的群体性特征为基础,游戏价值和娱乐休闲价值为主体的转化方式。该方式的价值实现依托于人棋互动,表现为参与及观赏对弈。价值体量取决于人棋互动的程度与规模。象棋活动的价值来源于精神上的满足感,而满足感源于象棋的趣味性,趣味性则是象棋竞技性与观赏性的意义。该方式主要受到象棋群众基础、象棋活动吸引程度两方面的影响,常见于体育产业业态。

其二,在象棋文化群体性特征的基础上,以文化价值的文化属性为主体。这一转化方式更多表现为符号经济和场景经济。象棋以媒介符号形态融入多种业态中,多重媒介共同构成传播渠道,实现象棋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充分接触,完成场景互动。该方式的价值实现主要依托于文化认同及民族认同,价值体量受限于象棋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距离。目前更多地运用于影视、游戏、动漫等业态。

其中,对象棋文化符号背后传统文化的挖掘,以及场景建构基础上的创意内容生产是价值转化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长期以来,象棋文化与产品形态融合程度较低,象棋媒介多以象征性符号存在。而象棋媒介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信息,因其历史性与知识性特征,少有对其的有效挖掘。因此,尽管在多种产业业态下均有相关文创产品,但少有取得市场成功的代表性案例。

新文创语境下象棋文化内容创意生产

新文创语境下的象棋创意产品生产过程主要体现为文化内容生产。从文化产业学角度来看,在文化内容生产上实现象棋文化资源与产品形态的适配,旨在拉近象棋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距离,需突出故事驱动、场景建构、趣味融合三个特点。尽管三者在不同业态实践中各有侧重,但总体上象棋文化内容生产表现为在故事驱动的基础上融入象棋文化,实现趣味融合,形成场景建构的总体思路。

(一)影视作品中的故事驱动

在新文创背景下,象棋文化内容生产的故事驱动强调象棋元素服务于故事创作。故事驱动并非元素驱动,其以故事为核心,即象棋文化产品的故事不等同于“象棋故事”。随着象棋文化群体性的削弱,象棋文化逐渐远离现代生活。以“象棋故事”为核心的文化产品几近覆没。在影视产业中,《关东棋王》《棋王》《惊天破》等电影,为求象棋与故事主线紧密结合,致使象棋不仅未能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亮点,反而制约剧情走向,影响故事创作,使得故事驱动成为“元素驱动”。

故事驱动象棋文化内容创意生产可借鉴其他棋类的成功经验。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以国际象棋为原型创造性地设计了“巫师棋”,巫师棋自然地出现在推动剧情发展的场景之中。而国际象棋的竞技性与魔法世界的紧张感融合,产生了强烈的趣味性。情节中展示出智慧、勇气等品质,让读者与观众自然地与国际象棋文化产生联系。随着《哈利·波特》系列电影风靡全球,一众拥趸前往大英博物馆参观巫师棋的原型——刘易斯西洋棋,了解其背后的北欧历史。国际象棋文化资源得以成功转化。金庸在武侠小说中对围棋文化的运用与该案例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象棋元素运用服从于故事内容是故事驱动的关键。

(二)动漫作品中的场景建构

在象棋文化内容创意生产中进行场景建构需要真实感与想象力相统一。真实感指场景建构基于真实场景,真实场景是象棋文化在动画中得以体现的重要路径。想象力指场景创意再造,旨在建构及预见现代化的象棋文化生活形态。

场景建构在动漫作品中尤为突出。在象棋题材动画作品中,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仅《象棋王》一部,其场景建构完全脱离实际,想象缺乏实践基础。《象棋王》的场景集中于类似球场的室外场地,通过极具“科幻性”的激光棋盘对弈,这在文化认知上使观众产生了心理距离。与之相似的围棋类动画作品《棋魂》,在对弈场景的构建上根据故事剧情融入学校围棋社、围棋馆、棋院以及各种层次赛事等多种场景,成为宣传围棋文化的重要窗口。2001年首播的《棋魂》巧妙地运用当前已普及的网络对弈场景,创意性地设计了观众津津乐道的Sai与Toya Koyo的千年之战,建构出一种传统与现代对话的文化生活场景。一部充满生活趣味、情节场景真实的象棋题材动画作品可以成为连接象棋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桥梁,真实而具有预见性地描绘出未来象棋的发展,是青少年获得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认识的重要渠道。

(三)游戏作品中的趣味融合

趣味融合是在新文创背景下重新激发象棋运动竞技性与观赏性,实现象棋游戏价值与娱乐休闲价值转化的重要环节。在游戏作品中,象棋的趣味性呈现出两种融合形态。常见的是以《天天象棋》为代表的网络象棋游戏。作为一种新的象棋文化生活形态,线上棋牌游戏是体育与游戏产业融合发展的成果。其所面临的最大局限与线下象棋活动相似,随着象棋文化群体性的削弱,人棋互动的规模与程度呈下降趋势。

将象棋运动与象棋文化融入其他类型的游戏之中形成一种趣味融合的典型方式。例如,2001年RPG养成游戏《武林群侠传》在剧情中融入象棋文化内容,设计象棋游戏关卡,充分调动玩家参与积极性。其中既包括《橘中秘》《事林广记》《适情雅趣》等象棋经典,还有双车胁士、大胆穿心、车包抽杀、海底捞月等残局杀法,故而成为广大游戏玩家了解象棋文化与象棋技术的途径之一。

该方式借助RPG游戏对独立元素的包容度,创意性地运用象棋文化内容丰富游戏内容。尽管游戏产业重心已经从PC端转向移动端,但RPG仍是游戏市场的热点。据《2020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移动游戏在中国游戏市场占比75.24%,RPG在收入前100的移动游戏产品中占比达36%。随着移动终端设备的全面普及,象棋可借助这一模式开发新型文创产品,形成产业新业态。

新文创语境下,象棋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我国文化软实力是正向循环的关系。新时代象棋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青少年,而推广象棋文化的社会效益表现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随着我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世界各国了解我国文化的客观需求也日益增加,象棋将成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之一。

 

参考文献

[1]向勇.文化产业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

[2]吴幼章.象棋简史[M].成都:成都时代出版社,2019.

[3]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南希·玛丽·布朗.象牙维京人:刘易斯棋中的北欧历史与神话[M].赵越,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

[5]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2020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R/OL].(2022-08-19)[2022-09-29].http://www.cgigc.com.cn/details.html?id=08da81c4-fc35-4bd1-853d-9f66bba69125&tp=report.

原文地址:http://whcy.cnhouji.com/html/2022/1203/124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