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稷网 > 后稷网 综合资讯
3月24日,贵州省农业科学院举行贵州省农产品(食品)加工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标志着贵州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中迈出关键一步。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傅强、院长张洪亮出席会议,来自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农业农村厅、及贵州大学、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花溪区人民政府等政府代表、行业专家和金融行业嘉宾参加会议。会议由省农科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吴康云主持。
座谈会上,傅强说:“科研不能‘锁在柜子里’,必须让成果‘长在产业链上’。”他表示,成立加工平台的核心任务是打通“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堵点,推动科研与市场深度对接。傅强指出:一是强化党建引领,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政治保证、思想引领和组织依托,凝聚党员科研骨干力量,将党建优势转化为科技创新效能;二是深化协同创新,依托“政产学研用”联动机制,联合省工信厅、农业农村厅等部门,在政策扶持、标准制定、金融赋能等领域形成合力;三是聚焦产业痛点,针对贵州特色农产品如辣椒、刺梨、苦荞等,突破保鲜、加工、营养锁鲜等关键技术,打造一批具有全国竞争力的“黔字号”品牌。
张洪亮在致辞中表示:“加强农产品(食品)加工团队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培育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主导产业’,也是贯彻省委省政府‘十四五’农业现代化规划的具体举措。”他指出,团队建设立足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贵州“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定位,旨在破解农产品加工领域“技术瓶颈多、成果转化慢、产业链条短”等难题。为此,张洪亮提出了四点希望:一是加强院校合作,共同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二是着力培育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农产品,提升贵州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打造商品化运营模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四是筑牢食品质量安全与营养优质防线,保障消费者权益。
现场,贵州省工信厅食品工业处、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处等相关负责人结合行业实践建言献策。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夏锦慧研究员介绍,通过科技赋能,将“原料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推动贵州特色农产品加工破解“原料出山、价值留外”的困境,让更多“藏在深闺”的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据了解,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将整合院内资源,补齐学科、人才短板,强化农产品精深加工科学研究,依托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的科研优势,形成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开展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研究,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为贵州农产品加工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多彩贵州网)
责任编辑:史文明
原文地址:http://www.cnhouji.com/news/2025/0329/1238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