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网 > 文化产业 文旅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现主要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乡村景观元素分析等方面进行阐述,重点对南京市浦口区九华村乡村振兴的路径和方法进行分析,提出景观赋能、文旅并进的观点,以期促进乡村发展、农民增收。
政策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1],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乡村景观元素分析
乡村景观是介于城市景观和自然景观之间,有着独特历史文化和生产方式的田园景观,兼具自然和人文特色。村落、田野、道路、河流等都是乡村景观的一部分,独特的祠堂、矮墙、田间地头、麦场等都是生动有趣的乡村生活风景[2]。
乡村景观主要分为聚落景观、文化景观、植物景观及建筑景观等。乡村聚落景观主要包括乡村建筑、街道、广场等硬质景观。乡村聚落景观不同于城市景观,乡村建筑密度低,多以延续历史文化的当地特色建筑形式为主,建筑材料也多以当地的石材、木材、砖材等本土材料为主。乡村文化景观依附于乡村自然景观,能反映乡村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特色地域文化,是人类活动的历史记录,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例如,戏剧、手工艺、传统工艺等乡村文化景观承载了历史文化价值。乡村植物景观是由自然生态景观、农耕文明景观、植物群落景观等共同作用的生态共同体。植物景观包罗万象,农田庄稼、菜园蔬菜、果园果木、溪边茅草等都包含在内,乡村植物景观是地域特色的文化体现。
整体风貌
要加强对村域的规划和管理,确保村庄整体风貌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保护和修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乡村整体风貌主要包括空间构成、布局肌理、材料色彩、视觉要素、植物群落等。在空间构成方面,主要是在尊重传统村落肌理风貌的基础上,尽量保留村落传统的建筑布局形式。例如,传统村落布局形式有临水而居,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宅院相依等。村落整体的布局肌理要依据传统建筑保留民居结构和特色,从顶面、平面及立面等综合考虑,形式简洁,色调突出,整体协调。在对其的保护过程中,要进行保护性完善修葺并有所创新。在对村落的材料和色彩的选择中,要考虑民居建筑的传统特色和地方风俗,合理保留其材料和色彩
道路系统
乡村道路系统承载着乡村的地域价值。乡村道路要满足其地域特征和功能特征,道路设计要合理[3],铺装材料要尽量利用当地乡土材料,如石板、石子、沙土、木材、砖材等,这样做不仅可以起到节约成本和低碳环保的作用,还可以在道路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体现当地特色,增强道路的趣味性与亲切感。
河道水体
乡村河道是村落人群的聚集地之一,是村民重要的生活依靠,也是最能反映村容村貌的区域。在乡村河道水体方面,要保护天然河道流域面积和周边生态环境,定期维护清淤,通过驳岸、护坡、植物缓冲带建设等方式重塑河道的生态环境[4]。河道景观要因地制宜,优先采用自然驳岸对水道景观进行规划治理,用自然生态缓坡代替硬质驳岸,用乡土植物过渡水道和陆地空间,与当地文化相融合,形成具有体验性和观赏性的新型生态河道景观。
公共空间
乡村公共空间包含房前屋后、河道水池、村口等零散型区域,是村民的交流场所。在进行乡村公共空间设计时,应以乡村文脉为依托,融合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现代景观设计手法和乡村野趣景观营造手法等,合理利用乡土材料,打造集自然性、文化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公共空间。例如,乡村桥梁不仅是建筑,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体现,因此,要对原有古桥进行适当保护和修复。在此过程中,不仅要满足村民的通行需求,增强乡村景观效果,也可以将桥上空间作为重要的公共活动和交流节点,丰富空间的功能。
设施小品
乡村设施小品是彰显乡村特色和创新性的所在。景观设施小品不仅能丰富乡村风貌,美化乡村公共空间环境,还可以保留乡村独特的文化底蕴,实现创新性的体现和再创造,促进乡村文脉的传承创新,提升乡村文旅价值。乡村设施小品要充分挖掘乡村特色元素,打造具有趣味性、艺术性和科普性的景观设施小品,以便满足村民的日常功能需求,同时也让游客感受到当地文化特色,满足游客的精神需求[5]。
乡村景观案例分析
基本概况
南京市星甸街道九华村位于浦口区西南,村域面积6.7平方千米,全村现有茶叶种植面积2300亩,传统农作物种植面积1100亩,经济苗木种植面积400亩,现有农户638户,总人口2371人。
九华村前临驷马河,后依赭洛山,依山傍水,环境优美。现有茶文化主题公园、生态园、养生园等三家主题乐园,小九华寺、龙母坟、红龙洞等体现民俗文化的人文旧址。近年来,九华村着力打造特色采摘园、户外运动场所、生态垂钓园等特色项目,吸引了南京市区及周边游客前往观光体验,探索发展出一条以茶文化为特色的乡村文旅发展路线,直接带动当地村民增收和农业经济增效发展。2020年,九华村入选“第二批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单和“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茶叶)”名单。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指出乡村振兴是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的新引擎、硬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南京创新名城建设的重要支撑,是建设美丽古都的关键举措。还指出,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打造美丽乡村是“环境美”的重要内涵。统筹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坚持农业绿色发展,推行农村绿色发展方式,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利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市与乡村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九华村定位为休闲旅游型乡村振兴发展路径,因九华村位于宁皖交界处,故将目标客户群初步分为周边地带家庭亲子游的基础固定人群和南京及马鞍山市区休闲旅游拓展人群。家庭亲子游人群多集中在周末和节假日前往,以感受自然、人文风光,体验民俗地域文化为主,旨在增强亲子活动交流体验。企业商务游则以休闲度假为主,旨在体验当地文化特色,注重精神上的放松休闲和旅游品质需求。现如今九华村发展特色乡村振兴路线,形成了以“学茶 品茶 乐茶”为主题,集休闲农业、民俗文化、亲子教育、度假休闲于一体,以农、文、旅、创为特色的乡村田园综合体。
历史文脉
浦口区九华村茶叶种植历史悠久,现有茶文化主题公园、养生园等。九华村现有以“茗茶养性,悟茶养心”为主题的九华茶坊,每走一处都有着浓厚的茶文化气息。游客在九华茶坊可以品尝到“浦桥玉剑”“九华嫩剑”“九华御芽”等知名绿茶,同时会有专业的茶艺师现场进行茶艺表演。游客除了可以在茶文化基地购买到茶叶外,部分茶农也会自己配备杀青机等专业设备,自炒自售,有的还有自家的小茶吧。以茶促旅,以旅带茶。在茶文化基地,游客可以参观绿茶的制作过程:现场采摘——杀青(去除60%水分)——手工炒茶(40分钟左右)——去除茶毫——分拣包装。
九华门笺具有自己独特的雕刻模板和制作程序,制作过程主要分为裁纸、画样、雕刻、贴金四步,有别于其他地区的剪纸及雕刻艺术。九华村内还有流传多年的龙母坟、红龙洞、小秦王赶山填海、仙人谷雨采云雾茶等人文旧址。
九华村赭洛山上现存有抗战时期留下的碉堡和炮台遗址。另外,九华村还打造了抗战烈士雕像广场,以及2.2千米的“红色之旅”登山步道。在九华村,游客可以感受革命先烈的足迹,追忆凭吊英烈的革命伟绩,体悟红色文化。
设计主题
浦口区九华村近年来以打造特色田园乡村为主,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以创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为目标,以“茶”为核心产业、“茶”文化为核心,深度挖掘其内核文化。将“文化振兴、产业振兴”作为突破点,以“山水”资源为核心、“茶文化”休闲为主题,以“非遗技艺”传承和“乡村田园”休闲为载体,使九华村成为江苏省乡村振兴新样板。
九华村通过建设立足于乡土社会、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特色田园乡村,加快实现乡村的发展与复兴,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互促共进。通过改造村口、民居、街道、广场等公共空间,利用景观赋能,文旅共生,打造新农村文旅发展路径。
街道广场设计
乡村公共街道广场体现了乡村建设的个性和特色,但乡村公共空间往往也容易被忽略。公共街道、广场、景观小品等元素设计不仅能提升乡村整体环境,吸引游客驻足停留,还能更好地为当地的村民服务,满足其休闲等需求。九华村广场设计(图1)借鉴了当地的茶文化、九华门笺剪纸等文化元素,对元素进行变形重组,并将其融入广场景观设计中。在景观构筑物设计中,合理利用当地茶文化,选取茶叶的造型元素,通过叶片形状、叶脉装饰,寓意茶文化的悠久历史。通过特色人物剪纸造型装饰广场的小型舞台,便于非遗传统文化展示交流。整体广场设计选材均源自当地石材、竹木材料,体现了乡村文化特色。用起伏的片岩山石装饰广场与街道交界处,打造山脉连绵不绝的景象,在植物配置中以本土原生植物为主,多搭配花果类乡土植物,保护乡土特色植物,打造特色田园景观。
图1 乡村公共空间广场小品设计(作者自绘)
村居展馆设计
乡村建筑或构筑物需要在充分体现乡村传统建筑文化或民俗文化的基础上,从布局肌理、材料色彩、空间构造、视觉表现等元素着手,体现时代精神和创新元素,打造现代功能与审美新形态。
浦口区九华村遵循“一村一品”乡村振兴设计特色,打造特色乡村图书阅览室(图2)、非遗展览馆等。保留村落肌理,展示原汁原味的乡村历史文化风貌。通过讲授非遗制作技艺、开展非遗产品销售等形式,体现当地的民俗民风,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不仅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还让游客感受到了朴实的乡土风情。
图2 乡村小型图书阅览室内部设计(作者自绘)
(六)民宿建筑设计
通过“互联网+直播”等营销模式,打造特色旅游文化。九华村打造了特色民宿建筑(图3),通过旅居民宿,让游客体会不一样的民居建筑文化。借鉴九华村传统建筑形式,在保留原有的建筑肌理和传统建筑风格的基础上,以新徽派建筑风格为主,白墙黑瓦,简洁典雅,搭配九华村特色的茶文化、非遗剪纸特色等,让建筑焕发出浓郁的人文气息。民宿建筑多采用原木材料、当地石材,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马头墙、白墙等徽派建筑形式与周围的绿水青山共同勾勒出诗情画意的田园气息。庭院内搭配新中式水景,有白砂砾、圆形莲花汀步、山石等,一花一草一木一石都融入了江南私家园林特色,简洁实用。在民宿建筑装饰细节处,搭配特色茶艺小品、村落传统农耕小件等,丰富细节,增加趣味。
图3 乡村民宿建筑设计(作者自绘)
总而言之,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是乡村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保留乡村原有肌理,注重乡村生态系统建设,保留乡村特色景观气质,并立足于乡村特色文化开展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工作,在提高景观规划设计质量的同时,更好地体现景观赋能、文化传承,走出一条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乡村振兴道路是我们一直不断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宋岭,黄洋.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探析[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0(03):71-72.
[2]潘玉梅.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J].乡村科技,2018(21):33-34.
[3]李博男,富尔雅.乡村道路景观设计[J].中外企业家,2014(15):245.
[4]陈倬.乡村河道景观生态探讨[J].现代园艺,2019(12):160-161.
[5]薛育佳.浅谈美丽乡村景观小品设计[J].广东蚕业,2019,53(05):143+145.
责任编辑:史偌霖
原文地址:http://whcy.cnhouji.com/html/2022/1126/121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