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返回主页

后稷网 > 文化产业 文旅

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河北省乡村景观优化策略研究 ——以新乐市西张村为例

2022年11月25日 00:00

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建设实践和理论研究顺利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现以新乐市西张村为出发点,以实地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为基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地制宜地研究适合我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及原则,从生活居住环境提升、生态环境良性改善、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阐述乡村景观营造的创新要素。通过西张村景观设计实例进一步解析乡村景观营造理念和表达手法,完善乡村基础服务设施及生活硬性需求设施,以期实现乡村景观改造的长远目标:具有宜居宜养的基础环境条件;具有独特乡土气息的个性化乡村生态景观;具有乡村可持续性发展、集约现代的产业结构;具有乡村独特民风民俗的艺术气息。通过以上各方共同努力,推动乡村景观环境的振兴和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着眼于“三农”全局,包含“三生”和谐与“四美”统一,是乡村地区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行动。其对乡村景观改造的基础条件——环境美提出了具体要求:改善乡村生活环境,提高乡村生活卫生标准;保护乡村现有生态环境,并对已破坏的环境进行修复和改造,以提高乡村居住生态环境质量;对乡村特有的农业特色产业化、市场化,促进乡村产业结构升级,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改善乡村物质条件基础;对乡村民风民俗进行保护、开发和弘扬,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文化景观。

本文分析乡村景观设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国内外成功案例的分析研究,总结提炼先进经验。同时,以新乐市西张村为例,综合分析其乡村景观现状、村域特征、产业现状、民风民情等,结合区域发展要求,探索乡村景观优化方法与对策。根据河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及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中对建设乡村景观的具体要求及目标,探求新乐市西张村景观环境设计的可行性,探索河北省新农村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制定有效的乡村景观设计管理机制,完善景观保障措施和维护体系,确保乡村景观设计理论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乡村景观建设研究起步较晚,随着景观生态学的兴起及应用,对乡村景观的发展及研究逐步发展起来。目前,该方面的研究整体上呈逐步增长的发展趋势。2000年开始,谢花林、王仰麟等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乡村景观规划进行统筹研究,这对我国乡村景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观光农业和生态学之间的关系是王仰麟在20世纪末的主要研究内容,后期其研究重点是新农村生态规划的方法与乡村景观环境改善之间的联系;之后,在国家大力倡导新农村建设的浪潮之下,其对新农村在景观环境的改善及实践方法路径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范围及研究深度、广度也在不断地扩大。部分学者从民风民俗保护开发、传统农耕方式保护与体验、村落聚居形式保留与沿用和乡村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多方面对乡村资源分类统筹,并深入挖掘乡村景观的历史性和地域性等特征以及与其他景观设计类型的区别。目前,国内乡村景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代表性的有吉安县,其创造的“吉安模式”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成为典型的通过科学手段打造新农村建设,尤其是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景观规划模式。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为乡村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国外研究现状

20世纪60年代,国外乡村景观建设迎来发展高潮,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就,并以国家法律政策的形式对乡村景观建设进行支持和保护。其通过与公众互动、场地功能综合、整体开发、保护与发展的手段,重点为实现乡村景观、服务、生活统一发展。其中,亚洲国家以日本、韩国为代表,在乡村振兴方面,通过转变乡村原有的发展模式,创造良好的、符合乡村生活的乡村景观环境,以激发创新精神,为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比如日本关西岐阜县古川町乡村景观改造设计,通过调动村民集体参与的积极性,用绿化美化的方式改造周围环境,通过全盘性规划达到乡村总体营造的目标。欧美国家通过颁布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建立完善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理念体系,促进乡村景观建设。比如德国巴特诺伊施塔特村庄,通过对基础设施的改善、对传统民居的整修、对地块的协调统筹调整、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传统人文景观的保护与传承,以及对旧村落的保护与维修改善等,改善乡村的生活、人文环境,推进该农村地区产业结构改善和升级,保护当地的人文、自然环境,助力该地区可持续发展。

我国乡村景观问题现状

随着国家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号召力度逐渐加大,我国乡村景观建设在经历了多年的摸索尝试后,建设体系也越来越完善。但很多乡村的景观建设仍存在问题:一是新农村建设在相关政策支持推动下,生活、生产等基础设施已相对齐全、完备,但由于后期缺少维护管理,道路建设标准低,养护管理少;二是在现有城市景观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影响下,乡村景观设计在设计方法和程序上一味地向城市景观设计学习,对乡村现有物质基础、本土文化、民风民俗、产业特色等软质景观要素重视度不高,普遍追求去农村化,向城镇化靠拢,失去了乡土特色和乡村底蕴;三是产业基础薄弱,缺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持续性动力,产业结构单一,各产业融合度不高,全产业链模式形成阻力较大;四是在建设过程中村庄内农田、河流等自然风貌受到破坏,生态系统受到影响。针对以上我国乡村发展面临的问题,建设美丽现代化乡村刻不容缓。

西张村景观现状

基础公共设施不完善

该村庄道路系统不完善,与外界主路联通不便捷,人车混行,安全隐患较大,道路绿化率低,植物种类单一;供水系统完善,但仍采取粗放型排污、排水的方式;公共卫生环境较差,生活、建筑垃圾随意堆放,缺少垃圾收集、转运点,环境整洁度低;照明设施缺乏,且维护不到位,照明能力较弱;公共休闲活动场地缺乏。

image.pngimage.png 

            图1 村口道路现状(作者拍摄)      图2 环境卫生状况(作者拍摄)

环境风貌体验感差

村庄的建筑风貌单一,文化元素缺乏,与周边环境融合度低,整体辨识度不高;绿化率低,春、秋、冬干旱季节扬尘严重,自然环境体验感弱;公共场地杂物乱堆乱放、车辆停放混乱现象严重,人文环境体验感差。

产业发展基础薄弱

西张村农业生产仍以传统农业为主,集约化水平有待提高,缺乏推向产业化农业的基础。目前乡村产业发展结构单一,庄稼种植仍是农村主要产业,产业结构相对单一,需要第二、三产业的融入和带动,以丰富农村产业结构,提升农村物质基础条件。

地域文化传承不足

村内整体布局过于整齐划一,与周围村庄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对本土农耕特色文化、伏羲文化等文化资源传承不足。

西张村乡村景观振兴战略具体措施

依据《河北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西张村在景观规划层面偏向改造型,依据现有景观条件及潜在能力,该村景观规划重点为建设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首先对生活基础类设施进行完善,改善公共服务类设施,同时依据现有特色农业打造特色产业,以绿色生态建设为主导思想,并以“生态优美、村容整洁、设施完善、低碳环保、特色鲜明、宜居宜业”为目标努力将西张村建设为生态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善、管理文明有序、社会保障健全的新型村庄和幸福家园。

西张村乡村振兴发展目标

以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为指引,致力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试因地制宜地研究出适合我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及原则,以打造具有鲜明乡村特色、乡土气息的生态景观,为村民营造健康和舒适的宜居环境,在提高村民幸福指数的同时带来社会效益,实现乡村建设可持续发展,推进本村乡村振兴。

西张村景观优化策略

总体规划

根据河北省及市县乡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要求,以生态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建设用地控制线、文化保护传承为设计框架,从完善乡村生活、生产基础设施,继承和弘扬本土民风民俗、特色文化,修复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等四个方面,依据西张村现有条件,本着尊重乡土人文、民俗,同时促进新农村全方面发展的原则,力求实现该村的可持续性发展,将农田、特色农作物及伏羲文化城等作为展现当地民风民俗的素材来源,在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及村容村貌改造过程中进行抽象和提炼,形成文化传播载体,以提升该村景观整体风貌及文化内涵。传承乡村特色,激发乡村记忆,在保护的基础上实现传统村落风貌、地方特色与新农村建设的统一与创新。

以特色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设计为实践切入点,对西张村存在的问题与特点进行深入剖析整理,从完善乡村生活、生产基础设施,继承和弘扬本土民风民俗、特色文化,修复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进行研究,依据西张村的具体情况,结合新农村建设实践经验,为西张村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可实施的改良设计方案。

通过对西张村现有建筑、道路体系、植物分布、公共设施分类汇总,进行现有条件下的甄别勘验,同时对该村周边环境、自然景观、人文民俗、特色农业及产业进行内核提取,运用综合分析法,探索具体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景观设计策略的应用方式,归纳出传统村落特有的可持续发展要素,形成现代社会背景下的乡村景观可持续发展模式。

西张村景观优化具体策略

完善基础设施

通过对全体村民数量、年龄结构、生活习惯、农耕习惯、工作方式等的了解,在统筹村民生活、工作、农耕、休闲、娱乐、文化等各要素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西张村的景观环境进行改造:第一,完善村内道路体系。村内道路压力主要集中在春秋农忙时节及上下班时间,主要是机动车和农业作业机器。根据西张村景观整体改造方案,增加村庄西、南、北三个方向与县道的道路,作为村庄与外界联通的纽带;拓宽村庄与耕地联通道路,缓解农忙时节道路压力;村内道路根据现状划分为二级:一级车行道,满足机动车、农业作业机器及消防车辆的通行,同时作为该村整体形象和文化宣传的载体;二级人行道和宅间小道,增强村内出行安全性及景观装饰性。道路两侧均设置绿化带,完善道路绿化景观,美化整体环境。第二,深度完善给排水设施。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村内设有供水井可满足供水需求,增设排水管道,雨水、生活污水设施沿一级道路由高至低铺设管道,与市政排水管道联通,解决村内给排水、卫生防疫问题。第三,完善村内供电、公共照明设施。沿一级道路增设路灯,满足村民日常出行、照明使用,开关时间与农耕作息时间保持一致。第四,设置垃圾收集转运点。全村划分为4个区域,每个区域设置3处垃圾收集点,在村北设置一处垃圾转运站,解决村内公共卫生问题。第五,修建文化活动广场。在村南村入口处修建综合活动广场一处,为村民提供休闲、娱乐、运动、文化宣传活动场地。将本地特有文化符号、民俗特征作为文化活动的设计元素和表现符号,同时将广场作为农忙时节的晒谷场,以实现场地的多功能使用,实现土地使用率最大化。

美化村容村貌

结合当地乡村风貌、农耕特色和文化元素,在现有建筑结构布局基础上,结合当地的生活习惯、民俗风情和文化传承,对现有建筑依据结构、大小、新旧等进行序号编排,通过美化建筑外立面、修缮建筑结构、更换老旧建筑材料及对统一文化符号的应用,改善村容村貌,以打造村域特征显著、文化特色鲜明的村庄。

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通过完善该村道路体系及道路绿化,修建排水、排污管道,设立固定垃圾收集点,修建转运站,增加照明设施及维护,修建休闲活动广场等措施,改善该村生活、生产环境;通过文化元素在景观环境中的应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实现西张村创建生态环境优美、民风民俗有声有色、产业结构合理的新农村。

本文对西张村村容村貌、生态环境、产业环境等进行综合评估,探讨乡村景观设计的方法及优化措施。综合区域村落特征及村域个体性差异向相关政策靠拢,促进乡村景观建设发展,推进乡村景观建设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研究乡村景观改良、设计的问题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及现实意义。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景观建设实践和理论研究开展顺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成效。通过本课题的实践和研究,希望能丰富和完善河北省乃至全国新农村建设的景观设计理论,为今后的乡村景观规划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朱平国,卢勋.居有其所:美丽乡村建设[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6.

[2]蒋姣龙.乡村振兴背景下大都市郊野地区的规划探索——以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新镇郊野单元(村庄)规划为例[J].智能城市,2019,5(23):10-13.

[3]王美惠.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济南市唐王镇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20.

原文地址:http://whcy.cnhouji.com/html/2022/1125/120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