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返回主页

后稷网 > 文化产业网 银幕内外

现实题材高分领跑 剧旅联动热度空前

国产电视剧2024年鉴

2024年12月30日 11:15

电视剧《南来北往》剧照。资料照片

游客自驾来到新疆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可可托海镇塔拉特村。记者 丁磊 摄

即将过去的2024年,是中国电视剧产业的丰收之年,尽管面临微短剧及各类短视频的流量新挑战,但中长篇电视连续剧始终是传统广电和网络视听领域高质量内容供给的中流砥柱。

从年初的《繁花》《南来北往》,到年中的《我的阿勒泰》《玫瑰的故事》,再到年末的《小巷人家》《清明上河图密码》,一大批优秀电视连续剧带动大文旅产业进一步形成新的产业链“闭环”,吸“粉”的同时,也创造了市场新增量和新价值。

“带飞”旅游 同款打卡爆火

“《我的阿勒泰》满足了我对‘诗和远方’的所有幻想”“想去阿勒泰的心已到达顶峰”“上班暂停,有事去趟阿勒泰”“看完剧就订好了去阿勒泰的票”……大批网友富有诗意的留言,撑起了一般被认为是影视淡季的五六月份。

2024年5月,“为了一部剧,奔赴一座城”登上各类热搜和行业榜单,“养在深闺”的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一跃成为全国“文旅热”中的独特风景。伴随热播剧《我的阿勒泰》收官,当地旅游热度持续飙升。携程数据显示,自5月7日电视剧开播,仅一周左右,平台上“阿勒泰”一词的搜索热度环比上月同期增长一倍,阿勒泰地区的旅游度假产品预订量环比上月同期增长超370%。

早在2023年初电视剧《狂飙》热播时,就一度带热了剧中主要取景地广东江门的旅游业。超过往年,2024年是影视与旅游联动的大年。年初就有王家卫导演精雕细刻的电视剧《繁花》,一举将改革开放地标上海外滩、和平饭店、黄河路美食街、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等变成“网红”。以City Walk为主的“繁花游”方兴未艾,又有《承欢记》淋漓尽致地呈现了上海“老房子”旅游新视角,紧接着《我的阿勒泰》一举将年轻人的旅行脚步带到了西北边陲。随后播出的《玫瑰的故事》又引发了关于“北京到底有谁在”的各地文旅资源大讨论。另一部网剧《春色寄情人》则多维度展现了泉州的自然和人文风物。至年末,随着《小巷人家》游江南,跟着《清明上河图密码》游开封,又成热点。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影视与旅游的“无缝衔接”既是文旅产业在2024年的“意外之喜”,也在行业生态发展的情理之中。一大批文学作品带动了影视剧改编,进而带动了“影视+旅游”业态的成长。各地政府在应对新业态、满足新需求方面,经验越来越丰富。他认为,回顾2024年全年,一方面“跟着影视去旅游”的时尚潮流大兴,另一方面,“影视+旅游”令旅游目的地的供给体系更加完善,各地的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不断提升,也是非常可喜的变化。

坚持“两创” 口碑好剧迭出

如果说“文旅热”只是电视剧制作播出的“衍生品”之一,2024年更多电视剧佳作的登场,为整个视听内容创制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信心。

在6月举行的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颁奖典礼上,《繁花》摘得五项大奖。评委会在最佳中国电视剧奖项的评语中提到:“《繁花》记录了一个时代的繁华与沧桑,也承载了一个时代的凝重记忆,在烟火气中显出格调,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透露信心,艺术化地呈现出普通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创造精神。”

《繁花》的热播,让中国电视剧人看到了一条“新赛道”,无论是导演王家卫,还是摄影师鲍德熹等,过去主要从事电影摄制。他们初涉电视剧拍摄领域,宛如一支“奇兵”。除了在文旅方向的带动效应,影视从业者更关注《繁花》极富质感的细腻拍摄手法,2024年围绕国产剧讨论最多的热词,集中于对“美学元素”的提炼,对散文式拍摄手法的运用,以及如何铺陈虚实相生的镜头语言。

正如这一届白玉兰奖中国电视剧单元评委会主席、导演阎建钢所言,如今行业正在处处焕新,但电视人依然守着一颗创作初心。“在这个行业里,可以更加感受到创作者的诚意,不再盲目追求‘爆款’,而是致力打造杰作。”

岂止一部《繁花》,2024年熠熠闪光的国产电视剧作品中,还能看到《庆余年2》等“网感”与美学交融的作品,也有《凡人歌》《城中之城》《赤热》《前途无量》等直抵人心的行业类型片。而《我是刑警》《边水往事》《猎罪图鉴2》等精品迭出,也让推理刑侦剧成为国产剧中持续稳定释放产业集聚效应的门类。

与都市题材堪称“并蒂之花”,近年来革命战争题材大剧也不断突破。2024年《西北岁月》以超强阵容呈现了一段革命星星之火燎原西北的往事,从保卫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到迈向革命胜利,情感丰沛的故事细节被诸多网友转发。另一部史诗大剧《上甘岭》的大屏收视率一路领先,显示出罕见的男性观众占八成以上的观剧新气象。2023年尾首播,2024年延续热播效应的《问苍茫》也收获高收视和好口碑。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认为,改革开放以来,长篇电视连续剧不仅是老百姓文艺“餐桌”上的“主食”,更是当代中国文艺发展的重要标杆,其时代意义、艺术价值和美学造诣,本身就蕴含着“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使命和担当。

扎根现实 年代题材出圈

十多年来,从《潜伏》《北平无战事》等红极一时,到近年来《人民的名义》《狂飙》等热播,国产电视剧不断刷新观众对“国剧”的认知,我国电视剧制作播出流程和观众收视习惯的养成,已从“台网联动”转换为“网台联动、以网为主”。

尽管面临传统广电和网络视听行业的转型升级,但电视剧人的家国情怀在剧中已融会贯通。李京盛等专家曾提出,《潜伏》《北平无战事》等作品都讲述了1949年前大历史背景下的小人物故事,却能从精雕细刻入手,引起观众强烈共鸣,这说明“年代剧同样可以具有现实主义价值”。也就是说,在电视剧内容创作中,无论其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设定如何,往往那些能产生与当代观众同频共振的心理效果的作品,最具跨越时空的共鸣,这令年代剧也有了“现实主义”。

回顾2024年,从年初的《繁花》到年尾的《小巷人家》,讲述的都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寻常人家的喜怒哀乐,前者有“干大事、挣大钱”,勇立时代潮头的勃勃雄心,后者则如涓涓溪流,在街头巷尾的嬉笑怒骂中,讲述了父母一辈的用心良苦。

“《小巷人家》之所以让更多的人有同感,在于它是最真实、最普通的中国大众的生活。”李京盛说。

专家认为,从早期的《父母爱情》《父辈的荣耀》等,到2024年的《南来北往》《小巷人家》,这些作品都真实、细腻、温暖。“这个‘真实’不仅仅是电视剧对那个时代的环境、生活、衣食住行的真实还原,也是更真实地写出了那个时代与今天的人们,依然相通的一种文化关联。这实际上就是生活方式。”李京盛这样分析。

演员阎妮、郭晓东在回顾《小巷人家》的个人表演创作时,也都说“小巷”“小院”的场景有一种“回家”的感觉,这种“原乡”情结,鼓舞了观众,也激发了演员的无限创造力。

另一部主旋律作品《山花烂漫时》巧妙地将观众视角引向张桂梅校长坚守的山乡教育一线。这部作品网络评分超出预期,很多网友留言,“剧里没有说教,句句话都说到了心里”“看到了‘活生生’的张老师,太动人了。”

专家认为,2024年《山花烂漫时》等主旋律题材作品不仅塑造了生动立体的人物形象,还聚焦乡村教育,关注女性成长、公益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等社会共同关切的话题,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让正能量润物细无声地传递到广大观众的心中。恰是这类看似平常、实际稀缺的影视创作题材,充满了现实主义的人文关怀。剧评人李星文认为,这些影视作品也记录下了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一个个动人的“时代表情”,或许故事的时间起点各有不同,这类现实题材年代剧在我国前景广阔。

原文地址:http://www.whcyzzs.cn/html/2024/1230/1182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