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网 > 文化产业 文旅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源泉与基础。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组织,能对乡村文化振兴起到关键作用。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文化资料的价值和功能,能够为乡村文化的振兴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目前,村民普遍没有图书需求意识,加之公共图书馆自身设备欠缺,服务简单,使得公共图书馆在助力中国乡村文化振兴发展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因此,公共图书馆需要加大推广力度,增强对基层干部和村民群众的政治思想认识,助力社会主义民俗文化建设;在人员素质、藏书资源、服务设施等方面,完善公共图书馆的自身建设;围绕村民需要精准服务,不断创新公共图书馆服务。
民俗文化是指人民群众在生活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些非物质文化。乡村文明是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智慧结晶,是农业文明发展留下来的无价之宝,蕴藏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重视与保护传统民俗文化,挖掘传统民俗文化内涵,继承传统民俗文化精髓,既是一次非同寻常的民俗文化寻根活动,又是重建农村民俗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更是农村民俗文化振兴的根本出路。
乡村文化振兴进程中
公共图书馆与乡村文化振兴之间的关联
公共图书馆服务于乡村文化振兴的原因
公共图书馆之所以能为农村文化振兴服务,就在于其主旨、理念和功能与农村文化振兴的特定内涵高度一致。而农村文化振兴要求必须贯彻城乡一体发展原则。公共图书馆在保证人们汲取知识的基本权益的同时,为广大农村群众积极参与城乡文化振兴创造了机会,这显然有利于逐步减小城乡差异,实现城乡文化的统一发展。而农村文化振兴也需要广大农村群众在城乡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和创造力。免费的公共图书馆可以使每一位村民更好地接受文明的洗礼,对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着重大意义。
首先,平等可以让人人都有机会获得成功,而建设公共图书馆是人们提高成功概率的关键步骤。乡村文化振兴要求在农村中注重公共文化建设,同时重视和保护村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公共图书馆的主要目标是在尊重村民文化权益的基础上,实现人人免费进入该馆获得文化知识与资讯的目标。未来,公共图书馆将为村民提供传统文化教育服务,使其能够享用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这将有利于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热情。在当地民俗文化的带动下,乡村振兴将更加容易付诸实践。同时,公共图书馆也可以丰富农村文化内容,提升农村的人文精神,有效缓解乡村文化振兴进程中的一系列矛盾。从这一视角出发,建设公共图书馆的理念和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诉求是一致的。
其次,公共图书馆也是人们解决学习问题、人文需求,以及信息问题的主要场所。对此,可以根据乡村文化振兴的需要完善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保留乡村传统优良民俗文化(如农村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等);而要想提升农村知识服务水平,就必须提高村民的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自信,弘扬纯朴的民风民俗;创造满足农村需求的文化商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并促进农村文化消费市场繁荣发展。比如,公共图书馆农村情报中心的功能就是为村民提供各类文化知识信息检索和咨询服务;社区记忆的功能是通过对传统优秀文化的记录与保护来实现对其的弘扬;自主学习的真正意义则是让每个人都可以利用图书馆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全国人民对图书馆服务的要求,以促进公共图书馆不断完善。公共图书馆应该向所有社会成员开放,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去图书馆,如此一来,公共图书馆自然会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中坚力量。一旦建立,公共图书馆就具有社会属性,只有面对整个社会,其才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文化教育服务。
乡村文化振兴进程中
公共图书馆参与民俗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科学合理地建设民俗文化
我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在资源收集和数据库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保证专业性。同时,民俗文化的建设与保护也需要专业性的指导,只有将原有居民的建议与专业性指导意见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推动民俗文化建设。另外,在收集民俗文化资料的过程中也不能盲目、死板。收集、分类、管理、分析地方民俗文化资源,并形成规范、高效的信息流,是公共图书馆参与民俗文化建设的重点。
近距离加强民众审美教育
对于文化传播来说,公共图书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公共图书馆不仅能为人们提供其所需的文化需求,同时还是提升全民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为我国宣传民俗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要想进行民俗文化建设,公共图书馆就应当加强基础建设,保证民俗文化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这样才能将民俗文化的生活性发挥到最大,使民俗文化的趣味性得以体现。
公共图书馆参与民俗文化的建设实践和一些现实问题
公共图书馆参与民俗文化的建设实践
民俗文化建设是当代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我国文化生态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目前,许多公共图书馆加强了与相关文化机构和文化传承人的合作,以读者为中心,构建文化传承推广服务体系,并得到了广泛好评。如邯郸市数字图书馆就开展了剪纸艺术与图书馆互动活动,邀请了白翎、王秀梅等民间艺术大师,其借鉴了真人图书馆的模式,将民俗文化有机地融入了读者借阅图书的日常。
公共图书馆参与民俗文化建设与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现阶段,公共图书馆缺乏对民俗文化资源的收集与整合;第二,图书馆之间的交流较少,各图书馆之间的数据收集和推广没有统一的标准;第三,目前,一些民俗文化建设形式相对简单,数据收集、氛围建设和内容分析仍需改进;第四,公共图书馆是公共阅读服务机构这一刻板印象削弱了人们对获取公共图书馆民俗文化资源的积极性。
现阶段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存在的问题
村民缺乏图书馆需求意识
现阶段,乡村图书馆的需求意识影响了公共图书馆的生产和发展。如果村民对图书馆的需求高,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公共图书馆不断改进;相反,如果村民对图书馆的需求低,必然会制约乡村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目前,虽然农村居民的生活得到了大大提高,但同城市相比,农业经济发展依然缓慢,因为农民对物质的需要远远大于精神,在未取得相应的经济收入前,农民很难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这也意味着,村民即使有多余的钱,也会希望用它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和生产条件。因此,由于村民对图书馆资源的需求意识并不强烈,公共图书馆闲置问题仍然存在。首先,由于村民的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缺乏阅读的意识,也没有掌握更新的科学知识的欲望。而且,由于农村生产的现代化程度较低,村民对图书和资源的要求也较低,导致他们在业余时间往往用打牌、闲聊等方式来消磨时光。其次,公共图书馆的教育推广工作不够深入,传统的形式也不利于提高村民对公共图书馆的认识,且不少村民认为公共图书馆资源和他们的生活关系不大。最后,随着村民获取科学知识和资讯的渠道越来越多,分散了公共图书馆对村民的吸引力。
公共图书馆自身建设不足
在中国,由于各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不均衡,农村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规模与速度也有着巨大区别。一般来说,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方,其基层领导干部比较注重文化建设,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也相对比较完善。而在经济落后的地区,由于基层领导干部对文化建设不够重视,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也相对滞后。总体来看,中国农村公共图书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硬件太旧,更新缓慢,缺乏必要的维护。在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部分发展滞后的乡村偏远地区缺乏用于购置信息化装备的资金,有的甚至不能进行网络覆盖,导致村民无法及时获取电子文档、数字图书等。二是由于公共图书馆图书总量较小,内容针对性不强,无法适应广大农村群众对书籍的现实需要。部分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只能当作摆设,所陈列的图书大多已被时代淘汰。三是服务水平与管理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工作人员由于年纪大,难以掌握计算机操作等有关技术,无法为村民提供优质服务。此外,由于农村公共图书馆的薪酬低,成长空间不足,对专业人才没有吸引力,因此人才流失十分严重。
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内涵片面,服务方法简单
尽管目前农村公共图书馆已经实现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无法适应广大村民的精神文化需要。这主要是因为农业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局限于一部分村民,其所提供的内容大多是简单的新图书、旧期刊,缺少针对性和及时性。村民要想了解新的农业政策、市场资讯等,只能依靠电视、网络和其他方面,这意味着公众图书馆的信息提供能力不足。同时,农村公共图书馆的业务模式也比较单纯,只是被动地等待农民走进图书馆自行阅览。由于工作人员和资金不足,一些地方图书馆的服务不到位,有些公共图书馆的门全年都是锁着的,更不用说为村民提供文化培训服务了,甚至连最基本的阅读服务都无法保障。在社会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虽然公共图书馆有一定的公共服务意识,但由于其举办的文化活动不够新颖,也没有和村民产生共鸣,导致其文化活动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
公共图书馆参与民俗文化建设的举措
提高民众的文化素养
培养民众的文化素养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首要任务,也是公共图书馆参与民俗文化建设的长期任务。其核心是提高人们对民俗文化的接受程度,以及人们发掘、获取、欣赏和传承民俗文化的能力。对此,公共图书馆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依托历史文献资源和服务空间,组织面向线上、线下读者和当地群众的民俗文化宣传实践活动,大力弘扬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
加大对公共图书馆的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为满足乡村文化振兴的特殊需求,应主动利用农村文化资源优势,加大政府对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充实农村公共图书馆资源。例如,对农村的公共图书馆进行科学选址,定期更新书籍、期刊,配备图书书柜、桌椅、电脑等,向公众免费开放。
丰富馆藏资源,尊重和保护乡村文化
公共图书馆应积极培育参加乡村传统文化保护的团队,努力争取当地文化部门的引导与支持,做好乡村文化建设工作。在进行传承保护的同时,公开征集社区义工,引导社区义工进入农村基层,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采用文字、录音等方式,根据现有文献对所记载的地方民俗文化做全面的归纳整理,辨别并遴选出符合先进文明发展方向的内容。同时,积极收集中国农村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和传统工艺资料,积极开展与民间艺术和传统工艺相关的民俗文化旅游活动或工艺展览,从而逐步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研究民俗文化的相关课题
为了弥补公共图书馆在参与民俗文化建设方面的不足,公共图书馆应该更高效地参与地方民俗文化资源的收集、分类、管理和分析工作。公共图书馆可以与高校同类专业以及一些相关单位合作,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同时,在开拓专业领域、深化信息和资源之间的交互的同时,提高自身水平,更好地服务社会。
建立农村信息数据库建设
当前,公共图书馆应当紧紧围绕政策布局建设,重点围绕国家发展重要方向,如城乡旅游、民风等建立住宅生态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特色资源库。使用专业信息技术意味着能将分散在各类农业信息网站、政务中的相关信息资源捕捉和整合起来,如国内外经验、观点分析、专业意见等。此外,还可以广泛收集分散在人群中的各种原始生态资料,如家谱、民间艺术、村民信息等,建立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信息库,为村民提供一体化的、可追溯的信息服务。
公共图书馆作为重要的社会教育场所和文化设施,不仅承担着研究、保护地方民俗文化的责任,还有推广的责任。在实践中,公共图书馆应该不断开拓新道路,坚持原则,优化策略,不断审视自我,帮助人们更广泛地了解和认同当地民俗文化,为乡村文化振兴作贡献。
参考文献
[1]黄小兰.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图书馆发展路径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9,39(03):130-132.
[2]萧子扬,马恩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新乡贤研究:一项文献综述[J].世界农业,2018(12):76-80+85.
[3]张辉,龙双花,张玉祥.真人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参与民俗文化传承的新视角[J].新世纪图书馆,2019(08):35-40.
[4]周一苗,曾芬钰.基于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的真人图书馆模式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8(04):40-45.
[5]王妍.真人图书馆在公共图书馆的应用思考[J].图书馆建设,2015(08):23-26.
责任编辑:史偌霖
原文地址:http://whcy.cnhouji.com/html/2022/0718/113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