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返回主页

后稷网 > 文化产业 文旅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路径研究

2022年06月20日 00:00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不够,二是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创新不足,三是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产业链意识不强,四是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整合不够。从高质量开发利用的路径来看,一是需要提质升级,注重对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二是需要数智融合,注重对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创新发展;三是需要产业升级,注重构建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产业链;四是需要资源聚集,加大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力度;五是需要培养人才,加大本土红色文化资源队伍建设。

甘肃省的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著名的有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原址南梁、定西通渭的榜罗镇会议纪念馆以及白银会宁的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资源既是一种精神文化,更是一种可以开发利用的文化资源,可以说,它一端连着爱国主义教育,一端连着乡村振兴。结合甘肃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具有区域特色的开发、挖掘和利用,能够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积极力量。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现状

从时间跨度、空间维度、数量、质量、内容、形式等多角度审视,甘肃的红色文化资源具有“两点一存”的独特优势,在全国红色文化资源中是不可替代的,例如南梁革命根据地、长征路上“加油站”哈达铺、解放大西北的关键决战等红色场馆、红色地标、革命事迹;彭加伦在哈达铺写就的军歌《到陕北去》、庆阳地区的红色流行歌曲《军民大生产》《绣金匾》《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具有数量众多、主题多样、覆盖面广、影响深远、独树一帜等鲜明特色。

近年来,甘肃省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弘扬、开发、利用和传承非常重视,在对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过程中,采取了积极全面的保护、利用、宣传等措施,产生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甘肃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缺乏深度挖掘、创新不足、产业链意识不强、资源整合不够等问题。

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不够

当前,甘肃省红色文化资源以长征纪念馆、八路军驻兰办事处等红色展厅、革命旧址以及红色文化园、烈士陵园等红色场所为主,处于在现有革命遗存的基础上开发利用的阶段。相比其他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省份,甘肃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较为欠缺。一是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有关甘肃红色文化的生成逻辑、价值内涵、赓续传承等研究相对缺乏,尚未形成在全国有较强影响力的学术品牌,相关的学术专著也相对较少。二是对于红色故事、革命英雄人物事迹的挖掘还比较简单肤浅,汇集成册的红色故事数量少,内涵和价值性不够丰富,故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也略显欠缺。

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创新不足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大部分均依托红色场馆,以影像资料、文献资料、实景模拟、电子地图等形式呈现,辅之以讲解员的语音讲解。部分场馆的重要场景会以3D全息投影或巨幕电影等形式展现。但是总体来说,多数红色文化景区以纪念馆、纪念碑等形式为主,布展方式也以图片或橱窗展示等静态展示为主,展示方式较为单一,对先进技术和科技手段的运用较少,创新意识不足,创新能力缺乏。

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产业链意识不强

在开发利用方面,存在开发方式单一、红色场馆相似度高、红色区域之间相距较远、交通不便、地方配套服务缺失、产业化水平低、未形成甘肃地方红色产业链等问题。一是各地区在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设计上缺乏合作意识,没有跨区域合作的观念,红色旅游线路设计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层面各自为营,无法互补。二是没有形成甘肃地方红色产业链。在旅游纪念品设计和销售、文创产品研发、配套餐饮住宿等产业链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对本地乡村产业发展的贡献力不足。例如,红色场馆附近没有游客服务中心或游客服务中心建设不足,缺乏富有特色、具有价格优势、能够面向不同客户群体的产品服务。

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整合不够

甘肃地域狭长辽阔,地理跨度长,红色文化资源布局分散、距离较远的特点极为突出,在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存在区域化、碎片化问题。一是红色文化资源与红色文化之间缺乏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的关联,准确来说,即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而红色文化相对较为欠缺。例如,除了庆阳地区的《绣金匾》《军民大生产》《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等经典红色歌曲外,其他区域缺乏这种典型的红色文化标识。二是红色文化资源与扶贫车间、田园综合体等现代农业资源之间缺乏关联。红色文化资源缺乏与时代气息、农村乡愁、生态景观、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因此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上还有较为广阔的开发空间。

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三支队伍建设不足

一是缺乏“经营型”红色文化资源营销管理人才。在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方面,缺乏适应时代需求、具有较强创新能力、能够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包装及营销的复合型人才。二是缺乏“研究型”红色文化资源研究人才。由于缺乏专业的理论研究队伍,红色文化理论研究成果也显得不足。三是红色文化相关工作人员文化服务能力较弱。比如在红色旅游中,导游在资源推介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这部分人对整体红色文化缺乏系统化培训;又比如红色文化讲解员本应该是一支宣传和研究红色文化的优秀团队,但整体上来说,大部分讲解员还处于背熟讲稿的阶段,缺乏对红色文化的深入研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调研时强调,“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甘肃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有着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能够成为富民兴陇的有效抓手。

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是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

从地理位置来看,红色文化资源大部分在乡村,具有自然风光优美、交通相对不便、经济发展形式单一、农民缺乏增收渠道等特点。如果能够通过红色旅游、红色研学旅行、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把大量游客吸引过来,那么人群聚集效应所带来的饮食、住宿、交通、购物等需求,就会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带动当地农民在家门口就业。

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

要增强爱国意识,就需要引导人民群众热爱家乡,增强父老乡亲、骨肉同胞之爱,增强他们对家乡的了解,以便他们能够汲取优秀的革命精神,弘扬优良的家风家训,进而增加对国家和民族的情感,产生自豪感和自信心。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是鲜活的、生动的、扣人心弦的教育素材,通过对英烈的革命事迹、红色文物、红色著作、红色故事、红色歌曲等各种资源的学习和了解,通过对革命烈士和前辈们不怕牺牲、甘于付出的英雄事迹的学习,通过对革命者和前辈们所留存的南梁精神、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中国精神的学习,可以增强学习者对本地红色革命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激发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文化自信,进而促进地方红色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发展,赓续红色基因。

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润物细无声,运用各类文化形式,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高质量高水平的作品形象地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红色文化资源是独特、优质的教育资源,甘肃红色文化资源更是具有“两点一存”和“不可替代”的特殊价值,因此它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的无私奉献、拼搏进取、不怕牺牲、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等革命精神和群众观念,实事求是、舍己为人、集体观念等革命传统,都能够对勇于拼搏、勤劳勇敢的人民群众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在培育“四有”社会主义公民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对精神世界的丰富和提高来实现更完整、全面的发展,这就需要从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中汲取养分。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实现路径

目前,甘肃已完成脱贫攻坚的历史任务,告别了贫困,实现了全面小康。现如今,甘肃在探索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已经开好局、起好步。高效、创新利用甘肃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是助力富民兴陇的有效途径。

提质升级,注重对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

红色文化资源虽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能发挥生力军的作用,但是相较来说,红色文化资源具有时代性,与现阶段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感。要想把这种距离感变成亲近感和亲切感,就需要组建科研团队,深度挖掘和研究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一是支持人文科学研究,通过专项计划鼓励学者聚焦红色文化研究,推出一批高质量的学术研究著作,形成红色文化研究的品牌聚集效应,提升本土红色文化的研究热度。二是整理红色故事,搜集、采访、整理发生在甘肃境内的红色故事,用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教育导向对红色故事进行深度的价值内涵挖掘,推出一批有感染力、能打动人心的红色故事,以增强本土红色文化的影响力。三是编写红色绘本,通过把革命事迹、红色故事、英模人物的简易黑白连环画转换成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中外文绘本故事,推出一批有亲和力、图文并茂的红色文化作品,增加对青少年的吸引力。

数智融合,注重对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创新发展

在工业4.0时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项目中。大数据分析、画像技术、虚拟仿真技术、AR/VR技术等的运用,能够进一步提高需求者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沉浸式体验感,让人们获得更高的满意度。一是可以通过融媒体平台进行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介绍,通过数据引流把更多潜在的需求者吸引过来。二是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客户群体的整体性特征和需求倾向,更为精准地向客户群体推送产品和资源。三是在重点场馆增加虚拟仿真、情景模拟等体验式场景,让需求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对当时革命先辈们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有更为真切的体验和感悟,增强红色文化资源对于人的道德提升和教育引导意义。

产业升级,注重构建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产业链

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推进全域旅游、构建红色文化完整产业链,推动红色基因传承,是提升人们精神境界、提高人们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一是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理念,对整体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和梳理,形成完整的旅游线路和文化体验线路。二是要构建“红色+”发展模式,注重红色文化和乡村振兴、自然风景、古迹文化等产业的结合,做到“请进来、留下来”,促进产业升级。三是构建完整的红色文化资源产业链,从供需、价值、企业、空间四个维度入手,打造红色文旅产品研发设计、营销以及高中低端产品齐备、包装包邮、配套餐饮住宿的完整服务链条。

资源聚集,加大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力度

要加大甘肃省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力度,将分散在各区域的红色文化资源聚集起来,推动红色文化资源高质量开发利用。一是要整合互联网资源,用互联网助力红色文化产业发展。通过搭建红色文化资源网及其子链接,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云传播”。建立高效、快速的网络推介制度,保护知识产权,建立信息搜集渠道,以方便客户群体使用。二是要利用好融媒体资源,利用短视频、H5等短、平、快的传播方式,吸引潜在群体,强化红色文化传播效果。三是要整合红色视听资源,《绣金匾》《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等红色经典歌曲、《兰州1949》《惊沙》等红色影视作品、《腊子口·1935》等红色歌舞剧、《黄河之上·多彩白银》《大梦敦煌》《丝路花雨》等本土原创作品,采取共同推介、联票制度、引进制度等多重方式进行整合和利用。

培养人才,加强本土红色文化资源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推进甘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推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实现高质量创新型发展,更离不开卓越人才。一是要培养“营销型”人才。当前,红色旅游、红色研学、红色教育、红色文化产品研发推广,都离不开一支有能力、肯奋斗、愿意在红色文化宣介方面付出精力的人才队伍。二是要培养“理论型”人才。红色旅游的宣介、红色研学产品的研发、红色教育内容的编排、红色文化产品的创作,都离不开对本土红色资源的时代价值、精神内涵、现实意义的深入挖掘,因此,要通过政策导向、专项研究、鼓励支持等方式,把更多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吸引到本土红色文化研究上来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三是要培养“服务型”人才。需求者对红色文化产品的满意度,除了对红色文化本身的体验之外,更多地源自服务上的体验感。一方面需要通过更完善的配套设施、体验设计实现硬件上的满意度,另一方面则需要在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业务能力等方面下功夫。

参考文献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原文地址:http://whcy.cnhouji.com/html/2022/0620/111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