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网 > 文化产业 文旅
明清时期的会馆剧场以华丽精巧的装饰著称。这些装饰主要有匾额、楹联、雕塑、彩绘。附于会馆剧场建筑的装饰,其内容以会馆演剧的诸多形态特征而展开,突出戏曲艺术的特征和会馆演剧功能,透露会馆成员的剧目喜好,寄托会馆成员的美好意愿。根据会馆剧场装饰的特殊性,从社会、文化、演剧等不同角度加以关注,以彰显其所具有的价值。
明清时期商业贸易渐而繁荣,商人出于商业的考虑,在各地修建数量众多的会馆。这些商人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在会馆的修建上往往会投入巨资,聘请能工巧匠对会馆建筑进行精细的装饰,故而华丽精巧的建筑装饰成为各地会馆的普遍特征。会馆剧场作为会馆的重要建筑,自然成为精雕细琢的对象。不同会馆剧场受会馆所处地域的装饰文化以及会馆成员经济实力、审美喜好、技术条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类型多样,或简或繁,内容各异成趣。会馆剧场的装饰提升了建筑的美感和艺术价值,其内涵直接体现了会馆成员对于会馆演剧的审美倾向及其所寄予的吉祥愿望,确有独特的研究价值。
会馆剧场装饰的类型
会馆剧场装饰是附加在会馆剧场建筑构件上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剧场建筑的艺术表达。一般而言,会馆剧场从柱础到屋顶,不仅所见之处皆有装饰,而且因位置的不同形态各异。剧场装饰的类型多样,其中以匾额、楹联、雕塑和彩绘为主。其中,匾额与楹联文学性较强,而雕塑和彩绘则体现了建造者高超的技艺。
匾额与楹联
在会馆中,可谓有戏台必有匾额和楹联。匾额与楹联的内容避直白而蕴雅意,融戏曲、建筑、书法、宗教信仰等文化于一体,不仅在书法上给予观者视觉美感,而且能够通过文字表达寓意,反映出撰写者的各种态度,给观者以心灵上的触动。匾额和楹联具有和谐、雅致的艺术风格,因其处于显著之处而成为会馆剧场的点睛之笔。
戏台的匾额以木质方形匾为主,通常位于台口前檐、前后台的隔断上方和上下场门的门楣处。受戏台建筑形制的影响,各戏台上的匾额大小、数量都不等。戏台匾额的内容较为多样,或是戏台名称,或是对会馆、戏台等建筑的赞颂,或是对戏曲表演、艺人演技的品评,抑或是上下场门门楣的题字。有的匾额制作考究,四周边框浮雕瑞兽、花卉等图案,匾文则沥粉贴金,富丽堂皇。
戏台的楹联主要为竖式,通常附于檐柱及金柱上。戏台的楹联以楷书、行书为主,亦有草书、篆书等。有的楹联先刻于木板上,再悬挂于戏台的立柱上,也有的楹联直接镌刻于戏台立柱表面。戏台楹联的内容较为丰富,或涉及会馆的戏曲活动,或涉及会馆建筑及成员情况。
会馆戏台不仅座座有匾额和楹联,而且一座戏台上匾额和楹联的数量也往往较多,戏台台口前檐、前后台隔扇上、上下场门门楣等地方均悬有匾额,戏台前台立柱上皆附有楹联。聊城山陕会馆戏台在平柱、角柱及金柱上共题写三副楹联。汉口山陕西会馆共建有五座戏台,其中仅正殿前的戏台就有六副楹联、六块匾。
会馆戏台的匾额和楹联多由德高望重之人撰写。商业性会馆戏台的匾额和楹联,有的会聘请当时的书法名家来撰写以进一步提升戏台的艺术价值,有的则会邀请当地官员撰写以增强商帮群体与地方官府之间的感情,还有的是由商帮群体的会首来撰写以更好地团结商帮群体。楹联的撰写者通常是身份较高之人,这在成员以官员为主的会馆中更为明显。如北京安徽会馆的戏台楹联由李鸿章撰写,保定淮军公所的戏台楹联由吴汝纶撰写。这些撰写者不仅是本会馆成员所属官员群体的领袖,且在当时声名显赫,学富五车,拥有极高的政治、文学地位,由其撰写正可以向外人彰显本会馆势力的强大。
雕塑和彩绘
会馆剧场的建筑构件普遍饰有细腻的雕塑或精妙的彩绘,呈现出雕梁画栋、繁缛富丽的特征。雕塑与彩绘或简或繁,内容、技法也各不相同,具有一定的地域风貌。有些会馆戏台正因雕饰精美、彩绘华丽而被冠以“花戏楼”的美誉,如亳州山陕会馆戏楼、丹凤船帮会馆戏楼等。精巧细致的雕塑与彩绘使会馆剧场成为艺术精品。
会馆剧场的雕塑多采用浮雕、透雕、镂空雕等技法,凡柱础、斗栱、雀替、梁架、屋顶、隔断、栏杆、栏板等处皆可雕饰,又因所处地域的不同而各具特色。社旗县山陕会馆戏台柱础用材粗大,分上下两层,下层为须弥座,上层为鼓,其中须弥座浮雕饰法器、果品、琴棋书画,鼓面雕饰花卉,是会馆石雕的精品。南方地区的会馆戏台,如意斗栱和斜撑通常雕饰精美。铜仁市思南县万寿宫的如意斗栱层层叠加,每层正心栱雕为蝴蝶,展翅欲飞。安康蜀河镇黄州会馆戏楼斜撑雕为凤凰,自贡西秦会馆戏台及两侧看楼的斜撑雕饰为戏曲人物故事。藻井也是戏台雕塑的一大亮点。江南地区会馆戏台多采用穹隆式藻井,多组单挑斜栱层层收缩,螺旋盘索至顶部,结构精巧,不仅有防火驱邪的寓意,还使戏台华丽多彩(图1)。巴蜀地区会馆戏台通常会在戏台台口的栏杆或栏板上浮雕戏曲人物故事,如自贡桓侯宫戏台和西秦会馆戏台,人物众多、故事各异。
图1 上海市汇龙潭公园钱业公所戏台藻井(作者拍摄)
会馆剧场的彩绘常见于建筑各构件上,并与雕塑相得益彰。如戏台隔断常饰以彩绘,其内容多是寓意吉祥、富贵的福禄寿三星、瑞兽、花卉,这是会馆演剧时的最佳背景墙。看楼的彩绘以张掖山西会馆为代表,其两侧看楼山墙皆有壁画遗存。这些壁画绘制于晚清民国时期,有山水景色、人物故事、楹联等内容,是客地晋商内心感想的真实写照。总而言之,会馆剧场的雕塑和彩绘追求细腻逼真的效果,融家乡和当地建筑装饰特色于一体,并与剧场其他装饰相搭配,成为民间建筑装饰的杰作。
会馆剧场装饰的内容特征
无论匾额、楹联、雕塑还是彩绘,类型多样的装饰附于会馆剧场建筑,其内容首先围绕会馆演剧的诸多形态特征而展开,或品评戏曲表演,或反映戏曲本体特征,或借戏喻理,或强调会馆演剧功能,或透露常演剧目,或对戏台加以命名等,充分体现出会馆成员对会馆剧场及演剧的态度。当然,透过剧场装饰的内容,我们还可以看到会馆成员虔诚的信仰和美好的意愿。
品评戏曲表演,称赞艺人演技
对戏曲表演的品评集中于匾额和楹联,其内容主要是围绕艺人演技,在高度评价戏曲艺术的同时,表达观众的审美感受。周口山陕会馆戏台“声振云霄”匾,赞扬了戏曲艺人洪亮的歌声。天津广东会馆戏台“薰风南来”匾,比喻戏台上的戏曲演出如南风般细腻温暖(图2)。楹联撰写者在称赞艺人演技的同时,也表达出了观众对演剧的审美感受。聊城山陕会馆戏台平柱楹联曰:“宫商翕奏,赏心是金榜题名,洞房花烛;扮演成文,快意在坦道骏马,高帆顺风。”生动的故事情节、艺人精湛的表演使观者赏心悦目。
图2 天津市广东会馆戏台隔断(作者拍摄)
反映戏曲艺术特征,称赞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
有些楹联和匾额,其内容会侧重于反映戏曲表演的虚拟性、程式性、综合性等艺术特征,称赞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张家口太谷会馆戏台角柱楹联曰:“顷刻间千秋事业,方丈地万里江山。”此楹联强调了戏曲的虚拟性特征,有限的戏台空间可以展现广阔的时空场景。社旗山陕会馆戏台平柱楹联曰:“幻即是真,世态人情描写得淋漓尽致;今亦犹昔,新闻旧事扮演来毫发无差。”此楹联强调戏曲虚实结合的美学特征。戏曲包容世间百态,其虚拟、写意的独特魅力也为会馆成员所称道。
借戏喻理,强调戏曲高台教化的功能
戏曲以形象和情感动人,在道德教育上具有很好的效果。会馆戏台楹联通常借戏喻理,论及为人处世和社会百态,或借戏劝世,或借戏讽世,突出戏曲高台教化的功能,表达撰写者的各种看法。
有的楹联强调戏曲鉴古知今的警示教育作用。洛阳潞泽会馆戏台明间金柱楹联曰:“人为鉴即古为鉴,且往观乎;鼓尽神兼舞尽神,必有以也。”福州乌塔会馆戏台角柱楹联曰:“劝惩补经传阙文,有合纲常名教;得失集古今轶事,无非天理人情。”(图3)这类侧重戏曲“观鉴”的楹联劝诫观戏者要以古为鉴,昭示着戏曲警戒教化的作用。还有的楹联则借戏告诫观众为人处世的正确道理,强调善恶轮回、因果报应。上海四明公所戏台角柱楹联曰:“辨忠奸不外人情天理,思果报即在目见耳闻。”此楹联借戏曲演出劝勉世人要辨忠奸,强调善恶有报。凭借艺人的演技,会馆戏台呈现古今各色人物,令观众辨忠奸善恶,明是非美丑,突出了戏曲高台教化的重要功能。
图3 福州市乌塔会馆戏台(作者拍摄)
突出会馆演剧酬神、娱人的功能
会馆剧场的创建及其演剧活动与会馆祭祀、联谊的功能紧密相关。会馆从形制上仿神庙而建,满足酬神献艺的需求是剧场的首要目的。每逢神灵神诞、传统节日等重要日期,会馆都会举行隆重的祭祀演剧活动,将戏曲作为精神性贡品祭献给神灵,求得神灵庇佑。会馆是会馆成员聚集联谊的主要场所,演剧娱人也同样是会馆剧场的重要功能。宴集、观戏等娱乐活动可以排解会馆成员的思乡之情,加深会馆成员之间的感情,增强本馆成员的团结。上述演剧酬神、娱人的功能在会馆剧场的楹联中也有所体现。
有的楹联内容称赞神灵功德,感谢神灵庇佑,体现会馆演剧酬神的功能。衢州福建会馆戏台平柱楹联曰:“物阜民安歌章经,河清海晏颂母仪。”楹联歌颂了妈祖的功德,感激妈祖庇佑带来的物阜民安。上海沪北钱业公所戏台角柱楹联曰:“鼓吹颂升平,壤叟衢童消永昼;春秋崇报赛,吴歈越唱遏行云。”楹联描绘会馆报赛时当地艺人在此演剧不停歇的热闹场景,强调了演剧酬神的功能。
有的楹联则描绘出会馆联谊时的热闹场景,突出戏曲在联谊时娱乐助兴的功能。汉口山陕西会馆正殿前戏台楹联曰:“地当鹦鹉洲边,构兹玉宇琼楼,入座浑如游洞府;人在枌榆社,对此歌衫舞扇,开尊同与话家山。”该会馆财神殿前戏台楹联曰:“余韵绕江城,问玉笛谁吹,折杨柳数声落梅花一曲;游踪临汉水,且金樽共把,集枌榆社话桑梓闲情。” 每当会馆举行联谊活动时,戏台上都会呈现精彩的戏曲演出,山陕商人在台下欢聚一堂,觥筹交错,畅聊家乡风土人情。满足同乡之人的联谊娱乐是会馆剧场独有的演剧功能,故而此类楹联在神庙及其他剧场中是不多见的。
透露会馆成员的剧目喜好
会馆剧场的雕塑众多,其中内容包含较丰富的戏剧场面。这些雕塑往往是剧中的经典情节,建造者以这些剧目实际演出场景为参考,多采用浮雕的方式将其雕刻于剧场建筑上,并饰以彩绘。会馆剧场雕饰戏剧场面是观众对这些剧目喜爱的直接表现,而这些剧目也是会馆戏台或当地常演的剧目。
就题材而言,这些戏曲雕塑有歌颂真挚爱情的,有诠释忠孝节义的,不同题材的戏曲雕塑组合搭配,点缀于剧场建筑上。自贡西秦会馆戏台及贲鼓阁、金镛阁的台口栏板、斜撑等处共雕饰八十余幅戏曲人物故事图,其中以栏板为代表。戏台台口及两山面栏板上层依次雕为《听琴》《抚琴访友》《三进士》《会昌九老图》《柳毅传书》《渔父辞剑》等几幅戏曲故事图案,栏板下层依次雕有《管仲荐宁戚》《郭府寿》(图4)《黄金窖》《杨府寿》《百里奚荐蹇叔》五幅戏曲故事图案。东西看楼中间的金镛阁和贲鼓阁,在台口及两山面栏板的上、下层部分亦雕刻数量较多的戏曲人物故事,其中上层二十七幅所展现的人物以两至三人为主,下层七幅所展现的人物则较多。这些雕塑不仅在构图上相对称,而且依所处建筑位置在内容和主题上也相互对称。建造者采用写实的手法,以繁取胜,每个人物的神情、动作都惟妙惟肖,亭台楼阁镂空雕出,使戏雕更为立体。
图4 自贡市西秦会馆戏台栏板《郭府寿》戏曲木雕
(作者拍摄)
自贡西秦会馆丰富的戏曲雕塑,其戏曲人物、砌末、背景精雕细琢,场面生动形象,在剧目、主题、人物等方面具有一定特征。
第一,剧目数量丰富,题材多样。这八十余幅戏曲雕塑在剧目上并不重合,题材丰富,如《管仲荐宁戚》《樊馆借头》等取材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相争的剧目,《三圣宫》《借东风》《骂王朗》等取材于三国故事的剧目,《捉奸》《忠义堂》等取材于水浒故事的剧目,还有取材于楚汉相争、西游记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剧目。这些剧目不仅是当时为观众所喜爱的剧目,亦是目前川剧等剧种依旧在演出的剧目。
第二,主题鲜明,以戏动人。这些戏曲雕塑题材多样,共同组成传递传统伦理道德的社会风俗画。不同题材的戏雕,主题鲜明,以戏动人,如《柳毅传书》《翠香记》等戏雕意在歌颂冲破封建礼教和宗教的自由爱情,《苏武牧羊》《失代州》等戏雕诠释忠孝节义。值得注意的是,如《王母寿》《郭府寿》《杨府寿》等突出喜庆、团圆主题的剧目雕饰于戏台、金镛阁、贲鼓阁栏板中间最显著的位置,可以烘托出会馆演剧时会馆成员齐聚一堂、喜庆祥和的氛围。
第三,宣传家乡的杰出人物,树榜样,寓教化。西秦会馆戏雕中的主要人物,多来自山陕地区,如《苏武牧羊》中的苏武、《大登殿》中的郭子仪、《杨宗保挂帅》中的杨家将等。这些人物皆为会馆成员家乡的杰出人物,建造者通过雕刻的方式宣传其感人事迹,增强了山陕客商的自豪感,并为商人树立了榜样,寓教化于其中。当然,宣传家乡的杰出人物还能在客地塑造山陕商人的正面形象,便于商业贸易的开展。
由演剧活动而对戏台加以命名
展示戏台名称是会馆戏台匾额的功能之一。此类匾额通常位于台口前檐最醒目的位置,匾额直接书写某某楼或某某台。明清时期戏台的名称渐而雅化,撰写者往往从戏曲高台教化的功能、戏曲本体特征等方面对戏台加以命名,并将名称题于匾额上,高悬于戏台上方。
清代各地修建的会馆戏台,其名称也紧随时代风貌而被冠以雅称,撰写者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式对会馆戏台加以命名。一是直接照搬家乡神庙戏台的名称。多伦县山西会馆大戏台悬“水镜台”匾。戏台之所以被称为水镜台,主要是受晋祠水镜台的影响。晋祠是山西地区影响较大的神庙之一,其明代戏台又称水镜台,旅居多伦的山西商人在修建会馆时,戏台的名称便直接照搬晋祠水镜台。戏台名称取自家乡神庙戏台体现出家乡神灵信仰对客地会馆的影响,这也增添了会馆戏台及演剧的家乡气息。二是融入对艺人演技的称赞。安康市蜀河镇黄州会馆戏台下层檐题曰“鸣盛楼”,“鸣盛”形容艺人的歌声犹如鸟鸣般婉转动听,有歌颂盛世、称赞艺人演技之意(图5)。三是突出戏曲演古鉴今的功能。如丹凤县船帮会馆戏台名为“秦镜楼”,社旗县山陕会馆戏台名为“悬鉴楼”(图6),均将戏曲喻为“高悬之镜”,这与上述“观鉴”类楹联的目的是一致的。
图5 安康市蜀河镇黄州会馆鸣盛楼(作者拍摄)
图6 社旗县山陕会馆悬鉴楼(作者拍摄)
对剧场等会馆建筑的称赞
赞美会馆戏台建筑的匾额和楹联通常会引经据典,冠以华丽的辞藻。会泽县江西会馆大戏台台口悬“半入云”匾,隔断上悬“乐府仙宫”匾。戏台采用五重檐歇山顶,每层檐下均施如意斗栱,高耸挺拔,形制轻巧,戏台梁架、隔扇均有精美的雕刻和彩绘,犹如仙界宫殿,无愧于“半入云”和“仙宫”的美称(图7)。聊城山陕会馆戏台隔扇上悬“云霞绚采”匾,包含对戏台建筑、装饰的赞美,称赞戏台高耸可与云霞相接,戏台装饰犹如云霞般绚丽(图8)。当然,匾文也高度赞扬了戏曲表演。各地戏班在此演出,不同的剧目在这里竞相上演,正如云霞般丰富多彩。从戏台后台墙壁遗存的舞台题记可见,既有山西的梆子腔戏班来此演出,又有山东当地的戏班,还有沿运河流动至此的徽班,可见,以“云霞绚采”来形容此戏台的演剧活动毫不为过。
图7 会泽县江西会馆戏台(作者拍摄)
有的匾额在称赞戏台建筑时,会巧妙化用家乡自然风景或代表建筑的名称。亳州江宁会馆由旅亳南京药商创建,戏台隔扇上悬匾,题曰“秀接钟山”。钟山指商人家乡的紫金山,“秀接钟山”形容江宁会馆的建筑高低错落,犹如钟山一样秀美。襄阳抚州会馆戏楼明间板壁题曰“峙若拟岘”。“拟岘”指抚州商人家乡的拟岘台。拟岘台因仿襄阳岘山而得名,为江南一大名胜。会馆戏楼高悬“峙若拟岘”匾,一是称赞戏楼如同拟岘台一样宏伟耸峙;二是客地也建有如同家乡的拟岘台,以此命名可以缓解商人的思乡之情,增强同乡商人的凝聚力。匾文巧妙利用拟岘台与襄阳、抚州的渊源关系,拉进了抚州商人与襄阳百姓之间的距离。
当然,有的楹联内容会将建筑与戏曲巧妙结合起来,在称赞会馆精美的戏台建筑时兼论戏曲演出。聊城山陕会馆戏台角柱楹联曰:“结五万春花,奏雅宣和,无戾风骚称杰构;谱大千秋色,镂金错采,有裨世教即奇观。”楹联中的五万春花、大千秋色,首先指戏台精美的彩绘和雕刻如春花、秋色般绚丽多彩、金碧辉煌,同时也比喻戏台上精彩的戏曲演出异彩纷呈。撰写者认为造型华丽的戏台与优美的戏曲合二为一,无悖风骚,有益世教,是建筑佳作和艺术奇观的完美组合。
寄托会馆成员的吉祥意愿
无论商人、官员还是移民,他们远离故乡,漂泊在外,在建造会馆时会将传统的吉祥图案广泛用于会馆剧场的装饰中,以此表达他们对平安、富贵的追求。
蕴含吉祥寓意的图案多样,多以联想、比拟、借喻等手法,传递会馆成员对平安、富贵、长寿的美好祈愿。这些图案有牡丹、松树等植物,还有鹤、蝙蝠等动物,以及八仙、福禄寿等人物,往往都是组合使用(图9)。福州建宁会馆看楼华板雕刻牡丹、百合、葡萄等花卉植物。牡丹花型宽厚,有富贵、圆满之意。莲花因“莲”与“联”谐音,“荷”又与“合”谐音,故常被作为和谐、合作、团结之象征。又因莲蓬中有众多莲子,则有人丁兴旺、多子多福之意。葡萄枝叶蔓延,果实累累,也意味着子孙满堂、根脉绵延。
因为上述图案蕴含着吉祥的寓意,建造者会将其装饰在戏台的隔断、天花等显著之处,以烘托喜庆祥和的演剧氛围。天津广东会馆戏台隔扇正中镶嵌天官赐福、衔桃蝙蝠的图案,宜宾滇南馆戏楼隔断雕为“福禄寿”三星。会馆戏台的前台顶部设有天花,平棋饰以彩绘,其内容也同样寄托着美好寓意。洛阳潞泽会馆戏台前台顶部天花彩绘“龙凤呈祥”图案。聊城山陕会馆戏台天花板全部彩绘团鹤祥云,寓意“福比天高”(图8)。上述隔断、天花的装饰色彩典雅,与戏曲演出相协调,不仅蕴涵喜庆、吉祥的美好寓意,还体现了建造者对舞台美术的设计与思考。
图8 聊城市山陕会馆戏台前台(作者拍摄)
图9 泸州市白鹿镇江西会馆戏台隔断(作者拍摄)
会馆剧场的装饰主要分为匾额、楹联、雕塑、彩绘,其中匾额和楹联文学性较强,雕塑和彩绘立体、生动。会馆剧场装饰华丽精巧,与会馆成员自身情况紧密相关。首先,得益于会馆成员强有力的物质支持,其中由商人、官员修建的会馆尤为明显。商人、官员在会馆兴建上往往耗费巨资,选用上等建筑材料,聘请能工巧匠,才造就了会馆建筑装饰华丽的面貌。其次,会馆成员对于神灵的虔诚信仰助推会馆剧场装饰艺术的提升。对于会馆成员来说,会馆供奉的神灵是其从事各种活动的保护神,会馆演剧以酬神为要,专用于酬神演剧的戏台自然会被精雕细琢,以此彰显会馆成员对神灵的崇敬之心。再次,源自会馆成员对于戏曲由衷的喜爱。会馆演剧除酬神功能外,还有娱人的功能,在团结会馆成员、维系商业秩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建造者将民众耳熟能详的剧目情节雕刻于戏台上,这些剧目不仅深受欢迎,同时还寄托了民众的吉祥意愿。因此,我们认为,会馆剧场的装饰作为建筑造型的升华,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建筑装饰,更是一种会馆文化现象和社会文化现象,从中可以表现出会馆成员对戏曲的种种看法和对生活的美好祈愿。
参考文献
[1]山西祁县晋商文化研究所,湖北长盛川青砖茶研究所.汉口山陕西会馆志[M].太原:三晋出版社,2017:225,247.
[2]北京市档案馆.会馆档案史料[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1403.
[3]胡复君.古今联语汇选(五)[M].常江,点校.北京:西苑出版社,2002:209.
[4]山西祁县晋商文化研究所,湖北长盛川青砖茶研究所.汉口山陕西会馆志[M].太原:三晋出版社,2017:247.
[5]山西祁县晋商文化研究所,湖北长盛川青砖茶研究所.汉口山陕西会馆志[M].太原:三晋出版社,2017:248.
[6]王云,李泉.聊城山陕会馆戏楼墨记及其史料价值[J].文献,2004(01):236-251.
责任编辑:史偌霖
原文地址:http://whcy.cnhouji.com/html/2022/0608/110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