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网 > 《村委主任》网 治村方略
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家风建设能够为我国乡村振兴,村民道德素养提升、新型家庭成员关系构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机制保障。文章针对当前我国农村家风建设普遍存在的农村居民家风建设意识不强、农村家风建设机制有待健全、农村家庭聚少离多三大问题展开分析,提出农村家风建设要发挥“五个好”增强村民家风意识、健全“1+1+5+N”家风建设机制、壮大村集体经济引导农村家庭主体回归,以期更好地推动当前我国农村家风建设的发展。
在2014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家风是什么”特别节目,其中包括一系列关于家庭传统和价值观的内容提问,点燃全社会对家风的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农村家风建设”一词引起更广泛的关注。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指出:“强化正向引导激励,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当前,农村家风建设已经升格为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一个重要课题。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农村家风建设中“孝老爱亲、邻里团结、诚实守信、乐于助人、艰苦奋斗”的精神与乡风文明中的村风民风观念高度契合。“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20字总要求之一,是传承和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推广“诚信、友善、互助”的乡村美德的重要载体。农村家风建设赋予了乡风文明新的时代意蕴,家风作为农村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逐级影响家庭成员和农村社会,推动积极健康的社会风气形成。
农村家风建设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
有助于提升我国农村居民的道德素养
家风建设有利于提升农村居民的道德素养。家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纵观全球发展趋势、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繁荣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势利导的一个文化振兴任务。优良的道德素养源自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五位一体”发展战略,“文化”作为关键部分和家风精神密切相连。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优秀家风文化作为强大的精神根源,从文化层面推动村风民貌的改进,为农村高质量经济发展赋予精神力量。优良农村家风有利于涵养我国农村优良民风。推动家风建设,挖掘乡村各行各业的道德模范、大力宣传推广先锋事迹、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使传统乡村的“真善美”通过家风建设的推广深入人心,使村民沐浴于传统美德的氛围中,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村民道德素养。
有利于构建我国农村新型家庭成员关系
好家风有利于促进农村新型家庭成员关系和谐。马一源指出,“当前时代421家庭模式愈发普遍,新时代家风建设面临多重挑战”。“421”是指一对夫妇只有一个孩子并要赡养四个老人,是中国“现代压力型家庭”形成的主要原因。“业立家成”是现代乡村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强调的是年轻人要优先有事业,其次是再组建家庭。青年疲于奔波、背井离乡的现状,使本就聚少离多的农村家庭更加缺乏情绪陪同与道德滋养。农村家风建设有利于构建关怀和感恩的家庭氛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通过举办“多一句言语关怀”“给家人洗一次脚”“评好最美家庭”等活动,记录、表彰与宣传良好家风。对内,鼓励由留村家庭成员主动向在外工作、学习的家庭成员多进行言语关怀或发送村内举办的家风实践活动视频,无形中推动家风示范效应宣传。对外,建立健全村外务工、上学家风事迹的评分机制。家风好的给予相应的物质、精神或是政策鼓励,有助于让广大农村家庭亲身体验家庭美德带来的好处,从而营造良好的家庭道德实践氛围。农村家风建设从道德精神培育层面出发,为我国新型农村家庭成员关系融洽、道德水准提高提供强劲支撑。
有利于我国乡风文明建设
农村家风建设与乡风文明发展紧密结合。乡风文明建设主要表现在推动农村的科学、教育、文化和卫生事业进步,同时改善不良的社会风俗和传统习惯,以弘扬农耕文明及优良的价值观,提高农村社会整体文明水平。农村家风建设通过提炼“推陈出新”“抱诚守真”“发奋图强”“孝老爱亲”等优秀家风文化,提升村民务工、务农时的精气神,向外界展现风气向善、努力奋斗的精神面貌。优秀乡村文化能够提振农村精气神,增强农民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家风文化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精细分支,可以通过建档立案,建立健全家风评价机制;通过树家风典型、评道德模范并通过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社交网站等现代媒体宣传农村优秀的家风事迹与杰出代表,让群众知道什么精神和品德是社会崇尚的。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家风建设普遍面临的现实困境
我国农村居民家风建设意识不强
农村居民未有效认识到家风建设的重要性。对于当代人群,年轻父母的家教责任感缺失。许多家长没有长期教育的视角,他们在家教方面只关注具体问题,大部分家长沉浸在以成绩为中心的家庭教育方式中。对自己的要求并不严格,但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过于注重智商培训而忽略了品德培育。这种家庭文化观念淡薄主要表现在整个家庭无法达成统一的规则标准和习惯,无法建立全家共享的行为准则。优秀的家风家训传承在推广上表现为“格物致用”“奋发向上”“孝老爱亲”等方面,典型的案例有《曾国藩家书》《上海地区家风家训文献汇编》等。《曾国藩家书》中曾国藩向后人强调“格物”“早起是先人之家法”“勤学苦读”“养生控欲”“注重亲情”等优秀家风文化,彰显了其处世之智慧。《上海地区家风家训文献汇编》展示了67个家庭的家谱、总谱及家训。例如,其中的吴氏源流宗谱中对后人提出的祖训“劝学、力本、仗义、禁惰、劝善、戒赌、睦族、敬祖、戒酒、戒色”,对吴氏家族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现阶段,随着中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来自农村的家庭期望他们的孩子能够考入知名高校并实现社会地位上的提升,通过接受高层次的教育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声望,以此改善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
我国农村家风建设机制有待健全
农村家风建设机制缺乏明确指导。在家风建设中,“家风”必须依赖于家教和家训,借助适当的力量实施约束,甚至可能需要采取一些处罚措施。目前,农村许多家风建设主要通过表彰优秀家庭或举办讨论会等方式进行,这些方式虽然能一定程度上起到宣扬作用,但并未建立起完整的体系。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家风建设要“推广清单制、积分制等有效办法”。即是对“评”机制建立健全的重视。只“评”无法确保评选的模范和文明家庭具有持续性,注重“惩”与“评”的结合才是家风建设机制完善发展的基础。农村家风建设除了在“评”上不够完善,“惩”机制也不够健全,表现在机制建立过程中的“硬件”问题上。农村多数党员年龄较大,家风思维和见解缺乏理论素养,且党建引领也并没有完善对老年党员家风建设的评价与惩罚机制。老年党员引领示范效应微弱,无法有效实行选树典型。
我国聚少离多的农村家庭现状不利于家风建设
农村家庭聚少离多是农村家风建设面临困境的重要原因。我国古代的农村家风是有家族干预的,农村地区也拥有相对充足的人口。但是,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大型家族居住方式逐渐被打破。城乡经济鸿沟的扩大,使乡村传统家庭结构的家族传承方式变得不再适用。当前,乡村人口外迁问题日益严峻,四世同堂的家庭数量显著下降,乡村的家族伦理管理能力也在逐渐减弱。这导致许多乡村的家风构建基本是自主和非组织的。为谋求生活和事业的发展,不少年轻父母被迫离开家乡去往异地工作,他们无法经常与家人相伴,既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有益的教育,也不能给予自己的孩子足够的爱护,从而难以发挥他们的榜样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农村家风建设关键在于家风主体回归。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家风建设的对策建议
增强我国农村居民家风建设意识
家风建设意识增强要用好“评选好”“鼓励好”“宣传好”“传承好”“互动好”五大武器。家风建设涵盖了众多个体的生活,通过社会的全面介入,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评选好”指的是地方党组织及村委会要充分发挥其领导地位的作用,制定完善的关于“最美家庭”“最美婆媳”以及“农村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的评定制度。“鼓励好”主要表现在颁发荣誉证书、给予物质奖励、颁发“最美+”家庭标牌、给予好家风家庭政策优惠。“宣传好”主要是结合线下和线上两种模式,线下道德模范带头,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家风事迹宣讲活动、建立家风陈列馆(书法、书籍)、建设家风宣传标语展览角、发放家风家教宣传单、设计路灯宣传栏、开展村家风讲座等。线上用好“互联网+家风”,运用好乡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新浪微博、抖音、快手等宣传家风事迹。“传承好”主要是在精神层面,发挥乡村学校立德树人的作用,将家风建设融入乡村学校思政课。“互动好”是开展家风互动活动,通过村干部联合农村德高望重的人员召集村民开展座谈,带头开展“你的家风是什么?”的相关村民座谈会,推动农村居民对家风建设进行思考。
建立健全我国农村家风建设机制
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家风建设的“1+1+5+N”机制。“1+1+5+N”家风建设模式,即“党建引领+农村居民+五个好+多元主体共建”。第一个“1”是党的家风领导力,它涵盖了党对家风的理念指导、行为规范、能力提升、目的设定、策略制定和选树典型等多个方面,引导党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发展观,始终做到以民为重、以民为亲、以民为本。第二个“1”则是把农村居民作为家风建设的主体,将家风建设成效与农村居民相挂钩。“5”即对农村家风好的村民要“评选好”“鼓励好”“宣传好”“传承好”“互动好”。“N”代表联结多个参与方:通过联合农村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调解委员会、村规民约、村妇联、新型职业农民、新乡贤、农村社会组织、农村道德模范、乡村学校等多元主体,共同推进农村家风建设。“1+1+5+N”的农村家风建设方式,坚持党对农村家风建设的领导是关键。通过党员示范、选树典型、重视宣传、物质与精神激励和家风建设方式创新,多方共建。将道德、家教、家训等内容通过线上、线下的载体体现。建立健全农村家风建设的奖惩机制,以建立健全清单制、积分制为主,家风融入村规民约为辅,进一步浓厚家风文化建设氛围。
以我国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带动农村家庭主体回归
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家庭主体回归的重要举措。当前农村缺乏良好就业环境和多元的经济增收方式。农村居民建新房和男孩子娶媳妇,是普通农家人的两大目标,也是家庭生活中最大笔的支出。这是当前大部分农村家庭主体外出增加收入的重要原因。党建引领家风建设,重点是抓好集体经济这个头,为家庭主体回归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要严格遵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及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标准,顺应自然、经济、市场和社会进步规律,实现由村中提供“原材料”向村中提供“成品”的转变。加强对农村居民技术知识、法律意识和专利认识的培训,完善“农户+互联网+企业”模式的后续保障机制。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探索并实施“党支部+电商+合作社”“党支部+电商+服务站”“党支部+电商+协会”等多元化模式。促进农村、政府、产业界、媒体界、学术界和研究机构以及市场参与者共同发展,增加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实现共收共创,为我国农村家风主体回归创造良好的经济、就业环境。
农村家风作为中国传统农村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承载着优秀的传统乡村美德和文化。优良家风建设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教育、互相影响,是对孝老爱亲、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等优秀传统美德的认同和践行。只有重视传承弘扬优秀家风文化,形成优良的家风氛围,筑造农村和谐的民风社风,今后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才会更富生机和活力。
责任编辑:史文明
原文地址:http://www.cwzrzz.com/html/2024/1031/110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