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网 > 心领航(霖夕心理) 热点聚焦
在当今高等教育体系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有效应对这一挑战,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成为引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风尚的关键举措。这一模式旨在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服务,为学生提供一个集学习、生活、咨询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在这里,学生不仅可以享受到便捷的生活服务,还能轻松获取专业的心理健康指导和支持。通过一站式服务,力求消除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壁垒,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需要时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这种全新的教育模式,不仅体现了高校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高度重视,更展现了教育创新的时代精神。因此,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对于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站式”学生社区是一种创新的高校管理模式,它围绕学生需求,将学习、生活、咨询等多种功能集成于一体,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服务平台。这一概念的核心在于整合资源、简化流程,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便捷服务。其主要特点体现在:首先,综合性,学生社区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还重视其生活与心理健康,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内容;其次,便捷性,通过一站式服务,学生可以轻松获取所需资源,无需在多个部门间奔波;再次,专业性,社区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辅导老师,确保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得到专业的指导和支持;最后,人性化,社区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营造温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一站式”学生社区的构建,体现了高校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基于“一站式”学生社区来探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何以必要呢?这是由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全国高校正在积极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这一客观现实共同决定的。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关乎高等教育育人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我国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其目标是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种全面发展的人才必然要求心理健康,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是不可能实现全面发展的,而高校学子的心理健康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持续有力的支持和引导。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既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助其健康成长与顺利成才,使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又有利于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舍友关系、网友关系等多种校园关系的和谐融洽,为营造和谐美好的校园生活环境和氛围提供人际关系方面的良好基础,还有利于预防潜在的风险和化解现实的危机,保障平安校园的建设。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对其模式予以探索是非常必要的。
为顺应世界形势变化,培育时代新人,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教育部于2019年开始推行“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改革试点工作,其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由最初的10所试点高校,扩大到2021年31所高校集成探索,再到2022年1447所高校全面自主建设,2023年3月,全国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推进会的召开,标志着全面覆盖的建设工作正式展开。“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的开展有助于推动各方育人力量下沉到学生社区,推动“三全育人”工作格局的形成,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而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建设之初,就明确提出要配齐配强学业导师、心理辅导教师、校医等,建设师生交流活动专门场所的要求。2020 年,教育部提出“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指导意见,要求高校应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成含有坚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齐全的后勤服务保障、良好的师生情感交流等综合功能的教育场域。2023年,教育部在《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指南》中提出院校应在学生社区常态化引入心理服务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等专业力量,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由此可见,“一站式”学生社区构成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背景,而且它也内在的要求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这意味着传统的“学校—院系—班级—宿舍—个人”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应予以改变,这种以院系、班级为依托的模式需要转移到以“一站式”学生社区为依托,这就需要我们探索出一种与“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相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广泛开展这一背景下进行的,如何依托学生社区建构起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课题。“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存在多种模式,有学者认为主要有三种模式,分别是以西安交通大学代表的书院制模式,该模式以书院制为基础展开学生社区的实体化建设,并将范围覆盖到全体本科生;以浙江大学为代表的聚焦低年级本科学生社区实体化建设的模式,该模式以大一新生为对象,主要关注高低年级衔接、社区与院系联动等问题;以厦门大学为代表的功能型党支部嵌入学生社区模式,以党建引领学生社区建设。也有学者认为当前有四种模式,分别是以“全员制”住宿书院为载体的模式,以新生为主的住宿书院模式,以“第二课堂”为载体建设学生社区的模式,以功能型党组织为抓手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模式。无论是三种还是四种,这些模式并非都实现了全员覆盖,只有“全员制”住宿书院和功能型党支部模式覆盖了所有学生,这其中住宿书院又并非所有高校都有,很多高校的住宿模式仍是传统的楼栋公寓, 并无建设书院的计划,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因此,只有功能型党支部模式是最适宜嵌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它可以保障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内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那么如何才能将心理健康教育较好的嵌入“一站式”学生社区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明确育人理念,重视心理育人。首先,要树立“立德树人”的理念。“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高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心理健康教育也服务于这一根本任务。其次,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必然体现,是落实高校落实立德树根本任务的理论要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依托于学生社区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必须以此为理念为指导,才能很好的嵌入学生社区取得实效。再次,要树立“三全育人”的理念。汇聚各方育人力量,推进其下沉学生社区,并且要关注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与课外、线上与线下、院系与社区的多方联动全面覆盖,构建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一体化的心理育人格局。最后,要重视心理育人。要摆脱传统的重视专业教育轻视心理教育的观念,打破心里有疾才需接受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的偏见,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是保持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每个人都需要。
做好顶层设计,健全工作机制。建立清晰高效的各级组织架构,明确专门校级领导分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设置专职部门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功能型党支部嵌入学生社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主管部门和学生社区要定期召开心理健康教育专题会议,及时解决机制构建、资源配置、条件保障等问题。而且,要建立起心理育人协同机制、沟通机制、激励保障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等机制,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专业能力。高校要建立起完善的心理健康教师选拔聘用制度,选聘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专任心理教师,同时,要与专业机构和部门达成合作,选聘该领域专家作为学校的兼职老师,做好人才储备。要为心理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机会和资源,给予政策支持、制度保障、经费资助,定期开展业务培训,聘请相关专家予以指导,鼓励心理教师和辅导员展开心理健康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参与学术争鸣,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在人事安排上,注重专业背景与实际岗位之间的匹配度,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以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和心理健康教育专任教师为核心,以辅导员、思政教师、社区管理人员为骨干搭建心理育人队伍,让管理力量、服务力量、社区学生积极参与,构建全员育人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与配比。
保障资源供应,优化资源配置。学校各部门要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所需的人、财、物的供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保障队伍的稳定与人才的良性流通;设置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项基金,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各项活动所需经费;保障“一站式”学生社区内心理咨询室的空间,“根据入住社区的学生特点划分不同功能,配备心理减压系统、心理认知训练、智能情绪放松、沙盘、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测评自助仪等专业心理仪器”。此外,还要优化资源配置,搭建网络信息平台,为心理健康教育数字赋能,为心理健康测评、预警系统提供技术支撑,提升沟通与协作效率,充分发挥出现有条件下的育人效果。
充实育人内容,丰富育人形式。开好开足心理课程,定期举办讲座,内容上紧跟时代,选取学生身边切近熟悉的案例,引起学生关注,激发学生兴趣。拓展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将教育内容与学生喜欢的文体娱乐活动有效结合,在“一站式”学生社区举办趣味运动会、社区文化节、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小游戏、手工制作比赛等活动,学工部门和“一站式”学生社区要以多种方式积极引导和推动学生参与到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来。
“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建设正处于高速扩张阶段,但从2019年至今不过5个年头,总体而言仍旧处于探索阶段,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发挥“一站式”学生社区的育人功能,特别是以学生社区为依托的心理健康教育又该选择何种模式在实践上如何展开,这依然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理论课题与实践难题,探索的步伐仍要继续。
(作者:熊健,武汉东湖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责任编辑:史文明
原文地址:http://www.cnxlh.com/html/2024/1030/1098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