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网 > 《村委主任》网 最美村镇
“平遥四百零八村,数一数二数梁村。”梁村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村,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岳壁乡。梁村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地处汾河支流——惠济河夹角之地,南连太岳高峰孟山,北衔尹回水库。地势奇特,似两条出山的蛟龙,龙头相聚,龙饮河水,形成了被誉为平遥八大名景之一的“神池泉涌”。这样独特的地理环境不仅赋予了梁村生态优势,更为其历史文化的积淀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梁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隋唐五代,甚至更早的夏商时期。这座古村落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更迭与繁荣,从春秋、隋唐、元朝到明清,从晋商古院落到大大小小的庙宇,从堡门堡楼到随处可见的砖雕、石雕、木雕,都演绎了梁村的历史文化,展示了人文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梁村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逐渐发展成为集佛教、晋商、建筑、饮食与民俗为一体的文化名村。当地流传着“先有神池梁村,后有平遥古城”的俗语,足见其历史地位之重要。
国家历史文化名村——梁村
话说梁村,有一泉,为源池神泉;一塔即渊公宝塔;一湖为尹回水库;一台,即古戏台;一古道,即平沁古道;三墓即赵王墓、北宋冀氏古墓;四碑为四通古碑;五堡有东和堡、西宁堡、昌泰堡、南乾堡和天顺堡;五寺即积福寺、真武庙、观音堂、老爷庙和源神庙。
梁村村舍建筑由一街五堡组成,布局呈凤凰展翅之状。村北广胜寺如凤头高昂,东和堡、西宁堡雄居东西,似凤展双翅,中有南乾堡、昌泰堡,则为凤凰之腹,村南天顺堡如凤尾高扬。梁村一街五堡的凤凰展翅状布局结构是古代民居珍贵的范本,极具研究和审美价值,吸引了无数学者和游客。
梁村的五个古堡——东和堡、西宁堡、昌泰堡、南乾堡和天顺堡,是梁村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其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这些古堡最早可追溯至遥远的夏商时代,历经岁月的洗礼,至五代十国时期已初具规模。每座古堡建筑风格鲜明,且种类多样,涵盖了从防御性城墙到精致民居的广泛建筑类型,是梁村民居建筑艺术的集中展现。古堡内,街巷布局尤为讲究,共有东西六条街巷,整体呈现出“王”字型结构,民宅分布错落有致,对称地排列在东西巷北面,井然有序,体现了古人对空间美学的深刻理解,也蕴含着当地人“与人互敬、处事认真、平等交往、互不亏欠”的做人态度和处事原则。
东和堡为梁村五堡之一,它建于村东300m处的一座土岗上,地势最险。孤岗独立,四周环沟,沟壁直立,高约33m,南北长、东西窄,呈“北斗七星”状分布。东和堡年代最久,据大唐贞观二年修积福寺的碑文推测,此堡当建于五代十国之时。东和堡的堡门设计别具一格,堡门有东西两门,西门人称“黑洞门”,为砖砌洞门,上建三官庙;东门建于岗顶之东,洞门砖砌,门匾上写“迎瑞门”三字,为民国年间所砌。
西宁堡则环水而建,位于尹湖西悬崖上,崖深约30m。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它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让四季的变化都显得尤为迷人,而这份四季更迭的奥妙,唯有亲临其境,方能深刻体会。
西宁堡
昌泰堡位于村古源街东侧,呈“土”字形分布,堡内建筑以四合院为主,这些院落虽略显简陋,却透露出浓厚的生活气息与乡土风情,一砖一瓦都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昌泰堡的地理位置尤为独特,西与南乾堡对称排列,南与天顺堡隔平沁路相望,且堡之南门与天顺堡之北堡门相对。堡内的街道同样呈“土”字形的布局,曲折蜿蜒,堡中民居据统计约有32处,它们大多为四合小院和两进院落,这些院落历经风雨,有的已经经过现代化的改造,有的则因年久失修,部分墙体已显露出坍塌的痕迹,但即便如此,它们依然顽强地屹立着,见证着昌泰堡的沧桑变化。
昌泰堡
南乾堡、天顺堡则分别呈“玉”“王”字形分布,是保存最为完整的两个堡。南乾堡内一条石板路贯穿全堡。以此路为中心,两侧有小巷通往各院,这样的结构再现了唐代的“里坊制”。南乾堡堡墙保存较为完整,周长1200m,高10m,平均厚度达3m,极具艺术魅力。
天顺堡是村里保存最好的堡,堡门、堡墙完整,为五堡中建筑最精美、保护最好的堡。它位于梁村核心区的南部,始建于明末清初,清乾隆年间建成,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立碑铭记。走进天顺堡,堡内街道两边都是高耸的砖砌围墙,巷道幽深狭长,深宅大院相连,将游人一下带入了当时的历史情境中。据史料,这座堡由中国票号史上第二大票号平遥蔚泰厚总经理及蔚字五联号总管毛鸿翰联合冀、邓、王、史五姓人家共同投资,最终将其建成,前后历经了100多年。
梁村的民居建筑类型众多,拥有保存完整的历史传统院落132座,且多为“日”字型和“目”字型的二进或三进院落。梁村曾是晋商平遥帮的票号业中心,传统院落多为清代巨商故宅,毛鸿翰、毛鸿举等在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票号老板都曾在此居住。可以说,梁村是晋商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受晋商文化的影响,村内的大街小巷、古堡院落,无不透露着晋商文化的气息。这些宅院以其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而闻名,展现了晋商文化的繁荣和当时工匠的高超技艺。院落的布局和设计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的风水理念和家族制度,一砖一瓦都透露着浓厚的文化底蕴。
值得一提的是毛鸿翰的天顺堡宅院,宅院规模宏大,气势非凡。四院相连独占一巷,前两院专属主人居住,后两院布局为场院和花园。主院采用窑洞式建筑,有两座“目”字型三进院落。照壁设计考究,屋檐雕栏画栋,窗棂复杂多变,柱础雕刻精细,匾额寓意深远,镂花木窗工艺精湛……临街的大门堂皇威严,门内有影壁,二门高大开阔,三门精巧灵秀,整座院落肃穆豪华,无不彰显着主人的尊贵与富有。这一切记载着晋商的历史,见证了曾经的繁荣和兴盛,走进这座大院,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商贾云集、繁华鼎盛的年代。
梁村,这片风水宝地,不仅孕育了毛鸿翰、冀家、史家等晋商名人,更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与精神财富。他们的故事与成就,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了解晋商历史的重要窗口,也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勇于探索与创新。在梁村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那份浓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积淀,它们如同一条条无形的纽带,将过去与现在紧密相连,共同书写着梁村乃至整个晋商文化的辉煌篇章。
堡内还深藏一座造型奇特的戏台。据传,此戏台初建于元代,历经沧桑,至民国初年得以扩建重修,焕发新生。戏台用灰瓦覆顶,传统的窑洞建筑与木质前沿完美融合,整体造型十分雅致而不失庄重。戏台采用单檐歇山顶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即三间三檩。仿木的石质四方形柱子默默伫立着,柱下抱鼓石稳固而庄重。山墙之上,屋檐之下,一对精美的形似香炉的砖雕映入眼帘,富有艺术韵味。步入戏台之内,是平遥地区罕见的十字形窑洞布局,东南西北,无论朝哪个方向走,都是窑洞。木质的隔断将戏台一分为二,好似可以想象到过去演员们在后台紧张地准备,又在台前为观众献上表演的模样。墙壁上,可以看到有些许墨迹,或题诗作画,或留言感慨,古今印迹叠在一起,趣味无穷。戏台两侧,壁画早已残存,但仍能窥见当年的场面,它们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往昔的繁华与热闹。台柱上还有联曰“菊蕊初盼曲将幽艳临歌扇,霓裳迭奏雅倩新声徬泉蝉。”如今,戏台前宽阔的广场已成为村里老人小孩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梁村村北矗立着一座历史悠久的五层六边形古砖塔,名曰渊公宝塔。据积福寺碑文记载,宝塔始建于元朝元贞二年(1296)。宝塔的主人“渊公”,虽其具体事迹已难以详考,但据传他曾是积福寺中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和尚,其舍利塔被庄重地安置于寺院中轴线之末。
渊公宝塔的外观独特,外观呈八角五级楼阁式,具有浓厚的宋金建筑遗风。塔身高约10m,直径约1.5m,比例匀称,线条流畅,展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塔基与塔座虽为新修,但也能窥见其原貌。塔刹虽已换新,不复往昔旧貌,但依旧挺拔向上。渊公宝塔在结构上兼具密檐式塔与楼阁式塔的特点。周身未设真假门窗,第一层塔身显著高挑,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但最醒目的是叠涩出檐之上的三层青砖叠涩平座,直观地展示出了楼阁式塔的基本特征。不由得感叹,渊公宝塔实乃建筑艺术的瑰宝。
渊公宝塔历史悠久
据了解,平遥梁村古庙建筑也为一绝,村中有大庙、堡中有小庙,小庙分散,大庙集中,积福寺、广胜寺、观音堂、老爷庙等大庙集中建于村北,相距仅100m左右,形成了庙群建筑之特色。
积福寺是梁村现存记载最早的建筑之一,位于古西街的东段。据碑文记载,它始建于大唐贞观二年(628),有正殿五间,东西两廊,塑诸佛菩萨,十八罗汉,四大天王金刚。元朝至元八年(1271),冠添瑛夫人刘氏增修砖木结构正殿三间,乾隆十九年(1754)建钟鼓二楼,以后历年各有修葺记载。寺中还尚存古碑两通,这也可以作为我们了解积福寺的重要历史资料。广胜寺曾经僧人众多,佛事齐全,如今依然香火旺盛。
梁村广胜寺,原名真武庙,为清代建筑。据寺内保存的功德碑记载,在雍正、道光年间皆重修过,2004年整修时未损坏其原貌,佛、道二教圣像共存。广胜寺为村北之至高点,立庙之二层四望,北之明镜般尹湖,蜿蜒平沁古道,起伏土峰,沟壑纵横,东之东和堡、西之古源街、西街、南乾堡、昌泰堡、天顺堡,无不尽收眼底。此外,还有小巧玲珑的观音堂等寺庙散落在堡内。
广胜寺善财殿
梁村,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那些历经风霜、依然枝繁叶茂的古树名木。
据统计,梁村现保存有百年以上的古槐共计18株,其中4株古槐树龄已逾千年,更不乏6株珍贵的唐槐,它们历经时光洗礼,依然生机勃勃,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当地一株古槐树胸径达6.1m,树龄已有3000年,实在令人震惊。提及梁村最大的古槐,则非位于古源西街史家巷的那一株莫属,直径约2m,枝叶繁茂,遮天蔽日,为过往的行人提供了一片凉爽的休憩之地。此外,梁村还有一棵被尊称为“槐树神”的古槐,它位于南乾堡堡门外,形态雄伟,宛如一尊巨神,守卫着这片土地。村民们对这棵古槐充满了敬畏之情,会为它披上红绸,挂上彩灯,以表达对它的敬仰与感激。在村民的心中,“槐树神”已经成为他们心灵的重要寄托。
除此之外,梁村百年以上的槐树共有6株,它们与古槐一道,共同构成了梁村独特的自然景观。此外,还有5株榆树、1株三春柳以及占地约20hm2的百年枣林。它们各自以其独特的魅力,装点着梁村的每一个角落,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无限生机与活力。
梁村,这个被岁月温柔以待的古老村落,不仅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繁茂的古树闻名遐迩,还流传着一则关于“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的美丽传说。这则传说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梁村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紧密相连,赋予了这片土地更加神秘而迷人的色彩。
在我国北方民间和古代汉语中,梧桐树一词泛指泡桐树。泡桐树非常容易感染一种丛叶病毒,感染后会长出非常密集的细小枝叶,冬季叶片脱落后非常像鸟巢,对这种天然形成的鸟巢,古人十分崇拜,认为是“凤巢”。因此,古人认为梧桐树可以长出凤凰的巢穴并吸引凤凰。
梁村古槐
回溯古代文献,《庄子·秋水》记载,惠施在梁国做了宰相,庄子想去见见这位好朋友。有人急忙报告惠子,道:“庄子来,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哩。”惠子很惶恐,想阻止庄子,派人在国中搜了三日三夜。哪料庄子从容而来拜见他道:“南方有只鸟,其名为凤凰,您可听说过?这凤凰展翅而起。从南海飞向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这时,有只猫头鹰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腐烂的老鼠,恰好凤凰从头顶飞过。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仰头视之道:‘吓!’现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来吓我吗?”这则传说为梧桐树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底蕴与哲理思考。庄子以凤凰之喻,展现了高洁之士对理想与自由的不懈追求,同时也讽刺了那些狭隘自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行为。在梁村这片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上,这则故事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激励着村民们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强调自然与文化的和谐共生。
综上,也许正因如此,梁村被赋予了“北方大地上飞来的金凤凰”的美誉,而“凤凰古堡”“凤凰古村”等称号,也为梁村增加了一层浪漫色彩。
值得一提的是,梁村曾经是一个很独特的北方水城。梁村自古就有“北方小江南”之称,藕根、大米、长山药等名优特产久负盛名。
据说,靠着神泉水的浇灌,这里的人们世代曾以种植水稻和莲藕为生,“好姑娘,嫁梁村,藕根大米送人情”这一说法也流传至今。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神泉不再自流,水田变为旱田,这对于梁村村民来说,可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但是,这里的村民并没有被困难击倒,他们开始另谋出路,外出打工。打拼成功的他们返回家乡、建设家乡,才有了今天的梁村。
如今,梁村村委为了恢复昔日莲藕稻田景象,专门成立了莲藕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希望打造梁村百亩莲藕稻香特色景观。发展卓有成效,每年一到七八月份,莲花绽放,吸引了许多游客。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梁村,既有水的温润,又有土地的深沉,更有钢铁的坚毅,这就是这个村子给人的印象。2006年和2007年,梁村先后被山西省政府和国家相关部门命名为“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无疑是对其历史价值和文化底蕴的高度认可。
2009年,梁村成功打造了中国平遥生态植物园。园内,一汪碧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间,鱼儿欢跃,水鸟翱翔,绘就了一幅生动和谐的自然画卷。湖畔四周,绿树环绕,郁郁葱葱,仿佛是大自然精心布置的屏障,为游人提供了一片清凉与宁静的休憩之所,赢得了广泛赞誉与喜爱。这一绿色瑰宝不仅丰富了当地自然景观,更成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梁村,这个由一街五堡组成的古村落,以其独特的布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如今已成为平遥乃至山西的一张亮丽名片。作为平遥“一城、一山、一水、一线”大旅游框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梁村展现出高度的发展自觉与前瞻视野。
当前,梁村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与决心,朝着“北方小江南,凤凰再展翅”的宏伟目标迈进。一方面,依托尹回水库与生态植物园的天然优势,梁村计划进一步挖掘与展现“北方江南”的自然美景,让游客在这里感受到别样的水乡风情;另一方面,梁村也深知保护与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性,正积极结合明清古院落等文化遗产,唤醒乡村的文化记忆,让历史的韵味与现代的活力在梁村这片土地上交相辉映。
走进梁村,仿佛穿越回那个古朴而又充满生机的时代。无论是漫步古堡,感受那份历史的沉淀与厚重,还是站在渊公宝塔之下,远眺那幅由自然与人文共同绘就的壮丽画卷,都能深刻体会到梁村独有的韵味与魅力。如果您有机会来到山西,不妨走进平遥梁村,亲身体验这座凤凰展翅的古村落所带来的震撼与感动,让心灵在这里得到真正的放松与升华。
责任编辑:史文明
原文地址:http://www.cwzrzz.com/html/2024/1028/1094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