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网 > 《村委主任》网 最美村镇
在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有一个规模宏大的明清古建筑群——大阳古镇。大阳古镇由东大阳村和西大阳村共同组成,位于大东线南侧,被称为“中国古城镇活化石”。这里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旅游目的地,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典范。让我们一起走进大阳古镇,共同欣赏大阳古镇的美景,深入探索大阳古镇的千年文化以及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大阳古镇标牌
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大阳古镇古称阳阿,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历时两千六百多年绵延不断。历经战国、秦汉、唐宋、明清等多个朝代,随着时间的推移,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这里曾是晋国的重要军事要塞,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商贸繁荣的集镇。大阳古镇历史悠久,历史遗迹丰富,包括古战场、古庙宇、古民居等,每一块砖瓦都似乎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从汉唐的繁荣到明清的鼎盛,再到近现代的变革,大阳古镇始终保持着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古镇文物古迹数量众多,仅地面古迹文物单体就有127个,可分为生物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以及人文活动景观4大类,体现出大阳古镇浓厚的商业、文化气息。漫步古镇,城池寨堡、街巷纵横、官宅商居、楼阁津梁、寺庙祠庵比比皆是,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散发出沧桑韵味。
历史上,大阳古镇经历了秦皇置县、汉主封国、西燕设郡。在漫长的时间中,沉淀出丰富的礼乐文化、宫廷文化、仕官文化、工商业文化和军事、红色文化。大阳古镇因煤而兴、因铁而富、因官而显、因针而名,有着“九州针都”“三晋一镇”“飞燕故里”“阳阿侯国”“煤铁之乡”“仕官之乡”“礼乐之乡”等称号。明清时期,勤劳智慧的大阳人将煤和铁的价值发挥到了极致,被誉为“煤铁之乡”。手工钢针远销海外,被称作“九州针都”。据德国里希霍劳在《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中说:“大阳的针,供应着这个大国的每一个家庭,并且远销中亚一带。”因历史之悠久,规模之宏大,文化之璀璨,尚居之繁丽,大阳古镇居三晋大地古城镇之首,被誉为“三晋一镇”。由西汉至明清,大阳的历史上涌现出了众多的传奇人物,如色艺双绝的赵飞燕,首创诸宫调的孔三传,耿介不阿、上万言书的茹太素,为国捐躯的武状元张大经等,他们在大阳的历史画卷上先后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阳出产的针
泽州大地上广泛流传着“有官不到大阳夸”的民谣。大阳的历史上有着许多“金榜题名”的故事。在这个太行山区的乡野古村中,曾出现过不可胜数的朝廷命官。从尚书、御史、翰林、巡抚,到侍郎、郡守、状元、将军等数不胜数。仅明清时期大阳的历史名人就达130多人,其官位之高,人数之多,影响之广,甚至在全国任何一个村落中都是鲜有其比的。
“古有阳阿之剑,可陆断牛马,水截鸿雁”,丰富的矿藏资源使大阳成为我国冶铁业的发源地之一。《山海经》记载:“虎尾山,其阴有铁”,指的就是泽州县大阳镇至今仍在开采的虎尾山矿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大阳已成为北方各诸侯国制造兵器所需生铁的重要产地。晋国最早使用的炼铁鼓风炉也首先在大阳发明和使用。春秋战国时代最著名的“阳阿古剑”便产自这里,其刀刃锋利,削铁如泥,充分展示了当时大阳铁器制造的高超技艺。明清时期,大阳古镇的采煤、炼铁和铸造行业达到鼎盛,不仅产有铁锅、铁钉、铁锁等生活用具,镰刀、斧头、铁锹、犁铧等农具也样样齐备。每年由山西、河南、河北,甚至西北的青海、甘肃、新疆而来的大批商人到这里进行铁货交易,进一步促进了大阳铁矿资源的开发和当地的经济发展。大阳古镇的铁矿资源储量较为丰富,这些铁矿资源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支撑了古代冶炼业的繁荣和现代工业的发展。
千年古镇焕发新生,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持续发展,历久弥新
随着时代的变迁,大阳古镇的矿产开发方式和技术手段发生了显著变化,但铁矿资源仍然是当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大阳古镇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也积极探索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途径,力求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目前,大阳古镇仍有一部分铁矿资源在有序开采中,以满足当地及周边地区对铁制品的需求。在铁矿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大阳古镇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通过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和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同时,积极推动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当地经济的长远发展。
大阳古镇的矿产资源发展史是一部充满辉煌与变革的篇章。铁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为当地带来了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未来的发展中,大阳古镇将继续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大阳古镇不仅有冶炼铸造的阳刚豪气亦有轻歌曼舞的灵动柔美。从春秋战国到两汉魏晋,阳阿成为蜚声于世的歌舞之乡,“阳阿奇舞”“阳阿薤露”成为大阳文化艺术的辉煌。在汉代的《淮南子》和三国曹子建的名篇中,就能找到“阳阿奏奇舞”的描述。大阳古镇内单就用于歌舞唱戏的戏台就多达十九处,每逢喜庆节日,戏台上总是热闹非凡。
大阳古镇地处太行山脉,自然风光秀丽。这里的山水景色与古朴的村落建筑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大阳古镇以其古朴的建筑风格和完整的历史遗迹而闻名。古镇的街道两旁,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落井然有序,青砖灰瓦,飞檐翘角,无不透露出历史的厚重感。古镇的石板路、古井、古桥等,都是历史的见证,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车水马龙的繁华时代。
1989年,我国著名作家浩然随同几位青年作家和青年记者亲赴大阳镇采访。在他所写的《大阳镇采访拾零》中,将大阳的老街称作是一条“只有读古典小说才能想象出来的街道”,并说“这条街的古老姿态,很难用短短的文字写清楚”,大阳古镇“跟苏州那些古代留下来的府第比一比,更显出此地的独特,或者说‘真正北方山区式’的庭院”。在他告别晋城时,向当时的管理者留下了一条十分宝贵的建议:“不要轻易拆毁那条街和那些有代表性的宅院。”他的建议,对大阳的村落古建保护和当今的旅游开发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万里茶道博物馆一角
大阳古镇现存的城池楼阁、古街古巷、官居商宅等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构成一个完整的文化脉络,被誉为“秦汉以来中国古城镇的活化石”。大阳古镇于2008年被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2011年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6年成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2019年荣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古镇内,名气较大的要数张家宅院。张家宅院的规模之大、建筑之精美,充分体现了张家在大阳古镇的辉煌历史。如今的张家宅院是当地名门望族张养蒙及其后人在清朝早期建成的庞大建筑群,占地百亩,共有两千多间房屋。张养蒙是明万历年间进士,他曾先后任过庶吉士、户部侍郎、都察院副督察史等官职,入翰林院。张养蒙为官清廉正直,敢于直言进谏,《明史》中对他有大篇幅的记录。张家宅院整体为三进院落,每一进都独具特色。最出彩的建筑要数被当地人称为“凯旋门”的一道门。它由五块石雕麒麟大照壁组成,砖石雕刻十分精美,图案内容丰富多样,包含数十种动植物。建筑布局上,张家宅院层层房舍错落有致,楼阁峥嵘,气势雄浑。院里套院,通过小巷或曲径相互连接,把整个建筑串成一体。
崇祯五年,起义军四起,张氏后人张光奎和张光玺带领村民一同保卫大阳城,不幸阵亡。崇祯皇帝下旨厚葬张氏一家并追赠封号,张氏后人受到赏赐,荣耀一时。至清朝,又增建了张都堂院落建筑群。历经明清百余年修建,岁月沧桑,现保存了大小院落四十余座。
裴家十八院是大阳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研究明代建筑艺术和官宦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院落主人为裴宇,字子大,明嘉靖甲午年(公元1534年)考中举人,辛丑年(公元1541年)明题雁塔,进士及第。入仕后,他由翰林累至礼部尚书、工部尚书,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裴家十八院位于裴家巷和关家巷之间,是明代礼、工二部尚书裴宇的宅院。该宅院原先由九进十八院组成,院院相连,错落有序,现存有十一个院,共有七个出口。其宅院的规模和布局都体现了其显赫的身份和地位。
明清五里老街贯穿了大阳古镇东西两端,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两旁店铺云集,与周边的民居、寺庙、楼阁完美地融为一体。老街上的建筑大多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原貌,石阶、石墩、板铺式店门、高高的柜台等细节都透露出浓厚的历史气息。明清五里老街不仅是大阳古镇的商业中心,也是其精神与灵魂的支柱。它见证了古镇的繁荣与变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匠人在高高的墙壁上打铁花
立足传统,推陈出新
打铁花,是大阳古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铁花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表演,以铁水为原料,表演者通过特殊的技艺和工具,将熔化的铁水泼洒到空中,形成绚丽多彩的火花,场面壮观,给人以视觉震撼和美的享受。大阳古镇每周在景区贯利广场安排有固定的打铁花演出,吸引游客无数。打铁花起源于宋代,盛行于明清时期。打铁花的具体流程包括准备材料、熔化铁块、准备表演工具、表演、控制火花等等。首先是准备材料,主要的材料是铁,需要将铁块熔化成铁水。同时,还需要一些辅助材料,如木炭、焦炭等,用于加热和熔化铁块。其次是熔化铁块,将铁块放入特制的熔炉中,使用木炭或焦炭作为燃料,通过高温将铁块熔化成铁水。这个过程需要控制好温度,以确保铁水的流动性和安全性。然后准备表演工具,打铁花的工具主要包括铁勺、铁板、铁桶等。铁勺用于舀取铁水,铁板用于击打铁勺,使铁水飞溅,铁桶则用于盛放铁水。表演者还需要穿戴防护装备,如防护服、手套、护目镜等,以防止铁水溅射造成伤害。
最重要的是表演。一名表演者用铁勺舀取适量的铁水,然后迅速将铁勺中的铁水抛向空中,另一名表演者则用铁板迅速击打铁勺,使铁水在空中飞溅,形成火花。这个过程需要表演者之间良好地配合与默契。表演者还要不停地调整控制火花,控制铁水的量和抛洒的力度,以及击打的时机,以确保火花的效果和安全性。在表演结束后,需要及时清理现场,确保没有残留的铁水和火花,防止发生火灾和造成人员伤害。打铁花表演不仅需要表演者有高超的技艺,还需要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安全意识。大阳古镇的匠人打出的铁花冲破漆黑的夜空尽情绽放,一会犹如盛世梨花流光溢彩,一会又流星如瀑,气壮山河。1600摄氏度的高温铁水在匠人手中变得千姿百态,极具魅力。这一技艺不仅展示了古镇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大阳古镇夜景
随着夜幕的降临,大阳古镇的灯光秀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俯瞰整个古镇,灯光交织成一片光的海洋。古镇的古建筑在灯光的映衬下,更显得神秘而迷人。飞檐斗拱都被染上了一层黄色的光晕,仿佛穿越了时光,诉说着往昔的故事。灯光秀不仅照亮了古镇的每一个角落,也为游客提供了一场视觉盛宴,让人们在夜晚也能领略到古镇的独特魅力。
大阳古镇的节目表演丰富多彩,包括传统的戏曲、舞蹈、杂技等。这些表演不仅展示了古镇的文化特色,也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了解古镇文化的机会。游客在欣赏表演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古镇人民的热情与好客。
每周古镇内还有“八零年代主题”沉浸式街区演艺。在老街的不同地点设置有七个表演点,和一个流动演出的节目。村民们齐上阵,有吆喝卖冰棍的、展示传统农活的、跳皮筋的、表演泽州鼓书的、演奏扬琴的等。节目丰富多彩,独具特色,游客们沉浸在热闹的街区中,笑容洋溢在脸上。
近年来,大阳古镇的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政府和当地居民共同努力,保护和修复了古镇的文化遗产,同时开发了新的旅游项目,如文化体验、手工艺制作、特色美食等,吸引了大量游客。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也为古镇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为了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大阳古镇不断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村中设有游客中心、停车场、公共厕所等便利设施。同时,提供专业的导游服务,让游客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大阳古镇的历史和文化。
大阳古镇,这座千年古镇,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旅游业的融合,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体验到文化的韵味,享受到旅游的乐趣。
一切都如同大阳古镇的宣传诗歌一般:灯光秀让夜晚的古镇更显活力,位于古镇内的步行街,两侧建筑灯光与打铁花表演交相辉映,如梦如幻!漫天的铁花在城门楼上绽放,那么耀眼,那么绚丽。这座传承千年的古镇,和传承千年的手艺,贯穿了时光,给我们留下了前人的回忆。门楼在灯光的陪衬下,显得更为雄伟与挺拔。也就只有这样的身姿,才能抵得过千年时光地冲刷。人潮在古镇的街道上川流不息,如果古镇也有感情,想必它是欣慰的吧,毕竟不用再忍受漫长的孤独。或许最欣慰的是人们还没有忘记,这里是他们的历史,是他们的故乡,是他们的根。
责任编辑:史文明
原文地址:http://www.cwzrzz.com/html/2024/1022/1082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