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网 > 《村委主任》网 理论研究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传统村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现代化浪潮中保护和传承这些承载着丰富历史与文化记忆的空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白马藏族传统村落为例,探讨活态传承视域下白马藏族传统村落的数字化保护策略与路径。当前,白马藏族传统村落正面临着文化同质化、传统技艺失传、生态环境退化等严峻挑战。文章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提出一套综合性的数字化保护方案,以实现白马藏族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重生。
截至2023年3月,我国已有8155个传统村落被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传统村落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淳朴的自然景观与独特的物质、社会、精神文化传统,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国家及地方政府深刻认识到,利用数字化技术对传统村落进行科学保护和创新发展,是新时代下实现文化自信与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指出要将数字乡村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方面,加快信息化发展,整体带动和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2024年5月,四川省委网信办发布《四川省县域数字乡村建设与运营指南》,详细规划了利用数字技术进行村落信息采集、建立数字化档案、推广智慧旅游服务等具体措施,旨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数字化保护体系。在此背景下,探索如何有效利用数字化技术,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文化传承,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议题。
白马藏族传统村落的保护现状
白马藏族传统村落位于四川省北部山区。这些村落通常坐落在山清水秀的环境中,保持着相对原始和宁静的生活状态。白马藏族因其特有的服饰、建筑、歌舞和节庆习俗而闻名。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白马藏族传统村落以独特的自然风光、建筑特色、民俗活动等,吸引游客纷至沓来。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白马藏族传统村落面临着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不平衡的问题。
近年来,政府对白马藏族传统村落的保护给予了高度重视,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一方面,通过立法手段划定保护区,如建立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旨在保护自然生态与民族文化。另一方面,利用白马藏族传统村落丰富的文化资源,推动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提升了外界对白马藏族文化的认知。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也在逐步展开,如传统舞蹈“跳曹盖”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了文化的活态传承。
然而,在全球化浪潮和现代化进程的双重影响下,白马藏族传统村落的文化活态传承呈现出复杂而微妙的态势,依然面临诸多挑战。一是传统建筑与新式建筑混杂,缺乏统一规划。二是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不足,传统文化知识与技艺传承出现断层,方言使用频率下降,文化认同感减弱。尤其是需要长时间学习和实践的技艺,如织锦、银饰制作等,传承人日益减少。三是旅游开发缺乏规划,出现了过度商业化的现象。部分村落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对村落过度开发,导致原生态文化氛围被破坏。四是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生活习惯和观念发生改变,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五是自然灾害风险增加,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传统村落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如山体滑坡、洪水等,对村落的物理结构及村民生活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白马藏族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的优势
白马藏族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原真性”保护与“活态”传承,需要保护完整度高、时效性长、功能强大的数字化技术作支撑。相对于传统的保护手段,数字化保护的优势较为突出。一是内容的完整性。可以利用无人机、地理信息技术等采集详细的图像信息和空间数据,通过云计算实现大量数据处理,借助三维建模、虚拟现实等技术,使传统村落完整而鲜活地呈现出来。二是时效性长。可以建立传统村落数据库,除记录村落遗产信息外,村落的设施修缮、人口增减、经济收入、节事活动等信息均可以随村落演进而不断更新。三是综合性强。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可以集文字、图片、视频的记录展示与数据处理为一体,让传统村落大量信息可视化,展现数字化保护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及传统村落旅游推广等方面的优势。
较之白马藏族传统村落传统的保护理论和方法,数字化保护具有独特的优势。首先,原真性保护能准确记录特定时间段的原始数据,不会因自然因素而改变。其次,数字化保护能实现传统村落的整体性保护,全面记录特定时段的历史文化信息,不会因时间、空间的变化而改变数据。再次,数字化保护有助于实现信息化传播、网络化展示和虚拟化旅游。最后,以白马藏族传统村落相关信息为支撑实现智慧管理,可以大大提高数据价值和管理水平。
白马藏族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的原则与思路
白马藏族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的原则
白马藏族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旨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保护和传承白马藏族传统村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促进其可持续发展。这一进程必须尊重当地村民的文化权利和意愿,从决策制定到项目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确保白马藏族传统村落的村民能全程参与数字化保护。一是在数字化记录和展示过程中,需遵循数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原则,保持文化表现形式和内容的真实性与完整性,确保数字化资料真实反映白马藏族传统村落的历史、习俗、艺术及村民的生活方式。二是科技与传统融合原则。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同时,应尊重白马藏族的知识和传统技艺,推动传统与现代科技的和谐共生,如通过数字技术还原传统手工艺流程,增强文化体验的真实感。三是环境友好原则。数字化保护活动应与生态保护紧密结合,确保相关措施不会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用好数字技术推进绿色转型,维护白马藏族传统村落的生态平衡。
白马藏族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的思路
为了全面、系统地保护与传承白马藏族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提出如下数字化保护思路,见下图。以保护白马藏族传统村落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目标,依托虚拟现实技术、信息模型技术、多源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制定白马藏族传统村落保护模式体系研究、保护技术体系研究、数字化保护机制研究的保护策略,完成白马藏族传统村落数据库建设、白马藏族传统村落数字化平台构建、“智慧旅游+虚拟体验”模式构建及数字化检测系统构建。
图 白马藏族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思路(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白马藏族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技术与策略
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关键技术
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关键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够有效保护和传承珍贵的文化遗产,还能通过创新技术手段,为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在白马藏族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的过程中,虚拟现实技术、信息模型技术、多源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全面、立体、动态的保护与传承体系,具体应用如下。
1.虚拟现实技术
沉浸式体验。通过高精度的三维建模和VR技术,游客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身临其境地感受白马藏族传统村落的魅力,领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风俗习惯和节庆活动氛围,既保护了实体村落免受过度开发的影响,又促进了乡村文化的传播。
数字化复原。对于已经受损或消失的文化遗产,VR技术可以依据历史资料和影像记录对其进行数字化复原,重现其往日风貌,为研究和教育提供宝贵的资料。
2.信息模型技术
精细管理。信息模型技术可以为白马藏族传统村落的建筑创建精细的数字模型,包含建筑的几何、物理、历史信息等,有助于精确记录和管理每一处遗产点的现状与变迁,为修缮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协同设计与规划。在传统建筑的保护与改造工程中,信息模型技术能够支持多方协作,确保设计、施工与管理的一致性和高效性,减少对原有结构的干扰。
3.多源遥感技术
环境监测。结合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等多种遥感技术,对白马藏族传统村落及其周边的自然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环境变化和潜在的灾害风险,为生态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地形地貌分析。通过高分辨率影像和三维地形建模,准确把握村落的地形特征和土地利用情况,为村落规划与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4.地理信息技术
空间信息管理。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应用于整合和分析村落的空间数据,如遗产点分布、生态资源、基础设施布局等,为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旅游资源开发提供可视化决策支持。
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策略
活态传承视域下的白马藏族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策略,不仅是一种技术创新,更是一种文化自觉与社会责任的体现。通过数字化手段,可以有效地记录、保护与传承白马藏族传统村落丰富的文化遗产,同时促进村落的经济发展与进步,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和谐共生。
1.数字化记录与档案建立
通过高精度的3D扫描、摄影测量等技术,对村落建筑和道路系统设计的空间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分析,构建数字模型,对村落中的建筑院落、文化遗产、民风民俗和文化活动的图像、文本等进行捕捉、记录、整合、归纳、概括,形成多维数据信息和文化板块,重现村落的整体风貌,形成一个可交互、可查询的数字化档案库。这一做法不仅有利于白马藏族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长久保存,也为后续的修复、研究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持。
2.社区参与式数字化平台搭建
建设社区主导的数字化平台,鼓励村民参与文化资料的采集与管理。通过建立线上社区、数字博物馆和互动网站,村民可以上传自己的故事、手工艺作品、传统音乐与舞蹈视频。这不仅增强了社区内部的文化认同感,也能让外界更直观地了解和欣赏白马藏族文化。该数字化平台能促进知识与技能的传播,减缓文化传承断层的问题。
3.智慧旅游与虚拟体验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应用,为白马藏族文化的传播与体验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游客可以通过佩戴VR设备,“亲临”白马藏族传统村落,体验“跳曹盖”、观看“十二相舞”,感受传统节日的热闹氛围。通过立体建物、修复仿真、动画模拟和音频讲述等展现形式,可以让人们在互联网上观赏传统村落丰富的文化产品,感受传统村落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AR技术则将数字信息叠加到现实世界中,游客在实地游览时,只需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即可获取建筑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当地村民的风俗习惯等信息,增强了游览的互动性和教育意义。借助大数据分析,旅游管理者可以实时监测游客流量,核算出游客最大承载量,并制定相关游客流量控制预案,避免过度商业化对村落造成的不良影响。此外,搭建智慧旅游平台,根据游客偏好提供个性化推荐服务,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增加村民收入,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4.可持续发展策略规划
结合地理信息技术进行村落空间规划,科学指导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确保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白马藏族传统村落发展的可持续性。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对村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建筑布局进行精确测绘和分析,为村落的生态保护、旅游规划、灾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地理信息技术还能够监测环境变化,预测自然灾害风险,帮助管理者做出快速响应,有效保护村落免受自然灾害的影响。
5.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
白马藏族传统村落的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舞蹈、传统技艺等,通过数字化技术得到了抢救性保护和传播。数字化录音、录像技术保存了老一辈艺人表演时的珍贵影像,而数字化故事库则收集、整理了大量口述历史和民间故事,确保了这些无形的文化财富不会随时间流逝而消失。
数字化技术的出现与发展,为白马藏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全新途径。它可以为传统村落的原貌再现、旅游推广、产业融合等提供有力支撑,推动农耕文化的活态传承,成为实现综合化保护的强大助力。文章围绕白马藏族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策略展开,首先强调了原真性与活态传承的并重,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全面、真实地记录文化遗产,确保其核心价值不被时间与人为因素稀释。其次,通过构建综合性强、时效性长的数字化保护体系,为白马藏族传统村落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最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白马藏族文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通过虚拟现实、智慧旅游等方式,实现了文化的传播与体验。这不仅提升了外界对白马藏族文化的认知,也促进了传统村落的转型升级。
白马藏族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不仅是一项技术革新,更是一场文化保护与乡村振兴的深刻实践。它不仅保护了传统村落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更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展现了活态传承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新模式,为新时代传统村落的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实践指导。
四川省科技计划资助“白马藏族村庄保护及发展的耦合-协同作用研究”(2022NSFSC1019);四川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资助项目“基于城乡融合要素流动的平武县白马藏族村寨产业-文化-环境耦合研究”(CR2317);四川省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研究中心资助项目“基于健康乡村的白马藏族聚居区卫生资源-政策-经济多维协同发展研究”(SWFZ23-Y-27);川西北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工程研究中心“基于民俗文化视角下文县白马藏族村寨公共空间的研究”(RHS2022-7)、“文化基因视角下九寨沟县白马藏族传统民居保护研究”(RHS2022-8)、“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下平武县白马藏族村寨产业发展的研究”(RHS2022-9)。
责任编辑:史文明
原文地址:http://www.cwzrzz.com/html/2024/1015/1061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