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网 > 《村委主任》网 理论研究
摘要: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是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当前,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的思想政治工作,以文明实践站为载体,整合文化资源,是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和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文章为了解南疆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润疆作用的发挥情况,首先,对南疆伽师县克孜勒苏乡40个村进行了调研,初步掌握了文明实践所(站)的基本情况,其次,通过调研发现文化润疆阵地作用发挥不明显,特别是村级文明实践阵地的作用发挥、实践形式与群众需求有差距。村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体系构建比较完整,但志愿服务质量亟待加强。最后,就目前的发展问题与困境,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期望能对今后发挥村级文明实践所(站)有所启发。
南疆伽师县克孜勒苏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基本情况
伽师县克孜勒苏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的基本情况
1.伽师县克孜勒苏乡基本情况
全乡总面积291.88km,下辖40个行政村16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710户42976人。全乡共有中小学18所(其中中学1所、小学17所)、幼儿园23所、卫生院1所,派“访惠聚”驻村工作队40个。全乡总耕地面积10133.3hm2,人均耕地1460m2。以伽师瓜、伽师梅、冬小麦、棉花作为主要经济作用,2021年全乡生产总值达68251.43万元。截至2020年末,全乡共39个贫困村,其中包括4562贫困户17968人,已经实现全部脱贫,成功打赢脱贫攻坚战。2022年全乡劳动力18574人已全部就业,人均纯收入达1.12万元,同比增长7.39%。
2.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基本情况
乡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2021年4月依托原文化站和综合性文化服务活动中心等阵地整合而成,占地28666m,建筑面积1250m2,设有图书区、户内户外健身场所等,合理利用这些场所开展了政治理论宣讲、科技理论普及、体育教育活动等进行文化熏陶。乡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组建了10支志愿者队伍,共计198人。村级文明实践所(站)40个,村级志愿服务队412支,志愿者1426人。仅2022年7月累计开展理论宣讲、文化服务、科技科普、法律服务等方面各类服务活动1540余次,参与人数2.4万余人。
3.伽师县克孜勒苏乡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作用情况
(1)充分发挥理论宣讲作用。乡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道德讲堂、各类宣讲、培训、学习等各类活动,设立脱贫攻坚成效、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宣传栏。2022年村级文明实践所(站)组织开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 200余次,增强群众的感恩意识,坚定跟党走的决心。
(2)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结合“庆元旦·迎新春”活动组织乡村两级干部群众、文艺汇演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各类文艺演出和秧歌舞大赛,“石榴籽”文艺小分队在全乡范围演出41场,观看人数2000余人次。举办了“闹社火活动”,主要以舞龙舞狮、扭秧歌、跳腰鼓、划旱船、走高跷等传统表演方式为主,不仅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很好地展现了各村各族群众的良好精神风貌。
(3)志愿服务队伍充分发挥“文化润疆”的作用。由40个村级孝老爱亲志愿者服务队,帮助鳏寡孤独老人进行房前屋后的整治清洁活动,提高全乡上下的爱国卫生意识。春节来临之际,志愿者服务队帮助群众贴对联、挂灯笼,发放春联共计21000副,向广大群众传达党的关心和对春节的美好祝愿。由志愿者服务队协助民政办对各类困难群体3710户,发放羊肉11130kg,面粉、大米、清油等物资各3710份,进一步彰显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作用和志愿者无私奉献、担当作为的新风采。
南疆农村文明实践所(站)文化润疆调研中存在的问题
这次调查以问卷调查的定量分析为基本依据,以伽师县克孜勒苏乡为重点,对各村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和文化润疆作用发挥情况进行一次摸底调研。本研究设计一套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并在网上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分发,最终回收816份有效问卷。
调查对象涵盖了乡政府各部门,40个行政村的村民。参与问卷的样本性别组成较为科学。在性别组成方面,男性占比为37.38%,女性占比为62.62%;在年龄结构方面,18岁以下占比为7.11%,19-45岁占比为82.96%,46岁以上占比为9.93%。
从问卷所包含问题类型角度分析,调查问卷主要是以单项选择为主要内容,以不定项选择为辅助内容,使调查工作更加合理,提高结果信服度。具体情况如下:
文化润疆阵地作用发挥不明显、管理不到位
尽管乡、村均出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实施方案》,但在工作推动、阵地建设、活动组织、项目确定上质量参差不齐。例如,部分村没有认真研究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推进措施,对现有资源的整合和规划设计不合理,各村负责人对“文化润疆”这个概念及如何开展各项工作的思路不清晰,对这项工作不太了解,没有工作计划,没有组织过专题学习、召开过专题会议研究“文化润疆”相关工作。新时代文明所(站)基础设施利用率不高,对文化活动资金投入不足。各村负责人把主要力量、精力放在农业生产上、维护稳定上,忽视“文化润疆”各项工作的开展。
调查发现,各村开展“文化润疆”活动,大多集中在宣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占比为66.18%;党的惠民政策宣讲,占比为64.83%;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占比为59.44%;文艺演出,占比为55.51%。只有64.34%的群众对“文化润疆”活动感到十分满意。很多村不能正常开展“文化润疆”志愿服务,其中偶尔开展活动和不开展活动占比为19.11%,对所开展的活动表示不满意的群众占比为1.84%,对所开展的活动表示一般的群众占比为4.78%。
实践阵地建设、实践形式、理论政策宣讲方式与群众需求有差距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宣传工作会议指出,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要充分发挥其作用。调查发现,群众普遍认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发挥作用的前四项,分别是充分宣传党的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占比为81%、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占比为67.28%、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占比为49.75%、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占比为43.14%。
在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形式的现实困难阻碍活动进一步开展。例如,从活动形式上来说,采取常规的宣讲、印刷宣传册、横幅标语、宣传栏、宣传墙等,载体和形式比较单一;一些较为创新的想法因为场地和资金的原因,没有办法实现。从活动内容上来说,因为缺少调查,不了解群众真正想看的、想听的,受群众欢迎的内容,文体活动局限于文艺演出、电影等,没有创新,内容重复单一。干部出大力,群众不买账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调研数据看,群众希望开展活动类型前5位分别是:文化教育占83.09%、医疗健康占66.91%、扶贫帮困占63.6%、安全培训占63.11%、心理咨询占42.52%,而这些活动常常是志愿行动中所忽视的。当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常住人员基本是老人、妇女、儿童,精准对接这些群体的共性和个性化需求途径少,缺少有厚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服务项目,群众的获得感不强。
由于上级部门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人员队伍缺失、个别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管理不力,出现农家书屋、文化站、文化室作用不能正常发挥等现象。通过对群众希望开展的文明实践活动形式的调查,有66.18%的群众希望通过课堂教学开展活动,在课堂中可以充分发挥“文化润疆”的作用,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还能解决普通话水平不高导致的家庭困难等问题。例如,各村虽然都建有文明实践所(站),但基础设施不完善,经常处于关门状态,真正为群众服务的时间少。调研发现,56.99%的群众有读书读报的愿望,但一些村级农家书屋里有书架,图书却很少甚至没有。“东风工程”农家书屋专项图书未及时发放到农家书屋,部分农家书屋中的图书放在了村文化室中。
村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体系构建比较完整,但志愿服务质量亟待加强
调查显示,村级文明实践所(站)构建的村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体系比较完整,5支服务队伍均能发挥作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有59.68%的群众对志愿服务的积极性高涨,愿意参与志愿工作的群众占比30.51%。在90.19%的参与率下,40个乡镇全部组建了志愿队伍。以百姓宣讲员和理论宣讲员为主体,搭建各具特色的宣讲志愿服务队占比32.6%;以道德模范、楷模人物、身边好人为主体,组建核心价值观引领志愿服务队占比34.44%;文化志愿者队伍中,文艺、文化和体育工作者的比例高达53.55%;以科技、法治、环保、医疗、宗教工作者为主体,组建专业性强的时代新风志愿服务队占比26.35%;以企业家、社会工作者、扶贫工作者等为主体,组建关爱帮扶志愿服务队占比46.32%。分析服务队的构成比例可以发现,由党员组成的服务队所占比例为77.82%,位居第一,其次是妇女组成的服务队占比44.85%。各种志愿者队伍都会定期进行活动,形成“一月一主题”“一队一特色”,进一步提升志愿实践活动的内涵,创建品牌影响力。
从志愿者活动组织部门角度分析,除各级党委、工会、共青团、妇联和村“两委”外,有55.51%的群众希望志愿者组织可以充分发挥作用,组织各类志愿服务,而不是单纯依靠政府部门。
乡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工作基本是由原文化站工作人员负责,多数人员身兼数职,专职人员配备难度较大,难以常态化展开工作。村级没有专职的工作人员从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工作,年轻村干部常年承担行政工作任务,难有精力组织文化活动。部分村兼职的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层次低、缺乏现代化办公技能,难以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乡村大都忽视了对专业专职的优秀传统文化人才的培养,志愿服务人员多为村民,能力素质难以满足当前群众对志愿服务的高要求。文化志愿服务存在的困难,主要原因有志愿者服务水平不高,占比为53.06%;民众对志愿活动不关心不了解,占比为54.17%;民众对志愿活动参与度不高,占比为44.24%;志愿服务不贴近群众生活,占比为38.97%。
文化润疆视域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的对策
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是深入推进“文化润疆”的重要依托,“文化润疆”要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向基层宣传践行党的科学理论、重大举措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新风,解决乡风文明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让各族群众切实增进“五个认同”,切实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在乡村振兴、“文化润疆”工作中的思想引领作用。
突出思想引领,加强阵地建设
准确全面理解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的战略部署要求,各村要把文明实践所(站)建设摆到突出地位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将文明实践工作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抓细、抓实,突出思想价值引领,着力打造一两个独具特色、县乡村层面都有影响、叫得响的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特别是在改善农民群众生活条件的过程中,强化系统思维,从源头抓起,统筹考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乡村学校少年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阵地、志愿服务站点,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五项核心工作内容,创新打造理论宣传、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科普服务和健身体育服务“五大平台”,盘活乡、村现有阵地资源。
充分把握供给和需求的关系,按需提供服务
志愿服务只有与人民群众的需要进行精准对接,才会变得更有人情味,才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调查研究发现,有78.43%的群众认为了解群众需求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必须加强的重要方面。除了了解群众需要,还有创新活动方式占58.95%,提高志愿者素质占56.25%,增强团队凝聚力占47.79%。充分发挥各类平台作用,丰富志愿服务内容。因此,必须真正发挥出“伽师先锋”志愿服务云平台网络的指挥作用,建立菜单式服务,形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制单、群众点单、志愿者接单的工作模式。完成对群众需要的社会调查,组织各级党员干部、志愿者到村、进户、见人,当面对话、实地考察记录群众的想法和期望,把握群众心理,收集一手信息,做好“菜单”准备工作。广泛开展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各类文明实践活动,依托中心、所、站现有各类功能室,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广泛开展国画、书法、剪纸、舞蹈、读书、乒乓球、篮球、台球等各类文体活动。
把握好引导与志愿的关系,加强队伍建设
志愿者是志愿服务的主体,志愿者队伍质量直接关系到志愿服务的效果,要将志愿工作纳入考核体系并进行适当激励,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调研发现,群众认为志愿者队伍要加强自身建设,50.86%的群众认为要提高具有专业知识的志愿者比例,对志愿者开展各类培训。其中群众认为需要对志愿者服务精神进行培训的占78.92%,需要对志愿者服务技能进行培训的占59.07%,并且群众认为需要对志愿者的志愿服务设立奖励回报机制。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从自身做起、率先垂范,应主动加入志愿服务队伍成为一名志愿者,并以志愿者身份走进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关爱群众。基层党组织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将全体干部职工动员起来,一个不漏地加入志愿服务组织,用真心真意真情服务群众。同时引导和扶持各类民间社团组织、乡贤、爱心人士及广大群众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多渠道招募志愿者,组建多形式志愿服务队伍,主动走进群众,以群众喜闻乐见、方便参与的方式,开展理论宣讲、知识讲座、文艺演出等活动,让群众看得见、听得懂、信得过、愿参与、用得上、真点赞。对自主自发的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和有关公益组织,加以规范、引导、管理,将其发展成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有生力量。
引导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向群众宣传党的创新理论、重大举措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新风,解决乡村振兴中出现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让各族群众切实增进“五个认同”,增强“三个意识”,切实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乡村振兴、“文化润疆”工作中的思想引领作用。
本文系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度学院科研课题“新时代南疆农村文明实践站文化润疆的路径研究——以伽师县克孜勒苏乡为例”(项目编号:2022-KY-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史文明
原文地址:http://www.cwzrzz.com/html/2024/1013/1054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