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网 > 心领航(霖夕心理) 心理百科 心理健康
焦虑,是一种人人都会有的情绪,但很少有人知道,焦虑障碍,是一种会严重影响生活的心理疾病(通俗来讲,我们把它叫做焦虑症)。
就连身处其中的人,可能也意识不到,自己已经受焦虑困扰。
很多得过焦虑症的人,回顾那段经历时,会惊讶地发现:焦虑不仅是心理上的,它的生理表现通常从头到尾都很明显。
只是这些表现不像皮肤上的小红点、小黑点一样,能迅速引起我们的注意。甚至因为太融入于日常习惯,而被视为正常。
存在以下几种症状,不代表你就患有焦虑症,但如果反复出现,做了各项检查,又都查不出其他病因,那么你可能就需要注意了:
这或许是身体在向你发出信号:你正处在一种长期焦虑中。
1.肚子经常不舒服
上班总想拉肚子,但又不像急性腹泻,可以一次性排泄干净。
有时感觉好些了。但过段时间又会发作,难受的感觉又会回来,反反复复。
做检查,也没查出什么其他疾病证据——那么你有可能,是焦虑引起的消化系统紊乱。
人在精神过度紧张时,交感神经系统可能加速胃肠道收缩和蠕动,导致不适;肠神经系统与大脑形成的“脑-肠轴”也会引起内脏感觉敏感性异常,导致腹痛。有时还有另一种截然相反的表现——便秘。
它更正式的名字归类,叫“功能性胃肠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胃,其实是情绪性器官”。
焦虑下,工作日成了受难日。厕所,是避难所。
2.口味变重或食欲不振
你甚至记不清哪天开始,或许是一个下班后的深夜,踏进家门的一刻,你突然非常想吃重油重盐高甜的食物,炸鸡、麻辣烫,或者奶油蛋糕——立刻,马上。
也可能是和家人或男友吵架后,你非常生气,变得沮丧。抑或更早,考研前?泡在图书馆的时候?
总之,你变得很渴望一些特定的重口的食物,程度时轻时重,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在互联网上,它可能会被调侃为“猪瘾犯了”。但其实,你也可能是得了情绪性进食(emotional eating)。
它并非是一种生理性的饥饿,而是心理上、突如其来的进食欲,多伴随口味变重。
本质是人在长期压力刺激下,大脑倾向于寻求刺激——在有些人身上也表现为食欲下降。
战斗或逃跑,你承受的压力,身体比你更知道。
3.没来由地尿频、尿急
明明也没喝很多水,但就是频繁有尿意,动不动就跑厕所,实际上又没排出多少尿。
尤其男性朋友,遇到这种小便问题,很容易怀疑自己患上前列腺疾病。但从化验结果上看,又不存在尿路感染。
最大特征是,白天清醒时尿频感受明显,但晚上睡着后就很少或不再起夜。
可以考虑是大脑在长期焦虑状态下,膀胱周围肌肉收缩、或肾脏过滤加速,导致的泌尿系统紊乱。
4.强迫晚睡
到了该睡的时间点,总也不肯睡。
一方面想着第二天要早起,还有很多活儿没干,“再不睡就起不来了”;一方面又忍不住再熬一会儿、再刷一会儿手机。
很多人习惯将其归结为“自控力”问题,实际上,这种难以抗拒、强迫性的晚睡,也可能是长期处于超负荷的精神压力、或较高强度的脑力活动后,导致的植物神经紊乱。
多项临床心理研究发现,测试者的睡前拖延严重程度,和焦虑水平呈正相关。学术上,也叫“报复性就寝拖延”(revenge bedtime procrastination)。
服从能让我们撑过白天。但在一个人的深夜,那些未被察觉的焦虑,就会若隐若现地浮出水面。
5.经常不自觉手抖
你可以试着伸平双手,看看它是不是在微微颤抖。
一个典型的焦虑症躯体性手抖患者是这样的:平时工作非常忘我,对自己的身体感受却很迟钝。一工作起来,就注意不到自己腰酸背痛等问题。
直到身边一个同事,突然问了一句“你的手怎么好像一直在抖?”
甲亢?体检单上显示甲状腺也没毛病;低血糖?也不是;帕金森综合征?更不存在。
或许,是焦虑下的一种肌肉紧张,导致震颤、抽搐、颤抖。
6.眼皮老跳
这也是肌肉紧张的表现之一,又叫眼睑(jiǎn)痉挛。
在我们的眼眶周围,有一些负责控制睁眼和闭眼的肌肉——“眼轮匝肌”。当它们过度收缩时,眼皮就会控制不住地频繁闭眼、眨眼,看起来就像在“挤眉弄眼”。
跟“左跳财右跳灾”的没关系,是用眼过度的表现。通常因为疲劳、焦虑、精神过度紧张。
如果这一症状没有缓解,而是隔三差五地出现,还伴随嘴角提起来,整个脸部肌肉都不自觉地抽动,甚至可能是“抽动症”(tic disorders,TD),它常和 ADHD、强迫相关障碍共病。
7.经常喘不过气
胸闷的感觉就像蟒蛇一样,经常突然就盘上胸口,需要大口大口呼吸,才能缓过劲。
除了可能是心脏原因外,也可能是长期压力下,自主神经过度兴奋的表现,包括但不限于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眩晕等。
研究发现,这些躯体症状,在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个体身上,表现尤为明显。
8.小动作比较多
工作超过 5分钟,手已经不自觉地插入发缝,开始一些动物园里的猴子挠头式行为。
抓头发、抠头皮上的小颗粒,抠到指缝里有血才停下来,这种无意识的小动作,可能被身边的家人、朋友视作“不卫生”,但其实也可能属于专注躯体的重复行为(BFRB)。
除了抠头,类似的还有撕嘴皮、啃指甲、撕咬腮帮子。
做这些小动作时,有时连自己都没意识、或意识到了却停不下来。都属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紊乱、试图安抚自己焦虑情绪的行为。
9.反复做一件事
因为做事严谨而被视为“ J人”。重视安全和清洁,出门前会认真检查煤气、水龙头、门窗、电闸,进门后就喷酒精、洗手。
但如果发展到了酒精要喷够二十下、认定手要洗三遍才行、总觉得门窗检查一遍还不够等。就要考虑,这些也可能是长期焦虑的表现。
更严重的,可能会容不下一点点瑕疵。写错一个字,就要把整页撕掉重写;线画得不够直,就要全部擦掉重画,热衷于“重启人生”。
如果因此花费了过多时间、且停不下来,则可能是患上了强迫症。
类似的,还有“反复确认”。面对焦虑情绪时,忍不住跟亲近的人反复询问同一个问题,哪怕刚得到过肯定答案。譬如“我刚才是不是把钥匙转了三圈?”“我的脸对称吗?”“我是你最重要的朋友吗?”
这些看似无意义的反复询问背后,或许都是一种不安全感的表达。
如果你中了以上很多条,不要着急,焦虑 ≠焦虑症,它可能只是说明你遇到了一些难处理的事情,或者最近压力太大了。
那些连我们自己都没察觉、或不愿表达的焦虑情绪,不会消失,而是浸透到了日常习惯里。
焦虑不完全是坏东西,它可以警醒我们为未来做准备,保持警觉的状态。只是过度的警醒也可能导致失控,变成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焦虑障碍。
如果你长时间(超过 3个月)处在一种没来由的过度焦虑中,可以考虑去医院找专业医生寻求帮助。
不要责怪自己“为什么这么焦虑”,因为这恰恰说明:在你不知道的时候,你的身体已经和焦虑情绪对抗了很久。
抱抱自己吧,缓慢地拍拍它,告诉它:
“你真的很努力了,你做得非常好,现在,你需要松松绑了。”
资料来源:丁香学术、湖南日报
责任编辑:史文明
原文地址:http://www.cnxlh.com/html/2024/1011/1047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