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返回主页

后稷网 > 《村委主任》网 理论研究

东北农村庭院经济模式效益分析

2024年10月10日 10:20

摘要:庭院经济作为一种灵活且多元化的经济模式,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生活、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庭院经济也成为政策倾斜的主要方向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载体。在东北地区,发展庭院不仅能有效应对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的挑战,还能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推动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以春徽农业“鲜食玉米地—走地芦花鸡”共育生产模式为例,介绍该模式的运行机制,利用实验样本的土地规模、种植养殖项目、年收入等实验数据,结合经济学理论对模式进行经济与生态两方面的效益分析,得出模式初步的可行性分析。同时,也指出该模式当前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东北地区庭院经济未来发展建议,以期实现庭院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全国多地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提倡发展庭院经济,利用房前屋后空余土地和空闲资源,养殖鸡鸭、种植果蔬,将庭院变为增收致富的宝地,让农家小院焕发新生。2022年9月,国家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关于鼓励引导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是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展增收来源的有效途径。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首度写入“庭院经济”,明确提出“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进一步强调庭院经济在乡村全面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推动乡村经济、产业、建设、治理等多方面发展,对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庭院经济的内涵、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专家定义农村庭院经济为:以农户家庭为基本单位,以庭院地块为基础空间,以聚集劳动或技术为方式,依托可利用的劳动资源和生产原料,综合利用和处理现有的环境资源和背景资源,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进行继承、发扬和更新,使传统家庭农业完善自家庭院用途,转变经营模式,丰富可进行的农业项目,更加偏向于盈利性。

庭院经济模式相比传统小农模式优势突出。它高效利用农村闲置土地与空间,发展庭院养殖、生态循环等多元经济,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经济效益显著。例如,云南马关县发展庭院经济农户万余户,收入近亿元;江苏顾庄庭院经济创收显著,逐年递增;河北廊坊市通过庭院经济建设,解决土地与劳动力问题,美化乡村,农民致富,为生态环保作出巨大贡献。

东北地区农产品丰富,农业地位全国领先。市场经济和土地制度改革也促使部分农村劳动力转向庭院生产。庭院经济让农户灵活开展农业生产,高效组合资源,自产自销,壮大经济。但该地区普遍存在农民知识水平低下、专业农户占比较低以及个体农户较为普遍的现状,因此,该地区的庭院经济也存在认识不足、收入占比低、难以形成产业链等问题。鉴于此,研究庭院经济经营模式及效益、摆脱传统小农形态、提高土地利用率等举措极具价值,有助于为庭院经济提供理论基础,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对庭院经济模式开展系统性研究并开始形成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李容芳(2018)的研究表明,在同等耕地面积下,庭院经济的效益是传统模式的15倍左右。我国庭院经济模式多样化始于2001年。蔡涛(2017)[5]指出截至当时已经出现“中小企业+农户”模式、“农户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定向需求”多种高质量庭院经济模式,这些模式既拓宽了农户销售的路径,也壮大了农民企业经济水平。因此,继续探索更多的高效率、可行性高的庭院经济模式十分必要。

国外庭院经济发展的侧重点根据社会时期的不同而改变。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外出现的主要庭院经济模式有作物生产型、成品加工型和旅游观赏型等。发达国家侧重精神文明,庭院的用途多为旅游参观;发展中国家则致力于探索农民增收与农村经济发展。近期国外出现的“屋顶菜园”模式,即在城里有阳台的人们家中开展庭院活动,使居民既能充分利用房屋,又能食用绿色无污染的蔬菜食品,减少二氧化碳带来的温室效应。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欧洲的庭院经济逐步加快了发展进程。西班牙一些农村小镇将大面积的庭院发展建设成供人们体验宁静田园风光的现代休闲生态园地。这类新颖的模式不仅增长了当地庭院经济的热度,同时,也带来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效益。由此可见,新形势下探索新的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的庭院经济模式十分必要。

我国农村庭院经济在近年来随着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发生了显著变化。东部发达及高城市化地区,庭院逐渐被高楼取代;但在中部及东部部分落后地区,庭院经济仍是农村经济的关键部分。农业剩余劳动力多、农闲时间充裕,为庭院经济提供了巨大潜力。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追求的不断提高,庭院经济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庭院经济发展前景良好。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文章首先介绍鲜食玉米—走地鸡模式的运行机制,然后利用东师农牧业春徽现代农场(以下简称春徽农业)对此模式进行的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对该模式经济与生态两方面的效益进行分析。在效益分析中引入投资回收期与效益费用比两个指标,通过计算实验样本的指标数据得出效益分析视角下的模式可行性结论,并最终得出模式的现存问题以及东北地区庭院经济未来发展对策。

2.研究方法

在具备一定的庭院经济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以春徽农业“鲜食玉米地—走地芦花鸡”共育生产模式为典型案例,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研、与专业技术人员交流等方式,结合理论与数据分析其优、劣势并给出未来发展建议。具体来说,文章主要运用了以下三种方法:

(1)文献查阅法

通过搜集文字、数字、表格和图片资料,分析庭院经济发展趋势,为文章提供专业知识支撑。

(2)实地调研法

采用走访法,深入农户家中观察、询问并拍照记录,收集贴近实际的资料。

(3)个案研究法

以春徽农业的“鲜食玉米地—走地芦花鸡”模式为案例,进行长期调查和经济效益分析,探讨其可行性及现存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东北地区庭院经济模式分类

种植养殖类庭院经济

传统型庭院经济产出的时令鲜蔬、名优花木、优质家禽、特色茶果等,既可自产自销,也可就近满足周边城镇消费需求,提高农户收入。以吉林省白城市为例,开展多元发展,鼓励农户采取庭院复种、种养叠加、庭院微型采摘园等形式,发展庭院种植中草药、肉牛肉羊养殖等,实现销售收入1.17亿元,户均增收4 163元。全市发展庭院经济25.1万户、1.56万hm,规模稳居吉林省首位。打造特色乡(镇)15个、特色村150个。发展庭院辣椒种植1.8万户、0.213万hm2,实现销售收入1.17亿元,户均增收4163元。全市共落实订单面积0.823万hm2,占比53%[6]

庭院生态循环模式

农户利用庭院资源循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庭院生态循环模式融合种植、畜牧、水产业,形成紧密循环链。种植业供饲料给畜牧业,畜牧废弃物转换成沼气原料和有机肥;水产业利用庭院水体养殖,改善环境。该模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经济效益,改善农村环境,促进了生态平衡。

庭院园艺模式

庭院园艺模式是指利用庭院空地种植花卉、苗木和特色园艺,既美化环境又产生经济效益。庭院园艺不仅丰富庭院景观,净化空气,还调节微气候,提供舒适环境。同时,特色花卉和珍稀蔬菜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农户收入。园艺盆景等也具市场价值,能够拓宽农户收入渠道。

加工类庭院经济

在自家庭院从事特色手工制作与产品加工,是庭院经济第二种常见形式,是传统工业和现代家庭生产的深度结合。哈尔滨市双城区新兴街道东朴村共有常住村民400余户,闲置的农家小菜园不少,通过特色种植“盘活”了本村100余户的小园,同时他又与附近5个邻村对接,盘活了400余户的小园,给农户又增添了一笔不小的收入。与农户开展签约种植的哈尔滨市平哥食品有限公司于2020年落户东朴村,集健康食品原料种植、深加工、销售于一体,总投资2100万元,立足小菜园有机种植,以玉米面条、小园柿子、“大丰收”预制菜为主打产品,打造“一村一品”。

休闲产业模式

围绕城市生产工作人员休闲度假需要,在庭院及其周边发展观光娱乐、度假休闲、农家餐饮等服务。通过定制化、差别化服务满足对象性群体需求,有效实现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产业链附加值。

综合发展模式

多种模式共同推进,以立体种养为典型。该模式整合农业技术,形成一个互补、协同的系统。立体种养结合种植养殖、庭院生态循环、庭院园艺等模式形成立体农业系统。其中,循环模式高效利用资源,园艺美化环境并创效。这种模式结合使农业生产多元、灵活、高效。

“鲜食玉米地—走地芦花鸡”共育模式运行机制及效益分析

“鲜食玉米地—走地芦花鸡”共育模式的简介

春徽农业采取种养结合的“鲜食玉米—走地鸡”共育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生态循环农业。本模式以有机玉米种植、芦花鸡养殖两大核心环节为基础,针对玉米地种植与畜禽排泄物特点进行设计的经济模式。

目前,春徽农业公司与装甲兵学院将长春市刘家屯的5家农户作为样本对该模式进行了实验并收集到了实验数据。本部分对5个样本的土地规模、种养殖规模进行介绍。土地规模:0.667hm、1.2hm2、0.867hm2、0.333hm2、1.33hm2;种养殖规模:样本1:1000只鸡、1头猪、0.667hm2粘玉米;样本2:150只母鹅、50只公鹅、1.2hm2粘玉米;样本3:10头猪、0.867hm2粘玉米;样本4:38头猪、0.333hm2普通玉米;样本5:3000只鸡、1hm2粘玉米、0.333hm2普通玉米。

模式运行机制分析

该模式融合了有机粘玉米种植与走地芦花鸡养殖两大关键节点,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春徽农业成功找寻到适合东北地区的盐碱地改造方法,使原本不宜种植的土地得以转化为肥沃的农田。种植的有机粘玉米不仅产出高品质的玉米供市场销售,玉米糠叶还为鸡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天然饲料,而秸秆则通过微生物的矿质化和腐殖化作用转化为有机肥,形成了一个闭环的生态系统。

在玉米生长的关键阶段,芦花鸡被引入玉米地中,它们以杂草、害虫为食,既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又达到了中耕除草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同时,良好的玉米地环境为芦花鸡提供了理想的生长条件,使得幼鸡成活率高,疾病发生率低。整个养殖过程简单高效,省时省力,且降低了成本,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基于经济学视角的模式效益分析

相关经济学理论含义与现实意义

外部性理论是指一个经济主体在活动时,无意间对其他经济行为人产生有利或不利影响,但未获得相应报酬或承担责任。鲜食玉米与走地鸡共育系统扩展了废物及副产品的利用,如芦花鸡在玉米地中耕犁和供肥,对农机和肥料公司产生外部性影响。

循环经济理论是指追求资源效用最大化,通过“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3R”原则,将传统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赖生态资源循环的经济。种养结合的模式有效利用资源,减少污染,减少浪费,实现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应。

成本收益理论关注成本与收益关系,强调只有当收益弥补成本时,交易才会进行。在决策中运用成本费用分析法,通过数据计算证实“鲜食玉米—走地鸡”共育模式具有显著经济效益。

模式经济效益分析

本部分基于经济学理论视角,运用实验数据重点分析该模式产生的经济和生态等效益。

在本模式中,牲畜苗和玉米种子均由装甲兵学院提供,而种养殖所需搭建的大棚以及围栏费用则由政府补贴与装甲兵学院共同承担,以上费用农民无需承担。基于以上前提,本部分通过计算样本的成本和收益两部分,得出该模式一年期(300天)的纯收益与投资回收期等指标。同时与传统小农模式下的收益进行比较,分析该模式的经济效果。

1.模式成本分析

根据成本收益理论,成本可分为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在本模式中,短期成本包含牲畜苗和玉米种子的费用、喂养牲畜的饲料费用以及田地所需化肥的费用;长期成本则包括搭建大棚以及围栏的费用。根据实地调研与向专业人员咨询得到以下成本数据:每只鸡苗、鹅苗、猪苗的成本分别为5元、12元、200元;每0.667hm地的粘玉米和普通玉米种子成本分别为230元和180元;每只鸡、鹅、猪每天平均的饲料费用分别为0.2元、0.3元、0.5元;每座大棚的搭建费用为8000元,其中,5号样本使用两座大棚,1号和2号样本均使用一座大棚,3号与4号样本将现有猪舍改造为种养殖大棚需花费85000元;围栏搭建费用为每米60元;使用化肥费用为每0.667hm2200元。结合以上数据可以计算出5个样本的各项费用支出及其长期、短期成本数额(见表1)。

表1 各样本成本明细表(单位:万元)

2.模式收益分析

通过调研和咨询专业人员得到以下数据:鸡蛋:1.5元/个,一年期内每只母鸡可产180个蛋;母鸡:50元/只;肉猪:3000元/只;鹅蛋:3元一个,一年期(300天)内每只母鹅可产50个蛋;鹅:70元/只;粘玉米:1元/根;普通玉米:0.67元/根。

由以上数据得到各样本一年期收益项目为:样本1:出售鸡蛋27万元、出售母鸡5万元、出售肉猪0.3万元、出售玉米3万元,合计35.3万元;样本2:出售肉鹅1.4万元、出售鹅蛋2.25万元、出售玉米5.4万元,合计9.05万元;样本3:出售肉猪3万元、出售玉米3.9万元,合计6.9万元;样本4:出售肉猪11.4万元、出售玉米1万元,合计12.4万元;样本5:出售鸡蛋81万元、出售母鸡15万元、出售玉米5.5万元,合计101.5万元。

3.模式经济效果分析

在经济分析中,选用投资回收期和效益费用比两个指标来衡量不同灌溉模式的投资建设效果,通用公式为:

投资回收期:T=K/B-C

效益费用比:R=B-C/K

其中:K是模式总投资(元);B是计算期内模式年效益值(元);C是计算期内模式年运行费用(元)。

表2 各样本经济效益分析表

此处采用静态法,将投资回收期和效益费用比作为衡量各样本的经济效益的指标。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样本1~5采取旧式小农模式所获年收益分别为:2万元、3.6万元、2.6万元、1万元、4万元。结合新模式收益数据可算得样本采取新模式的收益增长倍数分别为16.65、1.51、1.65、11.4、24.38。

因此,该模式的投资回收期均比较短,且由于大棚搭建费用、围栏搭建费用以及玉米种和牲畜苗的费用均由包保单位提供,农户成本远低于模式成本,故新模式收益远高于旧模式。以样本5为例,利用鲜食玉米—走地鸡模式进行生产带来的收益是仅种植玉米的25倍左右。因此,就经济效益而言,该模式的可行性较高。

模式生态效益分析

1.产地环境保护效应显著

牲畜在庭院经济中替代部分机械耕作,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土壤松动,促微生物活动,利于玉米生长。做到生物除虫,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避免农药残留威胁,减少化肥使用,保护土壤与水源生态系统。依据外部性理论,此模式利用牲畜功能,正向影响农业生态系统。

2.绿色循环效应显著

该模式遵循“3R”原则,强调资源有效循环利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并减轻环境压力。畜禽粪污作为有机肥还田,减少化肥使用,降低土壤危害;饲料玉米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满足畜禽饲料需求,推动农业废弃物产业化利用。此循环起到提升农业废弃物经济价值,拓展农业产业链的作用。

模式存在问题

本部分基于模式运行机制以及效益分析进一步深度剖析,对模式当前存在问题进行归纳整合。

技术推广存在难度

首先,该模式技术较为复杂,模式结合了有机粘玉米的种植技术和走地芦花鸡、肉鹅、肉猪等畜禽的养殖技术,这两种技术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专业性。有机粘玉米的种植需要掌握土壤调理、种子选择、肥料使用、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而畜禽的养殖则需要了解鸡舍和猪舍建设、饲料配比、疫病防控、饲养管理等专业知识。其次,农户知识水平和接受度存在差异。不同地区的农户在知识水平、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以及实践经验等方面存在差异。最后,技术推广体系和服务存在缺陷。目前,针对“鲜食玉米—走地鸡”模式的技术推广体系和服务尚不完善。该模式样本有限,难以开展大规模的培训和宣传活动,也制约了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种养殖管理上存在难度

首先,要合理安排畜禽的活动时间和区域。畜禽的活动可能会导致玉米地的踩踏和破坏,尤其是在玉米的幼苗期或结果期。因此,需要设定明确的活动区域和时间,避免畜禽在敏感时间进行活动。其次,定期清理粪便是另一个重要的管理任务。畜禽在玉米地中的活动会产生大量的粪便,如果不及时清理,不仅可能污染土壤和水源,还可能成为病菌滋生的温床,增加疾病传播的风险。最后,运行该模式还需要定期收集鸡蛋等农副产品、合理种植玉米以及根据天气情况对大棚进行灵活处理,需要人力支持。由于该模式不雇佣其他劳动力而仅依靠农户家庭成员完成,在土地规模较大时家庭成员则难以完成。

长期投入与产出的平衡问题

从投入方面来看,除了政府补贴和学院提供的原材料支持外,农户仍需承担日常的劳务工作,如玉米的种植、管理、收割,以及芦花鸡的喂养、防疫、鸡蛋收取等。这些工作都需要成本。此外,为了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农户可能还需要投入额外的资源,如购买有机肥料、改进养殖设施等。在产出方面,尽管鲜食玉米、生态鸡和鸡蛋等的市场需求日益增长,但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果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或者市场需求不足以支撑农户的产出,那么农户的收益就可能受到影响,甚至可能面临亏损的风险。

结论与对策

庭院经济通过高效利用闲置资源,与广阔市场形成有效对接,帮助农户实现规模化生产经营,从而增加收入。在东北地区,庭院经济的发展尚存在一些问题。有学者认为庭院经济是个体行为,随意性大,规划不合理,管理不科学,在一段时间内维持在劳力弱、技术乏、收入少、水平低的状态。为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对于技术推广存在难度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简化技术流程:将种养殖技术知识分散,制作成图文并茂的手册或视频教程,方便农户学习。定制化培训:根据不同地区农户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培训课程、安排不同水平的教学。建立示范点:让农户实地参观,通过成功案例增强其信心,促进技术快速传播。

第二,对于种养殖管理上存在难度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科学规划活动区域:根据畜禽习性和玉米生长周期,合理规划畜禽活动区域和时间,减少对玉米地的破坏。采取围栏或轮牧等方式。强化粪便管理:建立粪便收集和处理系统,定期清理粪便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如堆肥发酵,既减少环境污染又增加土壤肥力。引入机械化辅助:在土地规模较大的情况下,考虑引入机械化设备辅助种植和养殖管理,减轻人力负担。建立合作社或互助组织:鼓励农户成立合作社或互助组织,通过集体行动解决单个农户难以完成的管理任务。

第三,对于长期投入与产出的平衡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品质和知名度,通过包装、营销等手段提高产品附加值。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关注市场动态,灵活调整生产规模和产品结构,降低市场风险。同时,考虑购买农业保险,为农业生产提供风险保障。

庭院经济作为乡村产业的重要形态,在东北地区产业振兴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要实现庭院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注重短期内的模式效益提升,还要注重庭院经济的长期平稳健康发展。这将共同推动庭院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陈尧.数字空间视角下“玩劳动”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社会主义研究,2023(01):40-47.

[2]钟鹏,马冬君,康昕彤,等.精准脱贫下的农村庭院经济发展模式探索及推广[J].黑龙江农业科学,2020(11):84-86.

[3]康文峰.乡村振兴视野下新型庭院经济做活做强的策略与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20(10):41-43.

[4]李容芳.整合与遵从:规则生产与庭院经济日常秩序建构[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4):44-59.

[5]蔡涛.维吾尔族发展庭院经济的实践与思考——以和田地区洛浦县多鲁乡塔吾尕孜村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7(24):5-6.

[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吉林省白城市庭院经济规模稳居吉林省首位[EB/OL].(2023-11-30)[2024-04-15].http://www.moa.gov.cn/xw/qg/202311/t20231129_6441899.htm.

[7]新浪财经.这里,庭院经济正悄然兴起[EB/OL].(2023-04-20)[2024-05-1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3671432382034208&wfr=spider&for=pc.

[8]杲立涛. 河西走廊不同灌溉模式的苜蓿生产效率与效益分析[D].兰州:兰州大学,2023.

[9]白胤,李康,王伟栋.庭院经济视角下达茂旗生态移民定居点院落空间模式研究[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0(10):49-51.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吉林省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 项目编号为SKH2023136)。

原文地址:http://www.cwzrzz.com/html/2024/1010/1044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