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网 > 《村委主任》网 理论研究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产业发展,要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实现生态富民的目标。以安徽省宣城市茶产业为例,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等方式,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宣城市茶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梳理宣城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探寻一条乡村振兴、生态富农的道路。
宣城市茶产业发展优势
产茶历史悠久
宣城市产茶历史悠久。根据史料记载,宣城作为名茶产地之一,在中国的茶文化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据我国著名茶叶专家陈椽教授考证,东晋时期的《本草衍义》记载:“东晋元帝时,温峤官于宣城,上表贡茶一千斤,贡芽三百斤。”这是我国现存文献中有明确贡茶数量的最早记载。唐代陆羽的《茶经》中提到了宣州的茶叶,特别是宣州鸭山茶(丫山、鸦山),与舒州天柱茶并列,名重一时。清朝时期,宣城品茶得到了更大的发展,茶园面积不断扩大,茶叶的种植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宣城当地的茶叶制作工艺开始形成,并在官府茶叶评比中屡次获奖,使得宣城品茶在全国茶叶市场上逐渐崭露头角。
生态环境优良
宣城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黄山、九华山、天目山三大山脉交汇于此,是公认的“中国绿茶金三角”,自然生态优良,是安徽唯一、全国第七个“天然氧吧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气候条件。宣城地区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宣城地区全年光照充足,平均温度为15.6℃,湿润的气候和充足的降水量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必要的水分条件。茶树适宜生长的土壤酸碱度为pH4.5—6.5,且需要含有足够的有机质、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宣城地区的土壤肥沃程度较高,山区土壤为茶树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条件。同时,宣城市的海拔高度有利于茶叶中咖啡因、氨基酸等成分含量的增加,同时减少茶叶中的苦味成分含量,提高茶叶品质。截至2024年,宣城市茶叶产量达到3.86万吨,其中名优茶产量约0.69万吨,机采茶产量约3.06万吨,茶叶生产加工企业305家,茶产业得到良好发展。
交通便捷
宣城市位于江苏、浙江两省交界处,在长三角主要城市圈中处于中心位置。目前已经建立了“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建成了至沪、宁、杭等7个方向的高速公路,境内有航道22条共423km,内河港区7个。随着杭黄高铁、商合杭高铁的相继通车,宣城迈入“双高铁时代”,宣城本土的芜宣机场已建成通航。同时G50沪渝高速广德至宣城段改扩建工程全长91.531km,建设投资137.78亿元,预计2024年12月建成通车。项目建成后,将提升G50沪渝高速宣广段的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实现安徽省与沪苏浙地区交通进一步对接。在高铁建设方面,目前宣城到上海需要从南京或杭州绕行大约3小时,在建的沪苏湖高铁预计2024年底开通,开通后宣城到上海的时间约1小时,这种便捷的交通条件为宣城茶产业的对外交流和合作提供了便利,将进一步促进宣城茶产业的商务往来和货物流通,有利于促进宣城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促进当地茶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宣城市茶产业面临的机遇
政策支持,品牌建设初见成效
宣城市委、市政府长期将茶产业作为重要的特色产业进行扶持,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为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在茶产业发展上,宣城市得到了省农业产业发展资金的大力支持。例如,2021年省农业产业发展资金安排宣城市3415万元。此外,乡村振兴局也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乡村振兴方面的专项资金,用于加强茶园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茶文化品牌形象,支持打造茶产业全产业链条。
在品牌建设方面,宣城市已确定了泾县兰香、广德黄金芽等8个县级区域公用品牌。这些品牌代表了宣城市茶叶的特色,有效提升了宣城市茶叶的整体形象和知名度。在公用品牌的引领下,宣城市还培育发展了一些企业品牌,如“大溪坞”牌广德黄金芽、“涌溪火青”牌涌等。这些企业品牌不仅丰富了宣城市茶叶市场的产品种类,也提高了茶叶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宣城市积极实施区域公用品牌“走出去”战略,通过举办茶叶节庆活动、茶博会、茶文化节等方式,大力宣传推广宣城市茶品牌、茶产品,在交通要道、主要旅游景区景点竖立广告牌,塑造区域公用品牌名茶形象。此外,宣城市还鼓励利用传统媒体及各类新媒体平台开展区域公用品牌宣传和企业形象展示,以提高当地茶叶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茶旅融合,创新赋能乡村振兴
宣城市将茶产业发展与皖南山区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相结合,支持各县市区打造茶旅精品线路、茶旅精品园区、茶旅特色小镇,促进茶旅融合发展。在宣州,“溪山行旅、养心养口”溪口茶文化旅游节吸引了众多爱茶人士、游客以茶会友,共赏乡村春景;在绩溪,上庄镇依托茶园风景,举办“大地欢歌暨皖南星7天·绩溪金山时雨茶文化节活动”,吸引八方宾客走进茶园,不仅带动了茶叶销售,还带火了农家乐发展;广德的“红色茶乡旅游路线”入选“建党百年百条红色茶乡旅游精品路线”;“皖南川藏线茶旅二日游线路”和“郎溪茶旅二日游线路”获评“安徽省首届十大最美茶旅线路”;宣州区溪口镇、泾县汀溪乡更是获评“2021首届安徽美丽茶镇、茶乡”。宣城市通过资源整合,推动茶旅深度融合,形成了“以茶带旅、以旅兴茶”的良性发展循环。
宣城市茶产业面临的挑战
市场竞争激烈,缺乏龙头茶企
中国的茶叶产销量近年来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虽然增速有所放缓,但竞争日益加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我国茶叶产量为355万吨,较2022年增长6.1%,2023年全国茶叶内销总量为240.4万吨,与往年相比基本持平,虽然茶叶产量有所增长,但内销市场的增长相对乏力。2023年我国茶叶出口总量为36.75万吨,较2022年减少2.1%,虽然茶叶出口一直稳定在35万吨至38万吨之间,但近年来呈现出小幅回调的趋势。据海关统计,2024年1—4月,我国茶叶出口金额为4.43亿美元,均价3.74美元/千克,虽然出口量有所增加,但金额和均价均同比下降,这也反映了国际市场上茶叶价格的波动和竞争的加剧。在龙头茶企方面,国内有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等知名品牌和一批龙头茶企发展迅速。安徽省茶叶市场品牌众多,各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较为分散,省内的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而宣城市缺少龙头茶企,茶叶品牌知名度仍然较低。同时,随着电商平台的兴起,新兴品牌和线上渠道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茶文化开发利用不足,销售渠道单一
宣城市目前缺少上规模、上档次的茶博馆和茶文化园,茶文化开发利用不足,茶消费服务设施建设也明显滞后。同时,还存在茶农对茶产品的销售渠道单一、过度依赖传统市场、缺乏线上销售意识、缺乏合作伙伴、品牌意识薄弱、市场信息获取能力有限、抗风险能力弱以及缺乏良好的电商销售渠道和技能等问题。通过对宣城市各地区的茶农进行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发现,茶农目前的销售方式仍以直接销售给消费者或批发给中间商为主,缺乏多样化的销售手段,部分年轻的茶农尝试通过抖音等社交媒体进行网络营销和直播带货,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营销团队指导,销量并不稳定。
规模化程度不高,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虽然宣城市产茶历史悠久,但是皖南丘陵地带地区间的环境差异使得茶园分布较为分散,茶叶生产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茶产业主要以家庭作坊和小规模加工厂为主,机械化水平较低。茶产业缺乏科技投入,茶园管理粗放,茶园存在土壤肥力下降、田间管理落后、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距离生态化、标准化、宜机化茶园规范要求差距还较大。茶叶加工技术落后,制茶技术仍以手工制作为主,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茶叶加工产品缺乏统一的质量检验标准,导致茶叶市场价格混乱和消费者信任度降低,影响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茶产品多以初级制茶为主,茶食品和茶饮料等衍生产品开发不够,茶叶精深加工能力不足。
人才和技术短缺,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宣城市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宣城市近十年的乡村从业人员总量逐年减少。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大部分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农村缺乏有技术的年轻人,老龄人口居多。由于茶产业的季节性特点,年轻人的采茶意愿较低,而老年人采茶的能力和意愿也有所降低,因此从事茶叶种植和加工的人员减少,大大增加了茶叶采摘的难度和加工成本。通过对宣州区溪口镇、广德、宁国、泾县等地的实地调研,可以发现一线茶业从业者的年龄偏大,茶园绿色生产管理和茶叶加工水平较低,缺乏农业相关部门开展的技术培训和专家指导。作为传统的农业产业,茶产业在规模化生产中需要科技和资金力量的扶持,当前宣城市虽然有专门的茶叶研究机构,但是针对茶叶研究的专项资金投入较少,普及面比较窄,专项技术人才匮乏,高精技术研究较少。
宣城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培育茶企,提高市场占有率
宣城市应该加大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力度,同时引进省内外知名大中型连锁茶叶企业,建设茶叶精制加工厂,打开国内外茶叶销售市场,带动茶产业再上新台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牵头建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创新“联农带农”机制,实现“以企业带产业、以产业带农户”,鼓励龙头企业打造地域性的企业品牌,提高品牌产品国内外市场占有率,例如,申办“广德黄金芽”等公共品牌,深挖茶文化内涵,编好讲好宣之茶故事。
文化传承,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鼓励茶叶企业和茶叶生产合作社利用安徽省搭建的安徽茶叶产销线上信息发布平台等拓宽销售渠道,充分发挥安徽省茶行业协会等的桥梁纽带作用,开展系列活动,将茶产业与文化相融合。通过挖掘茶文化的内涵,并编写成茶文化小故事进行推广,可以有效提升茶文化的传播力;举办茶旅大会和茶叶采摘节等活动,将茶文化与现代旅游相结合,不仅可以为茶农带来经济效益,也可以提高宣城茶文化的知名度。宣城市应充分挖掘茶文化的内涵,开展茶文化系列宣传活动,举办茶事研学游活动,发挥文化创意,讲好宣城茶故事。同时,支持茶企带领茶农利用线上线下销售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销售优势,依托天猫、京东等平台,开设线上旗舰店、加盟店,集中宣传推介区域品牌;加强农业技能培训,培育一批懂网络营销、擅直播带货的专业人才。
加强合作,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宣城市应加强与现代茶叶产业协会、农业科研院所等的合作,共同开展技术推广和创新协作攻关,加快全市茶园标准化配套设施建设,提升茶园管理和茶叶加工的机械化、标准化水平,选育和引进新品种,提高茶叶产品的质量和品质,促进新品种研发,提高产业附加值,提升茶叶精深加工水平。同时,促进茶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推广“生态+茶园+康养+文旅”模式,加强生态茶园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推广茶园生态游、茶乡体验游。结合宣城的生态优势,持续打造茶旅精品线路、茶旅精品园区、茶旅特色小镇等,开发“茶旅+民宿”“茶旅+研学”等茶旅融合新业态,实现茶产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科技创新,实现产业健康发展
科技创新在助力茶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茶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通过数字化转型、科技研发、数字化工具赋能以及全渠道销售与管理模式创新等举措,可以改变传统的种茶制茶过程,使茶产业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升级。宣城市已经制定出台了相关实施意见,明确了茶产业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土壤检测的全程监控和品种科学管理,推动茶产业全产业链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同时,随着茶产业的转型升级,对高素质、专业化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宣城市需要培养一支具备较高素质、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以满足茶产业发展的需求。宣城市应鼓励高校、职业培训机构等开设茶产业相关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同开展茶产业相关的科研和技术创新活动,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综上,宣城是安徽省5个茶叶主产市之一,具有产茶历史悠久、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品牌建设初见成效等优势,同时也面临着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等挑战。乡村振兴背景下,宣城市将持续发力开辟茶产业的新赛道,努力将“宣城黄金芽”等特色品牌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茶产业亮点。近年来,宣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加大对茶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力度。同时,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市场拓展等多方面的努力,可以推动宣城市茶产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为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作出更大贡献。
2023年度宣城职业技术学院科研振兴计划提升计划项目“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乡村振兴背景下生态农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研究”(编号:ZXTS202308);2024年宣城市社科类调研课题(一般课题)“‘两山’理论背景下宣城市生态农产品价值实现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编号:xcsklktB2422)。
责任编辑:史文明
原文地址:http://www.cwzrzz.com/html/2024/1008/1039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