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网 > 心领航(霖夕心理) 热点聚焦
我国第40个教师节来临,近年来,尽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教师作为学生成长中的关键角色,其心理健康问题仍常常被忽视。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于2023年的一项调查研究针对1998年至2022年间中国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过去24年中,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且这种趋势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恶化。研究数据显示,300多万大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18.7%,而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17.8%。这一数据表明,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是共生的,教师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心理发展。如何及早识别并干预教师的心理问题,已成为保障教师心理健康和学生心理健康共同的迫切需求。
面临多重压力,教师心理健康亟待重视
教师心理问题的主要压力来源可以分为几个方面——广州执信中学心理学科科组长林少惠总结了三个主要压力源。就目前中小学教师的普遍现状来看,教学任务、学生管理、职业发展、人际关系是教师工作压力的四大主要来源。教师不仅需要精心备课,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每一节课的内容负责,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还要面对来自学校教学评估、职称晋升、继续教育的压力。此外,在日常中,教师要在维护课堂纪律的同时照顾学生个体差异和心理健康,对教师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与同事的合作与竞争、与家长的沟通也可能增加教师的心理负担。
汕头某中学心理科张老师也表示:“如今各方都对教师在学生管理上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指导学业的同时要兼顾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别是对于班主任而言,他们不仅要负责班级整体的纪律和学习情况,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如今家校之间联系越来越密切也为老师增加了沟通负担。”
受访者表示,针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会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向教师开放心理咨询、发放自我测评量表、组织讲座和团体心理辅导等。但部分教师在职场环境中有所顾虑,即使遇到心理困扰也不愿主动参与心理咨询和自我测评,更倾向于自我调节。讲座培训则更多是聚焦于教师如何识别学生的心理问题,较少直接涉及教师个人的心理支持。
心理问题早识别、早干预,守护自己也守护学生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识别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领域专家,广州医科大学精神卫生学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副教授杨婵娟则从专业角度详细阐述了教师如何识别心理问题的过程。她表示,教师可以通过觉察日常生活中的变化来识别问题。例如,如果教师在与学生互动时情绪易波动、注意力难以集中,或者在教学准备上显得力不从心,那么这些都可能是心理问题的表现。此外,杨婵娟特别提到,教师如果感到身体不适,如头痛、胸闷、失眠等,同时伴随持续的情绪低落或焦虑,这些生理症状很可能与心理问题有关。
杨婵娟表示,教师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减轻心理负担,包括保持规律的作息、适量的运动和健康的饮食。她指出:“保持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尽量保证睡眠,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避免过度劳累。”此外,她还建议,教师可以通过正念练习、冥想、瑜伽等方式放松身心,增强对压力的抵抗力。
对于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杨婵娟认为教师应当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如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她特别强调,教师不应将心理问题视为羞耻,而应勇于面对并寻求解决办法。“心理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视它的存在。教师如果能及早采取措施,不仅能改善自己的心理健康,还能更好地进行教育工作。”
研究表明,学生和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是共生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影响他们自身的教学效果,也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发展。杨婵娟谈道:“教师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在课堂上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如果教师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那么他们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互动质量都会受到影响。”当教师因心理压力无法集中精力进行教学时,学生的学习效果必然会受到影响。此外,教师在管理课堂时情绪波动,也可能导致学生感到焦虑或压抑。
杨婵娟进一步解释,教师如果能够及时识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并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干预,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成长,还可以减轻教师在学生管理上的负担。她说:“当教师学会如何正确识别和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时,他们会感到自己在学生管理中更有掌控力,这有助于缓解教师自身的心理压力。”
热点聚焦
教师惩戒权被官方支持,会有助于缓解教师心理压力吗?
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维护教师教育惩戒权,支持教师积极管教。学校和有关部门要依法保障教师履行教育职责。”这一鲜明表态,引发社会关注和热议。学生管理是教师的重要压力来源之一,而如今教师惩戒权被官方明确支持,是否能缓解部分教师对学生严格约束和“不敢管、不能管”之间的进退两难?
林少惠表示,政策的逐步落实有望改善教师心理压力。首先,明确教师的职责与权利,增强了他们的职业信心。通过维护教师教育惩戒权,教师在面对学生违规行为时能采取适当措施,减少“不敢管、不能管、不想管”的无力感和职业迷茫。其次,家长对教育惩戒的合理性有更清晰的认知,也有助于降低对教师正常教育行为的过度反应。此外,政策对侮辱、诽谤教师的行为进行依法惩处,有助于减轻教师因外部压力引发的焦虑和不安情绪。政策效果还依赖配套措施的完善及社会各方的配合,但整体上为教师心理健康提供了积极支持。
张老师同样认为,教师惩戒权的实施能够帮助教师更有效地管理学生,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她指出:“小学教师面临的纪律管理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对于一些调皮的学生,合理的惩戒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规则,减少课堂上的混乱。”她认为,教师的管理权力得到保障后,可以更专注于教学工作,减少因管理不力而导致的心理负担。
杨婵娟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对教师惩戒权提出了更加深入的看法。她认为,教师在行使惩戒权时必须非常慎重,合理的惩戒应以教育为目的,而不是单纯的惩罚。她强调:“教师在行使惩戒权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状况和行为动机。粗暴的惩罚可能会对学生心理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加剧师生间的对立情绪,增加教师的管理压力。”
杨婵娟进一步指出,教师应当在行使惩戒权时,明确告知学生惩戒的原因,确保学生理解惩戒的目的和意义。“如果学生能够理解自己行为背后的错误,并意识到惩戒的合理性,这种方式将会成为教育的有效工具,而不是简单的惩罚。”她还补充说,家长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对于惩戒权的实施至关重要,惩戒权的真正落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责任编辑:史文明
原文地址:http://www.cnxlh.com/html/2024/0911/10006.shtml